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济慈诗歌的生态学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济慈 简析 生态学 诗歌

管理员

摘要:

简析济慈诗歌的生态学  简析济慈诗歌的生态学  摘 要:生态批评这一文学趋势是在恶化的自然环境下产生的。生态批评关注的核心是让人与自然的关系。济慈作为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创作出了很多有关自然、人与自然的诗歌。通过对济慈诗歌的细读,我们能够发现济慈诗歌中包含……

简析济慈诗歌的生态学

  简析济慈诗歌的生态学

  摘 要:生态批评这一文学趋势是在恶化的自然环境下产生的。生态批评关注的核心是让人与自然的关系。济慈作为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创作出了很多有关自然、人与自然的诗歌。通过对济慈诗歌的细读,我们能够发现济慈诗歌中包含了一些他本人的生态观点,本文将从他对自然的热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描述和人与自然的融合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济慈的生态观点对当今世界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他的作品值得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去阅读,去思考。

  关键词:济慈;生态批评;自然;人

  随着人们进入21世纪,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发展步伐空前之快,但与此同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却不断恶化,诗歌中的自然美景似乎成了非常遥远的事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学批评也有了生态批评这一与时俱进的新角度。作为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济慈创作出了很多有关自然、人与自然的诗歌,站在当今生态批评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在济慈的诗歌中,包含了诸多他本人的生态观点,甚至一些观点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值得让当代读者深思。因此本文从生态批评入手,来解读济慈的诗歌,分析他对自然的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生态批评简介

  生态批评学的英文为“Ecocriticism”,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便已产生该术语,但直到90年代生态批评才成为文学批评领域的热点。(Abrams, 87)它的发展非常迅速,甚至有了专门的研究机构ASLE,即文学和环境研究所以及专门的期刊ISLE,即文学与环境交叉学科研究。简而言之,生态批评学的基本观点是世界一切生物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重要性与人类和人类的环境是一样的,甚至具有同样的价值、道义以及政治上的权力。

  不难理解,生态批评的兴起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有着紧密的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腾飞,人类社会发展可谓是走上了快车道,人类取得了许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成就。这是在这种背景下,在人类社会中开始蔓延一种观点,那就是人类可以控制自然的一切,人力比胜天。但这种想法很快被极度恶化的环境所打破,而环境恶化造成的种种恶果,首当其冲的就是人类自己。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各个方面关心环境,生态批评主义也在文学批评领域应运而生。

  生态批评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恰好19世纪早期英国的浪漫主义时期正是西方人定胜天这一传统思维的转折点(Abrams,91),因此很多浪漫主义诗人都有诸多作品是关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济慈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无不例外从自然中汲取了大量的创作灵感。当我们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去阅读他的诗歌时,不仅获得了美感,更让我们深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济慈诗歌体现出的生态观点

  1. 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于浪漫主义诗人来说,自然是一个不朽的话题,济慈也不例外。在他的诗歌中,济慈从不掩饰他的大自然热切的爱恋。在《对于一个久居城市的人》这首诗中,前四行济慈便描绘出了一副甜美的自然景象:对于一个久居城市的人,看天空的明媚的面貌,对着蔚蓝的苍穹的微笑,低低发声祷告,多么怡情!(Keats, 170)

  从头四行可见,诗人完全没有关注城市里的生活,而是从一开始就赞美自然给久居城市的人带来的幸福感,这种感觉在接下来的诗中再次得到更强的抒发:他可以满意地,懒懒躺在一片青草的波浪里,读着温雅而忧郁的爱情小说。有什么能比这个更愉快?傍晚回家了,一面用耳朵听夜莺的歌唱,一面观看流云在空中灿烂地飘过,

  他会哀悼白天这样短暂。(Keats, 170)

  在这里,济慈提出了一个设问句:“有什么能比这个更愉快?”或者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法理解为,实际上济慈就在问“什么是最愉快的”。而济慈给我们的答案,就是这个久居城市的人躺在青草的怀抱中读书,而当他要重返城市时,他便会哀悼白天如此短暂。诗人并未直接对比城市生活和自然生活,但他对返璞归真的热爱以及对城市生活的厌倦都可见一斑。

  济慈最为出名的诗歌之一的《哦,孤独!》中,也有类似的情感表达。在这首诗歌中,济慈首先提出了一种假设,那就是“哦,孤独!假如我和你必须同住”,在这种假设的前提下,济慈强烈地表达他愿与自然相伴的意愿:哦,孤独!假如我必须和你同住,可别在中层叠的一片灰色建筑里,让我们爬上山,到大自然的观测台去……(Keats, 166)

  同《对于一个久居城市的人》一样,济慈并没有直接抨击城市生活,而是通过具有感情色彩的措词,如“灰色”“层叠”等,来表达自己对城市生活的厌倦。与此同时,他从不吝惜对大自然的赞美,若是必须孤独生活,必要与自然为伴。 可以说,济慈骨子里的'浪漫主义让他从不缺少发现自然之美的眼睛,而自然的美给了他灵感。

  2. 天力胜人力

  正如上文所提到,生态批评的一大核心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济慈的名作《秋颂》中,他更是体现除了超前的意识,看到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天力可胜人力。

  纵观整首《秋颂》,我们不难看出这首诗虽然赞美的是丰收,但其主体并非是喜获丰收的人们,而是为人们送来丰收的“秋女神”。在这首诗出,处处都是“秋女神”的痕迹,而诗人本人或是其他具体的人类形象则不见踪影。可见,济慈之于丰收,更多是对自然馈赠的感谢之情,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他有着“天力胜人力”的观念。 如果是在《秋颂》中由于没有人类形象的出现,济慈的这种观点还不太明显的话,那么在他1817年的作品《咏海》中,可读出他认为自然是比人类地位更高的。在《咏海》中他写道:假如你的双目迷惑、厌倦;假如你的耳朵苦于喧腾,或袅袅之音,请坐在洞边默默深思吧,直到你一惊:放佛有海中仙女在唱歌!

  在这几句中,诗人表达出了自然具有能使人平静、能使人深思的力量,可以解读为自然便是迷茫者的救世主,可见在济慈心中,自然是胜于人类的。

  3.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济慈的很多诗歌都传达出了自然有影响人类的力量的观点,与此同时,他也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甚至是合二为一。

  在《给G.A.W》中,济慈写道:在一套中哪个神奇的刹那,你最可爱?是否当你在说话,一片甜蜜的语调令人沉迷?或者是看你在安静的思索,默默出身?或者突然起了床,你披着长衫,出去迎接晨光,一路纵跳,不愿意踩踏花朵?

  在这首诗中,济慈描绘出一个可爱的女人(弟媳)形象,她会为了晨光而高兴,像迎接朋友一般去迎接它,而在这一路上,她竟然不愿意踩踏任何一支花朵。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济慈对自然万物都怀有一颗像对待人那般的态度,并且他主张人不应损害自然,哪怕是一朵花。济慈这种观点放之于现代,依然闪耀着巨大的光芒,值得我们去思考。

  结论

  实际上在济慈所在的19世纪,生态批评并未诞生。济慈完全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了大自然的美并对此赞美有加,这种对自然纯朴的爱奠定了他的生态观点之基础。实际上,他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了些超前的意识,即便济慈的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批评者所倡导的自然观并不完全一致,他已经显示出了生态理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徐玉凤,耿宁:45)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然有其穿越时代而闪光的魅力。今天当我们阅读济慈的诗歌,不仅仅被他笔下美丽的自然所动容,更可以站在生态批评的角度审视自身、审视我们所处的社会。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界的财富,更是对当今社会具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