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精选3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精选3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1
近期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颇有收获。这本书收录的是肖川近年来创作的教育随笔。读着他所写的一篇篇美文,我也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肖川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现实生活中,机构的职能错位却有时发生。正如监狱可能成为一所学校一样,学校也完全可能成为一所监狱。”
“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多次提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俄国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然而。剖析我们当今的教育,似乎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规章制度的依从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却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
我们的教育过早过多地给予孩子们约束,不准干这,不准干那,课堂上只有举手才能站起来发言;为了避免作业出现错误,任何人不许做题,老师讲了后才做;不喜欢音乐,却硬是被家长拉去学乐器;不喜欢美术,却硬是让家长按者在宣纸上泼洒笔墨;明明孩子喜欢摆弄些科技制作什么的,却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熟不知,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这样更宜于个性的自由的发展。人人都企盼被欣赏,而不员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
“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们中国的教育被人称为“听话的教育”,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才与神童,许多专家与学者,在他们身上却很难找到真情的流露,个性的释放。学生们没有了自己的主张,习惯于人云亦云了,随波逐流成了一种大趋势。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吗?
由此看来,人必须成为自己的解放者,并在伦理意义上成为自己的创造者。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要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成为人们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还学生真正的自由,让他们每个人都个性张扬。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让我看到了教育随笔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这种记录教育的形式产生了兴趣。这种对理性世界的感性表现让人在欣赏中华文字之美的同时汲取着丰富的专业营养。畅游于此,让人心境开阔,灵感涌动。读此书,必要用心才有所感,有此所感才有所得。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2
在读完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后,着实给了我不少感受和启发。从肖川先生的书中我深刻的理解了“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教育是社会的核心”,“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
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身上的担子是重之又重。肖川先生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能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可见良好的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中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呢?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觉得作为教师对学生付出无私的爱是必要的。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轻松自在的学习,并从老师的身上学会为别人付出爱,我们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尊重每个孩子,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千差万别。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们不能“一视同仁”,要针对不同的孩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正所谓要因材施教。尤其对班里的后进生,我们更要积极地关注他们,了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教育他们。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的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容许孩子犯错,在不断地改正错误中进步。我们要学会宽容,肖川先生说:“在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力量,它对于造就健康人格,培植宽容、真诚、信任与正直的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价值。”后进生们他们犯错的机率要比优生多得多,所以我们更要学会宽容他们。
可事实上并非如此,有许多老师对待后进生的态度那可真是难以言说,一旦后进生犯错,他们便会以一种不屑的态度对待他们,有的甚至会恶语挖苦:“成绩那么差,还每天没事找事,真讨厌。”“你学习怎么不积极呀?好事找不到你,坏事离不开你。”有的还加以拳打脚踢。试想,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得到怎样的教育效果呢?不言而喻。面对学生的犯错,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宽容、信任和理解,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教师相信学生,学生就会相信自己,只有有了自信,他们才会在成长的道路上积极进取。
肖川先生告诉我们:“广大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作为教育者,让我们带着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让孩子们成为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3
阅读完肖川教授撰写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后,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书中写到:“《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才,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崇拜,敬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显然,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作者认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能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捧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没有“误尽苍生”的负罪感,没有“走进死胡同”的沉重感,也没有被驳得一无是处无所适从的惶惑。肖川博士是一个可敬的建设者,而不只是一个睿智的批评家。游历他教育思想的家园,在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常能得到“原来可以这样做”的启迪。凭着对国内外教育的广泛研究,凭着对教育使命的深刻认识,凭着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肖川博士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教育的美好蓝图: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到对教育传统的尊重和扬弃,可以读到对教育现状的剖析和反思,可以读到对域外教育的研究和借鉴。因为这是从教育现实的土壤上开出的理想之花,读她的感觉才能这样的亲切。
在肖川博士的教育辞典里,没有强制只有引导,没有说教只有熏陶,没有抱怨只有欣赏,这本书使我体会到在教育上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书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畅游肖川博士教育理想的世界,感悟到的实在很多。我愿成为一个执着的追梦人,一个快乐的追梦人,做一个“人性化”的,能够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