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发展目标及策略论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发展目标 技术应用 策略 能力 建设

管理员

摘要:

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发展目标及策略论文  论文摘要:为进一步全面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在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内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江苏全省启动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江苏省确定了教师教……

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发展目标及策略论文

  论文摘要:为进一步全面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在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内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江苏全省启动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江苏省确定了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将在此框架下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重实践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和应用体系,提升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效能。

  论文关键词: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目标;策略

  江苏是教育大省.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先进地区。随着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江苏省提出了建设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包括了网络、资源、人才、机制等教育信息化诸要素在内的系统工程,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建设突破了以往以教师培训为主的建设思路,力图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对以教师为主体的、涵括了教育行政人员及管理人员在内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能力建设,以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的规划、管理和实施能力。

  一、发展现状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成绩显著

  江苏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考核在全国起步较早,从1997年开始,江苏就组织实施了面对广大在职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到2004年,已完成了以音视频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第一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以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全省中小学45岁以下的女教师及50岁以下的男教师共计60万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并通过考核。2004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即第三轮培训工作。至2006年,江苏共有7万名教师完成了此轮培训和考核。

  2006年,江苏进入全国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培训的整体框架,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纳人全省教师继续教育总体计划中。在江苏,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培训采用了全新的理念与模式,以“融理论于技术,用技术辅助教学”为宗旨,强调“参与、动手、合作”,采用研究性学习、合作化学习等方法,鼓励教师通过团队合作提高教学水平、启发教育智慧。从2006年至今,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江苏的参考人数占全国人数的75%.合格率90%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合格率。

  在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的同时,江苏一直致力于学校信息技术专门人才,特别是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培养。从2004年开始,江苏以短期培训的方式,对全省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网管人员进行以知识性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2009年,江苏对全省普通高中阶段所有学校共计737名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这是江苏在专任教师中开展大规模专业培训的开始。

  与此同时,各类教育技术应用比赛、观摩、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一直是江苏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江苏建有54所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506所省级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在苏州等地也有不同规模的建设。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开展仅在“十一五”期间,就设立有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11个,专项课题304个.青年课题55个.子课题近300个,参与学校近700所

  2.存在问题

  (1)发展不均衡

  就应用领域而言,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受重视.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虽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然缺乏有组织的、全区域性的应用类型。比如.省级层面的学生学籍管理、校务管理等还有待进一步建设就应用的地区发展而言。不平衡性更为明显。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其重要的先行条件在于计算机等设施设备较为广泛地进入教育领域。江苏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地区性经济发展差异,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地区差距较大,受此影响,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同样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在苏州常州、南京等地,“班班通”已基本实现,很多教师已成长为web2.0时代的群体性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教学已被熟练地应用,大量教师已通过博客等形式自觉地提高教育智慧。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中教育技术应用理念的理解还不到位,对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尚处于启蒙阶段.教育技术“不实用”、“不好用”“用不好”是比较普遍的反应。

  (2)机会不均衡

  一般来说,发达地区、城市学校教师参加各种竞赛、观摩、课题研究、教研活动的机会比较多,校本培训课程也比较丰富: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这些地区的农村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个体的兴趣和热情,校本培训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参加各种竞赛观摩、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的机会相应也比较少。就有组织的培训来说,省级市级都比较重视对一线教学人员的培训,而相对较忽视对教育管理者及专业人员的培训.

  (3)形式相对单一

  长期以来,开展培训和各种活动是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最主要的两大形式,事实证明,这也是非常有效的两大形式。但是,就培训而言,以集中面授、集体听讲为主的形式占到了所有培训课程的95%以上,而网络授课、以课例和讨论为主的培训还处于尝试阶段。教育技术应用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起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怀疑精神为目的的课堂.而我们的教育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用“我说你听”的旧有模式,亟需为学习者创造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

  (4)效能有待提高

  各种培训和教研活动在江苏一直开展得比较火热,但实际效果与组织者的预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参加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和相关活动,经常出现“当时很受鼓舞,回去一切依旧”的情况。这一现象的产生虽然有着比较复杂的原因.但也体现出培训和教研活动效能有待提高的问题。教师普遍反映,培训的实际针对性特别是对教育信息化相对薄弱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培训还不成系统,操作和讨论的时间偏少。与课堂结合的学习内容还不够,有深度的探讨也很有限。

  二、发展目标

  经过多年建设.江苏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江苏提出全面建设区域教育现代化,要求教育信息化丁作必须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推进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多贡献和支持;要求教育信息化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拓宽思路,在加强宏观统筹的同时加强实践指导。使其与江苏的区位优势及事业发展水平相适应。不断增创领先优势,继续保持在全国的先进地位。同时,教育信息化本身的发展态势也要求在更高的层面上加强对各要素的组织和统筹。以充分发挥信息化各子系统的效能。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江苏提出构建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其中重要的子系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必须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反思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思考发展的方向和举措。

  针对发展现状、形势以及面临的问题.江苏确定了未来一个阶段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发展目标。具体为: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政务、校务、教学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建立开放的、多层次的、可更新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应用的层次和水平,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持续的信息化智力支持和实践经验。   到2012年.信息技术全面覆盖教育管理应用的各个领域:全省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骨干队伍进一步壮大,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广大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提高:主动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与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不断涌现。到2020年,信息技术深入应用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日趋完备.教育信息化应用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核心因素。在这个发展目标中,有这样几个特点:

  (1)建设领域全覆盖。应用的范围从教学应用扩展到教育政务、校务、教学等各个领域,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教育的应用。

  (2)建设对象全覆盖。改变了以往重视一线教师的建设方向,将教育行政人员、学校管理者、专业人员以学生全部纳入建设对象之中.真正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

  (3)重视体系建设。将应用基地、专家队伍、教研、培训等融合为一体,体现“大培训”、“大教研”概念。强调各种应用活动对教师能力建设的重要作用,强调培训和教研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强调各级培训基地和应用基地的良好互动.强调对人员的分层次培训和培养。

  三、具体策略

  1.强化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示范)基地建设

  在国家级、省级及地方级教育信息化实验(示范)学校的基础上,建设各级教育信息化实验(示范)应用基地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基地建设标准.突显各级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相应区域内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人才和教研高地。

  2.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培训基地

  制订省、市、县各级培训基地建设标准,甄选市、县(市、区)、学校三级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基地。对验收合格的培训基地实行挂牌,并定期进行跟踪评估。

  3.建立各级教育信息化培训专家库

  建立由国家、省、市和教学一线专家、学者、教师及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组成的省及各级培训专家库。根据省教育信息化任务要求及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承担省级培训授课及各地培训活动的指导工作。

  4.实施多层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

  (1)开展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信息化培训工作。以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教育信息化建设内涵和实践重点、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机制及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通过省、市联动等形式,对各级教育行政人员进行信息化通识培训。

  (2)开展校长信息化能力培训和高级研修工作。依托学校管理平台.对以校长为代表的学校管理者进行信息化培训;以信息化环境下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模式为主要内容,组织信息化应用实验(示范)学校校长开展信息化建设高级研修。

  (3)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与考核认证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任职基本资格中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以信息技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基本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为目标,组织开展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与考核认证工作。

  (4)建设信息技术学科应用三级骨干队伍。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及新理念、新媒体、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开展省、市、县信息技术应用能手系列培训活动.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层层评优等方式.形成三级应用骨干教师队伍。

  (5)加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对省、市、县三级电教机构专业人员及学校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为各级教育机构提供信息化应用的技术保障与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业务机构及学校的网络管理人员实行专人专岗、资格认证、持证上岗、定期考核。

  (6)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工作。加强对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鼓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定期培训,指导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信息技术培训成为学校校本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5.开展应用课题研究和各类专题活动

  (1)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课题研究相关工作。各级业务机构积极组织并指导区域内以信息化实验(示范)基地为主的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国家、省、市级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开展优秀成果的交流和推广。

  (2)组织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教学教研活动。在学校中广泛开展各种教育信息化应用主题系列活动.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整体水平:在教师中开展各种与信息化应用相关的专题研讨及学科竞赛等活动.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和水平。

  (3)在学生中开展各类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宗旨和出发点。江苏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中,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作为体系建设的基础核心,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和建设任务,是深入研究当地教育信息化建设实际和发展方向的具体体现。全面落实这样一个建设目标和策略。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要做,我们将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认真反思面临的困难和挫折,为实现更高层次意义上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贡献新的、富有活力的探索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