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风俗 作文 家乡

管理员

摘要:

(精品)家乡的风俗作文1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家乡的风俗作文1……

(精品)家乡的风俗作文1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的风俗作文1

  北方喜面,南方喜米。又到了春节,从懵懂稚嫩的小孩子,到满头白发的老孩子,提起春节,第一个想起的便是饺子。想起饺子,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鲜美的、令人馋涎欲滴的感觉呢!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过倒着。”北方人民对于饺子的喜爱可见一斑了。包饺子最能体现一家人的温馨与和睦。剁肉的,切菜的,和面的,个个分工明确。把冷水与面粉倒入瓷盆中搅拌均匀,然后放到炕上发酵。这期间大人们通常会去和馅,孩子们会在一旁打下手。将韭黄切成丝放入碗中备用,然后把已经剁好的肉糜倒进去,加入适当的酱油,花生油,还要加入少许生粉,提高馅料的口感,最后搅拌均匀即可。

  馅料和面都准备好了,就可以进入下一步,擀皮儿了。

  将面团分成几部分,然后将其中一部分取出,放在面板上,撒上一些面粉,听奶奶说,这是为了防止面粘在手上。把它们搓成长条,再揪成一个个小的,然后揉圆,就可以开始擀了。我对擀皮一点也不在行,怎么也擀不出那种薄薄的感觉,但奶奶就不一样。她把面团用手按成扁平状,一手拿着压好的面团,另一手拿擀面杖擀,手还要变换饺子皮的方向,中间要厚,两边要薄,这样,一个个白色的像在湖面上泛起的“涟漪”似的饺子皮便擀好了。

  我和家人坐在桌旁,面前是已经擀好的饺子皮和调好的肉馅。挑些馅儿放在饺子皮中间,使劲一捏皮的中间,把两边的皮向中间捏褶,元宝似的小饺子便完成了。

  夜幕降临,奶奶在厨房里煮起了饺子。饺子一个一个滑进水里,不一会儿,厨台上便溢出了饺子的香气。水已经烧开,我的口水已经不知道流了多少了,肚子里的馋虫一阵一阵地往外拱着。这时候奶奶出来了,她说道:“再过三道水就差不多了,不要急啊!”我过去看了看,锅中的饺子上下翻滚着,被一道道的'雾气包裹着,香飘四溢。很快,饺子煮好了,被整齐地排列在了盘子里,晶莹剔透,让人一看就口水直流。

  端上几碟陈醋和一小碗酱油蒜泥,摆上几盘饺子。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着桌子,酱油蒜泥香、饺子香混在一起,令人食欲大振。原本就秀色可餐的饺子再蘸上一点醋,一进嘴里,一股酸味散开,紧接着就迎来一股甜味,接着便是咸,回味起来又有一丝丝苦味。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饺子在牙齿的碰撞之下,很快化为一堆碎末,浓郁的鲜香在嘴巴里散开,吞进肚子,整个胃都是暖洋洋的。

  北方的饺子,暖的不止是胃,还有心。

家乡的风俗作文2

  夜,来了。幕布般的天空被轻纱似的薄云笼罩,一轮白玉嵌在空中,清清冷冷。这景象不免被月下的那一片耀眼的光辉比下去,那一片别有洞天的光辉便是——南泉灯会。

  漫步至灯会正门,不免为之震撼。这扇大门是一个空心弧形,两端皆有一个以赤色为主,以宝蓝色点缀的花瓶相衬,中央一朵浅绛的牡丹招展着,颇有国色天香之姿。大门顶端,五彩花卉徐徐展开,两只蝴蝶伴其侧,霎亮人眼。

  进入灯会,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身着荧光衣的翠树,右方是一条长河,被光芒映得莹莹的`,水波荡漾,光芒被拉长,随即又如初。河上又别有一番景致,继续向前,原只有零星光芒的河面被填满了,是荷灯!那些精灵落在河上,几片翠若玉盘的荷叶,将其衬得越发灵动。细看,那花瓣还在“起舞”,轻轻展开、渐渐合上,着实有趣。看着看着,一阵薄雾飘来,荷灯便似美人蒙上面纱,娇羞动人。

  莲灯后,一条巨龙穿透云雾,尽情地展示自己威武的身姿。它的身子像山脉般弯曲,身上的鳞片被灯光照得金光闪闪,巨龙大张着口,口中似乎含着一颗金珠。继续移步向前,再次路过一扇大门,这扇门也煞似有趣,两位仙人反手奏着琵琶,轻轻摇晃,好似被身下的祥云托在空中。

  南泉灯会的景致真是数不胜数,迈步向前,又有一处引人驻足,一座座泛着异彩的山峰连绵不断,如五彩霞光,整个场景宛若一幅画卷。画中,一位诗人泛舟湖心,举杯邀月,对酒当歌,一手扶在身后,抬头仰望,似在向明月吐心中思绪,将人拉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境中。

  沿着道路观赏,半晌便到了一个广场。那儿有一处壮观的景致——“九龙壁”瓷器灯组,它不是绘画,也不是彩色幕布,而是瓷器餐具一个个组合成的。九条飞龙腾云驾雾,形态各异,一只张牙舞爪、一只仰天长啸、一只跃跃欲试......巨龙的鳞片和身体皆用瓷器组成,太有创意了,在灯光的照耀下,九条龙似活了一般,眼睛闪着光,鳞片熠熠生辉,颇有王者气势。流光溢彩的仙女洞、生动有趣的梦幻森林、气势磅礴的峭壁飞泉、五光十色的孔雀开屏......一一映入眼帘,印入脑海。

  寒意渐浓、夜已深。在这冷意浸入的冬日,这温暖人心的“明珠”,将人的疲惫驱散,让人心生喜悦!

家乡的风俗作文3

  全国各地的新年习俗都不一样,我的家乡——海南,过春节可有一番韵味啦!

  海南人过年最为讲究的就是节日的气氛,称之为“年味”。年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在忙浸糯米、磨米浆、做年糕,除了美味的海鲜,还准备了必备的年货——槟榔。

  年三十那天,从早上开始,家家都忙碌起来。大人们在厨房里穿梭,杀鸡,杀鸭,炖汤……到处酒肉飘香,男女老少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门上贴了一门神,屋里到处是红通通、大大的倒贴“福”字。这天,儿女都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鞭炮放过后,年夜饭就热热闹闹的开始了。海南人过年少不了吃鸡和鱼,代表“吉祥”与“年年有余”;茄子,其海南话与“强”谐音,有着一年胜过一年的'含义;还有长粉丝,寓意过日子细水长流。人们围在桌旁,不时举杯欢呼。大人们品尝美酒,孩子们就喝椰奶,那一股浓浓的椰香,让人回味无穷。海南气候宜人,春节可以穿着短袖吃年夜饭。海南人过年不吃饺子,就把事先准备好的年糕拿出来,全家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除夕夜,不少人“守岁”,直至凌晨12点,家家户户争相燃放过年喜炮,意为“迎春接福”。

  初一,刚起床,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随之响起,这便是“开门红”,寓意着这一年的生活红红火火,满地堆满了红色的炮纸,大家也不扫去,免把幸福扫出门外。接下来,就是海南过年必要的拜公,把鸡、肉、鱼和米饭捏得圆圆的像一个雪球摆在桌子上。然后在公前拜三拜,心中还要许愿,希望天公保佑人寿年丰,四季平安。

  初二,拜年的人可多了,亲戚朋友都来了,带着自备鞭炮,进门前放一串鞭炮以表告知。晚辈向长辈拜年时,就把一小瓣槟榔配上一个“小三角”放在掌心,然后双手捧着,边说着新年祝福边恭敬递上,长辈则给晚辈发“压岁钱”。

  初三,海南叫“炒考”,在大年三十特地多煮的干饭、吃的鸡、鸭头脚用油爆锅炒一炒再吃,以表示去年有东西余到今年,也表示年已过去。

  怎么样?海南过年有趣吧?欢迎大家去海南体验不一样的春节习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4

  我的家乡景色迷人,物产丰富,每到过节时就分外热闹。

  现在,我将带领大家来到我的家乡看看这热闹非凡的元宵节。元宵节是在正月十五,过节时处处张灯结彩,人们把各种各样的灯早早地挂到灯会上,让人们参观。参观后便来到旺火旁,正转三圈,倒转三圈,保佑自己及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万事如意、顺心顺意!

  随后,人们来到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的脚尖碰着脚跟,肩膀擦着肩膀都到广场观看节目表演。人们有的跳舞,有的.唱歌,十分的热闹。

  在元宵节这一天里,人们还要放鞭炮,尤其是那些十分调皮的小朋友们。每人拿着一支点燃的炮竹,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他们玩的都十分开心。

  我们每家每户都像办喜事一样,红火而又美丽。在这一天里,人们还要吃元宵,吃的元宵里面还有不同的口味。这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好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的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了。这广告可以不庸俗,干果店在元宵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处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在家里,还有: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一些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铛,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要吃元宵,过了元宵节可能就吃不到元宵了,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可是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五就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着的时候。过了元宵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儿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5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一样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因为竹子能够防酷热和湿气。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细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泼水节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在去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儿女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的舞者尽情的挥洒自我的即兴之作,有的边跳边唱,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不拘一格,连续跳上几天似乎也不会累。

  “百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傣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家乡的风俗作文6

  不管是小小的村子,还是广阔的城市,一年到头,终究会有许多次庙会。那么,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南乐的仓颉庙会吧!

  红锦金缎交织在一起,悬挂在路旁的建筑上,一盏盏如同红日般的灯笼,一个紧紧挨着一个,将水泥房屋连成的朴素街道点亮,好像是花儿们被灯光叫醒,一个个纷纷探出小脑瓜,汲取阳光雨露……

  一阵阵叫卖声悄然响起,小贩们在地上铺上了一块块布料,摆下了自己售卖的物品――小木刀、风筝、冰糖葫芦、火龙果……等小玩意儿和吃食,各种吃食无处不见,让人应接不暇。

  还有人表演起了精彩绝伦的节目,像什么胸口碎大石、喷火、大变活人、踩高跷。还有人表演起了豫剧,京剧……让人目不转睛地盯着各式各样的表演,恨不得如同二郎真君一般,生出第三只眼睛。又想分身成十几二十个人儿,一人看那么一个节目,大饱眼福!

  还在那众多的节目之中,我最喜爱的就是踩高跷表演了!几位叔叔阿姨穿着各色的'衣裳,踩着精心雕刻着高跷,脸上洋溢着欢笑,一脸的喜悦。当时,人们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那块小小的表演场地,我也是挤了好大一会儿功夫,才看看到了最前面。

  看着技艺精湛的艺人们,我恍惚觉着自己来到了电影院中,眼前是有人在放电影呢!情不自禁的把手中的糖葫芦咬进嘴里,对艺人们的称赞也随着酸酸甜甜的红山楂入口,吐露了出来,为他们鼓掌喝彩:“这些表演艺人真是好生厉害呀!”突然,一个艺人是出了什么意外,往下倒去。我猛的一惊,眼睛直直的盯着,想要看到奇迹发生,又在心中为那为艺人祈祷,希望他不要摔伤了。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那位艺人经不慌不忙的一抬腿,又站了起来,继续灵活着走起了高跷。而人们也卖力地为他鼓起掌来,滔滔不绝的对那位艺人的技艺表示称赞。

  夕阳西下,我依依不舍地离开庙会,只剩下花朵在清风吹拂下翩翩起舞。

家乡的风俗作文7

  五月初五是端午。这一天人们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纪念伟大诗人屈原。而我虽对屈原没有深厚的感情,但也会跟着外婆一起包粽子。

  瞧,外婆已经把准备好的食材放在桌子上:糯米,粽叶,香菇,瘦肉,红枣,应有尽有。

  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外婆从盆里拿出两片泡好的深绿色的粽叶,卷成一个上宽下窄的圆锥形小桶,把雪白的糯米放在里面,铺上几颗红彤彤的小枣,又盖上一层糯米。接着用粽叶把糯米包裹起来,用粗线围着它扎上两圈,拉紧,打结。哇,一个三角形粽子就这样包好了。多神奇啊,我感觉外婆简直就是给我变了个魔术。

  我也来一个!

  我学着外婆的样子:先卷粽叶,放在左手,用汤勺舀糯米,放进叶里……一切都井井有条。没想到到了拿馅料的环节,一个手忙脚乱,我竟将包好的.糯米倒了出来!

  哎,重新来过。

  这次,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馅料,摆在糯米上,又用糯米把馅料一层一层地盖上。一切顺利,整个粽子看起来非常的饱满。我暗自高兴,连忙拿起粗线捆住粽子。谁知道,顾此失彼,糯米竟从另一头的粽叶中哗啦啦地滑落下来——手没拿稳,前功尽弃!

  我觉得我可能只适合当外婆的小助手吧!毕竟,包好一个完完整整的好粽子,真是不容易啊!

  在我眼巴巴地观望下,不出一个小时,外婆就把一个个漂亮的粽子包好了。它们扎在一起就像一串丰收的果实。

  外婆告诉我粽子包好后,要马上用水煮熟,这样才方便储存。我看着外婆把粽子一个一个放进水里,心里就像有只猫在抓痒痒一样,非常着急。虽然粽子放进水里没煮多久,但我已经一遍一遍地揭开盖子,查看里面的情况。没办法啊!谁让等待的时间总是那么漫长呢?

  当锅中开始飘出淡淡的香味,我的口水早就流了下来。等到粽子一煮,我迫不及待地捞出一块,开吃!我小心翼翼地剥开粽叶,看着煮熟了的糯米变成了一颗颗闪亮亮的珍珠,我毫不犹豫地一口咬了下去,满嘴都是粘乎乎的,甜腻腻的,美味极了。

  端午节就这样过去了。我虽然没有学会怎么包一个好粽子,但是我吃到了一个又一个美味的香粽子。我的端午节,不虚此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8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不同,我家乡更是别具一格。

  在广东潮汕地区,一直以来,每个人的一生都要举行一个成人仪式——出花园。也就是说,你从今天开始,就从花园出来了,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具体礼俗是这样的:有十五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为孩子举办一次隆重的仪式,是个人生的转折点。还要用三牲果品(鸡、鸭、鹅和水果类)拜别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了,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出花园的'孩子要穿上红皮鞋、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因为传说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大钦小时候没钱,但在路边对上了对联,得到了一只公鸡和红皮鞋,父亲为大钦烫了鸡头吃。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还有的用榕树枝、竹枝、石榴花、桃树枝、状元竹、青草各一对合十二样泡水给出花园者沐浴。

  在我们普宁市,当天要吃炸猪肠和肚,并且邀请小朋友于地下围着竹箕,同时进食,祝贺出花园者“换上了成人的肠与肚”,和童年告别。

  潮汕人有着与众不同的食俗,日常生活中特别喜欢喝粥,有着皮脆肉嫩的“炸豆干”,有着以大米制作的名目繁多的酥香的饰品,而且非常喜爱腌制的佐餐小菜(主要用于喝粥时),如,咸菜、菜脯,以及精致的小食蚝烙、肉丸等。尤其是牛肉丸,令我吃完后仍然回味无穷。

  潮汕都非常注重“吃”不过最出名的还是潮菜以及潮州的功夫茶,潮菜远进闻名,是由潮汕原有的菜式与按潮汕味加工改造的菜式构成的一个开发体系。潮菜中不仅有名贵的燕窝、鱼翅、鲍鱼烹制的精品,也不缺少粗菜的特色菜。如地瓜叶做成的“护国菜”芋头做成的“芋泥”,大芥菜做成的“大菜羹”等等许多。

  潮州功夫茶十分富有地方特色茶艺。小到用水,大到冲泡,品尝都很讲究。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样式很多各有着生动形象的名字,例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爬狮”。简单介绍一下吧,“四点金”是潮汕独特的村居,旧时只有殷富显达的家庭才能建造,建筑格局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下山虎”房屋的建筑在潮州农村较普遍。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少了两个前房,其余基本一样。“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无论是“四点金”还是“下山虎”潮汕民宅有个突出特点就是装饰,故有“京华帝王府”和“潮汕百姓家”之说。

  不论是潮州的“出花园”、饮食、民居还是功夫茶,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特点。

家乡的风俗作文9

  我的家乡在甘肃省金昌市,甘肃很大,历史中丝绸之路的大段就被包含在狭长的甘肃版图中。金昌被誉为“祖国的镍都”,外婆就是当年从上海来到这里的建设者,让我很是骄傲。

  这里和上海的距离真的很远,所以我来这里的机会一般只能是春节,而正是这个特定时期,让我见识到了更多的家乡风俗,舞社火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了。

  那年大年初一,一大家子几辆车,一大早就向着“九棵树”进发,那是甘蒙交界的地方,属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处。一路上真是奇景无数啊,茫茫戈壁滩上有着比“美国50号”公路更为孤独的`公路,能见到火星一般的地貌,难怪国家在这里建了火星模拟基地呢。随着沙丘的出现,随着跨过一段蜿蜒的高地后,视线一下子被打开了几十公里的感觉,碧蓝的天空下,左侧是一望无际的金灿灿的沙漠,前方的天际处是一片白色的盐湖,大家都不由得叹出声来“哇,太美了!”坐在旁边的表妹更是激动地喊着“舞社火、舞社火……”视线收近,果然伴着锣鼓喧天的声响路上一队“花红柳绿”的社火队伍正向我们走来。

  急忙叫停车子后,我和妹妹疯了似地跑向了社火那里,只见一条金龙被舞动得腾云驾雾一般引领着队伍,真是佩服这些舞龙的叔叔啊,感觉这龙有着呼风唤雨的威猛。紧随其后的是一对狮子,扑闪着铜铃大的眼睛,上蹿下跳地追逐着一颗舞动的“珠子”,很是调皮……我大声喊着问爷爷“爷爷,怎么会在这里遇到舞社火呢?”爷爷说:“孩子,正月里闹社火是我们这里的风俗啊!周边的农户通过舞社火庆贺着节日的快乐、庆贺着一年的收成,祈愿着来年的美好!”“原来这样啊,太棒了!”浩荡的队伍里我看到了好多书里的人物哦,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公,美髯怒目,威风凌凌;仙气飘飘的嫦娥姐姐;《西游记》里去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会捉鬼的钟馗;《红楼梦》里的宝玉、黛玉……真是应有尽有啊!我对爷爷继续喊叫“这是祖辈传承下来的cosplay吗?哈哈哈……”爷爷笑笑说:“也可以这么理解啊,只是,舞社火的内涵比你们的扮演要高级的多!”

  回来的路上,继续望着窗外的“星球”美景,回味着绚烂壮观的场面,家乡的这个风俗活动真是彻底地印在了脑海里。想起爷爷的那句话——也许,舞社火的内涵是人们对过去的感恩和对未来的祈愿吧!生活不就应该如此吗?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烟花爆竹,是春节的标志。春节总是在这喜气洋洋的场面中走来。可惜,近几年来,环境问题日趋加重,鞭炮就和人们渐行渐远了。不过在乡下的老家,地广人稀,院子里大的像足球场,在城市里模糊的鞭炮声,在这里却是此起彼伏。

  每到春节,舅舅都会准备上几十个红灯笼,沿着屋檐一排排的挂上去,金色的流苏经风一吹,整齐有序地摆动着,配上圆滚滚胖嘟嘟的红小灯笼,形状极为可爱。但,灯笼只是个开场白,令我和姐姐更激动的才刚刚开始,院子这么大,不整点长鞭炮来放放岂不是浪费?舅舅更是这么想的,买的鞭炮就像巨大的车轮,嗯,灯笼到位了,鞭炮也到位了,我在心里暗自高兴,这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坐在院中等待除夕夜的到来未免太过无聊,舅舅和我们聊起放鞭炮的来由!相传,很早很早的时候,那一只叫年的猛兽因为肚子饿下山来找人吃,没办法,人们只能东躲西藏,年够不到,气急败坏,在村子里大发脾气,正巧一栋竹楼一不小心燃烧了竹子烧的噼哩啪啦响,年听到这种震耳欲聋的声音,看见红色的.火光,吓了一大跳,连滚带爬地逃回了山上。聪明的人们掌握了驱赶年的方法,并流传至今。

  说着说着,天空已经黯淡了下来,此时不放,更待何时?舅舅一声令下,从仓库里扛出了大鞭炮,电源插上,屋檐上的小灯笼都亮起温暖的火光,瞬间,偌大的院子里好像心手相连。只见舅舅拿着打火机,小心翼翼地靠近鞭炮,鞭炮就像一只红色的长蟒,瞪着大眼,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舅舅脸上已经密密麻麻攒了一层汗水,手抖得像开启了振动模式,只听打火机“咔啪”一声,舅舅一个转身,我们立马捂上耳朵,结果,万众瞩目的鞭炮,居然毫发未损,场面极度尴尬。好不容易,火苗近了导火索,吡——,红色大蟒吐着他的舌头,慢慢地向后燃烧,舅舅如释重负,赶紧跑到门口躲避去了,忽然,场上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响声,犹如半天里起个霹雳,震的那房屋也动,天上的星星被火光吓得纷纷逃命,妹妹的小手紧紧掐住我的腰,犹如那老虎钳子一般不肯撒手。红色的火花,唱着噼哩啪啦的歌,在院子中间跳舞,漆黑的夜晚已经照的如同白昼一般闪亮,火花儿在院子中央表演了五六分钟才方罢休。

  不知不觉中,春节已悄无声息地靠近,人们三三两两正准备散场,不知谁吼了一句: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啦!大家又蜂拥而上,围观着电视机前的表演……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不假,我们家乡的许多习俗就和别的地方不一样,现在,我就来介绍家乡的葬礼吧!

  葬礼就是家里的亲人去世了都要做的事,我们家乡的葬礼是非常复杂的,不像大城市只要人一去世就送到了火葬场去了。我们这里有人死了,要先给去世的人穿上寿衣,把遗体放在棺材里,放在灵堂的中央,前面摆上逝者的画像,供人们吊唁。家中有老人去世了,远方的儿女不管远近,就算在天涯海角,也要在这时候赶回来见亲人的最后一面。

  亲人去世后,家里就要锣鼓班子来,锣鼓敲起来,悲哀的唢呐吹起来,周围的乡亲邻里,远处的亲戚只要得到消息,都会赶来吊念,帮助安排丧事活动。逝者的晚辈都头戴身披长长的孝布,在棺材前的一个火盆里跪着烧纸钱,他们心情悲伤哭泣着,叫着那位去世的亲人的名字。到了傍晚七点多,鼓锣声就不会停了,会一直响到天亮,还有人悲伤地唱着歌谣,这被我们这的人称为闹夜,就是有两个唱夜歌的人,一人提着锣,一个人挎着鼓,围着逝者的灵柩慢慢地转圈,踏着缓慢的节奏,用悲伤的声调现场自编的夜歌,内容大多是历史故事,更多述说逝者生前的功德,让现场的听众都心情都很沉痛。深夜一二点时,就会开棺见亲人最后一面,这是最悲伤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要去逝者告别,有的亲人甚至会爬在棺材上大哭,因为这是永别。

  到了第二天,我们这里就会把棺材抬上山入土为安,时间有早有晚,上山和下葬的时间,必须按照道士事先算好的吉时才行,不像县城天还没亮就把人送上了山,这应该就是“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俗”吧!

  送葬时,有一列长长的队伍,前面有亲戚晚辈举着花圈,后面就是抬棺材的和锣鼓班子。一声唢呐打破了寂静,锣鼓响起来,震耳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后面还有撒纸钱的跟着。棺材抬上了山,那里有早已挖好的井,在道士的指挥下就把逝者安葬在这里了。

  埋坟的第一天傍晚时,逝者的亲人要到坟上去“烧包”,就是拿着一条用稻草编成的一个大辫子一样的东西,去给亡者烧掉,前三天每天晚烧一个,传说是为亡者死后怕冷就晚上一晚上烧一个,给亡者作伴,到了第三天就要建坟了,坟建好之后,这丧事才算完毕。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葬礼,你说是不是很有意思?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台下看戏的老人家,入迷,有戏的地方,就有它们。公期、乔迁、嫁娶,喜庆的事儿,总会有它们的存在。家乡的传统风俗,少不了琼剧。

  海南自古以来,民间崇尚“神道”,拜公敬神,乡镇村落都有各自的“神期”,演戏酬神之风隆盛。凡庙会必演戏!

  那一天,村民们得知琼戏班子来我们这表演琼剧了。家家户户纷纷购买一大袋的糖果,接着用一张大红纸按照从大到小的辈分写下自己家里人的姓名,一块集中放在一个红色大盘子里。为了预留好座位,村里人还要早早地拿上自家的椅子,放在搭好的戏台面前,等待琼剧表演。

  吃过晚饭后,村里的男女老少都陆续赶到公庙,大概7点就要拜八仙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相传,做海南戏前都给出资的神坛炉主拜八仙,祈求生意兴隆,事业顺利。拜八仙后,唱戏的人会按照红纸上的名字全念一遍,就从台上往下撒糖果,观众们纷纷起身接糖果。据说,接到的.人,会有好运。小孩接到健康快乐,大人接到升官发财,老人接到长命百岁。

  二胡、唢呐、花鼓……三十多种乐器同时奏起,琼剧开始了。后台里穿着华丽戏服,化着浓妆的演员就位,一一亮相登场。整个演出全是海南话,演员们全情投入,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大刀阔斧,有的正气凛然。神态和表情更是非常传神且有看头,村民们不觉沉浸其中,有时还会和身旁的人商讨一下剧情,评论一下演员的唱功和演技,不过很快又沉默了,继续沉浸在剧情里。

  其中,令我最感兴趣的是公仔戏,又称木偶戏。顾名思义木偶戏就是由演员躲在幕后操纵木偶表演的戏剧。那些制作精良的各色木偶人物最是引人入胜了,它们一个个穿着特制的戏服,在木偶师高超操纵技术和委婉深沉的琼剧唱腔配合之下,时而瞠目结舌,时而嬉笑怒骂。这时台下的观众无不全身心投入进去,因为他们的思绪早就随着剧情的发展而跌宕起伏了。

  琼剧是海南人心里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也是我对家乡风俗最深刻的记忆。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咚锵,咚锵,咚咚锵!”春节快要到了!伴着喜庆欢快的锣鼓声,大人们忙着办年货,扫房屋,忙忙碌碌,迎接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小孩儿们也兴奋极了,盼着能早点儿穿上过年的新衣。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腊月二十九一大早,我就蹑手蹑脚地走进厨房,想偷点儿面团出来玩。谁知,有人比我还早!我心里不禁失落起来,面团玩不成了……只好站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妈妈。只见妈妈娴熟的双手在面团上揉过来揉过去,我都快蒙圈了,因为妈妈的速度太快了。面团在妈妈的手中优雅地转圈、翻身,像在跳芭蕾舞,跳完了,就躺在妈妈用面粉铺的“地毯”上休息。不一会儿,一个个胖乎乎、圆滚滚的白馒头就做好了。中午,看到一大盆香喷喷的馒头端上来时,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大年三十,家乡过年有在门上插柏枝的风俗,所以姥爷一大早就过来给我们送来了柏枝。我疑惑地问姥爷:“姥爷,为什么要在门上插柏枝呢?”姥爷呵呵一笑,说:“这你就不懂了吧?柏枝可以消病、避邪、除灾。‘柏’字和‘百’同音,柏枝又是穗的形状,‘穗’又与‘岁’同音,连起来就是‘百岁’,寓意长命百岁呢!”“哦,原来是这样,那就多插点,再多插点!”说着我就把手上的一大把柏枝往门上插,“这样我们一家都可以吉祥长寿了!”长辈们听完都笑了起来。

  插柏枝,贴对联,包饺子,除夕这天最为忙碌。晚上,我们一大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吃着饺子,品着菜肴,其乐融融。晚饭后,我们一边笑谈着一年中的收获和趣事,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不知不觉,零点的钟声即将响起,我们一起默默倒数着“三——二——一!”大家一起欢呼起来:“新年到了!”一家人相互祝福着,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够事事顺心。

  大年初一到初五,大人们便开始忙着走亲戚,小孩儿大多会结伴到街上玩耍,有时候也会跟着大人一起去串门、走亲戚、讨红包。

  过了初五,春节就算过完了,大人们又开始忙着上班了,家乡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春节是令人难忘的,因为我收获了快乐,收获了红包,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很多习俗知识。我好期待明年的春节早点到来!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又是一阵淡淡的艾叶气息萦绕在我的身边,一个个绿绿胖胖的小团子展现在我的面前。咬一口糯唧唧的,丝丝香味沁人心脾。

  没错,这就是青团。青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种,泥胡菜、艾蒿、鼠曲草。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以前常用,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清明节食品。

  “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每当清明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包青团。我们家也不例外!在我的记忆里,外婆是无所不能的。每当清明清晨,外婆就会去菜市场买来新鲜的艾叶,用来给糯米“上色”。

  艾叶在我的印象里用途可广了,它是我童年时夏天里的解暑神器。记得每当酷暑来临,外婆就会骑着她那早已生锈的自行车去买艾叶。回家后把艾叶洗干净,烧一锅水,水开后把艾叶放进去。煮好后的`艾叶水掺和着洗澡水一同倒进我专属的洗澡盆里。你可别小瞧那艾叶,在外玩得大汗淋漓的我一头扎进盆里,那滋味凉丝丝,又飘着艾叶独特的清香,令我抛去了一切的暑热。

  我的妈妈一直被我称之为“甜点达人”,这次她将和外婆强强联手,制作出我认为世界上最美味的青团——没有之一。只见妈妈先把艾叶榨成汁,当然外婆也没停歇,把粥放在糯米粉里一搅和,就成了一个大白胖子。妈妈把艾叶汁倒进并没有完全和好的糯米团里,并加上一点最重要的调料——抹茶粉。加入抹茶粉是为了让青团的颜色更鲜绿。

  接下来的一步——调馅。妈妈先把黄油放入锅内,再把肉松和咸蛋黄一同放入锅内翻炒,炒好后把它们分成一个个小方形,馅料就调好了。

  我认为的最关键的一步是如何把它包在一起。妈妈负责来把糯米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外婆负责把馅包进去,我呢,只能在旁边看着,几次想帮着一起包,都被外婆给拒绝了,因为我包的不是太厚就是太薄,唉……只见心灵手巧的外婆把小剂子托在手上,像做陶瓷碗那样,那大拇指犹如电钻,不一会儿就做好了一个薄厚适中的“小碗”。

  上锅蒸完,我们家的门似乎快成了扇“假门”,街坊邻里都知道我们家做青团了。隔壁王阿姨说:“哟,顾姐,又在做青团呀,人老了手艺未老嘛!”我外婆得意地笑了笑,拿了几个青团分给邻居们。

  我爱我家乡的青团,我爱我家乡的风俗,但我更爱我的家人们!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你们小时候都爱干什么呢?我记得我幼儿园时,最爱播放我的周岁生日光盘。一放就是3、4圈,自己不看也不让爸妈看别的电视节目。我想那时的我是第一次当主角,所以被众星捧月般的感觉陶醉了。

  那我就介绍一下我主演的周岁生日纪录片。

  朝鲜民族历来就重视婴儿的周岁生日,再加上国家提倡独生子女的`原因,很多家族许多年才会有一位新生的宝宝,所以更是把这一天当做父母双方家族的盛大家庭节日。

  生日那天,众多亲属都是穿着华丽的民族服装。爸爸、妈妈更是打扮得像新郞、新娘一样漂亮。但全场最漂亮、最耀眼的还是我。伴随着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声,爸爸、妈妈拉着我的小手,一步一步走在红地毯上,向我人生的第一桌盛宴走去。周岁生日桌可以称之为巨大,桌上分层摆满了水果、饼干、玩具、蛋糕、以及各种新奇的物品。

  当我坐在生日桌前,随手抓起一样物品时,众多亲属们欢呼起来,爷爷、奶奶还站起来跳舞。原来这个环节叫“抓周”,是一种预卜婴儿前途的习俗。传统风俗中桌面上会摆放笔、本、算盘、钱币、小木锤等。这些物品每一样都有寓意,如:笔是寓意着孩子将来学习好;钱币寓意着孩子将来会挣钱;小木锤寓意着孩子将来从事秉公执法的职业。当时我抓的第一件物品是笔,难怪爷爷、奶奶会高兴得跳舞。在他们看来,小孙女一定是清华、北大的苗子。

  抓周之后是点燃生日蜡烛、许愿;接着是奶奶、姥姥为孩子送祝福;然后是所有来宾们为孩子送上祝福;最后是全体来宾们一起欢歌笑语、手舞足蹈。

  当所有的仪式都结束后,客人们开始推杯换盏进入酒精的世界。一切的节日都是为了吃,一切纪念都会在吃中结束。我的周岁生日也是如此,而且每年的生日都是以吃的方式来让我感受到家人团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