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度量 教学设计

管理员

摘要: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角的度量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角的度量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教学难点: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三、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复习角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

  (2)故事引入

  ①谈话: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有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玩着玩着,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比你大。” ∠2说:“边长有什么用,我的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

  ②提问: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

  生:用眼观察、用三角尺测量。

  ③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测量。怎么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探究新知

  1.1°角的产生

  (1)用三角尺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

  ①小组合作:选定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比较

  ②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的是三角尺上的哪个角,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的? 预设:用30°角量,∠1=30°,∠2比30°角大,所以∠2大。

  用45°角、60°角量,∠1比45°角、60°角小,∠2比45°角、60°角大,所以∠2大。用90°角量,∠1比90°角小得多,∠2比90°角小一些,所以,∠2大。

  ③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比出了它们的大小,但是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1和∠2到底有多大,两个角的大小相差多少,怎么办?

  生:测量出两个角的大小。

  (2)介绍1°角

  ①谈话:对,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②课件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角有多大。

  【设计意图】度量需要统一的标准,学生借助三角尺中的同一个角比较角的大小,渗透了度量时标准要统一,唤起了学生度量的经验。借助课件认识1°角,既有助于学生形成1°角的表象,了解角的单位及符号,又有助于学生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为认识量角器做准备。

  2.认识量角器

  (1)谈话:了解了1°角是如何确定的,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2)小组合作: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看一看,再讨论一下这些量角器有什么共同点? 汇报交流:谁来介绍一下,你有什么发现?(配合课件演示)

  学生: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有一个中心点,两圈刻度,分别从0°到180°,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10,有两条0°刻度线等。

  (3)操作活动:用两根牙签,在量角器上摆角

  ①摆一个直角。

  学生试摆后交流方法。(摆角时,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另一条边对准90°刻度线,顶点与中心点重合。)

  ②摆一个60°的角

  学生试摆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1°,60份所对的角就是60度。

  ③摆一个120°的角

  呈现错例,比较辨析。

  【设计意图】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通过动手摆角,初步感悟量角器是角的集合以及用量角器度度量角的一般方法。

  3.用量角器量角──教学例1

  (1)出示例1:怎样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数?

  (2)学生独立尝试量角,小组交流量角方法。

  (3)学生展示量角的过程

  (4)尝试归纳量角的一般步骤: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一条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5.反馈:照样子,量出∠2的度数。

  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

  6.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量角步骤的归纳与提炼,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辨析中学习新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倾听的习惯。

  三、巩固深化

  (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填出每个角的度数。

  学生独立度量后交流方法。

  (2)猜猜看

  看角的一条边在量角器上的位置,猜角的度数。

  (3)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量角的方法。

  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

  【设计意图】注重量角的技能训练和个别指导,使学生在量不同方向的角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四、总结延伸

  (1)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估一估,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再量一量。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具体步骤,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并把量得的结果用符号"。"表示。

  2.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计量角的常用单位"度"。

  教学重点:

  掌握量角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角的度量。

  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感受新知:

  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画一个30。的角。

  2.请学生上来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3.请学生上来用可旋转的教具表示一个比黑板上的角还大一些的角。

  为什么这个同学表示的角比黑板上的角要大呢?

  (因为两条边叉得大)

  4.到底大多少呢?靠肉眼能判断出来吗?

  看来只能依靠工具才行。

  (二)度量角度,树立印象:

  1.认识度量工具。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测量角度的工具--量角器。

  2.观察教师的木制量角器,观察上面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3.量角器应怎样放在角上,才能正确测量呢?请讨论……

  A.顶点对中心

  B.一边对0刻度

  (一边不对0刻度可以吗?稍后的实际测量中可以点一点,以示它的方便与快捷)

  4.现在量角器放在角上(教师黑板上演示),现在角的两边看不见了,该怎么办?

  A.拿小一点的量角器。(这儿合适吗?)

  B.延长角的两边。(可以吗?为什么?)

  5.读出这只角的度数。(两个数中应读哪一个数呢?为什么?)

  角1是30度记作30。

  即角1=30。

  教师说明"。"的表示方法。

  1.看书本P53看这个角是几度,填在书本上。

  测量以后请想一想:说明什么问题?

  (三)实践操作,形成经验:

  1.测量P54的试一试题中的两个角是几度。

  2.测量P54第1题展开阅读全文

  A.看一看,哪几只角是直角?

  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直角都是90度)

  B.再量一量角3与角4。

  填空:P54第2题

  3.第54页第3、4题

  (四)小结:

  角的测量方法。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的单位,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度量各种角的度数。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教学中注重渗透数形的结合思想。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量角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量角器的使用。

  学具、教具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小角

  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你玩过滑梯吗?来,我们自己做一个滑梯的小游戏:把自己的文具盒拿出来,拿了出自己的橡皮,像我一样把盒子倾斜起来,把橡皮放在上边,你看会发生什么情况?你喜欢什么样(角度)的滑梯?说出自己的想法(理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活动一:让学生比较一下∠a和∠b,这两个角哪一个大?

  你们想不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那就用自己的方式比较角的大小。

  学生分组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量角。可能出现的想法:

  (1)用直尺量。

  (2)用三角板来量

  (3)描出一个角,将描的角移动后来比较。

  (4)用活动角来比较。

  (5)用小角来量。

  (6)用量角器来量。

  学生探索活动时,主要引导学生用小角来量,用小角量的。如果让学生把所用的小角对折后再来量,看一下,∠a和∠b是不更能说明谁大谁小呢?

  此时讲解:测量长度有长度单位,测量重量有重量单位,那度量角呢?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单位?

  活动二:尝试使用量角器。

  如有用量角器的,你能介绍一下自己的量角器吗?(看谁是优秀的解说员活动)看能不能让学生通过看书,与小组成员交流,从量角器上面的字开始介绍,把量角器的特点介绍出来。

  (师讲: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一份所对的的角叫做一度,记作1度。通常用1度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生介绍后,师引导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

  ①能从量角器上找到直角吗?(要说出直角的顶点和两边的位置——认识量角器的中心与零刻度线)

  ②你能找到几个直角?(要说出直角两边的刻度,注意区别内圈刻度线与外圈刻度线)

  ③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到最小的角吗?(说一说它与直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它是直角的九十分之一,或直角是它的九十倍)

  ④向学生介绍如何规定1度的角(度量角的单位)后,明晰直角是多少度?平角是多少度?

  3、再量∠a和∠b。

  找学生演示量角的过程:学生在演示时,通过学生的操作,初步引导学生理解点对齐,边重合。

  学生动手操作量角,可能出现的错误有:

  1、中心点与顶点没有对齐、

  2、0刻度线没有与一条边对齐

  3、没有分清是读内圈还是读外圈的度数。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指导讲评。(此时,还应该注意:学生易错的题目学生如果不出现,还得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做一下)

  讨论交流量角的方法,然后汇报应该量角时应该注意什么。

  注意:测量往往有误差,所以学生量得的结果很可能不一样。针对这种现象要讨论: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测量得到的都是近似结果,测量的误差也因人而异)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误差?(比如,延长角的两边,使它们超过量角器的半径……)

  巩固练习:

  p28练一练,第3题生独立练习

  第2题引导学生结合三角板来估计角的大小

  总结:我们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交流总结量角的方法后汇报。

  课外作业:体会量角的用处 我们要设计滑梯,如何来设计坡度?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一)、结合具体的活动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二)、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三)、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活动中感受探索的乐趣,形成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认识量角器和度量单位,掌握量角的方法,能正确度量。

  关键:正确摆放量角器,明确所量角的度数是看量角器里圈的度数还是外圈的度数。

  教具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25页上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天角的王国里发出了争吵声,(示两个相差很小的角:∠A和∠B )∠A说我大,我应该当大王。∠B说我大,我应该当大王,就这样他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吵了起来。同学们,他俩到底有多大?今天我们来度量角,当一次法官来帮他们断这场官司。板书: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尝试操作: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首先,我设计了一个比角的活动,发给每人一张画有∠A 和∠B的题单。问:你有办法知道∠A和∠B分别多大吗?看谁想的办法又多有好。

  然后,由学生操作,交流方法。学生各抒己见,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有的……有的……还有的……

  最后,教师小结:你们真善于思考,想出这么多比角的方法,不过这些方法只能比出谁大,但到底是多大?这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度量角的单位和工具。

  2、认识计量角的单位和量角器

  首先结合教具(25页上)图向学生介绍角的度量单位:一个圆被平均分成360份,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一度,记作:1 ,(板书:1度,记作1度)。这一周就是360度。顺利引出周角=360度(板书)。同时引导学生建立10度、30度、45度、60度、120度、150度的表象,为后边的练习第二题打下基础。

  然后、引进量角器:演示并告诉学生,将教具一半移走。剩下的一半加上刻度,就制成了现在的量角器。请大家拿出量角器观察,再与同桌交流“你从量角器上都看到了什么?”

  最后,用投影仪出示量角器,集体汇报,引导学生说出:

  (1)、有180个小格,一格是一度,共180度。板书:平角=180度。

  (2)、有中心点和零刻度线

  (3)、读数有两种排列方式。

  3、第三环节就是使用量角器量角。

  先让学生借助书上的试一试的测量,试着说说量角器的摆放以及读刻度的方法。之后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边操作边介绍,教师协助操作,逐步引导,最后精辟归纳出量角的一般方法:

  (1)、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即点与点重合。(板书)

  (2)、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即边与边重合。(板书)

  (3)、读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若角的一条边与内圈的零刻度线重合,则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内圈的度数;若角的一边与外圈的零刻度线重合,则另一条边所指的外圈的度数。

  过度:在读角的度数时要知道对不对,你还有没有什么小窍门?

  引导学生讨论:观察量的角是锐角还是钝角,锐角的话选择较小一个度数,钝角则选择较所大一个度数。

  最后,让学生亲自实践,在题单上量角。教师巡视,重点指导量角器的摆放和读度数。指名汇报度量的结果,教师板书:∠A=80度,∠B=85度,板书之后强调书写角的度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小结:现在,有理有据,我们可以宣判结果了:角国里的国王是∠B。再一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第一题(书),谁说得对小黑板出示练习

  第二题(书),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小黑板出示)。

  第三题,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板每一个角的度数。让学生记住度量的结果,为下一节课用三角板画特殊度数的角做准备。

  第四题,在身边找角,量角。你还想知道身边哪些角的度数,就找出来量一量,把结果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强化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一定很大。把你的收获讲给全体同学听。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的内容和练习四的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 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

  2. 通过一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

  每个同学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两根相同的小棒,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小组操作——深化角的本质

  教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一个信封,里面放有两根相同的小棒,但同桌两个同学的小棒长短相差很多。

  师:取出自己信封里的两根小棒摆角。同桌比一比,看谁摆的角达? 师:同桌两个同学的小棒长短不一样,这样比较角的大小公平吗?

  二、层次铺垫——突破难点

  (一)量角器的认识

  1. 认识量角器

  ⑴让学生仔细观察量角器:上面有些什么?这些刻度怎么分的?这些数有什么规律?

  ⑵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

  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教师板书:中心、0刻度线、内刻度、外刻度。

  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展示: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是1° 。

  2. 游戏

  师:我们做个游戏,看怎么把我们的身体变成一个达量角器。

  教师带着学生量手臂伸开,右(左)手是0刻度线,,手是180刻度线胸前是中心点,也可以看成角的顶点。下面我们用身体表示出量角器上各个度数的角是什么样的。从0度开始,即从两臂重合开始,右(左)臂不动,左(右)臂慢慢展开,一起表示出0度到90度的逐步变化过程,到90度时停下来感受一下,然后继续91度,100度??180度。

  师:我们表示量角器上各个度数的角时,哪里在动,哪里不动?

  回答后小结:0刻度线不动,每个度数的角都是从0刻度线处张开的。

  (二)用量角器量角

  1. 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在量角器内刻度上找出角(90°、30°、60°135°)并用手比划同样大的角,再在三角板上找到这些角并记一记。

  2. 学习量角的方法

  ⑴教师出示一个角,先让学生估计大小,在尝试用量角器量角。 ⑵学生小组交流探究量角的方法。

  ⑶教师演示详细介绍量角的步骤并板书。

  ⑷出示60°、120°的角,让学生读出角的度数(在作业纸上)。根据手中的量角器,师生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呢?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

  (三)知识整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一起来回顾一下。

  量角器的结构有那些?应该作业量角?现在,我们一起来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

  三、拓展延伸——熟练应用

  1. 做一做:教材38页中的“做一做”。

  2. 量一量:教材39页第3题各时间所成的角的度数。

  3.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角的度量”的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本课突破对策具体步骤如下:

  1.由角的大小的意义引出可以用单位小角来度量角的大小。

  2.做游戏(伸展运动)想象角的动态变化,为抽象的量角器测量奠定了直观的基础。

  3.学习量角器的测量和内外刻度原理,都是采取层层渗透、处处铺垫的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

  【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用小角去测量大角究竟有多大这一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确定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在介绍1°作为角的度量单位的过程中引入量角器,并用量角器去测量角的大小。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让学生追问为什么这样规定的需要出发,设计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环节。

  【教学目标】

  1.在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产生度量角的需要,感受1°角产生的必要性。在用单位角度量的过程中产生对量角器的需要,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初步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

  2.在逐步精确的测量过程中,体会思考数学问题的严密性与逻辑性。

  3.在活动中感受到人类的聪明才智,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感悟到学习数学快乐。

  【教学准备】

  1.量角器、三角板、信封(内装60°、50°、20°角的纸片及由60个1度角组成的大角)

  2.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在比较角大小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单位产生与形成过程

  1. 明确比较方法,产生度量需要

  (1)比较角的大小

  教师黑板上出示4个角①50°、②60°、③35°、④110°,请学生比较大小。

  (2)交流比较方法

  直观比较角的大小,得出不能直接看出∠1和∠2的大小。学生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

  a、重叠法比大小

  b、临摹法比大小

  c、借助活动角比大小

  交流时,引导学生注意体会“顶点对齐、边边重合”的比较策略。

  [设计意图]“顶点对齐,边边重合”是进行角的大小比较,也是一个量角的过程,这也是为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进行渗透!

  (3)准确描述角的大小

  思考:要想知道∠2有多大?∠1有多大?∠2比∠1大多少怎么办?

  引导学生想办法来量。

  2、量角的大小,产生对1°角的需要

  (1)讨论如何量角的大小

  电脑演示测量长度和面积时所用的单位。请学生思考:量角的大小,用什么做标准呢?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就是“建立联系”,由于测长度用的是特定的长度作标准来测、测面积用特定的正方形的面积作标准来测、测角的大小就用特定的小角作标准来测,这样在此复习测长度和面积的`方法,期待顺利过渡到测角用小一点的角作标准。

  小组讨论后达成共识:用小一点的角去量这个大角。

  (2)小组合作量角的大小、并汇报办法

  老师为学生提供用透明的硫酸纸做20°的小角和∠2、∠1,供学生操作用。

  第一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2有多大,得出正好是3个小角 。

  师:用小角去测∠2正好,那用它去测∠1呢?动手试一试。

  第二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1有多大,得出2个多的小角。

  师:用小角去测∠1时是有2个小角还多,但3个又不够?这样又不精确了,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思考把测量的小角变得更小。

  师:怎样把这个小角变得更小呢?

  第三次:再用对折后的小角去量∠1,得出正好5个新的小角那么大!

  师:用对折后的这个小角去测∠1正好,那去测∠2呢?(正好6个)是不是说用这个小角去测∠3、∠4也一定正好呢?不正好又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思考把这个小角变得再小!

  师:那要小到什么程度呢?

  [设计意图]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测角的大小,用作标准的角应该尽量的小。

  3、介绍角的度量单位

  师:过去人们认为我们生活的地面是平的,他们发现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而太阳与地球中心连成一条线,再与地面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角,太阳走到不同的位置就形成不同的角,这样人们把太阳升起再落下这个过程与地面形成的角平均分成180份,就有180个小角,每个小角就是1度。

  [设计意图]介绍了古时候人们是如何规定1度的,这也是追根溯源的最好体现,我们在设计时争取还知识以本来面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感受数学的神奇、有趣与博大,同时也能了解一些数学文化。

  (电脑演示把圆平均分成360份的过程)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给学生提供一个近似的1°角,拿在手里仔细看一看;打开书看看书上的1°角;再把眼睛眯到快闭上了,眼角大约就是1°;让学生感受1°角的小!

  [设计意图]相比1厘米、1平方厘米、1分米、1平方分米…的表象,1度的表象更难建立,这样的设计也不能让学生建立起1度的表象,只是想让学生知道1度角是很小的,小到什么程度可以自己去感受。

  活动二、在量角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器产生与形成过程

  1、用1°角去量角的大小,产生“用量角器量”的需要

  引导思考有了1°角是不是就可以量所有角的大小了,并试着用1°角去量∠2。

  学生在试着量的过程中感受到测量的麻烦和不准确,并思考对策。

  [设计意图]学生真的去测过后,会发现这样的测量在理论上能实现,可现实中真的太难办到了,这样学生就有一种改进测量方法的需要,在这种需要的推动下,学生会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2、制作量角器

  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达成共识,把60个1°角合在一起形成一个60°的扇形,用它去量角的大小。并试着去量∠1、∠2,谈谈量后的感受?方便吗?

  请学生思考怎样改进这个“量角器”?

  老师这时可以提供给学生直尺作为例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直尺在测量长度时那么方便呢?引导学生在这个简易的“量角器”上标上刻度。

  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来量黑板上的∠4,感受这个简易量角器的小。

  师:既然还是麻烦,测量时需要移动,还不准确?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没有标刻度的60度的简易量角器太小,不能满足测量所有角的大小的需要;还有没标刻度太不方便,容易数错。从而为感受量角器的伟大发明。

  3、认识量角器并用量角器测量

  请学生拿出书桌堂内准备好的量角器,对照屏幕和老师一起来认识量角器。

  认识后,请同学们接受挑战,根据刚才的学习和以前自己对量角器的认识,同桌两人分别来试着量一量∠1、∠2的度数,也验证一下大家用简易的“量角器”测量的结果对不对?

  请同学到多媒体展台下示范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

  汇报后引导学生交流内圈和外圈度数的读法,明确测量方法。

  引导学生与自制的“量角器”比,感受量角器的方便。

  [设计意图]在感受量角器的方便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感悟学习数学的快乐。

  活动三、建立常用角的直观表象,提高估计意识

  1、量一量有趣的角度,形成30°、60°的表象

  (1)60°——立正时两脚之间的角度。

  (2)30°——室内楼梯的最适宜坡度。

  2、先估计再测角的大小

  出示人们电脑打字最佳姿势图片。先估计再测量:眼睛与电脑屏幕上下边所形成的 角、肘部所形成的角。

  [设计意图]在练习阶段这样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建立30度、60度等特殊角的表象,也以此来培养估测意识,虽然这一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但只有这样不断地渗透才能使“学生有估测意识”变成一种可能。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7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

  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角的度量单位

  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尝试测量,测量后由学生做示范(边量边说明是怎样量的)。

  学生再用量角器量书上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开的大小,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后作业:

  p40、5、7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教材第26~28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认识内刻度线、外刻度线、0刻度线和中心点。知道角的计数单位“度”及相关知识。

  2、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四、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五、过程:

  (一)导入

  教师:昨天我们根据角的边张开的大小认识了几种角,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说后,请他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大家会比较角的大小吗?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角,问同学:∠a和∠b谁大谁小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a和∠b究竟谁大呢?那大多少呢?大一点?这一点又代表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相信学过这节课后,你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通过以问题的形式引出量角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教师:为了使测量更准确,描述更清楚,就产生了标准的测量角的工具——量角器。(板书:量角器)

  出示一个量角器。教师边说边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板书:度1°

  提问:你知道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360度)

  一个平角是多少度呢?(180度)

  介绍: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它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2、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指导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小结:量角器上有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和外刻度线。

  3、量一量。

  教师:我们了解了量角器上有什么,究竟怎么使用它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1)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27页“试一试”,写出∠a和∠b的度数再读一读。

  教师:通过观察以上两组角,我们会读角的度数了,那该怎样量角呢?请你与同学交流量角的方法。

  学生交流完之后,请两位学生到前面演示说明。

  通过学生的演示度量,老师组织学生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

  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教师:我们可以把这三句话概括为四个字“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

  设计意图:通过角的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体验充满探索与创造的数学活动。

  (2)突破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圈刻度的难点。

  提问:量角器上为什么有内外两圈刻度呢?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研究。

  出示130°和50°的两个角

  教师:左边这个角的度数是多少?

  是130°还是50°?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刻度线上的数?

  学生明确:这个角的度数是130°,要读外刻度线上的数。

  教师:右边这个角应该看内刻度,还是外刻度?是多少度?

  学生:这个角是50°,应该看内刻度。

  质疑:为什么左右两个角看的刻度线不一样呢?什么时候看内刻度?什么时候看外刻度呢?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几种情况

  学生甲:我们小组认为,在读度数之前应该先判断这个角是钝角还是锐角,如果是钝角肯定大于90°,是锐角要小于90°,然后再找刻度就不会错了。

  学生乙:我们小组认为,要先找0刻度线,如果一条边压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线,那么肯定读外圈刻度。反过来压住的是内圈刻度的0刻度线,就要读内圈刻度。

  ……

  教师:这几个组的方法听起来都挺有道理,我们不妨试一试,哪种方法更好。

  设计意图: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3)学生练习量角,巩固新知。

  小结量角的方法——两合一看

  提问: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要注意是看外刻度线还是看内刻度线。

  问:什么时候看外刻度线,什么时候看内刻度线呢?

  小结:找0刻度线,如果一条边压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线,那么肯定读外圈刻度。反过来压住的是内圈刻度的0刻度线,就要读内圈刻度。

  设计意图:学生先独立练习,再交流订正,使学生能在练习中进一步将知识内化,并相互帮助提高。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自主测量角,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28页第1题。

  学生在找出正确答案后,应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教材第28页第2题。∠1的方向是朝下,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量角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度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角的度量,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怎样读角的度数?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37--3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己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具准备:

  教师用的活动角和量角器各1个,为学生每人印制120°

  和50°的两个角,学生每人准备量角器1个,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角的大小

  出示活动角,提问:要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可以怎样做?变小呢?

  学生讨论,明确:

  角是有大有小的,角的两条边*开一些,角就大一些;把两条边收拢一些,角就小一些,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我们以前学习量线段,是用厘米、分米、米来度量表示,那么,角的大小怎样度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认识量角器:走迷宫,找城堡

  1、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量角器,你看到了些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说说看到些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量角器像个大迷宫不容易看明白,在这个迷宫里有4座大城堡: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3、出示教师用的量角器,请同学们一起走走迷宫,把你找到的4大城堡指给同学看。并指出内刻度线的0°刻度线、外刻度线的0°刻度线,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观察1°角的大小。

  三、学习量角、编儿歌

  1、我们认识了量角器,了解了4大城堡,你们会量角了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9页,照书上的样子试着量角。

  2、组织学生交流量角的感受。

  提问:有没有兴趣把量角的过程编成儿歌呢?

  3、用量角器量印在练习纸上的角(50°的),把量角的步骤和方法编成儿歌,发挥集体智慧。

  提问:拿着量角器量角,第一步干什么?

  用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师生共同操作,这一操作过程简单点怎么说?

  学生议:(点对点)板书。

  第二步干什么?怎么编儿歌?

  再用量角器的一条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学生初议(线对线或线对边)

  师生依次分步操作,找关键字编儿歌:

  “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

  追问:这另一边的度线上有两个刻度,应该读哪一个度数?为什么?

  儿歌怎么补充?全班讨论,把儿歌板书完整。

  “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0在外数外,0在内数内”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学生试着量出练习纸上的另一个角(120°的),先估计,再边读儿歌边度量。让学生说说怎样量角,怎样读出度数的。

  2、游戏:猜一猜,课件出示。

  ①将角的一边和零度刻度线覆盖住,只露出另一边所对的刻度,内圈70°,外圈110°,学生猜多少度(可能以右边的零刻度为始边,读内圈刻度,也可能以左边的零刻度线为始边,读外圈刻度),再全部呈现,这个角是70°。

  ②继续猜,方法同上,内圈130°,外圈50°,角的一边落在左边的零刻度线上。这个角应该读外圈刻度50°。

  ③继续猜,方法同上,内圈120°,外圈60°,有的读内圈刻度,有的读外圈刻度,结果都错了。原来,角的一边已不在零刻度线上。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再在小组内交流。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本领,获得了哪些认识?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角的意义,认识量角器,并能正确使用量角器。

  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正确使用量角器。

  难点:量开口向上、向下和边不够长的角

  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配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我准备的教学工具有:

  多媒体课件、红领巾、量角器、三角板、要量的角图片、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周末,海尔兄弟决定去郊外爬山,当他们达到山脚时:(课件出示海尔兄弟的对话),此时,摆在海尔兄弟面前的两座山坡都可以到达山顶,但是一个平缓,一个陡峭。

  2、师问:如果你是他们,你们会怎么选择?引出坡度的问题,在我们数学里研究的实际就是角度的问题。我们说第一个山坡比第二个山坡大,实际就是第一个角比第二个角大。

  3、质疑:你知道第一个角比第二角大多少吗?

  引入: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接着问:用什么去量?从而引出量角器。(板书:量角器)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老师引用了同学们熟悉的动画片海尔兄弟的形象,来引起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欲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导”(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

  1、观察:先让学生取出量角器观察,和同桌相互说一说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上边有什么。

  2、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有的说有很多密密麻麻的线;有的说有数字,不管从左至右,还是从右至左,都是从0到180;还有同学发现在量角器下方的中间有一个点……

  3、课件自动播放的形式,让同学们认识量角器的中心、1度角的大小,内刻度及外刻度。(课件出示)

  4、读写:用符号表示角的度数。

  5、练习:写出下列各角的度数的练习,同时强调在书写角的度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为学生理解和掌握量角的方法作铺垫。

  (二)“探”(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角图片(50度),先让学生猜这个角的度数,再照样子量出这个角的度数。

  2、让学生汇报量出的结果,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用“首先……然后……再……”的陈述方法把量角的过程说完整。

  3、指名展示自己量角的过程。

  4、用课件出示50度角的另一种画法,让同桌相互汇报自己量出的结果。总结:我们读角时要注意分清内圈和外圈的刻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初步思维的能力。在学习角的度量时,先让学生尝试动手度量,选择有一定难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度量的角,让学生示范,并进行讨论交流。学生收集到多方面信息后,自己总结归纳出度量方法。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探究新知,体验成功。

  (三)“收”(学生接受,概括的过程)

  课件形象演示,引导学生总结出量角的一般步骤:量角的时候量角器的中心对着角的顶点,量角器的一条0刻度线对着角的一条边,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着刻度几,这个角就是几度。(板书:量角的过程)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就通过师生交流取得共识。力求使数学知识化、情趣化,让学生体验“快乐数学”、“实用数学”。教师始终扮演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也体现出了“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三、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1、用量角器量出下面角的度数

  2、要求学生拿出红领巾图片,量出三个角的度数并作好记录。

  3、量一量

  4、出示两种角,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说一说它们哪个大?很多同学采用平移的方法得出两个角一样大。

  通过活动,学生发现: 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跟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四、质疑反馈,全课总结

  1.看书质疑: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本节课通过充足的时间、空间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活动、体验、总结、提炼,在经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以掌握,能力得以提高,情感得以熏陶,思想得以升华,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构建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数学。

  五、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量角器

  中心 重合 顶点

  方法:0刻度 对齐 一边

  度数 读 另一边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2.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2、教学难点:建立角的正确概念。

  教具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线(出示几种线,如电线、电视天线、跳绳的绳子等)。这些线有的是直线,有的是弯曲的。

  2.教师演示:两手拿着一根线,两手靠近线就是弯曲的,两手把线拉紧,线就是直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线有关的知识。

  二、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投影出示教材第38页上面的两幅图,像这样一根拉紧的线、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2)把两幅图分别去掉两端的手和弓,改为两点,这就是线段。为了表述方便,两点处分别标上“A”、“B”,这就是线段AB。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

  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A点和B点之间的长度,所以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

  2.认识直线。

  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课件显示)

  提问:直线有端点吗?能量出长度吗?

  (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不能量出长度)

  直线除了用“直线AB?”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

  3.认识射线。

  把线段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

  出示教材第38页下面的三幅图片,说明手电筒、探照灯、焰火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

  提问:射线有端点吗?有几个?能量出长度吗?用字母怎样表示?

  (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不能量出长度,可以用射线AB表示)

  4.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明确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归纳。

  名称

  区别联系

  直线

  没有端点,无限长都是直

  直的线

  线段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都是直

  直的线

  射线有两个端点,有限长都是直

  直的线

  5.认识角。

  (1)我们认识过角,下面的图形都是角。

  (2)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点?

  一个点,两条射线。

  归纳: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3)怎样表示一个角呢?

  角通常用符号“∠”表示。(注意与小于号“<”区别)

  记作:∠1记作:∠2

  读作:角1读作:角2

  (4)运用上面的知识,画一个角,并写上各部分的名称,标上字母,用角的符号表示出角,读一读。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39页上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说一说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再独立辨一辨,并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2.教材第39页下面的“做一做”。

  数一数有几个角。小组或同桌之间互相数,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3.教材“练习七”第1题。

  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画?再动手画一画。

  指名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经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引发知识冲突,引出度

  第一次情境引入

  小丸子和花轮同学各画了一个角,争论谁画的角大?你们能帮着想个办法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人物,吸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如重叠、剪、利用三角板或活动角等)直观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第二次情境引入

  出示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

  谈话:挖掘机的长臂组成的角都不一样,挖掘机的高度和长臂的的长度都可以用尺量,用米等长度单位来表示,那么用什么度量角?用什么单位表示角的大小呢?

  【设计意图】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通过上节课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但对想知道角的具体大小,如何测量,学生无从说出,这就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并感觉到度量的必要性,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究未知的心理倾向,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的基础上,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

  1、认识度量单位

  分小组讨论、汇报。

  谈话:大家说得对不对?下面听小电脑博士的介绍。

  (听介绍,课件演示)

  认识10 角:(多媒体) 出示一个圆,分成360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0 表示1度。

  (媒体展示 10 100 200 900 角。问: 100 由几个10 组成?如果一个角由90个10 组成是几度的角)

  为了方便,又从左边开始标数字。演示10 100 200 900 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