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研究论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研究论文 高职 加强

管理员

摘要:

加强高职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安全教育工作始终处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首位,直接关乎到校园的安全稳定和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剖析当前“95后”高职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形成原因,阐析高职学生的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提升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成效,以期为新时……

加强高职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安全教育工作始终处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首位,直接关乎到校园的安全稳定和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剖析当前“95后”高职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形成原因,阐析高职学生的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提升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成效,以期为新时期高职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95后;性格

  安全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乎到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高职院校学生性格特点突出,个性较强,近年高校安全事件频发,为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因此,必须以高职院校学生的性格特点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完善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安全教育工作途径[1]。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成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95后”学生的性格特点

  笔者长期从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发现高职院校的安全事件往往和学生的性格特点有着必然的联系。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急功近利,缺乏务实态度。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大多为“95后”,他们成长在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能够便捷的获得各类信息,而不受时空的限制。他们功利心强,爱慕虚荣,追求金钱,追求权利,尤其盲目追捧网络中的成功人士和案例,却不知成功背后的付出,缺乏脚踏实地的执着精神。2.乐于挑战,但无法承受挫折。“95后”的大学生喜欢追求新鲜事物,敢于尝试各种挑战,他们努力接触社会,积极融入大学生活。近年,各高校自杀案件频发,大多是因为“95后”大学生抗压能力弱,无法承受挫折,缺乏独立处事、随机应变的能力。一些学生长期处于父母的溺爱之中,当他们背景离乡步入大学校园,需要独自处理学习和生活事务时,往往欠缺安全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一旦遇到问题或者挫折,就会手足无措,压力倍增,甚至会一蹶不振,引发心理疾病[2]。3.过于自我,欠缺责任心。“95后”的高职学生往往过于重视自身的主观感受,过于追求自身利益的获取,而欠缺对他人的奉献精神,责任意识较为薄弱。他们习惯了独自思考、独自做事,在班集体中,只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甚至会走向“唯我独尊”的误区。当他人侵犯自身权利时,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引发争执或冲突事件,易走极端,不留余地。

  (二)高职院校学生性格特点的形成原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多数“95后”大学生都出生于“六加一”模式的家庭,他们的成长受到了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亲、母亲六位长辈的关心和爱护。缺乏兄弟姐妹的“95后”自我意识强烈,不懂得如何为他人付出,再加之父母的溺爱更加塑造了他们家庭“中心”的地位。家长的“越俎代庖”,剥夺了“95后”独自应变、自我管理的权利,也使他们丧失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战胜挫折的勇气。2.社会环境的影响。“95后”大学生生活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的时代,在享受丰厚成果的同时,也给他们带了极大的诱惑。尤其网络媒体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和生活环境,大多“95后”都利用网络来进行获取知识、交友沟通、信息查询、娱乐游戏。网络确实给成长在信息时代的“95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但网络的多元性也可能会阻碍主流意识的.传播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网络的虚拟特性也极易使他们丧失现实感,弱化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产生双重或多重人格[3]。3.教育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环境是“95后”学生性格形成的催化剂,我国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阶段。但现阶段,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领域,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学习成绩仍然是衡量学生能否进入知名大学的最重要的标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老师和家长都会将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对“95后”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很多学生安全知识匮乏、自救能力薄弱。一些高职院校的教育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面对就业率的压力,很多高校也选择了“重知识轻德育”的教育模式,这也极易引发“95后”大学生价值观缺失,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继而引发更为严峻的安全问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安全问题

  (一)防火安全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学生规模逐渐增加,很多院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寝室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高校教学楼、寝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高密度区域,再加之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防火安全意识薄弱,缺乏防火安全知识和火灾自救能力,一旦发生火灾将影响到学生的生命安全,也给高职院校的防火安全工作带了巨大的挑战。

  (二)食品安全问题

  由于“95后”学生对于物质水平的要求较高,并且处于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只有少数学生在干净卫生的高校食堂就餐,而一味追求口味或时尚的需求,选择在高校附近的小吃街或通过网络渠道购买食品,难以保证食品的卫生和质量,从而导致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危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三)心理安全问题

  基于“95后”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抗压能力弱等性格特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异常比例逐渐增加,当学生遇到失恋、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矛盾、家庭变故等问题时,往往无法承受压力,更加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易自暴自弃,甚至产生心理问题,引发极端事件。

  (四)财产安全问题

  近年来,高校学生财产安全问题频发,公交车、商圈、教室、寝室等地点都是学生财物丢失的高发地,由于“95后”学生长期处于父母长辈的溺爱中,而自我管理能力低、财物保护意识薄弱,手机、手饰、金钱等财产物品频繁丢失,从而给自身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五)就业毕业安全问题

  就业是每位学生和家长极为关注的问题,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自身就业知识的匮乏、父母的压力,往往会使“95后”高职院校学生在面临就业选择时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只关注招聘企业发布的关于职位和薪资的信息,而忽视对企业合法性、经营领域等重要信息的查询和收集,也有部分学生缺乏招聘信息真实度的辨别,从而误入非法企业组织或从事非法岗位,甚至会遇到人身安全问题。

  三提升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效果的对策

  (一)建立规范化、常态化的安全工作和教育工作管理模式

  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教育工作应该规范化、常态化,多数高校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都是在安全事件发生后才得以高度重视。高校始终应该把学生的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建立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实施,定期检查,落实责任。安全教育工作更应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安全知识应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长期渗入,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4]。

  (二)以案说法、亲身体验,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

  课堂上枯燥的安全知识传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95后”高职院校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乐于挑战的性格特点,在安全教育工作中,可以将真实的案例融入其中,开展防火、逃生学习、安全知识情景剧比赛、安全知识问答、安全知识论坛等多种方式的活动,让学生融入其中,亲身体验,使安全教育工作更有影响力和说服力。

  (三)突出重点,根据学生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安全教育工作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内容繁多,因此,必须突出重点,根据学生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一是要以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预防心理异常等方面为工作重点。二是要以学生为对象,有区别地开展教育工作,例如: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要通过严格的制度甚至法律手段来引导和规范其行为,以防止打架、、酗酒闹事等事件的发生;对于家境贫困、身体残疾、突发家庭变故等特殊学生群体,要时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对于女生要进行正确的恋爱观引导及性知识的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防止害。

  (四)抓实施、抓落实,建立上通下达的信息联系网络

  安全教育工作必须抓实施、抓落实,学校领导、教师、辅导员、安全员、保安、寝室管理员等各个岗位的人员都必须各司其职,落实责任。同时,通过手机、QQ、微信等方式建立上通下达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校、学校与家长的信息联系网络,有利于发现安全问题及时上报、迅速解决,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人身财产损失。

  (五)提升教育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工作能力

  加强教育工作人员的管理,提升教育工作人员的能力直接关乎到安全教育工作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在日常工作中重视自身安全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该增加自身安全知识地储备,并将安全知识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辅导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言传身教,让学生耳濡目染;寝室管理员、安保人员、实验员应该随着学校仪器、设备的更新,不断更新自身安全知识,定期进行安全设备的检查,及时上报,防患未然[5]。

  参考文献

  [1]李薇.地方院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及培养策略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17):69-70.

  [2]郭锋,张丽楠.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研究[J].北方经贸,2013(2):51-52.

  [3]薛力猛.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196.

  [4]刘学泳,岳明.低年级大学生安全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科学,2008(9):128-131.

  [5]刘芳丽.大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范技能的现状调查和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3):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