《记承天寺夜游》整体赏析及结构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承天 夜游 赏析

管理员

摘要:

《记承天寺夜游》整体赏析及结构  导语:《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  注释  选自。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记承天寺夜游》整体赏析及结构

  导语:《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

  注释

  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于:在。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藻,藻类植物。荇,荇菜。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盖……也:原来是。)

  为:动词。做。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仅仅。

  闲人:闲散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

  耳:语气词,“罢了”。

  文言句式

  一词多义

  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记》

  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寻:寻张怀民。(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空: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

  空谷传响。(空荡荡的)《三峡》

  古今异义

  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只不过;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

  今义 与事无关的人

  户(月色入户):古义:窗(门户)户;

  今义:住户、人家

  念(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纪念,思念 ,读

  盖(盖竹柏影也):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中庭(相与步于中庭):古义:院子里;

  今义:庭子中间。

  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

  怀民亦未寝:名词作动词,睡;卧。

  特殊句式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省略句

  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

  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起判断作用)

  主旨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人生观。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前三句)记叙:首句点明夜游的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第四句)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

  第三部分(第五句)议论: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作者抒发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作者安适的心情。

  整体赏析

  这里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于是记下此景此情,顺理成章,一切是那么的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这“美”来自语言的“纯”。笔记如同拉家常,娓娓叙来。虽然没有奇景之处,但却不能增删或改动什么字眼儿。点明日期,是笔记体游记所必须的,“月色入户”与“欣然起行”互为因果,寥寥数字,何其洗练!写庭下景色,用“空明”一词,不枝不蔓,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然十分贴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荇姿态,仿佛触手可及。接着,作者笔锋陡转,连发二问,既亲切自然,富于韵律,又拓展时空,发人思绪。《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

  苏轼自己评论他的文学创作,有一段话很精辟: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文说》)

  这段话,可与他的另一段话相补充:“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江行唱和集序》)

  这“美”来自结尾的“精”。从文章结构看,结句属“合”,就此打住。从语意上看,它包蕴丰富。“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总之,游记以真情实感为依托,信笔写来,起于当起,止于当止,犹如行云流水,于无技巧中见技巧,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的境界。

  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 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 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