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体育发展报告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发展报告 家乡 体育

管理员

摘要:

家乡体育发展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体育发展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家乡体育发展报告1  长期以来,学生中一直存在着爱好体育……

家乡体育发展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体育发展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乡体育发展报告1

  长期以来,学生中一直存在着爱好体育活动但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这大概与沉闷、单调的体育课教学有关。《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要求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学习简单的运动技能技巧和体育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生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人人享受体育健康的乐趣。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如何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能痛快地玩,而且玩中有学,这将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现通过对冷水江市六所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的调研,分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体育被视为副科,不被重视衡量一所学校强弱不仅仅在于升学率,评判一位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在于考试成绩,但事实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一直是全社会和学校管理者的指挥棒,考得好的学校既得名又得利。在这种强势压力下,学校管理者不得不狠抓升学率,狠抓广大教师的考试业绩。只重考试成绩的指挥棒下,体育教学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了。体育教师也就成了副科教师,家长更不会重视,甚至有家长怕累着孩子,不让他们上体育课。这就严重抑制了体育教师的教学兴趣,他们也就敷衍了事,更谈不上花心思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有益的锻炼。久而久之,在学生的眼里,体育课就是玩的代名词。再加上一些老师为了考试出成绩,不惜大量占用体育课的时间。

  2、 学校体育观念的滞后

  观念较为陈旧,只注重体育成绩的单方面的提高,不注重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少部分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为学校在一些运动赛事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增光添彩,而忽视了对全体学生的运动能力的发展,目光仅放在了短期的体育成绩,而忽视了长期的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

  3、 学生整体缺乏体育锻炼意识,上课兴趣不足, 热情不够

  由于各种原因,也导致了学生整体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对体育课热情不够,能参与锻炼的仅仅局限在按部就班的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甚至在体育课堂上也懒得运动,应付了事,有的还以各种理由请病假,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这是由于学生的体育兴趣没有被培养起来,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就是放羊了,随便玩了,完全脱离了老师的教学,组织性差,随意性强。

  4、体育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工作积极性不高

  体育方面的师资力量欠缺,师资观念水平有待提高。有人曾笑话体育课是“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

  教师教学手段单一, 内容重复,没有按照《体育与健康》这本教材上的内容一课一课上下去。体育课堂的内容,无新意,学生提不起兴趣,或者是考什么就教什么,考跳远,那就节节课都练习跳远,有一跳跳几年的现象存在。

  二、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严格的体育工作督导小组和评估体系

  制定有关体育教学文件,以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督促,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

  2、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

  通过板书、广播和比赛等形式来宣传体育让更多的人认识体育,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使更多的群体关注体育、支持体育,更重要的是有关领导和学生家长要更新观念支持体育工作,激励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职能。

  3、重视体育教育人才

  要为体育教师创造施展才能的空间,还要吸纳人才,利用人才,稳定高级人才的队伍,学校还应鼓励现有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学校体育发展要求。

  4、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体育教学、考核,大家都重视体育教育,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总之,通过以上对冷水江市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体育教师要抓好体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重视各环节的作业,遵循体育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确保学生健康的发展,全面的发展。学校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师评价机制,为体育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从学生兴趣爱好入手,以兴趣为导向,让学生真正喜欢体育课,培养学生良好锻炼身体的习惯,强健体魄,为以后大学体育课程打下扎实的体能和技术基础。

家乡体育发展报告2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活跃农村文化体育生活,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组成专题调研组,采取实地走访、听取汇报、会议座谈等方式,对全区农村文化体育生活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农村文化体育生活开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我区制定了系列扶持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将文化建设纳入了全区意识形态责任制考核,文化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11个乡(镇、街)和145个村(社区)先后完成了综合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提升,127个村建有农家书屋;健身场地实现镇村全覆盖,形成了“城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健身圈。20xx年,我区送戏下乡79场,送电影下乡2022场,皮影戏巡回流动演出37场;展出书法、摄影等作品2300余件;开展太极剑、旱龙船等文艺表演培训30余班次;举办五一快闪、油菜花节、杜鹃花节等文旅活动10余场次;1万余人次参加篮球赛、象棋大赛等各类全民健身赛事。

  二、农村文化体育生活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队伍欠缺。一是缺少专业管理人才,乡镇文化干部一人多岗,流动性大,存在“专干不专”的现象,难以有效地组织文体活动,导致文体场所易建难管,“铁将军把门”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缺少农村文体艺术人才,“文化低、老人多、新人缺、业务弱”的现象比较严重,且随着农村文化艺人的`转业、辞世,后备人才匮乏,部分优秀的农村传统文化出现了传承危机,如广寒寨乡的茶灯表演。

  (二)文体服务供需不对称。一是农村文体活动中可供村民选择的有限,文体部门提供的文体服务按老一套来,已逐步落后于农村居民对文体生活的需求,如送戏下乡节目编排重复,群众多次观看,造成无人想看无人来看的局面。二是由于村民劳务繁忙、居住分散,常住居民偏老偏小,部分村组开展文体活动时流于形式,不宣传、不组织,导致农村文体活动开展不广泛、不平衡、不经常的现象严重。

  (三)政府花钱购买服务上存在差距。一是政府花钱购买服务的力度不够,往往停留在简单完成任务的阶段,农村组织文艺表演、体育赛事还停留在请野班子、找熟人,小打小闹、自娱自乐的层面,缺乏影响力。二是政府花钱购买服务的质量不高,送戏、送电影或者文艺培训班的效果如何,大型演出、赛事外包服务质量怎么样,是否存在购买单位简单执行或偷工减料的情况,对此文体部门和承办单位的深究和监管的力度不够,急需责任部门的监管、帮助和扶持。

  (四)文体活动经费不足。一是文体场所建设和设施配备依赖上级奖补资金,存在手续繁杂、时间长久、划拨不及时等情况,给农村场所建设和设备购置带来困难。二是农村文体活动场次频、人员多,设施设备更新换代频繁,经费安排依赖乡镇、村级自筹,造成经费预算紧张,影响农村活动组织开展的积极性。

  三、有关建议和意见

  (一)夯实队伍,培养人才。一是建立农村文体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以聘请文体志愿者(如当地热情人士)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充实管理队伍,做到农村文体活动有人管、有人干、有事干。二是建立民间艺人人才库,大力挖掘民间艺人和乡土文艺人才,对民间艺人进行登记、建档,制定适当的补贴政策,鼓励他们从事农村文化创作、表演和宣传工作。三是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培养培训,充分发挥区级文体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定期对农村文体工作者在理论上、业务上进行培训。

  (二)整合资源,社会共建。一是合理制定农村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发展规划,明确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求,并加大在绩效考核中的比重。二是强化财政性资金保障,争取中央财政公益性资金(如体彩公益金)。三是整合利用各方面资金,结合所涉及的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文化遗产保护等,提高效率。四是引导社会力量、民间资本以赞助、冠名、设立奖金等形式捐资助建,鼓励和支持多方投资的体育企业或体育项目进入农村。五是拓宽农村中小学校文体设施向社会开放的途径,充分利用现有文化体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三)政府引导,拓宽阵地。一是扶植民间文化艺术体育团体,积极引导、适时组织文化体育活动,通过让他们来承办中、小型的活动、演出,既提高了他们的艺术水平,同时也节省了政府的人力物力。二是加强文体部门与农林水、群团、学校等部门以及各乡(镇、街)之间的联系互动,有计划、有组织、经常性的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如开展湘东十佳乡村春晚评选,湘东十佳徒步路线、采摘园、龙虾园评选,优秀木匠、泥工、铁匠等手工艺人,优秀唢呐、大鼓、二胡等文艺工作者,优秀体育指导员、瑜伽(太极)练习者评选等,既发动群众、又贴近生活。

  (四)立足本土,突出特色。一是发掘、整理、宣传我区各地乡规民约、族规家训,积极开发具有地方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项目,大力鼓励促进以皮影戏、傩文化、制种文化、知青文化、采摘文化等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活动开展。二是巩固和发展东桥油菜花节、麻山葡萄节、白竺桐花节、腊市龙虾节、老关干塘节、广寒杜鹃节等文化品牌,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以组织评选种植养殖能手、农耕比赛等活动,把农村文体建设与农家乐、农产品等文旅项目有机结合起来,使文化、旅游以及其它产业协调配合。

  (五)加强监管,压实责任。一是文体活动责任部门要专门制定年度管理目标和措施,对农村文体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常态化检查,督促管理目标和措施的落实,如文体设施建设进度、政府花钱购买服务的质量效率等。二是各乡(镇、街)、各村要根据实际情况,尊重广大村民的意愿和兴趣,规划好文化体育活动项目,提升公共服务场所利用率,做到有序、常态化运行。三是严格农村文化市场监管执法,严厉打击营业性演出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家乡体育发展报告3

  一、我县农村学校体育现状

  (一)、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现状。

  1、体育场地不足。调查显示,有70%的学校体育场地未达到1994年省教委制定的《城镇普通中小学建校标准》,甚至有少数学校基本上就没有运动场或者活动场所,有些学校即使有,也只是些简易的运动场所,导致很多学校开设的体育课教学质量不高,开课时数不足,或者只在有限的几个年级开设体育课,象征性的表示学校开设了体育课。

  2、体育器材短缺。根据调查,有30%的学校体育器材基本达标(指能基本满足大纲必修教材的需要),65%的学校体育器材缺少,5%的学校几乎没有体育器材,而且校与校之间的差距较大,同时,现有体育器材大部分陈旧、破损,其原因为保管不善,修理不及时,这为正常的体育教学埋下了安全隐患,由于受体育器材短缺的限制,有近30%的学校体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

  (二)、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1、专业教师短缺。从调查情况看,有近40%的学校专业教师短缺,10%的学校无专业体育教师,现有体育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不包括自考、函授毕业生)的仅占37%。

  2、体育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调查显示,有73%的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无法形成梯队建设,有38%学校的体育教师学历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国家教育部对学校教师学历要求。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的不合理势必影响学校体育工作持续、稳定开展。

  3、师资培训意识淡薄。通过调查,大部分学校都未能制定详细的师资培训计划,也未能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开展各种各样形式的培训活动,致使大部分体育教师的知识、技能及思想意识停留在一个较低水平。这是造成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难以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影响农村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

  1、少数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认为农村孩子身体好,不用参加体育锻炼,开不开体育课无所谓。而主管部门领导在检查、督导学校工作时没把体育工作放到应有位置来看待。由于工作上不重视,加上对学校体育设施等要求未做硬性规定,即使体育设施达不到要求,验收也能合格通过,使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不重视。

  2、体育经费严重短缺。由于我县经济发展滞后,财政支持乏力,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学校因经费困难不能对体育进行投资。

  3、体育专业教师缺乏,思想不稳定。正规体育院校、系毕业的大学本科生,受诸多因素影响,千方百计想办法不到农村学校任教,致使学校体育教师短缺,近30%的学校专业体育教师严重缺乏,只能用其它学科教师兼任或自行培养的自考生或函授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学校不重视,加上经费短缺,部分体育教师思想不稳定,从事第二职业或对本职工作不认真对待。

  4、缺乏激励机制。对执行《标准》好的学校及体育教师个人,没有配套的激励机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

  5、群众体育工作发展不普及。农村群众体育工作发展受各种因素影响,一直开展不利,无其是农村对体育工作认识不正确,认为劳动是最好的体育活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没有用。正是这种错误认识,导致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学生对体育活动热情不高。

  三、发展对策

  1、解放思想,多方筹集体育资金。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采取政府拨款,学校投入,社会赞助等方法,确保体育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工作氛围。各级政府和学校领导要认真对待体育工作,吸引广大体育专业院校、系的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工作,并积极为他们施展才能创造条件,使他们安心在学校开展工作。

  3、挖掘地方特色教材,重视表彰先进典型。农村学校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体育项目,形成有农村特色的地方教材并自制器材。对自制体育器材工作有特色的学校、个人,应给予表彰奖励并大力推广经验,在每年举行的学校运动会上,应充分安排这些本地特色体育项目,推动体育工作全面开展。

  4、积极开展互助活动。通过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使城、镇办学条件好的学校与农村学校结成对子,改进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以满足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家乡体育发展报告4

  为掌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校体育课堂安全防护措施现状,从而进一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开展此次调研活动。

  一、调研目的调研报告

  通过调研探索出一条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际情况的体育教学改革新途径,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中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安全防护再上新台阶。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一是采用对学生及教师的问卷调查法,了解体育教学情况;

  二是观察法,即通过听课、检查教案、看设施建设、学校体育活动场地情况,并和体育教师交流,充分了解学校体育课堂安全防护措施现状及关注情况。

  三、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拟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部分初中和小学生进行调研。

  四、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共发放学生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5份,回收率95.8%,教师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28份,回收率93.3%;从调查问卷和观察交流中可以看出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和学校体育课堂安全防护措施现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从学生调查的数据看到,783.%的学生认为每周体育课节数达到课程标准要求,有21.7%学生反映出仍有个别体育课存在被挤占现象。体育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基本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将近七成学生上过篮球、排球、足球、田径课,乒乓球等课程。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比较浓厚,但存在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监管力度不大,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活动课预期的目的。小学体育活动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全达标;体育教学课堂随意性大,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五、现状成因

  1、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统考科目,忽视了体育教学。中考加试体育以后,体育课得到重视,但平时还是不够重视,只是到了初三,加强锻炼,突击练习获得高分,考完之后就束之高阁,甚至取消了体育课。

  2、小学体育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几乎均为兼职;

  教学中也只能给学生教教操,跑跑步,或者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体育课成了玩耍课,到了期末,简单的`考一两项,划个分数,体育课就结束了。

  3、体育场地及硬件设施不到位。属于政府投资力度不够,学校也没有自身创收能力,体育教学成果很难展现出让人瞩目的成绩,仅有的一部分教学经费也都会分配到以语、数、英等主要教学科目上,因此小学体育工作开展比较艰难。

  4、安全问题扩大化。在学校常规管理中安全问题重于泰山,体育课安全问题也不能忽视,学生稍有运动损伤或出现不安全因素,家长就会把责任全部推向学校,推向体育教师,因此,有些运动项目如单杠、双杠、足球、远足等项目在学校不敢开展,造成体育课因噎废食的现象。

  六、措施对策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充分认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学校教育的根本是让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要意识到体育教学关乎全民素质的提高,民族振兴和国家兴亡。同时面临中考体育改革,体育教学要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实施教学,必须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2、举办短期或稍长时间的体育教师培训班。安排年轻而且有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师参加,聘请省市体育专家前来授课,尽快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体育教师队伍,弥补小学体育教师缺编问题;

  同时,对学校体育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或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鼓励自主研修,提高自己专业技能,从而成为一支业务素质精良的中学体育教师队伍。

  3、要求各校每学期对体育教学投资达到一定比例。每学期定时购置、更换数量达标的体育器材,给每学期一次运动会,每年两季运动会,篮球赛、体操比赛、棋类比赛等活动分配足够的经费;

  按照《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提高体育教师待遇,应当妥善解决体育教师的服装费。

  4、安全问题人人有责。体育教师抓好课堂组织管理,把安全意保护识渗透到生活和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尽量避免课堂上的运动损伤和不安全因素;

  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评估不能安全问题一票否决,应查明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多种原因;

  学校组织教师、家长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建议家长购买简单学生意外伤害险;

  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意外伤害时有发生,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向学校或体育教师,给体育教师一个大胆工作的宽松条件。

  5、定期组织专业检查。对各校体育教学情况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及时通报检查情况,发现问题,限期整改。成立体育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加强体育教学测评,每学年测评一次学校体育教学情况。

  总之,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和体育教学的根本,是一项长效性工作,需要社会、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

家乡体育发展报告5

  一、调研目的

  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深化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改革,让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可持续、均衡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我们对全镇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的开设、体育艺术群体活动的开展、场地设施、器材、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旨在全面分析我镇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应采取的促进策略与措施,全面提高学生体育艺术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调研对象及调研方法

  (一)调研对象

  冷水镇各中小学、教学点

  (二)调研方法

  1、问卷法:

  调查体育艺术教师师资队伍状况;经费投入;未来7年发展规划。

  2、访谈法:

  与体育、艺术教师、校领导、办事处教研干事及学生面谈。

  3、观察法:

  看档案资料;看场地、设施设备;看器材

  三、调研综述

  (一)我镇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发展成绩

  1、开齐开足了课时,严格组织管理

  调查发现,全镇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教学管理的依据完全来源于上级下达的指导性文件,各校体育艺术工作由校长亲自负责,下设由主管副校长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安排和实施。各校均开齐开足了体育艺术课时,并把体育艺术活动在学校工作计划中做了细致认真的安排,并得以落实,组织领导与管理体制健全。

  2、因地制宜落实群体活动,竞技成绩、艺术成果喜人。

  全镇各校积极开展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了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学校“两操”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克服场地、器材、经费的限制,因地制宜搞好学生群体活动,做到有时间保障,有训练内容、方法,有训练记载,充分调动了义务教育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以体促智,以体育美,以体育乐的目的。“课外一小时锻炼活动”开展率达100%。

  各校体育艺术兴趣小组及运动队训练达98%,俱乐部式的体育艺术教学法模式营造了生动、活泼、友善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集体的温馨和情感的愉悦。各校坚持举办1—2次春季或秋季田径运动会,开展月或季体育艺术活动,如“三大球”、“三小球”、广播操、拔河、踢毽子、歌咏比赛、美术作品展等小型多样的比赛活动,在参加各级体育、艺术比赛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体育艺术教育设施简陋,但成果喜人。

  3、体育艺术教师素质迅速提高,稳定教师队伍

  冷水办事处积极响应国家、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争取指标先后组织体育艺术教师到武汉等专业培训机构接受培训,积极创造条件为体育艺术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创建平台,落实体育教师服装等有关待遇,并在评先晋级中优先考虑。真正提高体育艺术教师地位和待遇。

  (二)我镇学校体育艺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体育艺术教师地位不高,编制不足。

  调研中发现,我镇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教师人均每周上课在14—18节不等,但额外工作量大,按照21世纪课改的要求,义务教育学校1—2年级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保证每班每周4节体育课,其它年级3节体育课。目前体育艺术教师编制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特别是村小师资严重匮乏,学生只知道上体育课就是玩。

  从教师年龄和职称结构看,中年教师居多,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仅占5%,而高级职称为零。从社会舆论看,虽然近年来反复提倡提高体育艺术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可实际落实还是远远不够,存在的差距还很大,轻视体、音、美和对体育艺术教师的偏见依然存在,多数学校在评先评职时不能够考虑体、音、美学科的特殊性和艰苦性,晋级评优存在偏重文化课教师的现象,体育艺术学科教师评高级职称更是可望而不可及,部分体育艺术教师被迫转岗或下海,造成体育艺术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2、资金投入不足,场地、设施失修。

  冷水镇义务教育经费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由于经济比较落后,财政困难,尤其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经费严重短缺,致使学校体育艺术不能很好开展。调研发现,许多学校体育艺术经费所占比例不到学校教育经遇的1%。有的学校每年甚至零投入。部分学校领导对体育艺术工作不够重视,在资金筹措方面存在等、看、靠的思想,没有积极主动地想办法给予解决。

  部分学校体育艺术场地设施建设不够科学,部分设施被占用,体育艺术设施存在着极大的浪费现象。由于养护不善,大大降低了器材设施的使用寿命,致使器材频繁损坏,甚至报废,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春、秋、冬多风季节,各校体育场地扬尘现象严重,很大程度影响了学校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也给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隐患。

  (三)促进体育艺术教育持续、均衡发展的策略与措施建议。

  1、加强体育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狠抓师资培训。

  建设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体育艺术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新时期学校体育艺术的开展给体育艺术

  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超的教学技巧和艺术,更要有突出的学识和引人注目的人格风范,还要充分认识学校体育艺术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法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求知精神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因此必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加大体育艺术教师培训的力度,教育部门应把体育艺术教师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一方面要抓住“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培训工作,制定政策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充实到我镇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要采用多种形式,对现有在职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开展本校教学改革试验、校际相互观察、交流等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派出部分兼职体育教师和有兴趣的富余教师到专业院校进行培训和函授状大队伍。提倡校际之间教师相互聘任。促使他们更新知识,增进专业教学能力。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使体育艺术教师享受与其他教师相同的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调动积极性,稳定体育教师队伍。

  2、不断加大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严格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件》中规定的体育经费,努力达到全国平均,在经费的使用上,每年应有大致的固定比例,切实解决有些领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计划但难以落实的问题。

  在教育经遇大幅度增加的同时,也为学校体育艺术经费增加创造了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不断加大对学校体育艺术经费的投入,做到专款专用,同时也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集经费,迅速改变学校体育艺术遭遇严重短缺的`局面。认真贯彻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学校体育艺术场馆设施不被侵占,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艺术活动场地和器材设施的配置,从制度上保证学校体育艺术工作的正常运行,创造一个卫生、安全、整洁、舒适的现代化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翠绿的草坪、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优美的运动场景中,去奔跑、去跳跃、充满生机和活力地成长发展

  3、重视群体教育,促进良好的校园体育艺术文化氛围形成。

  实现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不仅重视体育艺术课程教学而且还应重视群体活动和兴趣小组的训练等群体教育,坚持每年举办两次田径运动会制度,积极组织“六一”、“五四”、“元旦”及“三八”师生体育、艺术汇演活动。因此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校的群体活动。建立青少年业余体育艺术俱乐部,组织多种运动项目的课外训练运动竞赛,并以“体育与艺术”“积极生活”为主题,有计划的开展体育艺术节等活动。建立群体教育的评估标准,把体育艺术群体活动作为对学校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要从提高学生的体育艺术认知水平、体育艺术素质、体育艺术能力和意识着眼,构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新体系。将体育艺术教育的实施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形成课内、课外、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育模式。采用教育部门、体育艺术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多边互动的方式,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艺术文化氛围。

  4、加大体育艺术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力度。

  体育艺术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为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艺术的目标,国家教育部把体育课改变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这是我国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面临新的教育观念、新的环境、新的要求,体育艺术课程必须加大改革和建设的力度,用新的教学理念重新修订体育艺术课程计划,使体育艺术教学体现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要求。教学内容要多样化、弹性化符合学生兴趣和爱好,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艺术实践能力和体育艺术素养,使学生的终生体育艺术思想形成和发展。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间互动为原则,改革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的体育艺术教学环境。

家乡体育发展报告6

  为了切实抓好我市青少年体育工作,进一步优化青少年学习体育的环境,更好地为全市体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按照xx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会议的发言精神,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部署,对全市青少年体育工作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1、履行职责,发挥优势,做好保障。

  一、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是坚持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增强全民健康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推进体育强市建设的迫切需要。培养下一代青少年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我们一定要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充分认识做好青少年的工作,切实把青少年体育工作抓出成效。

  二、为了完善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做好保障机制,体育部门一定要为学校体育工作提供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组织优秀教练员、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学校指导课余活动、运动训练、体育竞赛或推广特色体育项目,帮助指导学生掌握基本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三、把学校体育科研列入体育科研重点,鼓励学校教师进行青少年运动项目、组织形式、课余训练等研究。组织体质监测进校园,配合教育等部门推行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帮助并指导学校建立和完善体质测试站,为学生提供规范、科学、方便的体质测试条件。

  2、拓宽选才渠道,加大培养力度。

  一是要积极拓宽后备人才选、育渠道,做好相关部门组织后备人才培育,落实各类后备人才的培育,积极挖掘周围大环境的人才资源,进一步抓好在校学生的教育和训练工作。二是建立和完善以体育管理部门为主导,各中小学校单位投入、社会企业或个人捐资、捐助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主体多样化和系统化,促进人才投资与回报的良性循环。

  要积极争取省、市对我市教育和后备人才培训的资金投入及政策上的帮助;鼓励省内外高水平运动队或团体来我市举办各类体育教育培训班,兴办各种层次的教育实体;要积极发挥市后备人才培养的政策作用,让其成为后备人才培养的“催促剂”。

  三是建立健全后备人才培训体制。一定要完善办学办队体制,鼓励重点中小学与业余体校联合办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切实解决好业余训练招生难的问题,坚持“点面结合”原则,突出我市人才“紧缺急需”的重点,采取送出去、带回来的培养办法,选送有潜质的'现有后备人才到其他高水平运动队进行训练对这些队员进行系统训练、指导,加快成绩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切实解决我市后备人才整体运动水平不高的一个局面。

  3、改善体育环境,开展体育活动。

  一、体育场地设施是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身体素质是人们在先天的基础上并在后天生活劳动中发展起来的,所以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只是各人程度不同而已。而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体育设施,即使有再好的身体素质也得不到锻炼。对于市重点中学在体育设施上要加以改善在资金上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支持。

  二、加大体育部门场馆想学校开放力度。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需要,应有适合青少年运动的器材和专门场地。

  体育系统所属公益性体育设施要为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训练提供方便,并逐步免场地费用,优先向学校开放,经营性体育设施要向青少年学生优惠开放。同时要做好管理、安全和维护等工作。

  三、要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体育部门场馆向学校开放的、要结合学生体育活动和业余训练的时间。体育系统的场馆设施和器材可以与学校共享,或共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学生免费或优惠提供。学校举办春秋季运动会或开展大型文体活动,可以优惠使用体育部门的体育场地,提高体育场馆使用效率。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文件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教育部门一起,为加强我市青少年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体质而努力奋斗。

家乡体育发展报告7

  按照20xx年度工作安排,科教卫体委员会于7月20日至25日,组织省政协委员赴阳江、茂名、湛江三市,开展“我省农村体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省体育局的情况介绍,深入三市下属阳东县、阳春市、化州市、茂港区、廉江市和麻章区等六县(市、区)实地考察,并与基层群体工作者及群体活动爱好者进行座谈,听取各方意见。同时对韶关、梅州、汕尾、江门、肇庆、揭阳等六市的情况进行了书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村体育的基本情

  (一)农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农民体育健儿在国内外比赛中屡创佳绩。随着省市体育工作重心的不断下移,各地体育部门积极推进农村体育工作,通过开展“体育节”和“体育三下乡”活动,组织小型精干的体育工作队伍深入乡镇,指导农村开展形式新颖、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表演、活动,把体育器材、体育服务、体育知识送到农民身边,引导农民参与体育健身。

  20xx年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数据显示:我省乡村居民参加过体育锻炼人数占农村总人口的33.3%,比全国9.2%的平均水平高出24.1个百分点。20xx年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中,我省农民体育健儿获得23金、27银、15铜的好成绩,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全国第二。我省许多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像佛山的龙舟、舞狮、武术,中山小榄的毽球、顺德均安的女篮,阳江的风筝,深圳龙岗的农民健身秧歌等等不但在国内比赛中获得了较好名次,还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屡创佳绩。到目前为止,我省有53个县被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有65个县被授予广东省体育先进县称号;有76个镇荣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称号;田径、游泳、举重、篮球、风筝、龙舟、龙狮、武术、漂流等项目获全国“体育之乡”称号。

  (二)农村健身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目前全省19498个行政村中,已建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含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有15731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0.7%。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加快小康社会体育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德庆县结合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按照“就近、就便、贴近实际、满足需求”的原则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于20xx年率先完成“村村有篮球场”的目标。廉江市提出了“四个紧密结合”的原则,即把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与解放思想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紧密集合、与行政村规划调整紧密集合、与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紧密结合、与行政村文化中心建设紧密结合,采取“四个一点”即上级争取一点、财政安排一点、部门支持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市财政投入324万元,完成工程324个,预计到20xx年底,廉江市可提前完成“村村有”的建设任务。

  (三)农村健身组织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省1148个乡镇和432个街道中,共成立各类人群项目体育组织1500个。在已建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行政村中,共成立各类体育组织与队伍21770个。乡镇一级的体育组织也逐步健全,揭东县针对全县体育管理机制不健全,乡镇、街道体育机构和人员缺位的情况,县体育局提出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的措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批复明确各乡镇、街道文化站负责辖区体育工作,并改名为“文体站”,体育专干到位,业务开展到位,县体育局还培训配齐了村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初步形成了县、镇、村三级贯通的体育组织网络,为全面推进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组织支撑。

  (四)农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地每年有计划地培养镇、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选拔一批热爱体育事业、具有体育指导能力的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村干部、农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使他们成为基层农村传授健身知识、指导和组织健身活动的骨干力量,通过传、帮、带,不断提高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德庆县在完成“村村有篮球场”的任务后,通过“服务下移”(即下到乡镇办班)方式,挑选人员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目前各镇、行政村都能独立开展体育比赛的编排和组织工作。

  由于我省乡镇、行政村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管理体育工作,体育工作与活动开展主要依靠当地体育社团来完成。近年来,各地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村体育社团,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廉江市通过老年人体协、太极拳协会等组织,组织和引导了城区及附近乡镇的群众开展太极拳活动,并组织巡回演讲团下乡传授健身知识,现场辅导健身项目,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二、我省村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投入不足,场地设施建设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全省121个县(市、区)中,有57个县(市、区)没有体育馆,60个县(市、区)没有训练馆、39个县(市、区)没有田径场、50个县(市、区)没有游泳池、45个县(市、区)没有全民健身广场;全省现有乡镇1148个,已建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并达到标准的镇309个,尚有839个镇无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或者没有达到标准,未达标占73%。全省现有行政村19498个,尚有6288个行政村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未达标,占32%,要完成上述三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光靠各级体育彩票公益金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级政府的财政以及社会各界的投入支持,但欠发达地区财政和社会投入资金严重不足,调研的大部分县、区,多年来财政预算安排对农村体育的投入都是零。要实现“到20xx年,全省100%的行政村要建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目标,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二)网络不健全,农村体育工作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目前省、市、县三级都有体育部门管理体育工作,但是到了乡镇一级没有专门的机构人员负责体育工作,开展体育社团活动的乡镇不多,这些情况,导致管理、服务网络不健全。基层体育没人抓,上级体育政策贯彻难,一些地方体育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在技术指导方面,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65088人,但据不完全统计,服务于农村的仅有16665人,仅占总数的25.6%。国民体质测定活动也难以深入到乡镇、行政村一级。这些存在问题,使得全省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活动项目不多,组织松散,氛围不浓,水平不高,距离有组织群众性全民健身活动的要求甚远。

  三、促我省村体育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投入,努力实现《广东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我省经济较快发展的现状,已具备了解决农村基本体育设施建设的条件,建议省、市、县政府年度财政预算明确列出农村体育经费,要认真落实两个帮扶政策,一方面加大省市体彩公益金向经济欠发过地区农村扶持的力度,加强省市体育部门对县镇村基层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建立珠三角与东西两冀、粤北山区之间的对口帮扶机制,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落实省体育局、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制定的《关于印发广东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20xx-20xx年)的通知》要求:到20xx年,要完成全省村村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目标。到目前为止,全省尚有3767个行政村没有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19.3%,这部分“硬骨头”工程都是分布在我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困难,按原来的模式投入经费恐怕难以完成任务。按照《通知》规定:建设每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省补助1万元,县、村自筹2万元,到目前为止,多数地方已按要求县、村配套解决了设施建设问题。而剩下下的3676个行政村均颁在欠发达地区,无力拿出配套资金,如此拖下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建设目标。与我省发展水平相当的江苏省,早在20xx年就完成了村村有体育场地设施的目标。为此,我们建议,完成3676个行政建设所需的1.13亿元资金,由省财政一次性支持解决,以确保到20xx年目标的完成。

  (二)以开展各类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农村群众性体育活动。要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主题活动和竞赛,以活动和竞赛促参与、促普及。继续举办“体育节”、“体育下乡”等活动,组织各级各类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大型主题活动,并努力使其形成相对固定的活动体系。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精品,如龙舟、舞狮、武术、风筝、秧歌等。通过创建国家、省级“体育之乡”活动,树立特色体育典型,推进农村体育活动广泛发展。

  (三)提高认识,努力提高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农民素质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体育工作的重大意义。开展群众性的农村基层体育活动,既是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和整体素质的有效形式,也是满足农民体育文化需求,实现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措施。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农村体育娱乐设施。建议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县区体育工作的内容与标准,加大对县、镇、村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要以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革为契机,配备体育专干、落实有关经费、建立规章制度,使“文化站”成为推动农村体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要加快国民体质监测网络的建设,将体质测定工作延伸至镇、村一级。健全常年开展体质测定的工作制度。定期公布体质测定结果,提出科学健身和提高体质的指导意见。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培训力度,争取到20xx年,每个行政村都配备2名以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家乡体育发展报告8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增加,高校的教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作为高校硬件设施的体育场馆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普遍规模扩大,档次提高。20xx年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很多比赛都是在高校体育场馆举行的。所以,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和持续发展已经是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必须认真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要走向专业化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大部分是由学校体育教学部门管理,主要是满足学生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在管理方面,缺乏专业性。20xx年以来,高校普遍扩大了招生,并且通过国家拨款、校园置换、贷款等多种渠道筹资,扩大和新建了校园,加之教育部对高校硬件建设评估的要求,很多高校都建设了比较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因此,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体育场馆的管理需要,必须有一个专业队伍来管理。包括我校在内的一些高校已经在探索专业化管理模式,成立独立部门专业管理体育场馆。

  二、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要走向市场化

  高校体育场馆主要的职能是保证体育教学、学校各类运动队训练和教职工、学生课外活动,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是,体育场馆的日常维护和消耗是相当大的,按目前的国力水平,完全靠国家拨款维持体育场馆的正常运转是很困难的,势必造成高校体育场馆走向困境。因此,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要走向市场化,在保证其主要的教学任务外要有偿服务,增加收入。

  高校体育场馆要适应市场体制,首先,要更新观念,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在目前国家尚不可能拿出更多资金投入高校体育场馆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自身的功能与潜力,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拓宽和深化高校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第二,要进行成本核算。体育场馆的管理和运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这些成本的消耗必须进行认真的核算,消减不必要的开支,降低运行成本。

  第三,在保证体育教学和运动队训练的前提下,拓宽有偿服务范围,适当收取费用,用于成本消耗的补贴。这样有利于高校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一般是一次性投资建成的,建成后的场馆维护和维修,普遍存在着经费不足的困难,通过有偿服务,可以提高场馆的使用率,增加收入。

  第四,要了解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熟悉政策,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高校体育场馆要走向市场,就必须受市场的'约束,按规范运作。但是,高校体育场馆又完全不同于市场中的企业和商家,并不是以赢利为目的,不能完全按企业管理。然而,高校体育场馆是近几年才逐渐形成规模的,政府部门并没有针对高校体育场馆制定相应的特殊政策,这就给高校体育场馆走向市场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高校体育场馆要走向市场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政府相关部门要发挥宏观管理职能,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扶持高校体育场馆在市场中健康有序地发展。第五,要积极开拓体育消费市场。高校的教职工、学生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对体育消费的认知水平较高,随着全民健身的不断普及与深入,“花钱买健康”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广大师生更能理解体育场馆走进市场的内涵。为此,要进一步引导、树立广大师生体育消费的意识,利用高校体育场馆优越的条件,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及健身活动,激发师生的健身热情,刺激体育消费。

  三、高校体育场馆要充分发挥其公益性

  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大都是封闭或半封闭管理,由于考虑到校园安全、校园秩序、运行成本等多种原因,没有真正意义上对社会开放,大量的体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另一方面,社会的体育场馆短缺,远远满足不了全民健身的需要。尽管高校体育场馆大部分都是由学校投资建设,但其性质都是国有资产,应该得以充分利用。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不但可以增加收入,而且还会得到政府和公民的认可,从而得到相应的支持。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场馆若想得到良性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桎酷,解放思想,引进专业化管理,走进市场,按经济规律办事,加强成本核算,开发多种健身项目及有偿合作,探索以场馆养场馆的道路,使高校体育场馆得以可持续发展。

家乡体育发展报告9

  一、实践背景

  随着我县经济建设日益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为了满足居民对精神生活的要求,阜阳市体育局通过积极争取,现在在太和县多个公共场所安装了各式各样的体育设施,并大力支持发展学校体育。这样丰富了人民的业余生活增加了人们身体素质,给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然而,学校体育是否真正抓起,社会体育设施分布是否合理,设施是否完善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随之产生的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学校剥夺学生享有充分体育运动时间的权利,公共场所体育器械坏了是否有人修理;器械老化而产生了意外事故,这该由谁来负责等。为此,我在县内做了一系列有关调查。

  二、正文

  (一)大众体育发展现状

  目前我县大众体育取得相对较好的发展。我县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条例》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根据有关的规定和要求,按照“坚持标准,结合生情,突出重点,务实创新”的原则,制定相应的体育发展方案。

  在现在看来,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健身馆便是一个好的现象。另外,我县还进行了“雪炭工程”全民健身馆奠基仪式。中国体育彩票“雪炭工程”是国家体育总局为满足“老、少、边、穷”地区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利用彩票公益金在全国范围内援建综合性公共体育设施的活动。我县“雪炭工程”全民健身馆工程总投资1060多万元,占地面积3612平方米,建筑面积6242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为全县开展体育竞赛、训练和群众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在推进体育社会化、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提高人民身体素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如今开工建设的“雪炭工程”全民健身馆以及在我县举行的一系列学生体育比赛活动,都是我县对体育事业高度重视的充分体现。希望我县以“雪炭工程”全民健身馆开工建设为契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条例》和《计划》,不断推动我县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虽然我县体育发展小有成就,但其中的不足还是相当的明显。首先,受制于我县规模,我现如今只有大小5个全民健身点,健身俱乐部也相对较少,能够提供给居民安全专业的训练场的还在少数,地点的分配也不够协调,小区的体育设施也不够齐全。其次,在一些广场的体育健身设施,由于过多的受人“光顾”,很多已经破败不堪。有的虽然并未全损,但也是锈迹斑斑。然而问题在于,这些体育设施并没有专门的人员来维修和管理。再次,在一些居民区的体育设施已经被居民开发出了另一种用途,跟多的人用这些体育器材来当晾衣架,这不仅妨碍了人们的体育健身,还对市容有一定影响。

  除此之外,学校体育的发展也有待改善。本地学风以应试教育最为严重,学校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相当严格,因此,学生体育运动时间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另外,学校体育老师的选拔也应更加注重老师的体育素质与人文素质。

  (二)体育产业发展

  体育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门类,在我县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经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全市、县体育系统的努力工作,我省体育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从经营单位数看,体育用品批发和零售单位数已经有了明显增多。从经营产品上看,体育用品专营制造业主要以生产健身器材产品为主,体育用品专营批发和零售业主要以销售球类产品、体育器材、运动服装和运动鞋为主。

  从体育产业发展情况看,近年来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体育产业发展好的地区相比,差距还十分明显。总体来说,我县体育产业自身的价值潜力和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支柱产业尚未形成,产业系统化一体化的发展还有待加强,我县体育产业的发展还远远不能适应目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除了生产制造业,以个体经营为主的体育运动服务业也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但是,就我县的社会或个体体育服务设施而言,多数属于个体经营,其场地设施比较简陋,经营的规模普遍很小,且大多集中在棋牌、台球、少儿武术训练等几个项目,真正有特点、有特色的体育经营项目,高档次的体育健身消费场所不多,经营的效益也不显著。体育系统目前拥有的场地设施、专门技术人才优势也不显著,由于机制不活,经营管理的市场化程度也比较低,其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所以说我县体育产业的现状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三、实践总结

  通过这次系统调查,我县的未来体育发展是值得期待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依旧突出。随着我县经济的逐步发展,社区越来越显示出在社会生活多方面的重要性,而社区体育是大众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基本途径。社区体育和发展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大众体育发展的程度。但是社区体育现象的出现在我国毕竟时间较短,大部份社区体育处于自发管理状态。社区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机制的不完善、体育设施的缺乏、政府关注对较少等。因此,在未来发展中我们必须注重加快社区体育的发展步伐,借此来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对于发展体育产业,关键是要把本地市场培育好。拓展体育产业的新领域,关键是要把发展的项目选择好。首先要着力把健身娱乐市场和竞赛表演市场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市场来培育,借此来动居民体育消费带动发展。另外,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调整产业中体育产业的比重,也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县的体育发展尚处于发展阶段,要走的路还很长。

家乡体育发展报告10

  一、我县农村学校体育现状

  (一)、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现状。

  1、体育场地不足。调查显示,有70%的学校体育场地未达到1994年省教委制定的《城镇普通中小学建校标准》,甚至有少数学校基本上就没有运动场或者活动场所,有些学校即使有,也只是些简易的运动场所,导致很多学校开设的体育课教学质量不高,开课时数不足,或者只在有限的几个年级开设体育课,象征性的表示学校开设了体育课。

  2、体育器材短缺。根据调查,有30%的学校体育器材基本达标(指能基本满足大纲必修教材的需要),65%的学校体育器材缺少,5%的学校几乎没有体育器材,而且校与校之间的'差距较大,同时,现有体育器材大部分陈旧、破损,其原因为保管不善,修理不及时,这为正常的体育教学埋下了安全隐患,由于受体育器材短缺的限制,有近30%的学校体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

  (二)、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1、专业教师短缺。从调查情况看,有近40%的学校专业教师短缺,10%的学校无专业体育教师,现有体育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不包括自考、函授毕业生)的仅占37%。

  2、体育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调查显示,有73%的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无法形成梯队建设,有38%学校的体育教师学历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国家教育部对学校教师学历要求。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的不合理势必影响学校体育工作持续、稳定开展。

  3、师资培训意识淡薄。通过调查,大部分学校都未能制定详细的师资培训计划,也未能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开展各种各样形式的培训活动,致使大部分体育教师的知识、技能及思想意识停留在一个较低水平。这是造成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难以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影响农村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

  1、少数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认为农村孩子身体好,不用参加体育锻炼,开不开体育课无所谓。而主管部门领导在检查、督导学校工作时没把体育工作放到应有位置来看待。由于工作上不重视,加上对学校体育设施等要求未做硬性规定,即使体育设施达不到要求,验收也能合格通过,使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不重视。

  2、体育经费严重短缺。由于我县经济发展滞后,财政支持乏力,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学校因经费困难不能对体育进行投资。

  3、体育专业教师缺乏,思想不稳定。正规体育院校、系毕业的大学本科生,受诸多因素影响,千方百计想办法不到农村学校任教,致使学校体育教师短缺,近30%的学校专业体育教师严重缺乏,只能用其它学科教师兼任或自行培养的自考生或函授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学校不重视,加上经费短缺,部分体育教师思想不稳定,从事第二职业或对本职工作不认真对待。

  4、缺乏激励机制。对执行《标准》好的学校及体育教师个人,没有配套的激励机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

  5、群众体育工作发展不普及。农村群众体育工作发展受各种因素影响,一直开展不利,无其是农村对体育工作认识不正确,认为劳动是最好的体育活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没有用。正是这种错误认识,导致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学生对体育活动热情不高。

  三、发展对策

  1、解放思想,多方筹集体育资金。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采取政府拨款,学校投入,社会赞助等方法,确保体育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工作氛围。各级政府和学校领导要认真对待体育工作,吸引广大体育专业院校、系的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工作,并积极为他们施展才能创造条件,使他们安心在学校开展工作。

  3、挖掘地方特色教材,重视表彰先进典型。农村学校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体育项目,形成有农村特色的地方教材并自制器材。对自制体育器材工作有特色的学校、个人,应给予表彰奖励并大力推广经验,在每年举行的学校运动会上,应充分安排这些本地特色体育项目,推动体育工作全面开展。

  4、积极开展互助活动。通过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使城、镇办学条件好的学校与农村学校结成对子,改进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以满足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家乡体育发展报告11

  按照20xx年沙市区教育局基础教育工作要点的文件和部署,20xx年xx月xx日,在夏科长和庄科长的带领下,圆满地完成对沙市区实小、沙市区实验中学等8所中小学体育常规管理的调研及考核打分。

  在这次检查中,各校都能以教育部制定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估办法》为依据,各学校体育管理的政策规章和督导评价机制基本健全,学校体育课程普遍开齐开足,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得到保证,学校场地设施明显改善,学生体质监测制度逐步完善。所到的8个学校(沙市区实验小学、沙市张家三巷小学、岑河镇岑河小学、关沮镇关沮一小、沙市区实验中学、沙市区观音镇观音中学、沙市十六中和沙市特殊学校),都能将下发的沙市区中小学体育常规考核量化表,按照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条件保障、学生体质、中心工作和加分六大块C级45条进行整理材料和自评打分。下面就六点加以说明:

  第一 各校都很重视、成立了学校体育领导小组,制定了20xx年体育工作计划和各种相关的制度,包括意外伤害应急机制、阳光体育工作方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方案和措施,而且有职责分工、过程或测试,原始记录,听课笔记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二 依据体育与课程标准为目标,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内容,面向全体学生,认真组织好体育教学。各校还利用自身优势,充分挖掘校本研究,开发校本教材。 如实中以田径、足球为主;张三小以乒乓球为依托;岑小以跳绳、抖空竹,关小以民间体育踢毽、滚铁环,十六中、观中和特校以篮球等创办本校的特色,各校一把手和分管校长亲自听课,确保教学秩序正常化,全面提高素质教育。

  第三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诗意大课间的开展。检查中、岑河小学展示的是跑操、跳绳、空竹的形式多样的大课间文化;关一小展示的`是全市即将推行的第九套广播体操和跑操,还有结合农村特点的滚铁环、踢毽子、跳房子和踢足球游戏,可谓形式多样;观中的篮球、跑操,实中的跑操(因天气原因、没有展示)和特校通过视频看到的篮球、跑操及其他活动的展示。

  第四 坚持长期运动队训练。在检查过程中,多数学校能够坚持体育运动队训练,提高学生竞技水平。在这里实中、实小和张三能长期做到。实中在今年的市足球联赛、田径运动会代表沙市取得了优异成绩;实小在田径上也是如此;观中、十六中和关一能在比赛前组队坚持训练;特校在今年,也参加了特奥会等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第五 条件保障是根本。在检查过程中,学校都能加大体育投入力度,推进学校场地建设,明显改善体育设施条件和办公环境。(如岑小、观中、实小、实中和特校。)各校同时注重教师参加培训,继续教育,为我们的体育教学、组织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第五 本年度全区继续加大力度做好了《国家学生体质数据上报》工作。检查过程中,八所学校都能结合实际都制定了上报方案包括测试项目、测试时间、测试人员、上报统计、动态分析一系列措施。既做到了规定时间内上报国家体质数据库、又按要求对测试进行了统计、分析,圆满完成湖北省交给我们的任务。尤其是实验中学,做到了学生每人在初中阶段各年级的成绩状况表,其他学校分别做到了学生有身体形态分析表、素质测试合格表。成绩评分表。在我们复查中,绝大学校数据真实、可信,尽管少数学校数据又差异,但表现在操作上或仪器上有差别。

  第六、我们的中心工作。检查中发现,各校很乐意参加区组织的体育竞赛,在八所学校中,每校至少参加了全区xx项体育竞赛。全部参加的有实中、实小、观中;参加三项的为张三、关一和十六中。

  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

  xx、各学校体育工作常规管理,注重过程化,事务管理越来越精细化。建议各校是否考虑应尽快成立学校体卫处(或体卫部),尤其是首批和即将成为校园足球的学校成立足球办公室、规划未来三年计划、上好每一节足球课,以足球为抓手,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

  2、随着今后几年,学校体育教师老龄化越来越突出,有些体育老师走向领导岗位、足球进课堂等促就体育专业教师整体差编 ,需要大量教师充实我们的体育教师队伍来。

  3、竞赛项目较多,争取少而精,合理安排比赛项目,让大家都有认同感。

  4、落实体育教师待遇 : 主要表现在每年体育服装费用要落实;大课间、赛事安排、体质测试上报统计包括 8小时之外训练、课外组织学生带队或比赛等,要算工作量 。

家乡体育发展报告12

  近年来,我市在开展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中,以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两个《条例》和《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为依据,依法治教,强化管理,狠抓两课两操两活动,积极推行新课标,组织新课标调研。顺利地完成了每年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自“一费制”实施后,力感这方面的工作困难重重,难于开展,矛盾越来越多,形势不容乐观。基本情况如下:

  一、学校体育

  (一)、形势与现状

  1、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文化课。部分学校领导对体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未能真正落实到师生中去。家长也不赞成子女参加体育训练和比赛,怕影响学习成绩,课余训练面临挑战。

  2、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体育领导机构健全,各校成立有体育科组,各校分别由一名副校长主管体育工作。

  3、《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城区中小学可以实施,农村中小学因场地器材紧缺,教师少、班多、班额大等原因难以施行。全市各中小学基本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

  4、“一费制”后,教育局及中心学校不再统筹经费,当地财政也缺乏支持。学校负债多,基本的体育设备和体育竞赛经费被削减,不能确保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的全市综合性运动会,对市级、省级的单项比赛更是无能为力,极大地制约了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选拔体育拔尖人才则无从入手,以竞赛促发展,以竞赛促提高将成为一句空话。

  5、全市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配备严重不均匀,省一级学校和城区学校场地器材配备基本达到配备标准,农村中小学场地器材的配备器材严重不足,严重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开展,无法适应新时期及新课标的要求。

  6、体育课、训练和竞赛给运动员带来的伤病和安全保险责任等问题未能得到很好解决。

  (二)、建议

  1、上级要出台相关文件,明确规定每期每生应有多少体育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县(市)级各项比赛也应设立专项经费。

  2、建议省教育厅出台文件,规范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特殊津贴,落实体育教师的运动服装费和每年6个月的清凉饮料费(每月30元)。

  3、省教育厅要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建设经费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场地、器材建设。

  二、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

  (一)、形势与现状

  1、各中小学设有学校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制,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报告有专人负责。学校食堂管理制度完善,按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各级各类学校签订有《学校饭堂食品安全责任书》。

  2、学校卫生人员严重紧乏,全市只有467位专职校医,绝大部分的学校没有校医,与每600名学生配备1位专职校医的差距很大。民办中小学校与民办职业教育学校的情况则更差,绝大部分的民办学校没有校医。卫生人员学历偏低,健康教育师资薄弱,健康教育课程多为体育教师或班主任兼任。

  3、我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在机构改革中被辙销(目前正争取恢复建制),但仍保留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6个县(市、区)只有4间中小学卫生保健所,而且都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所有学校都未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4、由于学校经费紧缺,投入卫生建设经费少,卫生器材紧张,达标率偏低,全面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受到制约。

  5、学校学生食堂硬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仍然有个别学校的学生食堂由于硬件建设不符合卫生标准,未能领到卫生许可证。

  (二)、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要想办法让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真正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教育厅应联合人事厅、卫生厅、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区域性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设置及编制配备方案与学校卫生专业人员的配备方案,应做到有法可依,而不是只发几个文件,执行起来力度不够。

  2、省教育厅要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卫生经费的扶持力度,帮助解决学校卫生器材紧缺及学校卫生保健人员的待遇得不到落实的现状。

  3、建议上级要加强卫生人员及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使卫生人员及健康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常规化。

  三、学校艺术教育

  (一)、形势与现状

  1、全市各校建立有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副校长亲抓。

  2、艺术教育师资配备紧缺,全市近2230间学校,只有专职艺术教师1535人。有少部分为不受过专业训练的兼职教师,且较集中在城区及周边学校和镇区中心的学校。部分边远农村学校则没有专业的艺术人才。艺术硬件建设跟不上,人才欠缺,要很好开展艺术教育难度很大。

  3、艺术教育的器材配备严重不足,农村中小学接近空白,全市近2230间学校只有舞蹈室1081所,画室1003所。

  4、艺术教师构成不合理,师资缺口大,学历偏低。主要原因是人事部门欠考虑学校师资需求,招考教师也欠考虑学校科目设置所需,造成个别专业毕业生回流太少和学校教师超编,且学科教师不全,严重地制约了学校艺术教学的发展。

  (二)、建议

  1、增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艺术教育经费的扶持力度。

  2、加强对艺术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3、因“一费制”和农村减免学费的政策出台,学校教学经费必将出现严重短缺,今后不宜开展全省性综合性艺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