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与《方山子传》对比阅读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山子 承天 夜游

管理员

摘要:

《记承天寺夜游》与《方山子传》对比阅读  导语: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选自《东坡志林》卷一。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i……

《记承天寺夜游》与《方山子传》对比阅读

  导语: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选自《东坡志林》卷一。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 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欲:想要.

  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行:散步.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

  天寺.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交横:交错纵横.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也:是.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

  闲:清闲.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耳:语气词, 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首句点明夜游的起因与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庭院月色.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两个反问句令人深思.作者抒发面对月光发生的感触.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方山子传(节选)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文言文阅读训练:《记承天寺夜游》《方山子传》对比阅读-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训练:《记承天寺夜游》《方山子传》对比阅读-阅读答案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9.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遂至承天寺

  (2)相与步于中庭

  (3)余告之故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文言文阅读训练:《记承天寺夜游》《方山子传》对比阅读-阅读答案文章文言文阅读训练:《记承天寺夜游》《方山子传》  B.适见焉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D.问余所以至此者 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俯 而 不 答仰 而 笑 呼余宿 其 家

  1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9.(1)遂:于是,就(2)相与:一同,共同 (3)故:缘故,原因

  10.B

  11.(1) (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

  (2)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

  12.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13.①苏轼:被贬官;方山子:“不遇”

  ②苏轼:寻友、赏景:方山子: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