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做父母是一种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在竭尽全力地为孩子好,结果却常常大相径庭。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希望有所帮助! 一、家长普遍对孩子期待过高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天生是有智能差异的。每个孩……
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做父母是一种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在竭尽全力地为孩子好,结果却常常大相径庭。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希望有所帮助!
一、家长普遍对孩子期待过高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天生是有智能差异的。每个孩子可能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智能上很强,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智能上较弱。表现在学习上,有的孩子学有余力,科科优异,有的孩子十分努力,仍旧偏科;表现在成绩上,在一个群体中,一定会有从高到低的排列。有人将原因归结于非智力因素差异,这也只是外部因素,关键还是智能这个内因。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内在发展条件、学习能力和某一突出智能的成长需求。家长的高期许往往超越了孩子自身发展的可能,牺牲大量时间进行知识复习,不但没有实现预期,甚至还耽搁了对孩子身上最突出的那个智能的挖掘,结果家长和孩子双败双输。
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就会让孩子总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孩子痛苦,家长也痛苦。其实,父母过高的期许还是源于没有把选择权交给自己的孩子,把孩子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可以安排孩子的生活和梦想。
二、家长没有理解教育的本真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让人过上美好的生活。既然是要过美好的生活,就不能剥夺孩子们童真时期的天然快乐、年少时期的素质成长、成人以后终身热爱学习的习惯。
有关统计,中国人的年阅读量在世界上排序非常靠后,接近最低,这是十分悲哀的事。
家长一定要想明白,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以后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考得好,分数高,要过幸福的生活;考得不好分数不高,也要过幸福的生活,这是天赋的权利。
所谓幸福,就是家长给孩子一种温和的、宽容的教育,让孩子能够做一个常态的人。在这个过程中,还自己会享受很常态的生活,不会因为所谓的不成功而痛苦,也不会因为很平凡而难过,因为生活就是这么自然而美好,让人回到恬淡平和的状态。
三、家长自觉不自觉地与孩子对抗
家长千万不要和孩子对抗,对抗的结果必然是双输。家长跟孩子对抗的结果之一是导致孩子很叛逆,结果之二是导致孩子很懦弱。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的、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有的孩子就会利用这种心里,为了不让你批评我的小错误,我要犯一个大错误,我用离家出走这种更危险的事来吓唬你。
这种对抗的结果,如果家长赢了孩子,孩子可能变得越来越懦弱,越来越自闭,也可能变得越来越叛逆;如果孩子赢了家长,可能就会更加滋生这种“拆屋”心理,直到被宠坏。所以无论是谁“赢”,结果都是输。
家长跟孩子对抗的本质是: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总是想要征服孩子。要杜绝对抗,家长就要从内心尊重孩子,认真听取孩子的解释,严格教育,宽容对待。
四、慈父严母教育容易出问题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常常是“严父慈母”格局,现在的家庭大多是“虎妈”“猫爸”。事实上,这种教育方式是不适合儿童成长的,慈父严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在视野、胸怀、理性和交往上多多少少会有问题。
为什么“严父慈母”比“慈父严母更好?因为父亲的严格是有理性的,注重抓重点问题,点到为止,给孩子留下思考和改过的`空间。
母亲的严格中感性的成分更多,大多数母亲严格起来,语言往往会超越理性的范畴,给孩子带来伤害,分不清孩子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人,又把孩子放回自己“肚子”里去了。
所以,父母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观点要保持高度一致,不能有分歧,有了分歧时,不妨先冷静下来寻求统一,然后再面对孩子。
在承担的教育任务上,要有明确的分工。
帮助孩子确定人生的规划,界定价值观,指出问题所在和改进策略等大方向的事情,应该是父亲的责任。
母亲的责任则是尽量温婉平和,给孩子生活上的滋养,精神上的鼓励,信心上的培育,用自己的知性美去影响孩子。
这样的孩子,将来不但会成大势,而且还会经营小家,培育出更优秀的下一代。
总之,母亲要做一个知性而平和的母亲,父亲做一个理性而严格的父亲。
五、唠叨的父母教育效能低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很好,热血沸腾,打算捐款5美元;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美元。
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心理的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超限效应”,过犹不及,效果是一样的。家长总以为重要的话要多说几遍,孩子就会按照自己所期待的要求去做。
其实,在唠叨过程中,很多孩子已经产生了逆反心理,如果是经常唠叨,你讲什么话孩子都不想听了!甚至父母讲的是对的,他们也不愿意接受。家长不妨试试看,同一句话要求三遍,看看有哪个孩子不嫌烦?
六、不要哄孩子,要讲道理
中国人往往都是哄孩子、骂孩子、管孩子、训孩子,但就是缺少一点:跟孩子讲道理。
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千万不要批评他,只要告诉他什么是对的,就可以了。孩子天生不懂事,所以才有学校。
既然孩子不懂事,他犯的错误都可以原谅,我们没有必要生气,去批评他。因为孩子天生就是来犯错误的,每一次错误都是成长的机会。
他不犯错误,我们怎么知道他这个地方不懂呢?他犯了错误,我们就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
七、家长的示范超过一切教育
教育中有两个词语叫做“经历”和“体验”。
大人都知道,有被关心的经历和体验,才知道被关心是多么快乐,所以也才会用同样的方法去关心别人。
孩子也是如此,只有有了这样的经历和体验,才能学会真正对待别人的方法。
我们教育的问题是说教太盛,而经历和体验不足。要让孩子有精力和体验,不光是需要孩子去做,还需要成人的努力。家长希望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品格,就要用自己的行动让孩子体会和感受到这种品格。
知行合一很重要,在孩子面前,家长千万不要做“两面人”,他们往往在我们身上学会“两面性”,说一套做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