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教学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夹竹桃 教学设计

管理员

摘要:

夹竹桃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夹竹桃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夹竹……

夹竹桃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夹竹桃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2.有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4、学习文本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学习文本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回顾预习收获。

  同学们,我们昨晚已经预习了课文《夹竹桃》,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一同走进他家的那方夹竹桃世界吧!——《夹竹桃》(学生齐读课题)。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课文,回顾一下预习收获。(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二、检查预习

  1、师:通过预习,你发现读音、字形方面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那老师来考考大家!谁来领读黑板上的词语?边读边纠正,然后齐读一遍。(出示:榆叶梅、熏透、凄清、荇藻、飞蛾、乍起、参差、一嘟噜、玉簪花)

  3、师:字词关过了,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三、品味语言,发现方法。

  (一)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并组内交流。

  师: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请同学根据自学提示进行学习。

  1、默读2——5段,用“()”标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语句,抓住能体现夹竹桃特点的词语,边读边想象,读出你的感情,读出你的体会。

  2、浏览3段,想一想,这段的内容与夹竹桃有什么关联,能否删去?

  3、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4、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学生自学、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二)集体汇报交流。

  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自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按课文顺序来交流我们的学习收获。

  品读花色的“奇妙有趣”

  1、红色的花朵使我想到火……宛如雪上有火,或火上有雪。(板书:花色“奇妙有趣”)

  2、师:是呀,火雪不容,但红白花开,却相映成趣。的确奇妙有趣!

  3、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幅奇妙有趣的.美景展示出来!(指导朗读)

  感悟花期的“可贵韧性”

  1、第一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①(生谈体会:默默绽放,不张扬,不起眼,从不与百花争艳,接连开放。)

  ②同学们体会的很好,怎样读才能读出我们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自己练读,指名读。

  ③指导朗读后齐读。(“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些。)

  2、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①(生谈体会: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②“无日不迎风吐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每天都迎风吐艳”?试着自己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双重否定,语气更加强烈,更能体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③不管怎样的季节,怎样的环境,夹竹桃都始终如一,迎风吐艳。多么顽强的生命力!你能读好它吗?(要读出不同季节不同环境的坚强)各自练读,男女生分读。

  ④师引导后齐读(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在盛夏的暴雨里,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在深秋的清冷里,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

  3、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从这句话里你又品出了什么?

  ①(生谈体会:花期长)

  ②“无不奉陪”“无不”是什么意思?“无不奉陪”呢?(又一次用了双重否定,强调了不管什么季节夹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

  ③指读,齐读。

  ④出示:让我们也来练一练。练习用“无……不……”和“无不”分别说个句子。

  ⑤小结过渡:夹竹桃的花期真长呀,所以作者不禁感叹道——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4、第四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一句运用了——反问。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更能表达作者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来读出反问的语气,读出其中的感情!

  5、作者说,夹竹桃的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显得非常可贵。(板书:花期韧性可贵)院子里的花又是怎样的花呢?生读第三段。

  6、真美,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院子里的花。(出示:展示十四种花)

  7、小院的美景可用文中的哪些词形容呢?(一百几十个字,写了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

  8、课文题目是夹竹桃,作者却把小院里的花写得这么美,是不是离题了?(这样写,其实是将其他的花跟夹竹桃作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9、细细品味,我们不得不佩服季老先生的独具匠心:写百花,只为一花。同学们,我们描写一种事物,可以象第四段那样直接描写,也可以像第三段那样进行对比衬托描写,从而突出事物的特点。

  10、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反问句。

  想象花影迷人的“幻想”

  1、夹竹桃的妙处还有什么呢?(板书:花影迷人的“幻想”)

  2、月光下,一团模糊的花朵竟引起了作者这么多的幻想。让我们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下月光下的夹竹桃吧。(配乐读)

  3、奇妙的幻想,你记住了吗?自己试着填一填。(出示:)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是亚洲,()是非洲,()是大海。碰巧有几只(),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夜蛾飞过,()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微风(),(),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4、你幻想它是什么?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于是,作者爱上了夹竹桃,齐读最后一段。(板书:爱)

  2、至此,我们也明白了作者开头所写,齐读第一自然段。

  3、这样,首尾——照应,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结构方法,使我们的习作结构严谨、完整,进一步突出主题。让我们合作再来读这两段。

  四、作业:

  1、读一读季羡林的《夹竹桃的传说》,看一看它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2、背诵课文4、5自然段。

  3、写一写:请你试着描写一种植物,抓住它的特点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写具体。

  五、板书:

  奇妙有趣

  夹竹桃 韧性可贵 爱

  引发幻想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的韧性可贵、

  3、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的韧性可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再次关注

  板书课题:夹竹桃

  师组织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用一个词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初学课文后,其内心往往会有一些原始的触动。我们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述说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形式简洁,最大限度地尊重了文本带给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亦唤起学生对文本的再次关注。】

  二、总览全文,引出话题

  1、要求学生在总览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强烈表达作者对夹竹桃情感的一句话——“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2、(课件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指导学生读句。

  3、在上述基础上构建阅读话题:用心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道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和能给人许多的幻想。划出相应的句子,在最让你的内心很不平静的语句旁,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课文末段中“这样的韧性,……”一句,形象地点明了中心,我们扣这一句构建阅读话题,一定能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引领学生透过纷繁的语言表象,悟到文本语言内在的东西】

  三、抓住重点,感悟妙处

  组织交流时,先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当学生交流到相关内容的时候,适时点拨读悟。

  (一)对比“万紫千红,花开花落”,感悟“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1、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圈划出表现夹竹桃可贵韧性的词句,对所找句子作小组交流。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夹竹桃与这一段中所描写的十四种花有什么不同?点拨学生结合自读收获交流所感受到的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1)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等词语,对比“花团锦簇”、“满院生辉”、“怒放”等词,感受夹竹桃不事张扬的谦逊;

  (2)抓住“一嘟噜”、“又一嘟噜”等词句体会夹竹桃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3)抓住“无不”、“无……不……” 点拨学生体味这种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所传达的正是作者对夹竹桃花期长、特别能坚持的由衷赞誉,并组织学生结合文本语言,对“无不”、“无……不……”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训练。

  【设计意图:“无不”、“无……不……”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本身就很特殊,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同时,更要让学生体会这种表达方式背后所包含的强烈的情感因素,这样的语言文字训练才合“人文和工具的统一”】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4、小结夹竹桃的可贵韧性,点拨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虽不在直接写夹竹桃,却反衬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并感受这种对比衬托在文中的的作用。

  【设计意图:课文第四自然段是紧承着第三自然段而来的,第三自然段中对万紫千红花季的描写,只为了比衬夹竹桃谦逊、生命力强、花期长的可贵韧性。只有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并对这个参照物有一定的理解,我们才能更深刻地去领悟到夹竹桃具有多么可贵的韧性!】

  (二)想象“叶影花影,神奇幻化”,感悟“参差迷离,充满幻想”。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圈画描写月下夹竹桃的句子,看看月下夹竹桃能引发怎样的幻想。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五自然段,想想:月下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A、读悟月下引发幻想的特定情景。

  抓住“参差”、“迷离”点拨学生感受月下夹竹桃花叶投影的错落有致和扑簌迷离,感受这种特定情景弥漫出的幻化不定,正是文中作者说“我最喜欢月下的夹竹桃”的原因。

  【设计意图:夹竹桃能引发幻想是依存于月下特定情景之中的,而感悟这种特定情景氤氲出扑簌迷离、幻化不定,是我们解读夹竹桃能引发神奇幻想的关键。】

  B、解读神奇幻想。

  (1)点拨学生关注这段写幻想的句子,其内容的展开都是启动了丰富的合理想象,这是将事物写具体的一个重要方法。

  (2)指导学生感受这段话中排比的运用,以磅礴的语言气势,渲染了月下夹竹桃花叶影子扑簌迷离,幻化不定的神奇境界。并要求读出这种幻化无穷的气势。

  (3)仿照课文描写幻想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描述月下夹竹桃的花影迷离,充满幻想。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倡关注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并在这个过程中掘得人文的涵养。因此,这一段关于月下幻想的教学,设计从关注排比句式和合理想象入手,点拨学生体会月下夹竹桃花叶影子的神奇。而照样子写话则从读写结合的层面上使学生对神奇月下幻想的理解得到纵深的发展】

  四、回归整体,感悟赞美

  1、涵咏中心句,深化主题。

  反复吟哦“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夹竹桃”,领会这一句是如此鲜明地揭示了夹竹桃的可贵之处,从而自然体会到季老先生对夹竹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上溯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此时再读句子“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的感受,从而进一步提升夹竹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回归文题,升华情感。

  引领学生关注文题,结合对文本的再次总览,领会作者不仅仅在向我们介绍一种植物,更是因有感于夹竹桃的可贵妙处而在传达自己的特定情感,从而使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和神奇有个心灵内化的过程,文本情感也能得以升华。

  【设计意图:季老先生写夹竹桃,不仅是在述说夹竹桃的韧性和神奇,更在于从作者的内心深处,流露出了对夹竹桃这种特点的深深喜爱,比如说,夹竹桃的可贵韧性,不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需要的吗?这里设计对文题的回归,正是期盼学生能对夹竹桃妙处的理解,和着作者的情感,能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五、课堂延伸,拓展阅读

  (一)在总结课文的基础上,补充了解下列内容:

  季羡林先生一生学贯中西,他的文章如《夹竹桃》,质朴而不失典雅,被人称为“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孜孜不倦的一生, 1935年10月,季羡林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期间说:“我梦想,……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

  【设计意图:上述补充内容的出示,意在借季羡林先生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进一步提升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提升文本《夹竹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二)布置课外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

  【设计意图:课外拓展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可以让学生在感受季老先生丰富、博大内心世界的同时,领略其散文的淳朴恬淡。】

  板书设计

  花色 奇妙有趣

  夹竹桃 花期 韧性可贵

  花影 参差迷离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3

  设计思想:语文教学要从课文的主题本位、内容本位向言语的能力本位、品质本位转化。

  一、出示作家卡片——季羡林

  季羡林,当代著名语言学家,他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二、出示一组词语和句字,读中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1.出示一组词语

  花团锦簇、满院生辉

  五彩缤纷、万紫千红

  美不胜收

  (这些词语虽然都是描写花的美丽,但各有侧重,分别描写花的形态、花的光泽、花的颜色,最有一词是概括。)

  2.出示两句话

  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

  夹竹桃的香气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品味词语:熏透、袭、浓浓烈烈

  三、理清文章思路

  1.课文题目就叫“夹竹桃”,这是一篇写物的散文。熟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直接表明了作者对夹竹桃的态度。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

  2.指明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作者的态度是什么?点红“最值得流连最值得回忆”。

  (1)流连和回忆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前者指看到夹竹桃后不忍离开,后者指夹竹桃虽然不在眼前,但一直想起它。)

  “最值得流连最值得回忆”放到第一段中你是怎么理解的?

  (2)读懂了这个开头,你一定会产生一个重要的问题。请你质疑?

  为什么夹竹桃并不名贵,也不最美丽,但作者却最值得流连和回忆它?

  3.其实带着这个问题,当你读完全文的时候,我相信你已经找到了答案。

  (1)那就是——指明读:……(结尾)

  (2)当你读懂这个结尾的时候,我相信你已经找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你找到的是什么?

  板书:韧性?引起我幻想?

  四、学习“韧性”部分

  1.课文哪里专门写到夹竹桃的韧性?认真读读第四自然段,你从哪里读出夹竹桃的韧性?随机出示相关句字,评析词句。

  (1)第一句的两个“又”,看出韧性,坚持不懈的开花。从“悄悄地一声不响”看出它默默无闻、谦虚、不张扬的个性。

  (2)第二句中的“无日不迎风吐艳”,看出夹竹桃每天都坚持开出美丽的花。

  出示句子,与原句对比:

  在春夏秋三季里,看不出有什么……无日不迎风吐艳。

  (原句写的更具体,对夹竹桃有更多的考验,不管环境适合还是恶劣,夹竹桃不受任何影响,每天坚持开出美丽的花朵。这样就更加看出它的韧性。)

  (板书:无日不吐艳)

  (3)第三句话读上去有些重复的'感觉,你能发现吗?

  “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迎春花就是代表春天,而玉簪花和菊花就是代表秋天,那么前面再写“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不是意思重复了吗

  (其实意思并没有重复,“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强调的是时间不间断,而“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强调的是各种花都不放弃。)

  板书:无不奉陪(能否也加个“日”)不行,无不奉陪不仅强调每天奉陪,而且强调每种花都奉陪。这里一字不能多,上面一字不能少。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季羡林语言风格——率真而不乏睿智。

  2.欣赏几句描写花的句字,体会季羡林语言风格——质朴而不是典雅。

  师:刚上课时,我们就欣赏到课文五个描写花形花色的成语和两句描写花香的句字。我们体会到了季羡林先生“质朴而不失典雅”的语言风格。现在让我们再来欣赏这样一句话。

  出示: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

  师:为什么同样是秋天里的两种花,为什么给人的感觉是如此的不同?作者描写得有没有道理呢?出示玉簪花和句话的图片,图文对照朗读感受。

  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写了两种花,不仅有外在的形象,更有内在的情愫,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季羡林老先生“质朴而不失典雅”的语言风格。

  3.师指着板书引入思考,课文第四自然段从几个方面来写夹竹桃的韧性的?第一方面能否也用上“无……不……”来概括。

  板书:无日不开花

  4。作者不仅描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而且他有时怎样评价这种韧性的呢?出示并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改成陈述句对比朗读,体会语气。

  五、学习“幻想”部分

  1.夹竹桃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幻想,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出示:

  我幻想它是_______,它居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幻想它是_______,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幻想它是_______,我就真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这样的句式展开一种幻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感受季羡林散文的“睿智”风格。

  课文学完了,我们通过这篇散文的学习,初步领略了季羡林先生的语言风格——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哪里能够感受到季羡林先生的“睿智”?

  比如:

  将夹竹桃与其他花对比的手法,突出夹竹桃的韧性。

  开头设置悬念,结尾总结提升,首尾呼应。

  这样的韧性,不仅对花来说是可贵的,对人来说也是可贵的。

  作者爱上夹竹桃,是因为夹竹桃给作者带来了美,它让作者产生许多联想,这是一种形象的美,而夹竹桃的韧性,则给作者留下了精神的美。

  板书设计:

  其他的花 夹竹桃

  韧性 引起幻想

  一年三季 花开花落 无日不开花

  万紫千红 无日不吐艳

  无不奉陪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力目标:

  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体会夹竹桃的妙处,感受植物之美。

  教学难点

  懂得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用具

  搜集有关夹竹桃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倒入阅读,激发兴趣

  直接板书夹竹桃,齐读课题,简介、顺势引入课文。

  三、初读课文,读顺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每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

  2.默读课文,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的呢?

  五、精读课文能,领悟夹竹桃的“妙处”

  1.站在作者的角度看,夹竹的哪些“妙处”引起了作者的喜爱?

  2.站在自己的角度,你心中夹竹桃是怎样的?

  3.读了课文,你也喜欢夹竹桃吗?为什么?

  六、领悟写法,学习表达

  1.作者在表现夹竹桃的时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明白作者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积累内化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认识本课中的7个生字。

  2.根据课文内容天空。

  客人一走进大门,( )的是一阵幽香,( )的是( )似的叶子和( )或( )似的花朵。

  3.造句:

  不是……也不是……但是……

  四、实践活动

  请你选择一种植物,用自己话描绘它。

  板书:

  总起:留恋和回忆

  夹竹桃花色:红白相映,奇妙有趣

  花期及幻想:一年三季,一声不响,月光之下

  总结:爱上夹竹桃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5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第四、五自然段写夹竹桃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是课文的重点,而理解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是文章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幻想”的乐趣。

  2.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

  4.通过训练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旧知——自定目标

  1.同学们,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说:夹竹桃不是最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是他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出相关的句子。

  2.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质疑: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要问的?(预设:韧性什么意思?夹竹桃有什么韧性?为什么能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

  二、自读自悟——感受“韧性”

  1.“韧性”是什么意思?板书柔软而结实

  2.课文的哪几小节写到了夹竹桃的韧性?(3、4)

  3.自读第三、四自然段,对比着想想夹竹桃有什么韧性?

  集体交流,教师引导,体会三点韧性。(1.默默无闻2.生命力顽强3.花期长)

  (当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己的感悟来说出他们心中的一、二、三点)

  提醒学生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凡是需要理解的更应静下心来读书。

  4.在理解的过程中指导朗读。重点抓住以下几句。

  A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又,又)

  B生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抓住: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

  C生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抓住:无不)

  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看出夹竹桃的花期长的特点的吗?(和第三小节进行对比看出来的)

  5.师生合作,重组教材,对比朗读。

  师语:看到大家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参与进来,可以吗?希望大家和老师合作一起来对比着读读课文的三、四小节好吗?

  师领读:院子里的花虽然一年三季,万紫千红,却又(),惟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一嘟噜花黄了,(),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从春天(),从迎春花()

  6.你最喜欢夹竹桃的哪一点韧性?站起来读一读。

  7.对照着黑板上的文字想想:韧性的本意(柔软而结实)和在课文中表现出来的'(默默无闻、顽强的生命力、花期长)有什么联系?

  (默默无闻就是“柔”的一面,而顽强的生命力和花期长就是“结实”的一面。)

  8.过渡:通过刚才咱们将韧性的本意和在课文中的意思进行的比较,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其实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更是引发了作者许多的幻想。

  三、自主学习,感受“幻想”的乐趣

  1.出示要求,自主学习: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

  2.汇报:

  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指名回答。“你站在它下面……”

  理解: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模糊)

  多么美妙的夜晚!请你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好吗?老师给你配乐。

  教师叙述: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袭来,作者顿时陶醉了,产生了许多的幻想。齐读。看哪些同学已经进入了情境。

  3.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说。(想象丰富、意境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情趣)

  师引导朗读:月光下的夹竹桃的黑影本是平淡无奇的,但加入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就变得意趣盎然了。参差的夜影,迷离的花影被想象成了地图、荇藻、墨竹,而小飞虫、小夜蛾则成了远渡重洋的海轮和游过池塘的小鱼。多么贴切、多么新奇的想象呀!这么美的语言要不要再来读读。

  自由练习朗读,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

  邀请同学和你一块朗读,体会分享的快乐。

  配乐齐读。

  4.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请你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照“我幻想它是……”句式说话。

  5.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每人在纸上滴两滴墨汁,用你的嘴去吹,你看到了什么了吗?又想到了什么呢?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带进这个句子里说一说。

  6.提高要求,把句子说具体些(也可以试着说一句排比句)

  四、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我们了解了夹竹桃的韧性,又知道了它令作者产生许多美妙的幻想,怪不得作者会爱上夹竹桃,相信你也会和作者一样爱上夹竹桃的,一起读最后一小节。

  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大自然中其实还有许多的植物也有夹竹桃这样的韧性。如(菊花梅花雪松小草竹子)拿出你手中的笔,把你所喜欢的那种植物的韧性写出来。(可以是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17夹竹桃

  最值得留恋回忆

  默默无闻柔软

  韧性生命力顽强

  结实花期长

  幻想爱上了夹竹桃

  教学反思:

  在朗读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自主朗读,不失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朗读的一个好办法。如《夹竹桃》第五小节,描绘了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一些有意思的幻想,作者分别把它们幻想为地图、水中的荇藻和一幅墨竹。在教学时,我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画,自由朗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无疑是表现他们对文本理解和自己内心感受的一种有效形式。课堂上,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摇头晃脑地朗读,抑扬顿挫地朗读、咬文嚼字地朗读、甚至是带有表演和夸张地朗读,无一不是展示学生个性独特体验的亮点。也就是让学生在把握文本自身意义,作者思维的基础上,通过朗读理解,使作者的思想在朗读者头脑中得以复现或重建,然后用自己的朗读替作者说话,替文本中的人物说话,替文本中的事物说话。

  评课意见:

  张丽:第5自然段写夹竹桃引起作者的许多奇妙的幻想,也是课文的重点段。陈老师主要引导学生思考两大问题:(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启发学生调集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想象其景其境,在头脑中丰盈意象。(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提挈关键词“地图”、“荇藻”、“墨竹”,让学生喜欢哪一种幻想就读哪一种幻想。边读边想象,使学生进入美的意境,读出美的韵味,充分体会作者的那份陶醉、那份忘我、那份愉悦、那份浮想联翩,从中受到感染,获得情趣。

  严祁平:陈老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写话练习:我幻想他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课本的语言形式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使言语间渗透着强烈的人文精神,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自然结合、和谐统一。

  曹军:在学习完花的特性后,陈老师适时补充作者季羡林的资料,让学生找出花与人的相同之处,体会季老苦难时不屈服,顺境时不张扬的品性,正是由于他的那夹竹桃似的品行,才被称为“夹竹桃知己。”由花及人,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陈艳:陈老师板书设计合理,整节课的结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都体现在了板书上,而且板书书写特别工整。

  曹兴余:在讲完第二自然段以后,陈老师在课件上出示这段内容的填空,让学生完成,加深学生记忆,并抓住所填的重点词语理解,对感悟课文内涵,起到很好的作用。

  高邦武:陈老师在引入新课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快速读、自由轻声读、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教师指导朗读并范读,而且每次读文都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针对性强,做到了充分朗读,再让学生到读中去体会、感悟,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深入读文,懂得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体会夹竹桃的妙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夹竹桃的妙处,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欣赏植物之美。

  教学准备:夹竹桃的资料图片,作者简介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有喜爱或熟悉的花吗?请简单给大家说一说。

  生介绍熟悉的花

  师:同学们了解的花还真多,老师今天也给大家介绍一种花(课件出示:夹竹桃的图片)谁认得这种花?生答。

  师(课件出示)简介夹竹桃,板书课题:夹竹桃

  师:《夹竹桃》是我国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本文节选其中一部分,课下同学们可以到网上查看全文。

  二、介绍作者简介

  过渡:夹竹桃究竟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具体介绍的?我们到文中看一看。

  三、初读全文,疏通文意

  1、自由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较长句子或读不通顺的句子可反复读两遍。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脉络。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夹竹桃究竟有什么妙处,让着作者喜爱?

  3、生读文,思考,小组交流,汇报。

  师:对啊,作者最后一段概括了夹竹桃的韧性,及能引起他的幻想让他爱上了夹竹桃,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这种写法特点是什么?生答:首尾呼应!

  师:文中那些句子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请同学们快速读文,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4、指名读,组织评价,指导朗读

  师: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了作者那些幻想?

  5、生默读,交流,组织交流,指导朗读

  6、小结:月光下的夹竹桃,作者把它幻想成了地图,池塘,墨竹,假如你站在它下面,发挥你的想象力,你会幻想它什么?什么样?

  7、 生描诉,生生评价。

  五、拓展阅读,品味写法

  1、师:因为夹竹桃的韧性,能引起幻想,让作者喜爱,。通过阅读,相信同学们对夹竹桃也有了自己的独特体验或感受,你发现了夹竹桃的`哪些妙处?

  2、生读文,朗读展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其描写特点。指导朗读

  3、有感情通读全文 ,作者的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

  全班交流,总分总的顺序,对比反衬的写法。

  六、总结

  夹竹桃这种既不名贵,也不是最美的花,却让作者深深喜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与众不同,都源于作者的用心观察,善于表达,希望同学们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勤动笔。

  七、作业

  1、有感情朗读,背诵全文

  2、发挥想象力,仿写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的幻想

  板书设计

  4、夹竹

  迎风弄姿

  韧性

  无不奉陪

  地图

  幻想 池塘

  墨竹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不是……也不是……却是……”造句。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导入课文

  1.谈话:同学们喜欢花吗? 老师也很喜欢。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学习一篇写花的文章好不好?师生一起写课题:夹竹桃

  2.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夹竹桃吗?

  3.教师可对学生讲的不到的地方进行补充。(出示夹竹桃的文字介绍资料)

  二、初读课文

  1.大家想知道有关夹竹桃更加详细的介绍吗?那就请你打开书,自己去读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的!

  2.不过在第一遍读课文前,老师有几点小要求:(1)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句话。(2)如果有认不识的字或者是不理解的词语,请你用笔标出来。

  3.交流学生提出的疑问,鼓励学生间互帮互助。

  三、学习第一小节

  1.指明读第一小节

  (夹竹桃不是……也不是……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你读懂了什么?

  3.这儿出现了一组关联词,大家会用它来造个句子吗?

  4.学生造句之后,教师相机请另一位同学说说:你听懂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却)

  5.齐读第一小节,感受夹竹桃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四、学习第二小节

  1.夹竹桃,一种很平常的花,既不是最名贵,也不是最美丽为何在作者的心目中却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呢?大家想不想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

  2.出示两幅夹竹桃的图片(一幅红的,一幅白的)

  3.看了图片你想说些什么?(美、奇妙)

  4.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两种颜色的夹竹桃的!

  5.自己读,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6.抓住“火上有雪” “雪上有火”引导学生理解“奇妙”“有趣"

  17 夹竹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幻想”的乐趣。

  2、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

  4、通过训练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质疑旧知——自定目标

  1. 同学们,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说:夹竹桃不是最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是他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质疑: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要问的?(预设:韧性什么意思?夹竹桃有什么韧性?为什么能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

  二、自读自悟——感受“韧性”

  1.“韧性”是什么意思?板书 柔软而结实

  2. 课文的哪几小节写到了夹竹桃的韧性?(3 、4)

  3 自读第三、四自然段,对比着想想夹竹桃有什么韧性?

  集体交流,教师引导,体会三点韧性。(1.默默无闻 2.生命力顽强3.花期长)

  (当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己的感悟来说出他们心中的一、二、三点)

  提醒学生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凡是需要理解的更应静下心来读书。

  4.在理解的过程中指导朗读。重点抓住以下几句。

  a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又,又 )

  b生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抓住: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

  c生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抓住:无不 )

  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看出夹竹桃的花期长的特点的吗?(和第三小节进行对比看出来的)

  5.师生合作,重组教材,对比朗读。

  师语:看到大家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参与进来,可以吗?希望大家和老师合作一起来对比着读读课文的三、四小节好吗?

  师领读:院子里的花虽然一年三季,万紫千红,却又( ),惟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 )一嘟噜花黄了,(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 )。从春天( ),从迎春花( )

  6.你最喜欢夹竹桃的哪一点韧性?站起来读一读。

  7.对照着黑板上的文字想想:韧性的本意(柔软而结实)和在课文中表现出来的(默默无闻、顽强的生命力、花期长)有什么联系?

  (默默无闻就是“柔”的一面,而顽强的生命力和花期长就是“结实”的一面。)

  8.过渡:通过刚才咱们将韧性的本意和在课文中的意思进行的比较,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其实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更是引发了作者许多的幻想。

  三、自主学习,感受“幻想”的乐趣

  1、出示要求,自主学习: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

  2、汇报:

  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①指名回答。“你站在它下面……”

  理解: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模糊)

  ②多么美妙的夜晚!请你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好吗?老师给你配乐。

  ③教师叙述: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袭来,作者顿时陶醉了,产生了许多的幻想。④齐读。看哪些同学已经进入了情境。

  3、 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①指名说。(想象丰富、意境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情趣)

  师引导朗读:月光下的夹竹桃的黑影本是平淡无奇的,但加入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就变得意趣盎然了。参差的夜影,迷离的花影被想象成了地图、荇藻、墨竹,而小飞虫、小夜蛾则成了远渡重洋的海轮和游过池塘的小鱼。多么贴切、多么新奇的想象呀!这么美的语言要不要再来读读。

  ②自由练习朗读,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

  ③邀请同学和你一块朗读,体会分享的快乐。

  ④配乐齐读。

  4、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请你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照“我幻想它是 。”句式说话。

  5. 有困难吗?,没关系!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每人在纸上滴两滴墨汁,用你的嘴去吹,你看到了什么了吗?又想到了什么呢?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带进这个句子里说一说。

  6.、提高要求,把句子说具体些(也可以试着说一句排比句)

  四、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我们了解了夹竹桃的韧性,又知道了它令作者产生许多美妙的幻想,怪不得作者会爱上夹竹桃,相信你也会和作者一样爱上夹竹桃的,一起读最后一小节。

  五、作业设计

  1. 大自然中其实还有许多的植物也有夹竹桃这样的韧性。如(菊花 梅花 雪松 小草 竹子)拿出你手中的笔,把你所喜欢的那种植物的韧性写出来。(可以是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17 夹竹桃

  最值得留恋 回忆

  默默无闻 柔软

  韧性 生命力顽强 结实

  花期长

  幻想

  爱上了夹竹桃

  课后反思

  上完了《夹竹桃》一课就意味着完成了应老师布置的任务,自然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真的,这些天来我一直为此事大伤脑筋,再加上我本人就天生的“爱烦恼”,有点事情就睡不着,何况是对全区六年级老师开课呢?这些天以来我一直在思考:我的这节课到底想体现什么呢?我要通过这节课告诉听课的老师们什么呢?越想思绪就越乱,真有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上课的四十分钟是短暂的, 但上课前钻研教材、整理教学思路、构建教案、准备课件的过程却是漫长的。“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没那么夸张,但的确需要花费不少的心思。或许只有反复地思考,反复地推敲,反复地琢磨,才能不断发现教材中隐藏的东西吧

  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觉得比较满意的地方

  1.上课的整个过程中能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尊重学生的表达(对夹竹桃韧性的独特认识不屈不挠、永不言败),尊重学生的朗读(读自己想读的地方)。

  2.让每一位听课的老师看到的是一节真实的课。我做人的原则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所以想展现的课堂也是实实在在的课堂。或许这样的一节课让你觉得平平淡淡,索然无味,那也没有办法。这就是我的性格,也是我上课的风格。

  二、急需改进之处

  1.课前钻研教材不够深入。只看到三、四小节的花期长短的对比,没关注到迎春花的炫耀张扬和夹竹桃默默无闻的对比。此外“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被我忽视。

  2.对学生的实际能力有些高估。我本以为学生能通过读书很快答出“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以及“夹竹桃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结果学生读了两遍还只有一半的同学才能够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

  常听有经验的老教师讲:备课时要以学生的眼光,学生的心理来看教材。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我没能料想到学生的实际能力而是一味地以成人的眼光去看问题这还不简单吗?

  3.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比如说,当学生答出某一个方面韧性的时候,我只问他,从哪儿看出来的?并没有深入下去刨根问底:“你是从那些具体的词语中想到的?”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地去读书这一方面做得还很欠缺。

  4.细节的处理能力还需锻炼。刚开始让学生说出“韧性”的本意柔软而结实是为了和课文中韧性的具体内涵相对照,让学生深入理解“韧性”这个词语的内在。可是最后却忘掉了。

  5.时间意识不强,该完成的教学任务没能完成。或许这都是自己平时上课留下的后遗症。学生说的好让他多说一点,文章的这一部分写得美咱们就多读几遍。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不知不觉中铃声已经敲响,蓦然回首才发现这节课的任务还没完成。

  对于我这样一位比较稚嫩的教师,希望各位“前辈”、同仁多提宝贵意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8

  《夹竹桃》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散文,作为当代著名的语言学教育家,季羡林先生的作品,一向以文质兼美而著称。而这篇夹竹桃可以说是季羡林先生的代表作。文章用美丽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伊始,我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紧紧抓住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学生质疑为什么夹竹桃既不美丽也不名贵,却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学生抓住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突破口,直奔中心,展开教学。学生围绕最后一段又提出了两个问题:一、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二、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哪些幻想?我因势利导,这节课中重点指导学生感悟“韧性的内涵。“韧性”是夹竹桃的魅力之一,首先然学生理解韧性的意思,说出和它有关的成语,首次感受它的内涵,然后重点抓住第四自然段的语言文字,把韧性读厚。

  所以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教学,我以读为主,力求通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文,读中生悟,由悟生情。学生通过朗读表达了自己对夹竹桃韧性的理解,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感悟,如从“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体会出了夹竹桃生命力的

  顽强,从“然而”悟出了“与众不同”,从“悄悄地一声不响”读出了“韧性”就是默默无闻的奉献??从而感受到“韧性”就是坚强,就是默默地奉献,就是坚持不懈。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读出了坚强,读出了花期长。在其中,我又穿插了比较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区别:(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在和煦的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每日都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全都奉陪。)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了课文通过运用双重否定句使表达的效果更为强烈。

  第三自然段相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作用。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没作过多的讲解,只是分别出示了春夏秋三季的花,春季的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夏季的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秋季的玉簪花、菊花。在出示每一季节的花时,我让学生将百花盛开时的艳丽与凋谢时的无奈和夹竹桃一年三季的旺盛对照着读,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对比衬托作用。然后又抓住“这样的'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这句

  话展开。并让学生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将三四自然段对比读,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使学生和作者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使学生对夹竹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应用课文中对比反衬的写法写一写我们身边具有夹竹桃韧性的人或物,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起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体会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反思这堂课,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以下不足:

  1、课前钻研教材不够深入。只看到三、四小节的花期长短的对比,没关注到迎春花的炫耀张扬和夹竹桃默默无闻的对比。

  2、进行小练笔之前对“幻想”的质疑,冲淡了练笔的热度。

  3、在指导朗读时有点太机械,放不开。

  4、给予学生思考时间不太充足,激励性评价还有点欠缺,导致学生的感情不是太浓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这节课,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9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的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第四、五自然段写夹竹桃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是课文的重点。而第三自然段写作者家中常见的花应有尽有,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只是对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起对比衬托作用。根据本课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赏读、积累描写夹竹桃的优美句段。

  2、能力目标:

  a、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词句,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奇妙有趣”和“可贵韧性”;

  b、调集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作者的想象,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仿写一想象片断,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写话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自读自悟第四、五自然段直接描写夹竹桃的词句,深切感悟夹竹桃的韧性及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赞美,赏读、积累描写夹竹桃的优美句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照课文中描写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的一段话,写一想象片断;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说教法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以读为基础,全面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其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采用“以读为主,读中质疑,由读求悟,议中解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领悟、应用。

  说学法

  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利用已有的积累进行创作的能力,以及审美表达的能力。

  媒体设计:

  自制PPT

  说教学过程:

  一、对比质疑激发兴趣(教学1、3小节)

  1、作者是个爱花的人,家中常见的花是应有尽有。

  指名读第三小节(随即演示各种花的图片)

  2、谈感受、读好

  3、出示:第一小节。读读,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夹竹桃为什么最值的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我先学习3自然段,利用语言文字及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家中其它花的万紫千红,再出示第一自然段与其形成鲜明对比,本文的核心问题(夹竹桃为什么最值的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自然成了学生迫切想了解的问题,激发了学晟的阅读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学习中,进而培养学生多思、好问、善问的好习惯。既训练思维,又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二、以读代讲读中体会(教学2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语言浅显易懂,教师不必多讲,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两盆夹竹桃的奇妙有趣,进行有感情朗读。具体操作如下: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抓住“不相容”——“融洽”,体会奇妙有趣

  4、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读好它。

  三、品读悟韧经典积累(学习4自然段)

  1、读一读,夹竹桃的奇妙有趣花色,在作者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让作者难忘,还有什么的方也让作者记忆深刻?(可贵韧性)

  2、品一品,哪些词句体现出它的可贵韧性?用“~~”画出,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4、议一议,全班交流品读心得。(Ppt出示有关句子)

  5、诵一诵,在交流重点词句后,相机指导朗读。(Ppt配乐)

  6、背一背,把你喜欢的句子把它积累下来。(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

  通过以上六个步骤来学习课文重点段,由读懂、读精、读好、成诵,层层入深,从词到句,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以上设计的依据是:

  1、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及评价的能力,所以我在设计时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的、分层次的阅读机会,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其感受、理解、欣赏及评价的能力得以锻炼。

  2、成诵必先读好、读熟。在以上的设计中,我根据学生朗读水平的差异,较多运用自由朗读的形式,旨在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以读为抓手,使学由读求悟,由读生趣,由读生情,使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能落到实处。

  3、“书读百遍,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更何况背诵。在背诵时,我因人而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让教学做到分层次。

  4、叶老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随地准备放,能放就放手”。扶一扶,是为了随时能放一放。在以上训练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品、自议,不但使学生愿读会读,而且愿说会说,使他们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逐渐提高。

  四、境中悟幻启发创作(学习5自然段)

  1、过渡: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

  2、配乐范读,闭上眼睛想象当时得情景。

  3、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你什么印象?(引起幻想)

  4、出示作者幻象部分,伴乐轻读思考,写了作者的几个幻想?作者是如何幻想到的?(有相似之处)

  5、再读读品品,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用你的心代作者读。(指名读)

  6、作者每天看夹竹桃,产生的幻想不止这些,扇动你幻想的翅膀,替作者再写一个幻想。(乐起,出示月光下的夹竹桃图片)(教师朗诵:月亮升起来了,月光下夹竹桃的影子投到了雪白的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闭上眼睛,我想它是……)(想象2分钟)抓住你的幻想写下来。

  7、交流。

  1、运用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通过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真切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2、文章是作者的心声,朗读课文,是我们替作者讲话然后,所以,我在指导朗读时,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心境,用心朗读,勾起学生的真情,这样就达到了感情朗读的训练目的,使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能落到实处。

  3、在写话练习时,我利用音乐、意境图片、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再次营造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意境中,能更好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展开幻象,写一片断。

  五、水到渠成情感升华

  1、过渡:这么奇妙有趣、韧性可贵,又能令人幻想万千的夹竹桃,作者怎能不爱上它呢?

  2、我们代作者来赞一赞夹竹桃。(板书:爱)

  3、指名读,齐读。

  到此,学生对夹竹桃的的特点已了如指掌,也对夹竹桃产生了爱意,此时,让学生来赞一赞夹竹桃,不尽使学生整堂课的学习有了一个很好的总结与回顾,也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宣泄,本文的主题跃然堂间。这样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综观整堂课的设计,我以读为设计抓手,从读中质疑,又读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感受、理解、欣赏、审美能力。

  板书设计:

  奇妙有趣

  17、夹竹桃(爱上)韧性可贵

  引起幻想

  这则板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把夹竹桃的特点(作者爱夹竹桃的原因),展现得一目了然,突出的文章的重点。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10

  设计理念:

  这节课集中体现了我的这一理念——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

  很多时候,我们的语文课都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上,其实,教语文,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也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么写的。

  可是,我们的语文课,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甚至都是一个教法,分析课文内容,二课标上却明明白白写着高年级的语文课,要让学生领会课文的表达方式。

  所以,这节课,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我要达到的目标是:感受红白相映,花色奇妙的情景,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在领会表达上,我要达到的目标是:习得作者的语言。

  当然,人文性与工具性是无法分开的,只有知道作者写什么了,才能明白作者是怎么写的,理解语言才能习得语言。

  所以,在学习第一小节时,我用比较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悟出作者语言的妙处,并渗透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第二小节,采取“以读代讲”的方式,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在读中习得语言,并用一个问题,自然而又巧妙地渗透了语文的工具性

  第四小节,在深入理解夹竹桃的韧性后,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是如何把它的韧性表达出来的。

  工具与人文的结合,使得这节课朴实而扎实。

  教学目标:

  1、学会字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充分感知课文,认识夹竹桃的外形特征与内在品性;

  3、凭借语言文字感受红白花开景象的奇妙,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4、领悟表达,体会作者如何写出红白花开景象的奇妙及夹竹桃的韧性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夹”字音辨析

  出示“夹”在字典中的字义,学生据以辨析,弄明白,这里是表示搀杂夹杂的意思,应读第一声。

  3、夹竹桃,顾名思义,具有什么特别?(看图)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是告知,而是引导。譬如,此环节中,对于“夹”的读音。教师让学生自己辨析,从而得出结论。其中也隐含着一种学习方面,即多音字的读音取决于这个字所在的语境及在这个语境中所表达的含义。)

  二、整体感知

  1、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2、夹竹桃在季羡林心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用书上短语来说。(交流)

  3、出示第一小节,齐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交流)

  4、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表达吗?(夹竹桃对我说来,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5、交流后,引导认识“欲扬先抑”的手法,并板书。

  6、指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这花在作者心中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

  7、交流,板书:有韧性 引起幻想

  8、分别是哪一小节介绍的?

  9、除了这两点,季老先生还写了夹竹桃的`什么特点?(交流)

  (设计意图:如果说一篇文章是一件衣服,那么抓住“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就如同抓住了一件衣服的领子,“提领顿衣,百毛皆顺”。对整体感知课文很有帮助。阅读虽不是作文的附庸,但绝不应该让作文与阅读分离。有时,阅读课应该作为作文课的起步。所以在教学第一小节时,引导学生认识“欲扬先抑”的手法,注意,只是引导,不是灌输。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有必要的。)

  三、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第二小节,默读文字,思考这景象哪里奇妙、有趣?

  2、指名说

  3、自己练习有感情朗读这段文字,读出景象的奇妙有趣。如何才能读出这份奇妙呢,老师教给你一个方法,要跟随文字去想象,你只有想得奇妙,才能读得入情入境。生自由练习。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配乐。

  5、红白花开乃人间常事,可是因着作者的什么,这景象就显得奇妙,有趣了?

  6、交流,板书(想象)

  7、齐读。

  (设计意图:有些话不说不明,有些话说了也不明。譬如这里的第二小节。看过很多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感受,这景象如何奇妙,可是学生说得再奇妙,也不如作者写得奇妙,不如去读。而读,如何体会奇妙,教师也教给了方法,借助自己的想象,想得奇妙,才能读得入情。但教学到这里,并不是结束。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奇妙,还要思考作者是如何把它写奇妙的。)

  四、学习第四小节

  1、理解“韧性”这个词的意思。

  2、默读第四小节,你从哪句话哪些词真正地读出夹竹桃那份韧性的,圈画并思考。

  3、交流:

  两个“又”,你读出了什么?

  三个“在”,两个“看不出”,你看出了什么?

  “无日不迎风吐艳”什么意思?强调了什么?朗读,读出韧性

  “无不奉陪”又是什么意思,强调了什么?朗读,读出韧性。

  4、指名读,读出夹竹桃的韧性。

  5、可是,作者是如何写出夹竹桃的这份韧性的呢?这小节的语言很有特点,你读读,你有什么发现?

  6、交流

  7、指导:这小节作者用了许多内在的排比,事实上,作者在写这小节时,反复用了许多相同的字词,而这些字词的反复使用,产生了一种节奏的美,同时也蕴含着一种气势。以诗行形式出现:

  一朵花败了

  又开出一朵

  一嘟噜花黄了

  又长出一嘟噜

  在和煦的春风里

  在盛夏的暴雨里

  在深秋的清冷里

  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

  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

  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无不奉陪。

  朗读,配乐。

  8、夹竹桃奉陪了哪些花呢?第三小节,作者花200余字一口气写了14种花之多,却只字未提夹竹桃,这是在浪费笔墨吗?下节课再交流。

  (设计意图:王晓春先生曾打过一个精妙的比喻:人家谈生意,我当然也就跟着想生意;人家谈家常,我当然就跟着想家常,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语文课不允许这样,语文课要求你听人家谈生意,想得是“他是如何谈生意的”;听人家谈家常,研究的是“他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谈家常”。这就是语文课的独当之任。所以在感受过夹竹桃的“韧性”后,更不能忽视的是,作者如何写出它的韧性的,并通过此来感受季老那独特的语言风格。)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夹竹桃》教学设计。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学习作者对比,联想的写作方法。

  4、学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教学重点:

  感悟夹竹桃花期和花影所呈现出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教学准备:

  夹竹桃图片,以及相关语段的幻灯片。

  教学程序:

  一、导入

  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在我们生活中,每一种植物都有可能是一幅画,请看大屏幕。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花的叶,花朵都有哪些特点?人们把这种花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当代教育家季羡林课写的一篇有关夹竹桃的文章。板书题目。齐读课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写夹竹桃?

  二、通览全文,抓住主旨

  1、作者为什么写夹竹桃?(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它对我来说,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作者是怎样爱上夹竹桃的呢?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吗?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出示并组织读该句,从中提挈出关键词、灵魂词--"爱",板书。作者爱夹竹桃的什么呢?板书。

  三、品读课文

  (一)韧性

  1、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哪儿让你感受最深?细细地品味,在书旁做一做简单的`批注。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那么夹竹桃的韧性又体现在哪呢?学生自己朗读体会

  4、同学们,我们交流一下,教案《《夹竹桃》教学设计》。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

  (1)"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夹竹桃默默绽放,常年不败,不张扬。):

  过渡:默默无闻的夹竹桃总是连续不断地竞相开放着。能通过你的朗读来体现吗?指名读

  一朵接一朵,一茬接一茬,从不间隙,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韧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A、谈谈你的感受(夹竹桃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B、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C、"无.不"能不能换一种说法呢?(每日都)比较句子,体会双重否定的作用

  用"无…不"造句。(无时不、无人不、无法不)

  (3)"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A、谈谈你的感受,一直、一直、无不:开花时间长。这是别的花无法与之相比的。

  B、换一种说法。造句。

  C、指名读句子

  5、小结:不论天气变化,还是季节更替,夹竹桃依旧迎风吐艳。它们不张扬,不倦怠,不抢眼,而生命之歌却是那样嘹亮,这是多么可贵的韧性呀!齐读第四自然段。

  6、是啊,"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反问句改陈述句)

  7、院子里其它的花又如何呢?请三人分角色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通过她们地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

  (1)多美的庭院,让我们美美地把这一段读一读。(齐读)

  (2)对比朗读:春天,迎春花…夹竹桃…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夹竹桃…秋天,玉簪花…夹竹桃…一年三季,虽万紫千红,却又花开花落。唯有夹竹桃,在和煦…

  8、是啊,夹竹桃不仅花期长,而且生命力强。它不与其它花争芳吐艳,而是默默地开放。同学们是不是已经喜欢上了夹竹桃呢?让我们再来看季老先生喜欢夹竹桃的另一个原因吧。

  (二)幻想

  1、过渡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我许多幻想。

  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说一说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引起了作者产生哪些幻想,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种幻想去读一读。

  2、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①指名回答。

  ②谁能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

  3、如此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如此精妙绝伦、生动有趣的幻想,确实令人着迷,作者又是如何将它们写得这么美的呢?(体会排比句的运用)

  4、如此花影还能让人产生哪些幻想呢?现在,让我们在音乐的引领下也写一写自己独特的想象。学生配乐想象,书写。

  5、通过大家的幻想,这婆娑的花影越发的令人神往。

  这样的夜晚,这样的花香,你站在它下面,早已醉倒在这花香中了,让我们带着这份沉醉,把心中的感觉美美地读出来。

  配乐朗读月光下的夹竹桃

  三、总结全文

  夹竹桃平凡,却具有顽强而持久的韧性;夹竹桃默默无闻,毫不张扬,却始终如一,却持之以恒,这就是作者眼中的夹竹桃,老师和大家也对夹竹桃有了敬意之感。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情感吧。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引读)我爱上了夹竹桃。

  四、课堂延伸,拓展阅读

  (一)在总结课文的基础上,补充了解下列内容:

  不仅季羡林喜欢夹竹桃,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有对夹竹桃的描述。出示:诗句

  (二)布置课外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1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文本提供的具体语言材料,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的韧性可贵,启发想象,体会月下幻想之妙,感受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品悟对比衬托的表达效果;品读幻想之妙,揣摩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感受学界泰斗季老的人格魅力。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表现力强,抒发作者强烈感情的重点词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看语言本质,受到情感感染,习得语文技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课本的语言形式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课堂上洋溢浓浓的语文味,使言语间渗透强烈的人文精神,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自然结合、和谐统一。而且通过读写训练,可以达到以谈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19――“夹竹桃”(指板书)。

  2.复习旧知,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夹竹桃虽然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于作者季羡林先生来说,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为什么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夹竹桃奇妙有趣的花色,感受到了季先生对夹竹桃的这份爱。然而仅仅是因为这外在的花色吗?季先生自己是这样说的――出示句子: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二、对比深究

  1.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

  2.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出示第四自然段)

  在会读书的人眼里,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有生命的。静心读读文章第四自然段,用心品味,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的?把它们圈画出来,可以用一两个词在旁边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交流:你从哪些字词中读出夹竹桃的韧性?

  预设板块一:

  【句子一】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①“悄悄地一声不响”:默默无闻,不引人注意。这两个词语用在一起重复唆吗?

  “悄悄地一声不响”干什么?你读出了什么?(生生不息,生命力旺盛,从不间断)

  一嘟噜知道有多少吗?(一簇、一团、一片)谁来读,还不够。这是北方的口语,季先生用了一个嘟噜让我们感到有趣传神,真不愧是一位语言大师。

  ②(引导学生抓住“又……又……”悟出夹竹桃花期持久的特点。

  ③夹竹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生生不息,却又默默无闻。这就是一种可贵的韧性。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夹竹桃的这种韧性吗?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好这句话。生齐读。

  预设板块二:

  【句子二】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①吐艳就是指什么?(开花),无日不迎风吐艳什么意思?这里用了两个否定词,用在一起称之为(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作者要强调夹竹桃是每一天、每时每刻都迎风吐艳。谁来读好这个短语。

  ②日日迎风吐艳,那是多少日呀?夹竹桃又是怎样开花的?

  两百多个日子就是这样――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拥有一双慧眼的你们是否还读出了新的感悟?“无日不迎风吐艳”也透着夹竹桃的这份坚持呀!让我们读好这个短语。

  ③不就是这样的开花?何谈韧性?(这样的坚持不懈的开花就是韧性,但韧性仅仅表现在此吗?)

  (学生结合“又……又”“看不出……也看不出”“迎”体会夹竹桃无论气候怎么变,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夹竹桃每日都这样开放。)

  ④(迎着和煦的春风,顶着夏日的暴雨,耐着深秋的清冷)坚持不懈地开,顽强不屈地开,始终如一地开,顺境之中不张扬,逆境之中不妥协,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让我们读出这词语中包含的这份韧性。指名读,齐读。

  小结学法:阅读就要从关键词语入手,瞻前顾后,品出词语的内在意思。

  预设板块三:

  【句子三】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无不奉陪。

  ①你还从哪个关键词语体会到了夹竹桃的韧性?

  预设:什么叫“奉陪”?“无不奉陪”就是都奉陪,“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可见奉陪的时间长,“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可见奉陪的花多。能这样坚持就是韧性――读好这份坚持。

  ②夹竹桃陪伴了哪些花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人一起数数有多少种?院子里的花还给你什么感觉?(争奇斗艳、热闹非凡、美不胜收)

  ③让我们勾连上下文,再读读这段文字。你对“无不奉陪”是否有了更深的理解?

  引读:春天,院子里花团锦簇,而在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

  夏天院子满园生辉……夹竹桃却在那里……

  秋天院子里玉簪花、迎风怒放……夹竹桃却在那里……

  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而夹竹桃从……

  面对这满园争艳的百花,夹竹桃是怎样奉陪的?(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透过这“无不奉陪”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甘做陪衬、不张扬、不炫耀、不攀比……)

  ④这份默默的,不张扬的坚持多么的难能可贵呀!让我们读好这句话。

  3.总结韧性

  ①课文明明是要写夹竹桃,可第三自然段写了这么多花,却只字不提夹竹桃,这是为什么?(板书对比衬托显韧性)

  ②写院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只是为了衬托了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这份始终如一的坚持;写院子里的争奇斗艳,热闹非凡,只是为了衬托夹竹桃“无不奉陪”这份不张扬的沉静的坚持。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

  ③在与百花的对比中季先生不禁感叹――这一点的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这是一句反问句,谁能改成陈述句)

  ④透过这样的双重否定,这样的反问你读出季先生怎样的情感呀?(喜爱、赞赏、钦佩)让我们也来赞一赞夹竹桃吧,读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⑤就是这样的`韧性,让季羡林先生爱上了夹竹桃。

  三、读写训练

  1.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也让季羡林先生留恋着。

  2.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请大家读读文章第五自然段。

  ①花香浓(引导学生关注“毫不含糊”,“浓浓烈烈”“袭”,感受夹竹桃的香。)

  ②花影美(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叶影错落有致,才别有情趣;花影模糊难辨,更引人遐想)

  “叶影参差”、“花影迷离”、“香气袭人”的夹竹桃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想象。让我们欣赏一番(出示画面)。

  3.教师独白:

  (1)配乐创设情境:请闭上眼睛想象,你现在就站在皎洁的月光下,眼前是一片又一片夹竹桃的影子,掠过的丝丝轻风,使得这带点神秘的影子微微地晃动,还不时送来,在浓密枝叶间流淌的阵阵花香。迷人的月色,婆娑的树影,迷离的花影,浓浓的花香,阵阵的清风,真是一个奇特美妙的世界啊。

  ⑵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我完全被陶醉了,如痴如醉,花香令人陶醉,自己也变成夹竹桃了,亲眼看一看月光下的夹竹桃……)

  自读作者产生的幻想吧,并选择你感觉最妙的一个幻想美美地读给同桌听听。(板书生幻想)

  4.引导比较,体会写具体:

  (1)作者由夹竹桃的叶影、花影想到些什么?(地图,荇藻、墨竹)

  (2)比一比:如果这样写自己的幻想,那么你觉得怎样?读一读,比一比。

  我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

  (3)指名说。(不具体,不生动,让人感觉不到有趣,奇妙)

  (4)对比交流:书上的描写好在哪里?(不仅有概括讲述,更有具体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不仅有静态地讲述,更有动态地描绘,把景写活了。)

  5.是呀,写一种景物时,不仅要真实细致地描写自己看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事实,而且要展开合理的想象(神奇的幻想),把想到的写具体。

  季先生用深厚的语言功底给读者展示出一幅幅美妙的月下花影图。让我们配上音乐美美地读一读。

  6.学语文,我们不仅要学习文字写了什么,还要学会运用,下面展开你的幻想,写一写――出示(我幻想它是……)。

  学生练笔。

  交流、评价。

  小结:是啊,多么奇妙的叶影花影呀,所以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这样写道: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刚才我们一起走近了夹竹桃,走近了季羡林。喜欢夹竹桃吗?喜欢季羡林吗?想说点什么吗?可以对夹竹桃说,可以对季羡林爷爷说,也可以对自己说。拿起笔写下你的内心独白吧,学生写感受、交流。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13

  教材分析:

  《夹竹桃》是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3.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的花影,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流程:

  一、实物导人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的这棵植物叫夹竹桃。请仔细观察一下这是一棵怎样的植物,并把你观察到的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观察后介绍)你还想了解什么?

  2.课文《夹竹桃》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还能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想象花影的有趣动人。现在就请大家读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的大概内容。

  二、初读了解

  1.根据本课的预习要求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三、细读指导

  1.默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

  2.朗读第一自然段,完成练习:夹竹桃不是

  ,也不是 ,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

  3.为什么说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4.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认识文章的中心句:“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这句话既能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又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

  四、研读分析

  (一)分析夹竹桃的韧性

  1.“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第三、四自然段)

  2.默读第三、四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3.投影出示下面两句话,指导学生理解。

  a: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中,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b: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1)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这两句话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2)体味“无……不……”和“无不”的作用。

  (3)练习用“无……不……”和“无不”造句。

  4.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把它改为陈述句。

  投影出示: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显得非常可贵。

  5.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院子里的那些花”?f第三自然段)默读并思考:课文重点写夹竹桃,为什么要用一个自然段来描写“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呢?

  6.朗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明确反衬的作用。

  小结:作者通过描写一年三季的花开花落衬托出夹竹桃的花期之长、始终如一,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二)分析夹竹桃引起作者的幻想

  1.夹竹桃“引起我许多的幻想”,也是“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想象和幻想?

  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1)这是什么景象?(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

  (2)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3.作者对夹竹桃的想象还不止于此,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会引起作者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

  4.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花朵、香气、影子)抓住“模糊”“浓浓烈烈”“叶影参差”“花影迷离”等词语赏析月光下的夹竹桃。

  小结: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把它幻想成地图,幻想成荇藻,幻想成一幅墨竹……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五、品读欣赏

  画出文中描写几幅图景的文字,仔细品味,体验衬托和想象表达方法的妙处。

  1.雪火相映图。

  2.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3月光下的夹竹桃。

  总结:这篇文章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衬的手法及排比的句式将夹竹桃写得生动有趣。今后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学习和运用这一写作手法。

  六、拓展练习

  同学们,你们还熟悉哪些植物?请选择一种介绍给大家。介绍时要抓住植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语言力求生动形象,并恰当地运用你所喜欢的修辞手法。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14

  文本解读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清新如六月甘泉,流畅如潺潺细流,自然如皓月清风。在《夹竹桃》这篇文章中,季先生在争奇斗艳的万花丛中选择既非名贵、又不娇艳的夹竹桃作为吟咏的对象,正寄寓了他的追求和趣味。透过《夹竹桃》一文,不难看出季先生淡然的生活态度与脱俗的生活情趣,他欣赏夹竹桃在平平常常外表下的兢兢业业、顽强持久。文章以清新淡雅、朴实自然的风格将人带入美的境界。

  《夹竹桃》一文,层次分明,意境美好,情趣隽永。文本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的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寄情文本,赏析感悟,去感受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从而进一步感受季羡林先生的情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品味、赏析语言文字,感受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以及给人带来的幻想,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夹竹桃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画面激趣,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夹竹桃图片,说说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2.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有了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写下一篇优美的文章——《夹竹桃》。

  3.揭示课题,弄清“夹”的'意思和读音。

  设计意图:由于大部分学生对夹竹桃没有感性的认识,利用媒体直接呈现夹竹桃的形象,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利于学生首先从直观上把握夹竹桃的样子,为学文服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

  2.听了朗读,你对夹竹桃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美文需要诵读,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让文本语言第一时间浸润学生心灵,还让学生对文本有了一次整体感知的机会。

  三、再读课文,交流感受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2.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3.联系课文内容,交流学习字词。

  (1)出示一组花名,朗读花名,谈感受:

  迎春花桃花海棠榆叶梅丁香凤仙花石竹花

  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夜来香玉簪花菊花

  师:这些花很美,给人眼花缭乱之感,在大自然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

  (2)出示一句话: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师:三个“最”字让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夹竹桃的朴实,作者开篇直抒胸臆,表达出对夹竹桃的情有独钟。)

  设计意图:让“夹竹桃”在令人目不暇接的繁花中间亮相出场,给学生形成视觉、情感上的强烈冲撞,能有效地激起学生走近夹竹桃、了解夹竹桃的阅读期待。

  四、品读片段,感知形象

  1.默读描写夹竹桃样子的段落。

  2.画出描写夹竹桃花的语句,交流读后的感受。

  3.闭上眼睛,想象“火上有雪,雪上有火”的情景,感受夹竹桃花的奇妙、有趣。共3页,当前第1页123

  4.课件再现夹竹桃图片,欣赏画面,朗读片段。

  设计意图:用语言文字先在学生心中画出“夹竹桃”的形象,再用图片加深“夹竹桃”的印象,在品析、欣赏、玩味的过程中,“夹竹桃”的形象开始根植于学生的内心。

  五、出示词句,指导书写(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我们走进了季羡林先生笔下的夹竹桃的世界,了解到在季先生的心中,始终蓬蓬勃勃、泼泼洒洒地盛开着两盆夹竹桃,是什么原因令季先生对它们情有独钟呢?

  2.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走近这两株花,感受它的韧性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幻想。

  设计意图:“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抓住文本“关键处”设疑,可以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

  二、潜心品读,感受韧性

  1.怎样认识“韧性”这样的字眼?

  2.哪一小节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划出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语句。

  3.自由读,交流:哪些词句打动自己,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一:“悄悄”、“一声不响”——夹竹桃生命最灿烂的时刻,却悄悄地不声不响地开放,多么朴实谦逊啊!)

  (预设二:“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这是美的接力,生命的接力。夹竹桃没有衰败,只有烂漫,她用美丽延续着美丽,生生不息,多么蓬勃的生命力啊!)

  4.朗读,初步感受夹竹桃虽不张扬却生生不息的特点。

  5.创设语境,反复诵读,深入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1)哪些词语写出了夹竹桃花期之长?

  (2)夹竹桃花期之长用了三个短语来表现——“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读书时,我们要将短句读长,将短语的内涵读丰富,展开想象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教师引读:

  在和煦的春风里,生命萌发,万物生长,快瞧,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

  在盛夏的暴雨里,花自飘零水自流,可是,你不曾想到,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

  在深秋的清冷里,飒飒西风满院栽,令人惊叹的是,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

  6.小结:许多花只美丽一季,惟有夹竹桃却始终如一,从春到秋,一直默默地、毫不倦怠地开放,生命之歌如此嘹亮,不能不令人赞叹。

  7.学生练习背诵片段。

  设计意图:紧扣“韧性”这一中心字眼,通过让学生默读、划重点词句、品析语言文字、感情朗读、背诵等环节,充分感受夹竹桃韧性的可贵。学生反复诵读夹竹桃默默开放、生生不息的语句,在对语言文字的涵泳、品味中,学生既感悟到夹竹桃可贵的品性,又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丰富与美妙,从而增加积累,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受到了人文的熏陶。

  三、自主交流,丰富想象

  1.月光下的夹竹桃是怎样的迷人而富有诗意?

  2.自主阅读课文。

  3.交流:皎月当空,银辉倾泻,站在夹竹桃的下面,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看到了——花朵模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闻到了——浓浓烈烈,花香袭人,“花气袭人浑欲醉”。共3页,当前第2页123

  想到了——花影奇妙,像一幅地图,像水中的荇藻,像一幅墨竹……)

  4.一学生配乐朗读作者幻想的语句,其余同学闭上眼睛想象。感受作者想象的丰富,花影的美妙。

  5.月光给夹竹桃镀上了朦胧的色彩,作者奇妙的幻想给了夹竹桃灵动的、诗意的韵味,美哉,夹竹桃!不能不爱,夹竹桃!

  6.感情朗读、背诵片断。

  设计意图:教学“幻想”这一片段时,让学生在触摸语言文字后,展开想象,调动学生丰富的阅读体验去看、听、闻、想,把课堂变成一个个性的、灵动的、诗意的空间。

  四、 总结升华,体会写法

  1.课文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哪些词语写出了每个季节群芳争艳的情景?

  2.出示四字词语:

  花团锦簇满院生辉

  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熏透庭院迎风怒放

  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这些花或以色彩争春,或以芳香诱人,花开花落,给主人带来了快乐,然而这段内容与夹竹桃没有关联,为什么作者却花费这么多的笔墨?

  (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样写是为了对比衬托夹竹桃的可贵的品质。)

  4.总结。

  正因为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如此喜爱,对夹竹桃有如此独特的感受,所以他被人们称为“夹竹桃知己”。季羡林在《夹竹桃》原文中写道: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依然不能忘怀那两盆夹竹桃。

  设计意图:对作者花费笔墨描写其他花用意的揣摩,对比衬托写法的渗透,作者原文的介绍,这些环节的设计,符合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更符合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位。因此,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提高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