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考察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承天 夜游 考察 设计

管理员

摘要:

记承天寺夜游考察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文章写的是苏轼晚上睡不着觉,看到月色很美,就到承天寺找到张怀民,两人一起赏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读准字音,读懂文意,掌握重点实词及重点句子的意思。  2. 品读文字,领悟意境。  3. 朗读揣摩,体会作……

记承天寺夜游考察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文章写的是苏轼晚上睡不着觉,看到月色很美,就到承天寺找到张怀民,两人一起赏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读准字音,读懂文意,掌握重点实词及重点句子的意思。

  2. 品读文字,领悟意境。

  3. 朗读揣摩,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

  (二)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走近美丽的月夜,并能描绘月夜美景。

  2.朗读,读出月夜的恬淡,读出作者的欣喜孤独旷达。

  3.知人论诗。提供相关资料,深刻理解此文及苏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苏轼及其背景知识的学习,领悟“闲”的含义,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48人,优秀学生有23人,中等生20人,5人属于后进生。八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章,因此本课翻译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可做指导,对于写景及思想感情的把握作为重点引导。对于后进生,在小组讨论中采取互帮互助的方法,优生带差生,达到都能学会的目的。

  3重点难点

  1.写景句子的赏析与品味。

  2.“闲人”所包含的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感受苏轼的才华

  引入新课

  北宋时期,有一个人在京城会考时,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这个人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他当时很想选这篇文章为第一名,但是由于卷子是无记名的,他又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就给了第二名,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才知道这个人不是曾巩,后悔不已,但这个人一点儿计较的意思都没有,他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并真正收他为弟子。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苏轼)由这个故事可见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才华横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苏轼的文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一下苏轼的才华。(板书标题)

  (引课的内容让学生首先感受到苏轼的才华,为学习课文内容做了铺垫。)

  活动2【讲授】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大家对苏轼了解有多少呢?(学生发言)然后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是一位通才,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是开派的人物。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他是“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背景: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本文就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活动3【活动】初读文本

  (四)初读文本

  1.找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这些字的拼音,其他学生点评。

  遂( ) 寝( )

  相与( ) 藻荇( )

  (然后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注意节奏。

  多媒体显示: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活动4【活动】翻译课文

  (五)翻译课文

  我们读准了字的读音、节奏,还要读出感情,这需要理解句子的意思,下面我们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句子,有不懂的提出来。

  1.多媒体出示重点句子,让学生翻译句子并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遂至承天寺

  (4)相与步于中庭

  (5)怀民亦未寝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7)盖竹柏影也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通译课文:指名学生把课文翻译一遍。

  活动5【讲授】整体感知

  读课文看看文章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明确:共有三种表达方式:叙事:庭中散步;

  写景:庭中月色;

  抒情:抒发感慨。

  活动6【讲授】问题研讨,解读探究

  1.读事件,话感情

  出示问题:这一部分主要是叙事,看看事件是如何发展的?作者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在教师的逐步引导过程中,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作者在叙事过程中都交代了哪些要素呢?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师引导:作者解衣欲睡,为何又起来了呢?

  明确:月色入户。

  教师引导:我们来品读一下这个“入”字,为何不说是我看到了月光?

  明确:这里是把月光拟人化了,月光像个老朋友一样主动来与我作伴,把月光写的有情有味。

  教师引导:作者这时心情如何呢?

  明确;高兴。

  教师引导:是啊,如此良宵,如此月光,激活了作者的情思,作者怎么会不高兴呢?其实文中有一个词语直接点明了作者的心情,大家发现了吗?

  明确:欣然。

  指导阅读:“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应读出兴奋之情,大家试读一下。

  教师引导:可是想到“无与为乐者”,这时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失望

  指导阅读:读出失望之情。

  教师引导:这在郁闷之时想到了谁?

  明确:张怀民。

  教师引导:为何会想到他呢?

  明确:是苏轼的朋友,也是被贬于黄州,境遇相同。

  教师引导:张怀民此时在干什么?

  明确:怀民亦未寝。

  教师引导:为什么?

  明确:境遇相同,心境也相同,同是天涯沦落人。

  教师引导:此时作者心情发生什么变化?

  明确:兴奋。

  指导阅读:老朋友之间心有灵犀,应读出相知的喜悦之情。

  教师引导:于是,他们干什么去了?

  明确:相与步于中庭。

  教师引导:非常棒!看来同学们已经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了,让我们学做一回苏轼,来读读这一段好吗?

  教师范读,学生跟着练习。

  2.赏美景,品意境

  (1)出示问题:大家能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吗?

  明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有人对这个句子作了这样的一个评价: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大家仔细地读这个写景的句子,看看月亮都藏在哪些字词里?

  (2)出示问题:月夜美景妙在何处?

  学生品析讨论发言

  老师明确:全句没有一字写月,可又是字字得月!“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 “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3)出示问题:比较下列句子,哪个好?好在何处?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教师引导:“盖”读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有恍然大悟之感,更突出月色皎洁,非常逼真。“月光如水”是的比喻是常用的,但是这里运用的非常巧妙,所以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4)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读出恍然大悟之感。

  3.话“闲人”,悟主题

  (1)出示问题:本文中的“闲”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引导:两个闲人在清明澄澈的月光下散步,两人相顾无言又心照不宣,或许只有那一轮明月能理解他们吧。同学们,你们理解了苏轼吗?他说自己“闲人”都包含了什么心情?结合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资料。

  教师逐步引导:是啊,一个胸有大志、才智过人之士,有济世之才,却被迫成为投闲置散之人,只好放情山水,借江上风月化解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包含了贬谪的悲凉;这里说自己是“闲人”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但正因为贬谪,使他被迫抛弃名利是非的官场,才有了闲暇的时间与机会,尽情欣赏这大好的月光,包含了对人生的感慨;因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因此又是因祸得福呀!又包含了漫步的悠闲;月夜处处都有,却也只有像他这样情趣高雅的人才能欣赏,又包含了一种赏月的欣喜与自豪之情。所以这里的“闲人”既有被闲置之悲,又有得闲之喜,有傲视尘俗的自豪,又有启人深思之理趣。所以包含了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

  多媒体显示: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解读文本的过程始终按照设疑、研讨、质疑、明晰的步骤进行,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突出重点,注重朗读,在引导中体会,在体会中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从而达到理解文意的目的。)

  (2)出示问题:从总体上来看,作者虽遭贬谪,然而却不是一味地埋怨,消沉,不以贬谪为苦为累,而是有心情欣赏这大好月光,做江山风月的主人,这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旷达。

  活动7【活动】拓展延伸:遇到挫折该怎么办?

  拓展延伸

  教师补充:当代散文家余秋雨说“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轼。”黄州是苏轼最重要的人生驿站。在人生的低谷他完成了自己豁达乐观人生观的塑造,达到了自己创作的巅峰!(多媒体显示)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提出问题:此刻,面对承天寺的这轮明月,面对豁达的苏东坡,你想说些什么呢?可以对苏轼说,可以对父母说,也可以对老师对自己说,大家分小组说说试试,也可以写下来。(小组合作交流发言)

  引导:那我们在遇到挫折时该怎么做?(乐观、从容的面对挫折)。

  活动8【讲授】小结:与苏轼同行

  听了大家的发言,我觉得尽管千年的时空相隔,使我们无法与苏轼握手相拥,但人性中豁达、乐观等美好的心态却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漫漫人生长路,我们也许会遭遇逆境,身处低谷,那时,请你记住承天寺夜游,记住苏轼。送大家两句话: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活动9【作业】课后作业练习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