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业,谁说了算主题的教学随笔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说了算 随笔 作业 家庭

管理员

摘要:

家庭作业,谁说了算主题的教学随笔  家庭作业如何布置?家庭作业的量应该以多少为宜?这些问题是教师经常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然而,家庭作业还是走进了很多的误区,如作业量过多,作业形式单调等。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厌倦家庭作业,导致厌学情绪的蔓延。教育各级主管部门针对……

家庭作业,谁说了算主题的教学随笔

  家庭作业如何布置?家庭作业的量应该以多少为宜?这些问题是教师经常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然而,家庭作业还是走进了很多的误区,如作业量过多,作业形式单调等。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厌倦家庭作业,导致厌学情绪的蔓延。教育各级主管部门针对家庭作业的规定有很多,但是实际效果还是差强人意。那么,家庭作业应该怎么处理,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家庭作业应该谁说了算?我认为家庭作业应该由孩子说了算,也就是应该着眼于孩子个性的发展,重视孩子独立自主的选择,以孩子学习的需要为轴心,以家庭、社会、学校成员之间的活动创造出家庭作业的各种形式,增强家庭作业的趣味性、探究性和主动性。

  改革之一:做与不做,孩子说了算

  笔者在班级推行过一种“改革”:要不要做家庭作业由学生说了算。

  在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中,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用老师布置作业,而差生却需要老师和家长不断的督促才能很好的完成,甚至还有部分“冥顽不灵”的学生不做作业。

  我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非常的苦恼:难度高的作业,差生不能完成;作业难度低,优生没有兴趣。每一天都要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以适用不同的学生,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那么何妨放开呢?做与不做,孩子说了算!

  有了这样一个想法,我自己也大吃一惊。但是,仔细分析这样做的利弊,我又充满了信心。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着眼于人的发展。让孩子自己选择,无疑是让孩子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在做了主人之后,他们肯定会更加努力的`面对自己的学习。

  事实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在我宣布了这样的决定后,全班同学“一片叫好”!他们的兴奋溢于言表,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充满美好的想象和无比的信心。

  我受到了学生情绪的感染,我相信我的实验一定会成功!

  改革之二:做什么作业,孩子说了算

  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孩子和家长一起制订一周的作业计划,学习小组进行交流修正。

  在最初的实践中,我马上收到了家长的反馈:很多家长都是表达了对我这项改革的支持和理解,认为这样比较符合孩子的个性特点;但也有部分家长表示质疑,担心孩子在这样的改革中会耽误自己“正经的学业”。

  我在进行了充分的解释说明之后,获得了家长的大力配合。

  我为孩子开了自主作业的类型清单:

  1、看电视:选择收看国家地理杂志推出的关于人、自然、社会节目,收看东方时空、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栏目;

  2、看书:制定看书计划,书的类型可以是诗词经典、名篇佳作、儿童读物等;

  3、活动:如家庭亲子活动、知识竞赛、文娱活动、社区活动;

  4、创作:创作童话、儿歌、小说等;

  5、日记:记下一天的生活,记录自己学习成长的经历;

  ……

  在实践中,学生在作业的形式上变化多了:有的为自己制定了一周的读书计划,有的为自己制定了社会实践的计划,还有的编小报、写小说、写童话、讲故事……。最有创意的是孩子让家长写作文,自己给家长批改;家长给孩子写信,孩子给家长回信;孩子给家长洗脚,家长写感受,孩子写感受等等。这些活动,没有家长的紧密配合,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事实就是,只要孩子能够进步,对学习活动有自己的兴趣,家长对这样的付出,是愿意的。

  孩子说了算,让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体会到自主的乐趣。一段时间下来,一部分观望的家长也对这次家庭作业的改革充满的信心。

  改革之三:做多长时间,孩子们说了算

  作业种类的增加,作业形式的变化,给孩子带来的是新鲜与好奇。教师因势利导的指引,对孩子保持长久的兴趣起到关键作用。

  为了保证孩子们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作业,我又宣布了作业做多长时间,由孩子们说了算。如在结合课文《南京大屠杀》之后,学生提出要编一份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小报,唤起国人对历史的警醒。但是,一个完晚上的时间编写一份小报,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孩子们决定利用周末的时间来编写,而没有到周末以前,则需要进行很多材料的收集。学生在自由的安排了时间之后,他们交上来的作业,让我感到惊喜:精致的插图,精选的历史图片,合理的排版、漂亮的字体……如果我们急于求成,我看不到这么好的“作业”,孩子们也不会有这样的成功感。

  这样,“长作业”的概念被我自然而然的引进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也被孩子们自然而然的接受。“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原本是可以这样,也本来应该是这样的。

  改革之四:让谁来评价,孩子们说了算

  有作业,必然涉及到评价问题。既然写不写作业、做什么作业、做多长时间都由孩子作主了,评价何妨也让孩子自己选择评价的人呢。

  让家长评价:孩子很多活动都是孩子和家长一起设计完成的,那么,家长就应该是第一个评价人。家长给孩子独创的作业写上自己的感受,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是一个最直接的把握。

  让同伴评价:很多作业是同伴互助完成的,那么对各自分工的完成情况,完成的质量等方面,同伴互助式的评价是一种互相鼓励,更是一种互相学习的过程。

  让老师评价:孩子花了心血完成的作业,需要获得鼓励和赞赏,而最想获得赞许的对象应该是教师,这是习惯使然,也是教学机制的必然。教师在孩子们的作业过程中,在作业完成后,都不应该忘记自己是孩子学习的指导者,既负有引导责任,也负有评价义务。教师将赞美的语言送给孩子,是对孩子自由作业成果的肯定,更是一种推动。

  让学校来评价:教师应该注意适时的将孩子作业的成果进行推广,平行班级之间的推广和展示,不同年级之间的互相学习,以及全校性自由作业的展评,对孩子创造性的作业无疑是由有很大的促进的。

  “让学生说了算”,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一项大胆的试验,我自己对此信心也不是很足,同室的老师也表示担忧。当然,开始反对最多的是我的家长。但是随着实验的深入,最感受到这些改革好处的也是家长。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竟然能够主动学习,主动去完成作业,主动为自己找事情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