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课文原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剪枝 课文

管理员

摘要:

《剪枝的学问》课文原文  导语:《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王大伯剪枝并了解到剪枝的原因,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减少是为了增加,减去又粗又壮的枝条是为了剩下的枝条能更好的吸收营养,更好的生长;也告诉了我们: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下面……

《剪枝的学问》课文原文

  导语:《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王大伯剪枝并了解到剪枝的原因,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减少是为了增加,减去又粗又壮的枝条是为了剩下的枝条能更好的吸收营养,更好的生长;也告诉了我们: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剪枝的学问》课文原文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剪枝的学问

  剪枝的学问预习字预习词预习课文生字学习词语学习阅读指导口语写作相关人物相关风景相关风俗相关作品科普常识同主题阅读课课练预习字bbb词预习课文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接着,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我将信将疑: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春天到了,桃花开了。远远望去,王大伯的桃园红云片片。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我和小伙伴们在桃园里奔跑着,嬉戏着。看着满树的桃花,我盼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

  暑假里,我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二)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感悟,了解剪枝是为了更多更大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桃园美景,重点句子)

  一、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9

  《剪枝的学问》。你们知道采访吗?在哪儿看到过?学生交流。有一个小朋友听说王大伯是一个种桃能手,他赶紧去采访了这位种桃能手,并把采访的过程写了一篇作文。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看看这位小朋友去了几次桃园,什么时候去的?

  二、通读全文,理清层次。

  1.交流板书:冬季剪枝

  2.春天桃花盛开

  3.夏天桃子挂满

  三、学习第一次采访。

  1.先来看看第一次采访的情景,读读书,想想我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我有什么收获?

  2.自由读书划句子,同桌讨论讨论。

  3.交流:指导朗读。

  (1)读剪枝的话,该怎么读?谁来读我的话,我为什么着急?是呀,看到王大伯剪去这些枝条,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谁再来读好这句话。

  (2)比较句子:咔嚓,咔嚓随着剪刀的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随着剪刀,树上的枝条被剪了下来。

  (3)对于我的疑问,王大伯是怎么解释的?谁来读一读王大伯的话。你别看

  这个王大伯说的话有理吗?谁再来读一读。你觉得王大伯的话可信吗?从王大伯的话中我们剪去的是长得--------的枝条,留下的是----------的枝条。看看王大伯的表情,从抚摸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谁来学着王大伯的样子读一读。

  (4)你信王大伯的话了吗?没有怀疑吗?小作者也和我们一样,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这叫将信将疑。以后同学们要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这是小作者第一次采访,现在请两位小朋友来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读叙述的部分。比一比,谁读得好。

  四、学习第二次采访。

  一个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居然剪掉那么多枝条,来年真的能结出许多桃子吗?小作者回家老想不通,第二年春天一道,他赶紧来到王大伯的桃园,这次他没有遇到王大伯,但却把看到的景色给拍了下来,你们想看吗?

  1.看桃园美景。

  2.你觉得这桃园美在哪儿?读读书上的句子,交流交流,体会拟人句和比喻句。

  3.看着满树的桃花,小作者心里充满了希望。

  五、学习第三次采访。

  1.作者的希望实现了吗?桃花真的变成桃子了吗?自由读读第五小节。

  2.交流看到的情景。指导朗读: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读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如果你看到了这样的桃子,你会干什么?可作者,却比我们善于思考,他在惊喜的时候想起了王大伯去年说的一番话,是哪一番话呢?

  3.再读王大伯说的话。你明白了这话中包含什么道理?完整板书:减少增加减少了什么?增加了什么?

  小作者想到这里,赶紧要去采访这位王大伯,可王大伯不在,同学们,你们能临时演一下王大伯,接受小记者的采访吗?

  教学设想: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依循生疑-----释疑------明理的线索,紧扣题目叙述。最后,我的感悟自然真实,水到渠成。另外,这篇课文的段落非常清楚,时间顺序也很明白。再者,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位种桃能手。基于这三点,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将文章看作是一位小记者的采访稿,小作者一共去采访了三次,每次的收获都是不一样的。第一次:看到剪枝,产生疑问;第二次:看到桃花,充满希望;第三次:看到桃子,明白道理。

  课开始,了解采访的常识,课中,学习采访文章,看采访镜头,课末,练习采访。整个教学设计与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小学三年级语文《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揭示课题后,就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我”的心理变化来进行探究性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通过边读边想,主要让学生明白: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重点理解王大伯的话,同时还要从王大伯的剪枝动作中体会他确实是种桃能手。

  这一部分学完之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种桃能手王大伯话中所蕴涵的道理。第四自然段不是重点,也非难点,但写得很美,于是我就让学生用多读练背。学习第五自然段,我先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等形式体会桃子丰收的景象。最后一句话与王大伯剪枝时说的话遥相呼应,进一步印证了王大伯所说的话有道理。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剪枝里的学问可真大呀!在课文教学之后,告诉学生: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多学多问,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习。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让孩子体验了心理变化的过程,怎么样是满怀好奇?又怎么样是一脸疑惑?怎么样是将信将疑?怎么样是又惊又喜?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心理变化的感觉,在课堂最后,进行了拓展思考的练习,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文中“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其实,在教学中,我觉得单纯的要引导孩子去留心日常发生的一些事情是很难的,而这样的现象也方便了我在教学中怎样引导这种思想这样一个难题,可以说,不用我去说,孩子们的生活阅历已经告诉了我们:在生活中,他们也在做有心人,留心着生活中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