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文明装进行囊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装进 行囊

管理员

摘要:

将文明装进行囊  读过莎士比亚的一句话:“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是人的礼节。”我却想说,路途上最悦目的不是路边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而是“游览之礼”。  诗人冯至也说:“我们走过的山川河海都化作了我们的生命。”这其中包含文明,包含礼节,它们永恒地存在着,是人类文明……

将文明装进行囊

  读过莎士比亚的一句话:“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是人的礼节。”我却想说,路途上最悦目的不是路边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而是“游览之礼”。

  诗人冯至也说:“我们走过的山川河海都化作了我们的生命。”这其中包含文明,包含礼节,它们永恒地存在着,是人类文明苍穹中最耀眼的明星。

  背包旅行,用脚步丈量大地,别忘了将文明装进行囊!

  在我看来,游览之礼并不算空泛,反而,它是具象化的、可触摸的。当我们旅行、参观时,不经意间一个文明的举止和行为,便演绎着游览之礼。它,如涓涓涓细流,在每个人的心底缓缓流淌。而我们需要做的,便是适时地用心底的泉流滋润我们走过的每一片土地。

  所以,常记游览之礼,躬行游览之礼!

  躬行游览之礼,需要保有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王开岭曾在《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一文中提出要“敬畏自然尊重生灵”。这对于游览之礼同样适用。在可可西里游玩时,在路上,总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双手合十,高过头顶,虔诚地朝着草原、天空叩拜。他们的额头贴着地面,许久方起。他们面容淡然,似乎心如止水。诚然,这是一种信仰,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蕴藏于心底的礼节。

  朝圣的路途,便是一段游览的过程。他们感谢自然,感谢生他养他的草原,朝圣途中不会留下任何一点垃圾,也不会折损一株花草,这便是礼节。我让我愈发体悟到“敬畏”二字。

  “自由是在规则准许范围之内的”,游览之礼是关于心头的准绳,只有敬畏自然,遵守礼节,才会有“徜徉于山林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图画之间,而俗气潜消”的意境之美。

  躬行游览之礼,更要有对人文文化的珍视和尊重之心。游览本是欣赏一段文化历程的过程,文化又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瑰宝和财富。因此,我认为游览之礼更强调对人文文化的重视。

  据有关新闻报道,有游客在敦煌壁画上刻下“独门印记”,有游客甚至在外国文化遗物上乱加破坏,将脸面丢到国门之外。“修养是一个人最美的容颜”,这样破坏文物的行为,丢掉的不仅是个人的修养,更体现了对文化的漠视,对游览之礼的践踏。

  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每一个人,尤其是我们在校学生,都应该于心中常记游览之礼,都需要珍视传统文化。在执礼向善的征途中,不管是在路上奔跑,还是在路边鼓掌喝彩,我们都是参与者、践行者。

  就在刚刚发生“巴黎圣母院失火事故”之后,许多人为之伤心落泪,因为“没有巴黎圣母院的巴黎算不上巴黎”。虽然这只是情绪波动,更多地体现对人类文明瑰宝意外受损的痛惜,亦体现了“游览之礼”——珍视文化。

  现在,我时常反思自己。小时候的我,也曾随手扔过塑料瓶,也曾随意践踏过草坪。年龄渐渐增大,心智愈发成熟,对“八礼四仪”的理解也渐趋清晰,我开始明白礼节的重要性。所以游览之时,我总是带上一个废品袋装上自己的垃圾,虔诚地对待每一块草坪,每一处文物和景观。

  有哲学家说:“你遇见谁,便成了谁;你是谁,便遇见了谁。”遇见青山秀水,便成了眉清目秀的闲士;你是有礼有节的雅士,遇见的便都是雅致的风景了。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将文明装进行囊,将游览之礼揣在心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敬畏自然,尊重文化,让游览之礼熠熠闪光。

  背上文明的行囊,我们一起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