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资格考试题库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考试题库 职业资格 教师

管理员

摘要:

教师职业资格考试题库  教师职业资格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一模块 职业理……

教师职业资格考试题库

  教师职业资格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一模块 职业理念

  1.在生物实验课上,韩老师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完成事先准备好的填空题:“实验步骤一:从__号烧瓶倒入__号烧瓶……”“显微镜的取镜和放置:右手紧握__左手托住__”这说明韩老师(A)

  A.教学理念偏失

  B.教学态度不端

  C.教学评价不当

  D.教育行为失范

  【答案】A

  【解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倡导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在韩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完全以教育者自身作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和积极性,故本题答案选A

  2.综合实践活动中,段老师设计了主题为“社会旅游资源”的调查。有部分同学对..座古塔的建设....调查报告之后,段老师又引导这部分同学确定了新课题——“古塔建筑材料、风格与保护”。对于段老师的法,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D)

  A.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B.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C.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D.纠正了学生的研究方法

  【答案】D

  【解析】题干中段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兴趣,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指导大家完成调查报告和确定新课题,并非是纠正研究方法,故选项D错误。

  3.下列教学用户中,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是(B)

  A.“你读得很响亮,若再有感情一点就好了。你再试试。”

  B.“刚才这位同学概括得不准确,还是我来吧。”

  C.“这位同学的发言并没有重复前面同学说过的话,有自己的观点,非常好!”

  D.“请大家想一想,刚才这两位用血报考的结论,有何不同?”

  【答案】B

  【解析】选项B直接否定和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4,多年来,曾老师坚持让学生采用反思记录表、学习日志或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法来记录学习过程,并不断指导学生优化记录的方法,曾老师的做法(D)

  A.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B.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C.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

  D.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

  【答案】D

  【解析】曾老师通过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录学习过程,并指导学生不断优化学习记录,这一教学行为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故本题答案选D。

  第二模块 法律法规

  5.(国长育改展规划纲200-2020年)》提出,要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是(B)。

  A.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

  B.社会资源优先向教育领域倾斜

  C.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

  D.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答案】B

  【解析】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中明确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因此备选项A、C、D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不吻合,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6.中学生邹某上课时玩手机游戏,班主任王老师发现后,当场删除了邹某的游戏账号和他购买的游戏装备,并告诚邹某不要在上课时玩游戏。课后,王老师将手机返还给了邹某。王老师的做法(B)。

  A.合法,教师有权批评和管教学生

  B.不合法,侵犯了邹某的财产权

  C.合法,教师无权没收学生的手机

  D.不合法,侵犯了邹某的隐私权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王老师有权批评和管教学生,但不能删除邹某的游戏账号和所购装备,这侵犯了邹某的财产权,因此王老师的做法不合法。备选项A错误,备选项B正确,备选项C、D均错误。

  7.某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未经公开招标,直接将当地两所较为薄弱的公办学校移交给一家民办教育集团承办,并规定对该校所有学生按市场价格收费。该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做法(C)

  A.合法,有利于促进薄弱学校本身的内涵发展

  B.合法,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共享

  C.不合法,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

  D.不合法,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规避公开招标的原则要求

  【答案】C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题干中,将较为薄弱的公办学校交给民办教育集团承办,并按市场价收费,属于将公立学校转为民办,违反了教育法的规定,是不合法的。

  8.某中学规定,凡主动参加所在地区教研室组织的校验活动的教师,在职称晋升,评优评选……,该学习的做法(A)

  A.合法,有利于教师科学研究权的落实和保障

  B.合法,有利于教师教学自由权的落实和保障

  C.不合法,侵犯了其他教师享受平等待遇的权利

  D.不合法,违反了教师考核评价的客观公正原则

  【答案】A.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二十三条规定,对教师的考核应当客观、公正。

  9.某中学化学老师宋某正组织学生上实验课,学省李某因借用坐在实验桌对面的同学的的钢笔,碰倒了酒精灯,酒精溅在本组同学韩某的手上并燃烧,致使韩某手部皮肤被灼伤。在这起事故中,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是(C)

  A.学校和宋某

  B.宋某和李某的监护人

  C.学校和李某的监护人

  D.李某的监护人和韩”的监护人

  【答案】C

  【解析】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第八条规定: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李某碰到了酒精灯造成了其它同学的烧伤,因此应承担主要责任,因其为中学生,是未成年人,因此李某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根据第九条的规定: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学校应承担相应责任。因此答案为C。

  10.林装长期等好、特亲生儿子晓光,经有关单位教育后仍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当地人民法院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

  A.销林某的监护人资格

  B.给予林某行政处分

  C.责令林某赔礼道就

  D.要求林某赔综损失

  【答案】A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

  11.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预防可能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学校拟采取应对措施。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D)

  A.聘任优秀的律师担任法制教育的兼职教师

  B.聘任当地派出所干警担任校外法律辅导员

  C.要求未成年学生的父母配合开展法制教育

  D.要求班主任承担对未成年学生的监护责任

  【答案】D

  【解析】备选项A中聘请律师,备选项B中聘请派出所干警,备选项C中要求家庭的配合,都是提高学生法制意识的正确做法。备选项D中,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应为其父母,而非班主任,因此说法错误,符合题干要求。

  12.在一次雷雨天气中,某中学教学楼遭到雷击,多名学生不同程度地被击伤。后经调查得知,由于教学楼没有采取防雷措施,这才导致学生被雷击伤。对于这起事故的法律责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学校无法律责任

  B.学校应承担过错责任

  C.学校应承担无过错责任

  D.学校应承担补充责任

  【答案】B

  【解析】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第九条规定: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责任。因此备选项A、C错误。学校因未采取防雷措施导致学生受伤,是学校主观上的过错,因此承担过错责任。所谓补充责任是指当存在多个责任人时,在第一责任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其应负的民事责任时,负补充责任的人对不足部分承担的责任。题干中只有学校一个责任主体,不存在补充责任一说,所以备选项D错误,正确答案为B。

  第三模块 职业道德规范

  13.体育课上,苏老师发现张刚坐在操场边发呆。便询问情况,张刚说:“我最好的朋友走了,我很难过!”苏老师从此注意观察张刚,跟他聊天。有一天,张刚哭着告诉苏老师:“我最好的朋友就是我爸爸,他出车祸去世了!”于是,苏老师经常开导他,帮助他从悲伤中走了出来。对于苏老师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偏爱张刚,未能关注其他同学

  B.专心教学,不必承担其他责任

  C.西线观察,适时捕捉教育契机

  D.侵犯隐私,干扰学生私人生活

  【答案】C

  【解析】苏老师的行为充分体现了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细心观察和捕捉到张刚同学的情绪状况,并及时给予疏导,故本题答案选C。

  14.李老师多次得过全省教学比赛一等奖,35岁就评上了高级职称,在学校里还是其他年轻老师的“师傅”。但她坚持学习,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有些同事不理解,认为李老师是“劳碌命”。对于李老师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B.教师发展首先应该考虑团结协作

  C.中学教师不需要深厚的理论知识

  D.中学教师应该合理安排闲暇时间

  【答案】A.

  【解析】具有高级职称的李老师不仅是学校年轻教师的“师傅”,还积极参与教学研讨不断学习,充分体现了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故本题答案选A。

  15.王明同学成绩不好,跟夏老师关系很紧张。一天,王明悄悄在黑板上写了“夏某某是个大笨蛋!”夏老师查出后暴跳如雷,多次勒令王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自己作深刻检讨。夏老师的行为(D)

  A.正确,有利于遏制其他同学的类似行为

  B.正确,应该维护教师的尊严和威信

  C.不正确,不应该对此类学生如此宽容

  D.不正确,不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案】D

  【解析】夏老师的行为是错误的,因为在新课改背景下应该实施容错教育,允许学生犯错误,并相信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故本题答案选D。

  16.李丽同学的爸爸跟学校校长是好朋友。班主任知道后,主动给李丽调整了座位,在课堂教学中给李丽更多的机会回答问题,并让其担任班长。班主任的行为(C)

  A.有利于促进家校合作

  B.有利于履行班主任职责

  C.影响了其他学生的成长

  D. 影响了校长的廉洁从教

  【答案】C

  【解析】该班主任的行为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没有公平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这样会不利于其他学生的学习成长。故本题答案选C。

  第四模块 文化素养

  17.时间计量包括时间间隔和时刻,前者指物质运动经历的时段,后者指物质运动的某一瞬间。下列选项中,时刻的表述是(D)

  A.百米赛跑世界记录在10秒内

  B.通常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

  C.从甲地步行到乙地需要2小时

  D.新闻联播节目每天19时开始

  【答案】D

  【解析】从题干可知,时刻是指物质运动的某一瞬间。选项A、B、C表示的都是物质运动经历的时段,也就是时间间隔,比如10秒、45分钟、2小时。D选项表示的是某个时刻。所以,正确答案是D。

  18.大陆漂移说是一种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科学家说,为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地球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下列人物中,正式提出该学说的是(C)

  A.培根

  B.洪堡

  C.魏格纳

  D.达尔文

  【答案】C

  解析:魏格纳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1910年提出“大陆漂移说”,1912年得到证实。洪堡是著名的德国自然科学家、自然地理学家,近代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创建了植物地理学,首次绘制地形剖面图。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实验哲学之父”,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所以,正确答案是C。

  19.贞德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被后人赞颂为“圣女”。她曾率领法国军队对抗外国入侵,并多次打败侵略者。该事迹发生的时期是(B)

  A.普法战争时期

  B.英法百年战争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D.欧洲三十年战争时期

  【答案】B

  【解析】圣女贞德,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被法国人视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最后被捕并被处决。普法战争是1870年-1871年普鲁士王国(德意志帝国)同法兰西第二帝国之间的战争。欧洲三十年战争,是1618年-1648年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一次大规模的欧洲国家混战,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全欧洲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1918年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所以,正确答案是B。

  20.国际关系中,主权国家会在建交国设立外交代表机构。外交代表机构通常划分为三个等级。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个等级的外交代表机构是(B)

  A.大使馆

  B.领事馆

  C.公使馆

  D.代办处

  【答案】B

  解析:常驻的外交机关依其馆长的级别分为三级,即大使馆、公使馆和代办处。大使馆是最高级的外交代表机关,由大使领导。公使馆是第二级的代表机关,由公使领导。代办处是最低级的外交代表机关,由代办领导。领事馆是一国政府派驻对方国家某个城市并在一定区域执行领事职务的政府代表机关,不属于驻国家外交机关序列。所以,正确答案是B。

  21.太阳系是太阳和以太阳为中心、受他的引力支配而环饶它运动的天体所构成的系统,其中包含八大行星。下列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是(B)

  A.天王星

  B.海王星

  C.土星

  D.木星

  【答案】B

  【解析】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正确答案是B。

  22.莎士比亚的喜剧大都以爱情、友谊、婚姻为主题,歌颂进步、美好的人文主义新风,充满着乐观、明朗的基调。下列作品中,属于莎士比亚戏剧的是(D)

  A.《奥赛罗》

  B.《雅典的泰门》

  C.《麦克白》

  D.《威尼斯商人》

  【答案】D

  【解析】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为《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所以,正确答案是D。

  23.《人间词话》是著名学者王国维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他提出的关于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的核心理论是(B)

  A.“气质”说B.“境界”说 C.“神韵”说 D.“格律”说

  【答案】B

  【解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可见,王国维提倡的是“境界说”。所以,正确答案是B。

  24.咏叹调是歌剧中的声乐独唱曲,始用于17世纪初的歌剧和康塔塔,此后经历发展,变得更为精致复杂。下列关于咏叹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A.咏叹调是一种“朗诵”式的歌曲,依附于歌剧情节,相当于戏剧中的“对白”

  B.咏叹调常安排在剧情发展的重要时刻,着重表现剧中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情感

  C.咏叹调旋律优美,故也常常单独在音乐会上演唱

  D.咏叹调富有艺术魅力,要求较高驾驭声音的技巧

  【答案】A. 教学理念偏失

  【解析】宣叙调,是和咏叹调对应的,是一种“朗诵”式的歌曲,相当于戏剧中的“对白”,必须依附于歌剧情节,无法拿出来单独演唱。选项A表述错误。咏叹调一般篇幅较大,音域宽,技巧性强,用于集中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选项B正确。咏叹调还可以拿出来单独作为音乐会的独唱节目来演唱,选项C正确。咏叹调需要演员掌握高度的演唱技巧,选项D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A。

  25.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少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形象特征,下列选项中,表现了傣族形象的是(A)

  【答案】A.

  【解析】通过图示中的服饰和关键物品可以判断,选项A有孔雀尾羽,是傣族的孔雀舞;选项B有芦笙,是芦笙舞,是侗族、水族、苗族、仡佬族、彝族、傈僳族、土家族、布依族等民族的传统舞蹈。选项C从服饰上判断是朝鲜族舞蹈。选项D从服饰上判断是藏族舞蹈

  第五模块 教师的其它能力

  26.在Word中,如果当前文档中的文字下方出现红色波浪线,则表示该文字出现(C)

  A.“拼写和句法”错误

  B.“句法和连接”错误

  C.“拼写和语法”错误

  D.“语法和连接”错误

  【答案】C

  【解析】WORD文档中的文字下方的红色波浪线代表该文字出现“拼写和语法”错误。在语言表达中,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首先要排除A和B。所以,正确答案是C。

  27.在PowerPoint中,下列视图模式可用于播放幻灯片的是(D)

  A.大纲模式

  B.幻灯片模式

  C.幻灯片浏览模式

  D.幻灯片放映模式

  【答案】A. 教学理念偏失

  【解析】选项A大纲模式用于批量编辑幻灯片;选项B幻灯片模式用于编辑具体幻灯片单页;选项C幻灯片浏览模式用于快速查找定位幻灯片;选项D幻灯片放映模式用于播放幻灯片。所以,正确答案是D。

  28.下列选项中,与“教师”和“戏剧爱好者”两概念的关系一致的是(D)

  A.“军人”和“军医”

  B.“杨树”和“杨柳”

  C.“蛋糕”和“面包”

  D.“作家”和“画家”

  【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类比推理,主要考查交叉关系。题干中的“教师”和“戏剧爱好者”是交叉关系。选项A中“军人”和“军医”是包容关系,“军医”包含在“军人”中,故排除;选项B“杨树”和“柳树”是并列关系,并不能交叉关系,故排除;选项C“蛋糕”和“面包”是并列关系,并不能交叉关系,故排除;选项D“作家”和“画家”是交叉关系,故排除。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29.下面图形组合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在问号处的是(C)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图形推理,主要考查位置关系。题干中的前三个图示中体现的是顺时针叠加关系,新增加的图形都会覆盖前一个图形的一部分。第二个图比第一个图在右下角添加了圆形,第三个图比第二个图在正下方添加了六边形。选项中只有C选项在左下角添加了四边形,图中的新增图形覆盖了前一个图形的一部分,体现了顺时针叠加的规律。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材料分析 职业理念

  30.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欣赏几幅字画,其中有一副是郑板桥的“丝竹图”,可是,课堂上许多学生说不懂国画,谈不出体会,课堂出现了冷场,教师看到这一情况,立即调整了教学思路,不再要求学生谈体会,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他们最熟悉的竹子入手来引导他们打开思路,教师给出了一个学习任务“由祖师所想到的……”,并要求学生由竹子展开多角度,多方面的想象,很快学生就进入了情境,发言变得十分踊跃。

  学生说:“竹子的外形没有牡丹花那么华贵,它朴实无华,”“竹子中空外直,好像人的品格-----谦虚,正直,”“由竹子的挺拔想到人的高风亮节,”“竹子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说明他不畏严寒,不畏酷暑,”“竹子对人无所求———不需灌溉,不需施肥,给予人的却很多———竹笋,竹竿,竹叶各有其用处,”还有的学生引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尖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说有人华而不实。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各执己见,说完了竹子再来看画,学生对这幅画就有了理解与看法,发言更加热烈,在发言中,学生们谈竹子,谈画,既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使学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课后,教师对这次教学行为进行了反思。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该教师的教学行为。

  【答案】在这段材料中,该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如下学生观:

  (1)看到了学生是有潜能的个体,能够对学生抱有期望。材料中,学生刚上来无法谈出对丝竹图的体会时,老师并没有因此而对学生失望,而是积极地引导学生从熟悉的角度出发谈论竹子,并最终谈论丝竹图,这种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老师对学生抱有期望的体现。

  (2)能看到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能够给学生合适的指导。学生虽然具有发展的潜能,但是学生身心发展毕竟还不完善,对很多知识还不了解,因此在材料中,学生对于丝竹图不能谈出自己的体会。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学生,给学生指出正确的方向。材料中的老师正是发挥了指明方向的作用。

  【解析】综上所述,材料中的老师具备新的学生观,能够在教学生进行贯彻。每点3分,每点能够结合材料展开分析另得4分,每点7分,共14分。如从其他角度答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材料分析 职业道德规范

  31.师范大学毕业后,孙斌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工作前几年,为了适应教学工作,他向其他同事学习,教学水平逐渐提高,教学效果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这时,他认为教学工作并不神秘,自己的经验,知识与能力已经足以应付,没有必要继续深入研究教学。

  一天,几位学生的家长找到孙老师,希望他能在课后帮助孩子补习,孙老师认为这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就答应了。补习结束时,家长们为了感谢孙老师,给了他一笔可观的补课费,孙老师推辞不过只好接受。

  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学生找孙老师补课,其他班级甚至其他学校的学生也来找他。为了保证补习效果,孙老师常常将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联系起来,还专门编印了系列学习资料,仅收取成本费和辛苦费,随着参与辅导学生规模的扩大,孙老师家里的空间已不足以容纳,于是,他在小区里专门租了地方方便学生参与辅导,为了节省学生购买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具的费用,孙老师还要求学生统一从自己这里购买,家长们对孙老师的辅导非常满意,还给他送了锦旗。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室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孙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答案】孙老师的很多行为都是不正确的,违背了以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孙老师的行为违背了爱岗敬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要求老师应当乐于奉献,认真备课、上课不敷衍塞责。但是孙老师却认为自己的能力足以应付教学,没有必要深入钻研,这是不正确的,孙老师应该虚心学习,认真备课,做好教师工作。

  (2)孙老师的行为违背了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而孙老师却通过开辅导班、向学生收取费用、售卖学习资料、将上课与辅导班相联系等方式,获取私利,这违背了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孙老师的行为违背了终身学习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终身学习要求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而孙老师认为,自己没有必要钻研教学,这是一种自我满足和不思进取,违背了终身学习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解析】第一点4分,能够答出“爱岗敬业”得2分,在此基础生能够展开分析另得2分;第二、三点每点5分,能答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各得2分,能够将每点结合材料展开分析,每点另得3分。本题满分14分。如果从其他角度答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材料分析 阅读能力

  32.创新是一个人人熟知的名字。但创新到底意味着什么?创新要面对什么样的挑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在此需要先讨论一下到底什么是创新,我们要想创新,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创新。

  我们有知道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知识。我们有知道不知道的东西,比如未解决的难题、没有证明的猜想、还没有达到的技术水平等等。但这些还不是全部,我们除了知道的东西和知道不知道的东西,我们还有不知道不知道的东西。科学研究不仅要把“知道的不知道”变为“知道”,还要把“不知道的不知道”变为“知道的不知道”,从而进一步把它们变成“知道”。把“不知道的不知道”变为“知道”,是最高层次的、最重要的创新。连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这真是什么都不知道,做这种科研便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把不知道的不知道,变成知道的不知道,就是提出问题。所以,科学更重要的创新就在于提出问题,要开拓新知识就要能够提出新问题,但提出新问题并非那么简单。通常如果能把问题讲出来,说明它还是在以前的范畴内,也许还不是真正的新问题。真正的新问题常常连讲都讲不出来。因为它所针对的东西,从来没人见到过,也从来没人想到过,所以连名字都没有。我们连提问题的语言都没有,有问题也讲不出来。记得小时候曾经看过一个原始部落的故事,这个部落只有四个词是用于计数的:一、二、三、很多很多,当人们想要了解一群鹿的数量时,就会遇到讲不出来的情况。

  所以,要提出真正的新问题,就要让我们的想象自由奔驰,突破语言的束缚,突破数学的牢笼,当你感觉遇到这类讲不出来的问题时,也许是一个信号:你挖掘到“大金矿”了。触碰到知识的一个新境界了。这是令人激动的时刻,也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的意境。在这种没有语言,没有数学的状态下,我们如何继续往前发展,如何做研究,如何进行思考?这就是科学家创新科研所要面对的挑战。

  真正的科学创新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因为这些目标和方向连名字都没有。给这些目标和方向起名字是科学创新的一部分。发明描写新知识的语言和数学也是科学创新的一部分。只有当创新结束以后,我们才能把问题讲出来,把新知识讲出来。所以,真正的科学创新无法计划,无法趋势,无法成为一个轰轰烈烈的重大项目。

  但作为一个进行创新的科学家,如果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工作该如何开展?对个人来说,创新的内涵是制定美的标准。创新之前,大家不知道什么是美,不知道往什么方向努力。这时每个研究人员都可以有自己对美的认知,都有看问题不同的方式,都有不同的努力方向。但慢慢地,会有一个人对美的认知和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欣赏接受,从而成为美的标准,成为大家共同的努力方向,这就是创新过程。科学创新和艺术创新是非常相通的。当然,科学创新还需要通过实验的检验,实验不认可的创新是不会被接受的。

  牛顿发现物体运动规律就是一个创新的例子。他意识到天上行星的运动和地上苹果的坠落实际上是同一物理现象。可是当他想定量描写这些物体的运动时,却发现自己什么也讲不出来。因为当时还没有描写非匀速运动的数学语言,所以牛顿又成为了数学家,发明了微积分,使他可以写出他的物体运动定律。这也是一个物理发现出现在数学发现之前的例子。

  摘编自文小刚《创新就是孩子的游戏》)

  问题:

  (1) 文章所说的“创新”有几个层次?请简要概括。(4分)

  (2)文章认为如何应对科学创新所要面对的挑战?请简要分析。(10分)

  【答案】

  (1)首先,清楚自己了解的所谓的知识,也就是知道的东西。其次,清楚自己未知的领域,如:未解决的难题,没有证明的猜想,还没有达到的技术水平。再次,清楚自己还有很多未曾探索的领域,如:很多不知道不知道的东西,最后,将所有的不知道变成知道,这是最高层次的创新,最重要的创新。

  (2)我们怎么继续往前发展,我们如何作研究,如何进行思考?这是科学创新所要面对的挑战。首先,继续往前发展方面,要清楚科技创新是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但是对于未知的事物我们既要善于给这些目标和方向起名字,也要善于发明描写新知识的语言和数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创新结束之后将其表述出来。其次,在研究方面,作为一个进行创新的科学家,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要坚持自己的看法,拥有善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尽量使自己的看法成为被大家认可和接受的美的标准,并不断的接受实验的检验,只有经得起实验的检验的才是真正的创新。最后,在思考方面,要善于去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为之去探索、去钻研,只有这样,创新才会真正的诞生。

  解析:

  (1)答出清楚自己的知识或者知道的东西1分;答出清楚未知的领域或者为解决的难题、没有证明的猜想、没有达到的技术水平1分;答出还有很多未曾探索的领域或者不知道不知道的东西1分。答出将所有的不知道变成知道1分。

  (2)答出科技创新没有目标、没有方向1分;答出给目标和方向起名字1分;答出发明描写新知识的语言和数学1分;答出科学家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2分。答出创新为大家接受成为美的标准1分;答出接受实验检验2分;答出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2分。

  写作题

  3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本大题1小题,50分)

  共享单车火了,不到半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橙、黄等各色共享单车,与公交站地铁站等交通枢纽接驳,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对缓解交通拥堵和环境保护,共享单车都很有用。

  然而,在单车数量飙升的同时,共享单车任性停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有的无序摆放,让本来就狭窄的非机动车停车区更显紧张;有的直接停在出入口台阶下,挡住进站通道;有人甚至将车塞进绿化带里,锁在栏杆上,靠在大树边。

  根据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一千字。"

  解析:

  共享单车如何走得更远?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必然引出新的问题。共享单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虽然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却也带来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关乎各个方面,比如共享单车随处停放,关乎市容市貌;共享单车据为己用,关乎个人诚信;共享单车随意损害,关乎国民素质.和.面对这些问题,让人不得不去思考,共享单车该如何走得更远?发扬传统,砥砺前行。中国,之所以在世界大舞台上占据着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我国的优良传统发挥着不容小齪的作用,比如: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的举措中无不体现着以和为贵的传统。可见,传统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何况一个新鲜事物呢?共享单车想要走得更远,必须积极吸取自己发展中的优良传统。这些传统可能是可见的生产技术、管理方式、运营机制,也可能是更深层次的,比如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几代人的奋斗精神等等,只有这样在它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才不会步履苍白,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更远。大胆创新,迎难而上。创新,一直是各个企业、各个国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只有不断创新,一个企业才能发展得更长久,一个国家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用于更多的话语权。本身共享单车的出现,就是创新的一个体现。在工业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放弃了“两轮“的出行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四轮“有轨的出行方式,很多两轮“的生产商面临着企业改革甚至破产,工人面临着下岗。共享单车改变原有的运营模式,革新生产技术,实现共享,让两轮“又重新焕发了活力,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中,跑动在人来车往的大街小巷。如今,共享单车的发展,引出的一系列问题,也需要人们不断地去转换思路,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它在前进的道路上保驾护航。精诚团结,合作共赢。团结合作,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是一个企业发展应该有的态度。共享单车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有关乎个人的,有关乎企业的,有关乎国民的,有关乎社会的,并不是单单一个企业自己所能解决的,必须各方的团结协作。比如前段时间,上海、北京等地区政府相关部门约见摩拜、Ofo等共享单车的管理者,共同商讨如何解决共享单车乱停、违停的问题,共同推出了划定停车区、违停影响个人诚信等举措。共享单车要想走得更远,还需要跟高校合作,储备自己的人才。共享单车要想走得更远,还需要跟煤体合作,弘扬正能量,让更多的人合理地使用共享单车,,总而言之,共享单车要想走得更远,必须精诚团结,合作共赢。传统、创新、合作,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命脉。共享单车,要想走得更远,必须紧紧住发展命脉,发扬传统,不断创新,合作共赢

  一类文(50-41)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

  二类文(40-3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

  三类文(30-21)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潦草。

  四类文(20-10)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没什么内容、感情虚假、结构混乱、语病多、字迹难辨。

  五类文(10-0)没有写完作文、立意严重偏题、字迹难以辨认、写背好的范文。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科目代码: 302)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满分为 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 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

  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兮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赞可

  D布鲁纳

  【答案】A

  【解析】夸美纽斯的著作是《大教学论》,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并详细阐述了学制和班级授课制。故正确答案为A

  2.教育人类社会共始终,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展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这表明教育具有(  )

  A阶级性

  B历史性

  C永恒性

  D.平等性

  【答案】C

  【解析】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着教育。故正确答案为C。

  3.社会成员经由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间的转换和调动。这种教育的功能是(   )

  A社会流动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社会改造功

  D人口控制功能

  【答案】A

  【解析】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的转换调整和变化,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故正确答案为A。

  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发表了小说体的教育名著,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这部教育名著是(  )

  A.《理想国》

  B.《巨人传》

  C.《教育论》

  D《爱弥儿》

  【答案】D

  【解析】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主张培养“自然人”,其代表作是《爱弥儿L》。故正确答案为D。

  5.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的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无不打上历史地域、民族和阶层的烙印,表现出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表明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   )

  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影响

  D个体实践

  【答案】B

  【解析】题干中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具有历史、地域、民族和阶层的烙印是因为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B。

  6.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因素(  )

  A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

  B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C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

  【答案】C

  【解析】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教育目的以及教育内容的取舍等,故本题选C

  7.李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李老师的这种做法适应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特点?(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连续性

  D差异性

  【答案】D

  【解析】差异性是指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题目中,针对学生不同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个性促进自由发展体现的就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的特点。

  8.像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学生品德的发展也是由其内部矛盾推动的。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是(   )

  A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B学习德育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C学生品德发展的社会要求与学校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D学生品德发展的新需要与其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学生思想心理 内部矛盾是指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所以

  学生品德发展的心需要与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

  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的特点是(   )

  A.主动性、阅读性和引导性

  B探索性、间接性和引导性

  C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

  D间接性、引导性和复杂性

  【答案】C

  【解析】教学过程就其实质来说,是人类认识过程的一种形式,受认识论一般规律的制约。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认识活动又不完全等同于人类一般的认识活动,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即间接性、引导性(或称领导性)和简捷性(或称经济性)

  10.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方式是(   )

  A.以分科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以综合课程为主

  D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结合

  【答案】A

  【解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11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方案

  D教学指南

  【答案】B

  【解析】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的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12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   )

  A.关键期

  B发展期

  C转折期

  D.潜伏期

  【答案】A

  【解析】人的发展的不干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13.图1是由三个扇开和三条折现组成,但是人们会把它知觉为两个三角形和三个圆形怏的知觉特性是(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稳定性

  D恒常性

  【答案】A

  【解析】知觉的整体性指我们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个体将图片知觉为两个三角形和三个圆形,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补充图形信息形成的,符合知觉的整体性。故正确答案为A。

  14.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2-18岁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

  A强化自我主动性

  B培养勤奋感

  C建立自我同一性

  D获得亲密感

  【答案】C

  【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12-18岁个体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故正确答案为C

  15.下列教师课堂行为中,体现教师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的是(   )

  A对教学重点在语音语调上予以强调

  B发现个别学生上课走神时,立即点名批评

  C讲课前公布学生成绩

  D用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得格外醒目

  【答案】A

  【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强烈的、变化的刺激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教师对重点知识在语音、语调上运用强烈的、变化的刺激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注意到教学重点,属于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而用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得格外醒目,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但容易使学生注意黑板边缘,而不是知识本身,不属于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故正确答案为A。

  16.地理老师教学生记忆“乞力马扎罗山”时,为方便学生记忆,将之戏称为“骑着马打着锣”。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B

  【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乂的深层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新信息与其他信息建立的联系越多,就越容易记忆。对于缺乏内在联系或意义的材料,可以采用人为添加意乂的方式。题干中地理老师为教学生记忆“乞力马扎罗山”,将之称为“骑着马打着锣是对缺乏意义的材料人为添加意义,属于精细加工策略。故正确答案为B。

  17.英语老师先教学生蔬菜、水果、肉的英文单词,再教羊肉、猪肉、牛肉、胡萝卜、辣椒、西红柿、芒果、木瓜、香蕉等英文单词,并要求学生把后者放入到前者的类中。这种只是学习属于(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并列学习

  【答案】A

  【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题干中英语老师先让学生学习上层概念,后学习下层概念,再要求学生把新学习的下层概念纳入到原有上层概念中。属于下位学习。故正确答案为A

  18.当解出一道困惑自己许久的难题时,小明感到无比兴奋、激动,心理学将小明此时的情感体验称为(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幸福感

  【答案】B

  【解析】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主要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质疑感和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等。例如,人对新异事物会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对不认识的事物会有新奇感和疑虑感,在解决疑难可题时,就会产生喜悦的情感;遇到问题尚未解决时,会产生疑虑的.情感。对科学真理的热爱、坚信等,对谬误和偏见的蔑视等,都属于理智感的范畴。题干中小明的情感体验属于理智感。故正确答案为B。

  19小东每次锁门离家后,明知已锁过门,但总是怀疑门没锁上,非要返回检查才安心他的这种行为表现属于(   )

  A强迫恐惧

  B强迫焦虑

  C强迫观念

  D强迫行为

  【答案】D

  【解析】强迫性障碍又称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为缓解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而服从性的从事该行为。题干中学生表现为强迫行为,属于强迫性行为。故正确答案为D。

  20.【答案】D

  【解析】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道德行为的养成需要经过不断练习,养成道德习惯。道德习惯可以使人的道德行为达到自动化。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可以使学生在不同情境中也能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因此,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是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故正确答案为D。

  21.【答案】C

  【解析】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尔塔效应”。是指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题干所述为期待效应。故正确答案为C

  二、辨析题

  22.德育的起点是提高道德认识

  【解析】此观点错误。

  (1)德育过程就是学生思想品德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提高的过程。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道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标志。

  (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德育过程一般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开端。(3)作为一名教师,应意识到品德的构成要素具有多种开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23.教学具有教育性

  【解析】该说法是正确的。

  (1)教学具有教育性的内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传递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2)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防止两种极端倾向。

  (3)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传递科学知识,还要贯穿思想品德教育,将知识和思想品德结合起来。

  24.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想象。

  【解析】此观点错误。

  (1)记忆的三级模型包括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大约在20秒左右,最多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终身保持的记忆。

  (2)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的保持时间是有限的。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加以复述,便可以进入长时记忆,得以继续保存;如果它们得不到复述,就会很快消失掉。因此,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复述。

  (3)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重要的知识进行复述,使得重要知识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得到长期保存。

  (4)综上所述,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复述而不是想象,题干观点错误。

  25.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想象。

  【解析】此观点错误。

  (1)强化有正负之分,负强化通过终止不愉快的刺激增强行为反应的概率。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2)负强化的目的是提高行为反应的概率,而惩罚的目的是消除或抑制某行为反应。 (3)因此,负强化和惩罚本质并不相同。

  三、简答题

  26.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主要领域包括了

  (1)信息技术教育(2)研究性学习;(3)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4)劳动与技术教育。

  27.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解析】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包含以下方面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教导学生学好功课

  (3)组织班会活动

  (4)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5)组组织学生劳动;

  (6)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

  (7)学生操行评定;

  (8)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28.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解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其结果是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或改组。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对知识的理解只能由学习者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这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的社会互动性、主动建构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常常需要通过与其助学者组成的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的意义建构者。同时,知识不可能脱离情境而存在,因此,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相结合。

  (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和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己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29.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阶段及其主要内容。

  【解析】

  (1)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2)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4)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四、材料分析题

  30.某市教育局最近出台一项改革措施,审查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益,对效益高的学校实顷斜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市教育局先制定出以学生学业成绩、升学率等为主要指柯

  价体系,然后依据这一指标体系,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估专家和学校三方组成评估小组,对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逐一进行评估,评出一定比例的高效益学校,高效益学校评出后,由政府出面对这些学校加大投资力度,以确保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据市教育局有关人士称,这项措施的出台将改变以往那种重点学校“近水楼台先得

  估的结果很有可能表明不一定等于效益高的学校,一般学校也并不一定等于效益

  问题:试运用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政策,评论该市教育局的这项改革措施。

  【解析】

  第一,义务育指的是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国家、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基础教育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市出台的任何政策和

  措施必须以保障义务教育的发展为前提,促进义务教育效率的体提高为目的。

  第二,促进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

  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该市政府在出台政策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均衡发展

  第三,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草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质量保障体系。该市政策的出台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作为标准。我国义务育法明确規定,不得设立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均衡分配义务教育资源

  该市出台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合理分配教义务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关乎国民素质的提升。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促进义务的健康发展。

  31.贾德1908年所做的“水下打靶”实验,是学习迁移研究的经典实验之一,将被试分成两组,要他们练习用标枪投中水下的靶子,在实验前,对一组讲授了光学原理,另一组不讲

  授,只能从尝试中获取一些经验,在开始投掷练习时,靶子置于水下1.2英寸处。结果,讲授过和未讲授过折射原理的被试,其成绩相同。这是由于在开始测验中,所有被试都必须学会运用标枪,理论的说明不能代替练习。当把水下12英寸处的靶子移到水下4英寸处时两组的差异就明显地表现出来:未讲授折射原理一组的被试不能运用水下12英寸处的投掷验以改进靶子位于水下4英寸处的投掷练习,错误持续发生;而学过折射原理的被试,则能迅速适应水下4英寸处的学习情境,学得快,投得准

  (1)贾德在该实验基础上,提出何种学习迁移理论?

  (2)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4分)

  【解析】

  (1)贾德在该实验基础上,提出了概括化理,又称经验内化理论

  (2)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景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他认为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来的学习中,是因为先前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地运用于后面的学习中。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迁移效果也越好。

  (3)根据该理论得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在于主体所获得经验的类化。

  (4)该理论对教学的主要启示是:根据概括化理论,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强调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学习与掌握。这些原理掌握的程度越高,迁移到类似问题中的效果也就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