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最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品析,体会豪放词的艺术特色 2知人识词,理解苏东坡的思想情怀 导入: 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苏东坡为什么会令人感到亲切敬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词作《江……
《江城子密州出猎》最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品析,体会豪放词的艺术特色
2知人识词,理解苏东坡的思想情怀
导入:
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苏东坡为什么会令人感到亲切敬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 密州出猎》,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苏轼一起来到密州,一起观看他的出猎之旅!
一.读词知境,感知豪放之风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说: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吟诵,那么,它的生命就没有完成。
1初读,读准字音。生读,订正字音。齐读初步感知。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再读,体会风格。(初步感知豪放之风格)
苏轼作此词后,给他的好友鲜于子骏写了一封信: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扺(zhí)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知道“柳七郎”是谁吗?柳永,北宋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雨霖铃》
词都是通过意象(蕴含寄托了作者情感、情思的物象)来传递感情的,比如柳永的词大都选取轻风、细雨、泪眼、杨柳、晚风、残月等意象,大多是些柔弱的景物,具有阴柔之气。下面我们来看苏轼的这首《江城子》都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物像有什么特点?
如黄、苍、平冈、虎、雕弓、天狼,充满了阳刚之气,字字铿锵有力,具有豪放之感。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正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从此在词坛开辟了豪放一派。
齐读全词,再次体会这种豪放之感。
3三读,读出韵律。
这首词在韵律上有什么特点,找出韵脚:狂、黄、苍、冈、郎、张、霜、妨、唐、望、狼。这些韵脚吐字发音的特点令我们口腔大开,气势雄浑,字字铿锵,读的时候要咬住字音。(自己读读体会一下)
4四读,扺掌跺脚而歌之。
作出之后,找来多名山东(关西)大汉,让他们扺掌顿足(拍手跺脚)而歌之,很是壮观,因此苏轼对这首词颇为得意。
让我们也扺掌顿足而歌之,体会这种音韵之美,豪放之风。
过渡:所谓“诗庄词媚”,而苏轼首创了豪放风格的词风,开创了豪放词之先河,可以说对词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真是令人敬佩!
二.品词入味,品析豪放之风
古诗词往往都有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概括内容的关键性字眼。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阅读时,抓住文眼斟酌字句,可以深刻品味古诗词的内涵。
请判断哪个字最能表达词人当时的豪放之情?狂
核心问题:那么,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首词究竟狂在哪里?
①“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穿着打扮抢眼而张扬,牵黄擎苍炫耀装备,好一个行为之狂!
②随从众多(阵容庞大):“千骑卷平冈”。
③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人们倾城而来万人空巷只为观看太守出猎。能让百姓倾城相随,这是一个怎样的太守啊?
资料链接:苏轼在密州
苏轼到密州任上不久,密州蝗灾四起,盗贼恒生,弃婴遍野;目睹此等惨状,苏轼心急如焚,立即采取积极措施,恤民救灾。他和百姓一道灭蝗虫,铲盗贼,养弃婴,甚至与百姓一道挖野菜,吃苦受贫,共度饥荒,痛苦着百姓的痛苦,快乐着百姓的快乐。
这样的太守,百姓爱戴他,拥护他!所以倾城出动,一心相随,只为他们可敬可爱的太守加油助威,鼓掌喝彩,好一个场面之狂!
④“亲射虎,看孙郎”。
问:孙郎谓谁?你了解孙郎的事迹吗?为什么要比做孙郎?
孙权简历:
19岁继承兄位,成为江东之主
26岁,赢得赤壁之战,建立孙刘联盟。
40岁年自称吴王,建立吴国;
42岁称帝。
自幼文武双全,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乘马射虎,胆略超群。曹操曾称赞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郎已然成为了年轻有为,智勇双全的代名词。每一个有志之士心中都有一个孙郎情结。尤其是对于一些壮志难酬的有志之士经常会期盼能像孙郎一样奋发有为,大展宏图。所以孙郎经常出现在失意不得志的文人笔下,豪放词人辛弃疾也多次运用孙权的典故。比如: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明确:孙权雄才大略,年轻有为令曹操都为之叹服。自己这个苏郎是多么期盼自己也能化身为那个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孙郎啊,亲射虎,看孙郎,其实词人的期冀和追求是亲射虎,叹苏郎啊!让我们师生合作朗读词句,帮助词人呐喊出他的心声!
师生配合演读: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叹苏郎!亲射虎,叹苏郎,叹苏郎!(众生)
过渡:好一个比拟之狂!这种豪情明为狂,实为痴啊,痴心盼望,痴心地向往,都化作一份痴情,一份痴痴地等待,等待建功立业的机会。在词的下阕中这份痴心和盼望更渐浓郁。
⑤“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好经历了由杭州通判被贬官为密州太守的人生转折。当英雄老去,建功立业还只是一种向往的时候,这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要读出什么样的意味来?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
读: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何日遣冯唐?何日,何日遣冯唐?(读出紧迫之感)
小结:这是词人心中郁积已久的呐喊:一腔报国之志,渴望建功立业忠心热胆!苏轼的这份期待之狂,进取之狂,愤激之狂,令人肃然起敬!
让我们再次扺掌顿足而歌之,体会这种豪情。
(齐读词作,声音洪亮一些,读出这份期待、进取、激愤之狂。最后一句读出回环反复:西北望,射天狼;西北望,射天狼!)
过渡:我们的观猎之旅进行到这儿的时候,你有没有感觉到这份痴痴地狂背后又藏着一份淡淡的忧呢?再次潜入词作的语言,哪个字中隐含着作者的忧伤之情呢?体会这淡淡的忧伤。
三.悟词识人,感悟豪放之风
解忧:老夫聊发少年狂。
讨论:自称“老夫”
其实当时苏轼年纪不老,近四十岁而已,人生正当年,《礼记?曲礼上》
云:“四十曰强,而仕。“强”,指智深力强;“而仕”,指做官为政的好年龄。然而他为什么自称“老夫”?
“聊”的含义。姑且、暂且。一个“聊”字横亘当中,又是何意?
背景链接: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排挤出京城,从人间天堂杭州一路辗转来到贫穷萧瑟的密州……
想有为却不得为,欲有为却不能为,英雄无路,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感啊,你能听出苏轼在高唱“老夫聊发少年狂“之前的那声深沉的叹息吗?如果用一个叹词来表达苏轼的心境,你认为那个叹词更合适?“唉!”所以,他是那样的羡慕古人,有所作为。带着这种忧伤和落寞之情再来读一读这句“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夫、聊”低沉一些缓慢一些。
尘满面,鬓如霜
而这首词中却一扫忧伤,却一反常态这样写道“鬓微霜,又何妨!”体现了此时的苏轼怎样的心境?豪迈(发挥想象,嵌词填空,体会苏轼的豪迈!)
鬓微霜,又何妨! ,又何妨! ,又何妨!
然而苏轼的`可敬就在于他并没有被失意落寞所打到,身处逆境却进取不已,始终以一种乐观、达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境遇,奋发有为。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排挤出京城,从人间天堂杭州一路辗转来到贫穷萧瑟的密州,每至一处,都勤政爱民,颇有政绩,在杭州和密州期间,为当地的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为百姓所拥戴。
有白发又何妨?年老又何妨?被贬谪又何妨?充满豪情和斗志。身处逆境而进取不已,这就是苏轼。忧伤失意难掩豪情之志实在是可敬可叹!
让我们再次扺掌顿足而歌之,表达对苏轼的敬仰之情!(齐读)
苏轼这位天纵大才,一生凄凉,历典八州,一次比一次偏远,一地比一地艰苦,颠沛流离于大半个中国。可我们很难把这种命系江湖的流浪汉式的生活看做是一种惩处,我们可从从他给朋友李常信中见得一斑。
(集体读)“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于笑生死之际。”
屡遭贬谪的苦难,并没有将苏轼打到,反而促就了一颗超脱的豁达之心。
《自题金山小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此时的苏轼已年逾花甲,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然而苏轼不会,也不屑在哀愁中沉沦。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始终以超脱的旷达来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难怪林语堂先生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
结束语:
苏东坡不刻意为文,而文绝千古,不刻意为人,而名重九州。他最成功的作品,既不是他的词作,也不是他的画轴,而是他自己那美丽、丰富而别有趣味的人生,希望课下同学们去阅读苏轼的诗文,走进他不寻常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