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精神读后感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匠人 读后感 精神

管理员

摘要:

匠人精神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匠人精神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近很认同一个观点,即学习只有三件事。用脑学习知识、用手……

匠人精神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匠人精神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近很认同一个观点,即学习只有三件事。用脑学习知识、用手学习技巧、用心学习态度。知识是已经被发现和证明的规律,记住就能用。技巧则必须反复练习,才能变成自己的。态度是最难学的,也没有人能教给你,态度是心的选择。

  基于以上的观点,看书作为学习的一种,也可以进行分类。有一些书是知识,比如较为权威的词典、定理等;有一些书是方法,比如如何烹饪、如何演讲等,如果读者能基于此去练习,那就是掌握了技巧;有一些书则是作者对待世界的观点和态度,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知识、技巧和态度,这三者谁更重要呢?比较完满的回答是都重要,缺少哪一个都不是一个好的学习者。不过,当我看完《匠人精神》这本书之后,我愈发觉得态度是一个需要更谨慎选择的事情。因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匠人精神》这本书的作者秋山利辉先生现在74岁高龄,而他所创办的企业秋山木工已走过了47年,成为了一家受世界尊敬的企业。在书中,秋山利辉回溯了他创办企业的初衷,即培养出真正能够造福社会的匠人。

  20世纪70年代,组合式家具开始普及。但那时的老匠人们还沿袭了之前的作风,都非常不好伺候,个个自以为了不起,所以工作量就渐渐少了起来。这个时候,同为匠人的秋山利辉开始思考,什么样的匠人才是造福社会的匠人呢?

  他思考的结果是:能够关心他人,知道感恩,能够为别人着想的人,是拥有一流人品会好好做事的人。“如果不能培养出让客户满意,属于21世纪的新工匠,就无法生存下去。”这些想法就是秋山利辉先生创办企业的初心,也是信心的来源。

  正是基于想培养出一流匠人才创办的企业,所以秋山先生的企业管理风格也偏向于对人的培养。比如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而不是“家具行业服务标准”。书中列举了很多人才培养的方法,比如引导员工学会打招呼、做一个开朗的人、感恩的人……这些都是基于人出发的。

  很多企业觉得秋山木工很成功,想借鉴这些管理思路,却发现在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成本太高、效益不明显等等。其实,不是秋山的方法不管用,而是企业与企业的价值观从一开始就不一样。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也越来越深刻地感知到,一个人的价值观越接近事情的本质与核心,越有可能走得更远。秋山利辉先生创办企业的第一天可能没想过要做成一家多大规模的企业,但就在不断造福社会、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让秋山木工成为知名品牌。反之,有一些企业从一开始就想着要赚多少钱,有多大规模,方法上也急功近利,最终却濒临倒闭。

  接下来,不妨问自己两个问题?

  1、你工作的价值观是什么?你采用的方法又是什么?结果如何?

  比如,作为厨师,你的价值观是让食物健康人们的生活,那么在方法的选择上会偏重练习如何让食物保持更多的营养;反之,如果是快速盈利,那么则会习得那些看起来不错但可能有损大众健康的方法。结果显而易见,后者迟早会完蛋。

  比如,作为公司CEO,你创业的态度是能实现财务自由,那么在方法的选择上则会朝着如何在十年内赚更多钱的道路上想;但如果你的`态度是让天下人没有难做的生意,那么在方法的选择上则更关注解决生意人的痛点。事实上,当你解决了客户的痛点时,公司自然越来越被需要。

  2、你的管理价值观是什么?

  因为《匠人精神》这本书是在公司管理干部读书会上分享的,所以自然也就谈到了管理者的管理价值观。

  如果你在管理一个团队,是否经历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对待团队成员比较严苛的时候,发现大家怨念深重,团队凝聚力不强,离职率高。进而慢慢总结的管理经验是,还是要说话委婉一些,多给一些犯错的机会;当我们变得宽容和善的时候,却容易让大家不严以律己,成长缓慢。于是又告诉自己还是要恢复到原来的严格模式。

  到底应该严格还是宽容些?这是很多新晋管理者疑惑的问题。其实,我想说的是,管理是没有对错之分的,还是需要去问问自己管理的价值观是什么。只要是基于正确的管理价值观,方法因而而异。

  有一句话叫“雷霆手段,菩萨心肠”,其中,菩萨心肠就是价值观,雷霆手段则是一种方法论。只要是基于“菩萨心肠(员工成长)”的管理价值观,雷霆也好、暖阳也好,方法上不必太泾渭分明。

  同理,管理方法的学习和实践中,不要只学习浅层次的做法,更要深入分析行为背后的出发点是什么。唯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灵活运用,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