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曹操《短歌行》一诗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短歌行 鉴赏 曹操

管理员

摘要:

鉴赏曹操《短歌行》一诗  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鉴赏曹操《短歌行》一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短歌行》是用于宴饮场合的歌辞,曹操诗集里现存《短歌行》两首,人教版高……

鉴赏曹操《短歌行》一诗

  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鉴赏曹操《短歌行》一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短歌行》是用于宴饮场合的歌辞,曹操诗集里现存《短歌行》两首,人教版高中课文选的是第一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曹操《短歌行》一诗,希望能帮到大家。

  曹操的一生,有人评价: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赤壁之战,最受肯定的是他的谋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毁誉参半的英雄人物,来鉴赏他最没争议的文学著作。

  我非常喜欢曹操的《短歌行》,《短歌行》是乐府相和歌平调七曲之一。古乐府中有《长歌行》与《短歌行》之分,关于二者的命意,《乐府解题》有两种说法:一类是言寿命长短,不可妄求;一类是言诗歌字数长短,无关寿命。

  《短歌行》是用于宴饮场合的歌辞,曹操诗集里现存《短歌行》两首,人教版高中课文选的是第一首。曹操这一首《短歌行》是建安时代杰出的诗篇,他代表着人生的两面,一方面是人生的忧患,另一方面是人生的欢乐。而这两面也就是人生的全面了。曹操集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于一身,十分重视招纳人才,这首诗抒发了他忧虑生命的短暂,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全诗三十二句,分为上下两阕,每十六句一节。首句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开篇,宴饮时边饮酒边吟诗,感叹生命的短暂。接着作了个比喻,“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犹如朝露般短暂,同时过去的岁月又太多,剩下的岁月就越来越少了。这种忧伤,即便在慷慨激昂的歌声中,也无法排遣。正如诗人所说的“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曹操雄才伟略,这份“优思”自然就不只是对生命短暂的忧伤;此时曹操年事已高,头风病很严重,即使神医华佗也无法将其根治,自己的雄图大志也未实现,求贤不得的忧伤主宰着全篇。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借酒浇愁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作者借着酒兴,终于将自己的期待直接吟诵出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诗经·郑风·子衿》篇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的诗句,原意是表达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之情,此处曹操运用了比兴手法,将这份感情比作其对贤才的渴盼之情。之所以如此忧伤,是因为思慕贤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语出《诗经·小雅·鹿鸣》,原是欢宴时宾客对唱的诗,这里借以表达诗人想象求贤既得后的竭诚欢迎。上阕中,诗人先是感叹生命短暂,由人生的“优思”,很合理的过渡到了“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流露出曹操对人才难得的忧愁。诗歌的格调,一下子得到了升华,境界也高了上去。

  诗歌的下阕直接做了个比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把人才比作高不可摘的明月,我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思贤若渴,可是求而不得,那么自然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了。一切过渡都是如此合情合理,浑然天成,令人心生敬佩!为了贤才,“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我真心以待;“契阔坦言,心念旧恩”,如老友相见,饮酒畅谈。此时的时局动荡不安,许多贤才也是无所依托,犹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作者用这个比喻,尽现了当时人才择枝栖息的彷徨状态。表达了对没有找到依托的贤才的呼唤,希望早早归附于他,我就是那株最可靠的“枝”。我对待贤才之心,犹如“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此句语出《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从中完全看得出曹操对贤才的急切渴盼之情,以及那份“英雄不问出处”的包容之心。最后两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语出《韩诗外传》卷三载有周公的话:“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当年,为了及时招待来访的贤士,竟然连洗澡、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曾经洗头时多次拧干头发,吃饭时要多次吐出口中所含的食物。后人以“吐哺握发”形容为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借用周公的典故,充分的表达了自己渴望求贤的虔诚之心,以及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

  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优思,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低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

  曹操的这种宏图大志值得充分肯定。三国时期,军阀割据,兵荒马乱,老百姓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乱世渴望出现英雄,希望英雄能够解民于倒悬。曹操正是顺应时代的进步潮流,肩负起完成统一大业的英雄。所以,曹操在《短歌行》中所表现的渴望求得贤才,以助自己统一天下的.诚心,我们是完全读的出来的,也为他所具有的那份雄心壮志所感动。

  英雄的怀抱,诗人的歌咏,就此成为绝唱!

  历史人物介绍:曹操vs诸葛亮

  说到三国,无人不知曹操,他最开始给我的印象是贼贼的。像贼一样没有英雄气概,不像关羽赵云这些名将,在面对生死时毫无畏惧。说到三国,无人不知诸葛亮,他最开始给我的印象是神秘;没有人不知道他神机妙算,通鬼神。

  有一次跟朋友说到三国,提到他们两个,说起谁比谁更厉害。我得承认,诸葛亮给世人的印象是好的,而曹操给人的印象不好。直到后来,我看了《新三国》,看了十几本传记,看了《三国志》,看了十几部关于曹操的书籍,他便成了我一生要去学习的人。

  从历史的意义看,他们俩完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曹操,统一的一定是诸葛亮辅佐的刘备;如果没有诸葛亮,统一的将会是曹操。抛开其他的不说,但从这一点来看他们俩的功劳是相同的。三曹在当时还掀起了一股文学热,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的文学经典。

  从能力来看,诸葛自幼读书,以文为主,而他所谓的神机妙算是通过地理位置,四季更替,易经原理所得到的推理。一个精研读书的人,做到这一点是很正常的事。他是一个循序蹈矩的人,按部就班地做事。反观曹操,少时是顽童,根据身边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不走寻常路。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和平,从这一点看,曹操比诸葛亮高明。就因为曹操顺应时势,才得以统一了北方,得到了三分之二的天下;就因为诸葛亮按部就班,才最后累死在五丈原。曹操是文武全才,而诸葛亮是文人。诸葛亮幻想着和平,按着自己的意愿逆天而行。曹操适时而动,顺应天命,在做不到能臣的时候及时的选择做一个枭雄。

  从出山来看,曹操几进几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明智的选择退隐,时机来的时候果断的把握住。换句话说:曹操懂得如何走自己的路,如何生存。诸葛亮出山时,虽得到刘备三顾茅庐,但水镜先生却感叹:诸葛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换句话说:诸葛亮不能洞察时势,选择了错误的开始。

  从君臣来看,曹操走的是君之路,忠诚自己的信仰;诸葛亮走的是臣之路,忠诚自己的君主。君者,像海一样能百川汇聚,兼容好坏善恶,收为己用。而臣就像天鹅,尽职尽责,从一而终。从这一点来看:曹操高于诸葛亮,因为曹操为人主,打天下;诸葛亮为人臣,只能建功业。

  从思想看,有人评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最开始他是希望成为能臣的,但是他很灵活,知道自己做不了能臣,就选择做了奸雄。诸葛亮被人认为是神人,他更应该懂天道,顺天而行。然而,他却逆天而为又不敢有所突破,直接导致了他功成未就身先死的遗憾。

  从管理能力来看,曹操能够人尽其才,物尽其力,合理安排,恰好得当。诸葛亮不能量才而用,总是不放心手底下人做事,因此很多人认为诸葛亮是累死的。从这一点看,诸葛亮不如曹操,同时也充分的说明曹操是能做大事的人,是可以做领导的。他的管理能力,文学作品都被世人多次研究和学习。诸葛亮是一个聪明能干的臣子,员工。曹操是小强,遇到危险的事不容易死,经得了磨难考验,能屈能伸。诸葛亮是花瓶,无法经历挫折,才会让自己英年早逝,含恨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