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小故事(精选20个)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风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风小故事 1 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上有国法,下有家风。我们家的家风如春雨,滋润着我……
家风小故事(精选20个)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风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风小故事 1
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上有国法,下有家风。我们家的家风如春雨,滋润着我健康成长。不信?你瞧!
爱国可是我家的一项重大的家风。奉献是爱国,助人是爱国,敬业是爱国。敬业在我们一家中体现得最为突出。爷爷曾是民兵连长,当过矿工。在他当民兵连长时,他和同志们的关系十分友好。在参加会议时,他不会记笔记,就熬夜抄录其他成员的,当有不明白的地方时,他就认真地向同志们询问,总是担心没把上级的指示给明确地下达下去。在爷爷当矿工时,他团结着自己小组的成员齐心奋斗,在工程量上总是排首位。因此,他也得到过优秀工作者先进个人等不少荣誉,可他从不骄傲。在我爸爸出生时,爷爷因为工作也没赶回家,这就是我爷爷的敬业精神。
爷爷的这种精神更是传到了父亲身上,在选择职业时,父亲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他总是把知识无私奉献给学生,每当学生成绩下降时,他总会与学生倾心交谈,以更多地帮助学生,他总是找出自己的`不足,而不是过分追究于学生的过失,这,是我的父亲。在这个家庭中,我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吗?
他们敬业爱国,却不失对家人长辈的呵护。敬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所当然也是我家的家风。奶奶的敬老是村里出了名的。奶奶对待老奶奶像对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得十分精细,家中最好的东西总是老奶奶第一个享用。当奶奶受了委屈时,她从不向老奶奶抱怨,也不让她干活,而总是把活干得令老奶奶十分满意,似乎老奶奶的幸福就是她最大的快乐。老奶奶十分喜欢奶奶,经常打趣儿地叫奶奶小棉袄。
爸爸妈妈把奶奶的这些行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只要有空就会回去看看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活,陪着他们聊聊家常,从不跟爷爷奶奶顶嘴。奶奶很开心,常常对我说:我呀,这辈子没有女儿,没有小棉袄,但是我有羽绒服!那就是你爸你妈。每当这时,奶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这样的家庭中,我怎么能不敬老呢?
爱国敬老这短短的四个字是我家的家风,更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寓意着爱大家、爱小家,这四个字会继续传下去,希望无论是我们的大家还是小家都将蒸蒸日上。
家风小故事 2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我爷爷的故事。
我的爷爷是泥瓦工出生。很小的时候就到工地上去帮人拎铅桶、拌水泥……工地上所有的苦活累活他都干过。爷爷说他小的时候有一句话叫“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虽然他在工地上也有师傅,但师傅从来都不肯用心地教几个徒弟。爷爷就凭自己的细心观察,慢慢摸索,把师傅的一套本事都学会了,还专门创新出了自己的方法。现在很多建筑公司造房子要评奖,评“鲁班杯”,一定要请我们家的'老高师傅到现场去看看,提提意见,然后再派工人去施工。
爷爷现在手底下有很多工人在替他打工,但是他不像自己的师傅那样藏着掖着,他把本事都教会给他们。爷爷总说,只有教会了徒弟,工作做得精细,甲方也就是建筑公司满意了,才会有好口碑,才会有好生意。
爷爷从带工人开始,从来不去拖欠工人的一分钱,他总说;“到工地上做工的都是逼不得已的苦出生,家里本身就辛苦,还克扣他们工资的事情我是做不出来的,他们也有爹妈要养,也有子女要读书,一大家子靠着一个人在工地上打拼,还去扣他们钱,真是太没有良心了。”所以每到年底,别人都开始返乡了,爷爷还要坐高铁出门去要工程钱,为的就是在年底前能把工资全部打给工人师傅们。
有些工人师傅在爷爷手底下干得久了,就自己出去闯天下,爷爷也从来不去为难他们,还帮他们牵线搭桥介绍工地呢。
给大家讲个小秘密,今年初,武汉的一个建筑公司要爷爷派几个人去帮他们创杯,原本爷爷只打算派个五六个人,就没有通知所有人。结果有一个师傅听说爷爷已经开工了,但是没有接到通知,就自己买了火车票跟着一起去了,因为他说:“跟着老高干活心里踏实!”
所以爷爷的故事就反映了我们的家风:勤学、动脑、上进、诚信、善良。
家风小故事 3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我们家也有属于我们的优秀家训、家规、家风,我们家最优秀的家风就是:尊老。
记得小时候,我一向不懂尊老,爷爷的年纪渐渐大了,耳朵越来越不好使,同一句话我们要大声地讲两、三遍,他才能听得清楚。
那个时候的我没什么耐心,每当爷爷听不清楚我在说什么时,我总会显得很不耐烦,皱着眉头,撇着嘴巴,有时还会发出表示我不满的“啧啧”声,如果同一句话要我重复讲三遍以后,我就会发脾气,心里还会想:爷爷怎么这么烦?一句话要我讲这么多遍!
妈妈看到我这样很不高兴,脸沉了下来,等爷爷一走,就开始教育我,语重心长地说:“坤坤,爷爷的年纪大了,器官都开始老化,耳朵已经不大好使,有时候听不清楚我们讲的话,你一定要耐心地跟爷爷好好讲,你这样发脾气很没礼貌,人都是会老的`,你要学会尊老!”
听了妈妈的话,我感到很羞愧,爷爷经常送我上下学,还经常给我买好吃的,他那么爱我,而我对他的态度却那么差,一点耐心都没有。
从那以后,我就努力地改掉这个缺点,尽量使自己耐下性子来对爷爷说话,尽管有时候还是感到烦,渐渐地,我对爷爷讲话的态度好多了,也不发脾气了。
一个优秀家风起了引导的作用,一个家有了优秀家风才能指引子孙向好的方向前进。
家风小故事 4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润物细无声的小雨点。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记得把倩倩刚送进幼儿园时,我担心的是孩子会不会哭着找妈妈,会不会自己小便洗手,会不会自己吃饭,妈妈不在中午能安然入睡吗……生活上的一切我都担心着。孩子入园一周来,出乎我们全家的意料,她不哭也不闹,从老师的反馈来看,倩倩能自己大口的吃饭,自己睡觉,也不怎么哭闹,似乎很快就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全家都为此感到高兴,似乎一切走上正轨。一天我提早下班回家,倩倩已经放学回家,正专心的玩着玩具,我不经意间看到她手里拿着几片雪花片在玩,自己好像没买过这样的玩具,这是哪来的`呢?我问道:“宝贝,你手里玩的雪花片是哪来的?”孩子天真的回答我说:“是幼儿园的呀!”我听了忙问:“那你是怎么拿回来的?”孩子告诉我说是偷偷放在口袋里拿回家的,听了她的回答我忙找奶奶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的奶奶说有时是看见她会拿一两片雪花片回家,看看是小东西自己也没在意,只要孩子高兴就好。奶奶的话让我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少了,隔代的溺爱会对孩子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我得告诉她们这样是不对的。孩子的这种行为我没有责怪和发火,而是让她知道幼儿园的玩具是小朋友们一起玩的,玩具的家在幼儿园,离开幼儿园它们也会不开心。接着和奶奶沟通,让她以后每天接孩子的时候问问她口袋里有没有玩具忘记放回去了,如果有,就赶快送回去。
随后的每一天,我都会提醒奶奶每天问问倩倩,有时也会问孩子今天有没有忘记把玩具送回家,刚开始奶奶告诉我,倩倩今天又拿了玩具,不过提醒她后就送回去了,后来倩倩会主动和奶奶说自己没有忘记送玩具回家,几周后,倩倩已经牢记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一起玩的,不能拿回家。经过这件事,我发现倩倩变得懂事了,不再乱动别人的东西,不随便接受别人的礼物,和小朋友相处也懂得谦让了。
怎样的教育就会有怎样的孩子。良好的家风能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家风小故事 5
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可能是文明礼貌、尊敬长辈,或者是友善待人、互相帮助。而我家的家风是诚信。
诚信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大家口头都会说,可真正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我上个月就因为没有做到诚信,闹了点不愉快。
那天,我去姥姥家玩,因为那天放假,所以我的舅妈、小姨都带着表弟表妹们来玩,可热闹了!母亲和舅妈们都到厨房做起了饭菜,而我就和表弟表妹们在客厅里玩耍。
我们玩许多有趣的游戏:有丢手绢、蒙眼抓人、抓迷藏……突然,“砰”的一声,放在在茶几上的花瓶被我打碎了。姥姥闻声赶来,看到地上的碎玻璃,问:“你们谁打碎了花瓶啊?”“是表姐打碎的。”表弟说。我慌了神,急忙说:“不是我打碎的,是表弟。”这时,舅妈走了出来,因为我平时很听话,所以舅妈相信了我的.话,斥骂了表弟一顿,表弟瞪了我一眼,说:“哼,以后我们再也不跟你玩了。”此时的我是又伤心又愧疚,可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
过了一会儿,饭菜做好了,大家就一起吃起饭来。饭桌上摆着的都是我喜欢的食物,而我却一样都不想吃。饭后,表弟和表妹跑到房间去玩了,我为刚刚的事情感到羞愧,所以没和他们玩,就坐在客厅听大人们聊天。无意间,他们谈起了家风,谈到我家的家风时,我涨红了脸,我家的家风是诚信,而我却没做到这一点。我越想越惭愧,终于,我鼓起勇气承认了错误。姥姥听了,没有批评我,而是意味深长对我说:“孩子,你虽然做错了事,但你勇于承认并改正,是一件好事,我要表扬你;同时提醒你,错误不仅仅只是改正,而是随时提醒自己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才能成功!”然后,我向表弟道了歉,他原谅了我,我和他又和好如初了。
我家的家风就是诚信,这简单却又质朴的家风,影响着我生活的每一天,让我受益匪浅。
家风小故事 6
家风,决定着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品行;家风,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未来,家风,成就着一个人教养的好与坏。我们家的家风是自立。
自打我记事起,妈妈便教育我:“你必须要知道,从小就要学会坚强,学会自己处理事情,学会照顾好自己。爸爸、妈妈不可能一辈子都在你身边照顾你,你要自立。”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更是时刻提醒我,不依赖别人,不安于现状,勤奋、进取,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向上。
小孩子嘛,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我曾羡慕那些摔倒了就可以在妈妈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孩子。仍清楚地记得五岁那年,我有一次走路不小心,摔了个狗啃泥,手肘,膝盖都摔得血肉模糊,我疼得嚎啕大哭起来。妈妈不动声色,只是皱着眉头,说:“自己站起来!”我哭了半天,直至我哭累,她也始终没扶我一把。最后是我自己慢慢地爬了起来,至今膝盖上还留有一道疤痕。从此,我比其他孩子走路更沉稳了。
不仅是我摔了不肯扶我,而且不帮我洗衣服,不辅导我做作业,好多事情我只有自己去做。慢慢地,我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自己洗衣服,自己叠被子,摔倒了自己爬起来,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受伤了自己处理。
妈妈什么都让我自己来,我甚至都觉得她不爱我。但我又不知道,为什么在我生病发高烧时她急得哭了;为什么她总是让我走在路里面;为什么和她撑伞,她的衣服总会莫名奇妙地湿掉一半……
渐渐地,我长大了,才真正懂得了妈妈的良苦用心。其实,她并不是不爱我,而是希望我学会自立,就算她不在我身边,我也能照顾好自己。的确,绕檐家燕永远飞不上蓝天,绕膝孩儿永远不会奔向远方。自立,让我不断完善自己,让我的生活能力得到锻炼,让我自觉养成好习惯。它让我慢慢学会自尊,自信,勇敢,逐渐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成为一个能独自面对人生挫折的人。
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好家风能成就一个人,让他热爱生活,充满感恩;坏家风会毁灭一个人,使他自私自利,害人害己。我们家“自立”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的品行,让我健康茁壮成长,从一株弱不禁风的小草逐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家风小故事 7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是一家的道德标准,就像粮食一般,不可缺少。而当我呱呱落地时“诚实、有礼、谦逊”就伴我随行。
我家的诚实之风。妈妈时常教育我:做人最基本的品质就是诚实。所以,我认为,我家的家训就是“以诚为本”。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我们会说谎。比如,考试成绩不好了,我会说卷子太难,其他同学考的都不好,以此来逃脱爸爸妈妈的训导。殊不知,这样只会害了自己。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对我说过:做错事情不要紧,如果说谎为自己开脱,那么这个说谎的严重性要比做错事情的严重性厉害100倍。还有一点,就是妈妈要求我言出必行,她常说的一个词是“掷地有声”,就是告诉我,自己说出来的话要能够做到。妈妈说,无论自己做什么事情,做之前要先想好后果。就算犯了错,也要自己敢于承担。
我家的礼貌之风。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当然必不可少。从小爷爷奶奶就教育我,遇到熟人或邻居要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不能没礼貌。于是,每次看到邻居我都会很有礼貌的说一声:“你们好”。就算自己跟本不认识也会打招呼。时间久了,邻居们到夸我有礼貌,奶奶总会说这算什么呀大家都这样熟了,说几句话是应该的。虽然奶奶嘴上不说,但我知道,他现在心里可高兴了。
我家的谦逊之风。有人说:成功来自于谦逊。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去年,我被评为开平区最美少先队员,我非常得意。那孔雀般骄傲的尾巴就翘了起来。家庭聚餐时,还在姨妈和表妹的面前卖弄,妈妈用严厉的目光看向我,我还不以为然。回到家,妈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小荷才露尖尖角’,你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刚取得一些成就就在人前卖弄,这样对吗?”我惭愧的低下了头。妈妈又说:“即使以后取得了一些成就,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时刻勉励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样才能取得更大更好地成就。”这时我对妈妈说:“妈妈,我错了。我一定会记住你的话。做个谦虚谨慎的好孩子。
树立和继承端正的家风,是“正能量”的传递。有了这些优良的品质,我们的家,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和谐,更加幸福。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大家也一起来晒一晒你们的家风吧。
家风小故事 8
刘必显(刘墉曾祖)家教很严,提出“崇惇厚、黜浮华”,他“教其子,每不称意即挞之”。刘棨(刘墉祖父)不仅继承了刘必显的这一切,而且“益严乎子孙”。孩子六岁,就要到外面去读书,而不是依偎于父母膝前撒娇。他要求子孙“出于跬步无敢嬉戏”,培养孩子的稳重大方气质,长大后“被服食饮,比于寒素”。前面是讲在学业上向高标准看齐,后面则是说在生活上要向低标准看齐。人只有如此,才能克服困难,战无不胜。“读书汲古外不得有他嗜好,亦不得妄有所交接”,专心读书、谨慎交友,以保事业有成。刘棨生了十个儿子,八子全都中过举,八子中又有三人中过进士。刘棨“严家教”功劳很大。
刘家的`私塾先生李漋评价:“近世言家法者,首推东武刘氏。”
家风小故事 9
王重光出身新城王氏家族,他的家训是:“所存者必皆道义之心,所行者必皆道义之事,所友者必皆读书之人,所言者必皆读书之言。”在新城王氏家族中,每一个人必须存有道义的心,每一个人必须做道义的事,每一个人所交的朋友必须是读书人,每一个人说的话必须是读书人的话。从此,“道义、读书”四字,便成为新城王氏的家风。
“忠勤报国”是新城王氏家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王重光对“道义”家风的实践。王重光是王渔阳的高祖,也是家族从诸城迁徙到新城后出现的第一个进士。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王重光任贵州布政司参议。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北京紫禁城发生大火,皇宫损失严重,为了进行重建,需要在四川、贵州等森林茂密的地区采伐木材。王重光奉命在贵州采木。为了完成采木的工作,他不畏艰难险阻,亲自到人迹罕至的大山中,借宿在苗族山寨里,探虎豹洞穴,攀登巨岩,横渡激流。他所到的地方都是凶险之地,连当地的百姓都不敢去。他上山时在木屐上缀上钉子,下水时仅乘一木,好几次濒临死境,手下张、王两位指挥使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殉职的。各个部落酋长也纷纷向他提供优质木材,但这些大木材都长在绝壁上,下面就是万丈深渊,仅凭人力难以搬动。一时间,木材运输成了一个难题。恰遇大雨倾盆,木材被洪水冲出大山,问题迎刃而解。不到一年,王重光所伐的大木材有六百多根,比其他采木的.多出三倍。
由于公务繁忙,王重光很少有回家团聚的机会。有一次,王重光回到家中,儿子王之城、王之猷看见他容颜憔悴、疲惫不堪,十分惊讶,哭着对他说:“是因为朝廷的公事所以这样劳累吗?何必让自己受这样的苦!”王重光叹息说:“我不能顾家啊!”第二天就又去办理运输木材的事宜了。王重光因为公事繁忙,所处的贵州又是蛮荒之地,环境恶劣,很快就身患重病,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没有时间照顾自己。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八月十五,王重光已经病势危重。临终前,他对儿子说:“我勉强支撑病体办公,毫不懈怠,是想报答圣上的恩德。”直到最后都没有一句言及家事。
王重光死后,嘉靖皇帝表彰他“忠勤可悯”,并赐祭一坛。三年后,京城皇宫三殿建成,大司空再次为贵州官员请功,王重光被追赠太仆寺少卿。而贵州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他,在永宁建祠,并用嘉靖皇帝所批复的“忠勤”二字表额,称为“忠勤祠”。因为王阳明也曾经谪居贵州,当地百姓把王重光和王阳明并称为“二王”,每年祭祀。
家风小故事 10
颜真卿,我们知道他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却少有人知道他更是一个慷慨赴死、两罹国难的忠烈之士。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时,颜真卿任平原(德州)太守,他的堂兄颜杲卿做常山(石家庄)太守。颜真卿联合堂兄,率领义军共同作战,颜真卿还被推举为盟主。他们大败叛军,取得了“安史之乱”后唐军的第一次胜利,极大鼓舞了官兵的热情与信心,扭转了战局。安禄山攻占洛阳后,唐玄宗不由得伤心叹息:“河北二十四郡,竟无一忠臣!”这时有人来报,说河北尽陷,只有颜真卿镇守的平原城没有损失。唐玄宗这才开始关注颜真卿,其实他这时候连颜真卿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旧唐书》说:“朕不识颜真卿形状如何,何为得如此!”经此战役,颜氏家族损失惨重,30多人被杀。颜真卿堂兄颜杲卿一家尤其惨烈。颜杲卿与儿子颜季明一起守常山,后颜季明被安禄山抓做人质,但颜杲卿不肯屈服,大骂安禄山,被割舌而死;颜季明被凌迟处死,尸骨仅剩一头一足。著名的《祭侄文稿》便是颜真卿为其侄子颜季明写下的。平原之战,是颜真卿第一次为国赴难。
颜真卿由于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战功,之后屡得升迁,这引起了朝中一些大臣的嫉恨。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淮西都统李希烈谋反,直接威胁洛阳。宰相卢杞嫉恨颜真卿,便向皇帝进言,让颜真卿前去劝说李希烈投降。颜真卿深知这是陷阱,却说:“君命也,焉避之。”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忠义之心令人佩服。颜真卿劝李希烈归降,李希烈欣赏颜真卿,反劝他助自己反唐。颜真卿指着李希烈的鼻子,痛骂道:“可惜我手中没刀,看你还来不来劝我!”李希烈派人在院中挖了一个大坑,扬言要活埋颜真卿。颜真卿坦然地说:“死就死,这是我的命!”并自作墓志和祭文,准备以死殉国。李希烈还不死心,又让手下在院子里堆上柴,烧起大火,说:“你如果还不投降,就自己往火堆里跳吧!”颜真卿二话不说就往火堆里跳,被李希烈的.手下拉住了。李希烈毫无办法,软禁折磨了他三年,最终将他缢死。颜真卿死时骂不绝口,终年77岁。
颜真卿最让我们佩服的是什么品德?是“敢于担当”。而担当,也是知识分子最可贵的精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知识分子的立身原则,如果知识精英具备了兼善天下的身份、名望和社会地位,而不承担社会责任,会被人斥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是最为人所鄙视的。如果为了国家连生命都可置之度外,那生活工作中还有什么委屈不能承受,什么责任不能担当呢?刘必显父子严格教子、王重光忠勤报国,以及颜真卿两罹国难的故事,让后人感动且振奋,因为这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最为宝贵的财富。可亲可信可敬,这就是家风的魅力。
家风小故事 11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悠悠五千年中华文化沉淀下来最闪亮的瑰宝。“孝”是很神奇的一个字,它会传染会蔓延,它渗透在家人的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传给下一代,就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在代际相传中,孝心像一颗种子,慢慢植入我们心灵的土壤,生根发芽。
最美的“军功章”
爷爷是一名军人,是一个胸怀大志铁骨铮铮的汉子。抗日时期,铁血男儿的爷爷加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经历了无数场战斗,立了大大小小的战功,获得的军功章也可以挂满胸怀。幼时的我经常缠着爷爷问你觉得哪个军功章最好看,爷爷总是笑笑不说话,后来我才知道,最美的军功章在爷爷心里。
战争结束后,表现优秀的爷爷被分到南京空军任职,那时的爷爷踌躇满志,想大干一番事业。可是,刚任职不久的他却接到家里来信说母亲病的严重,无人照料。得知消息后爷爷很纠结,权衡再三,带着对军营的恋恋不舍转业返乡,亲力亲为的照顾母亲起居。我问爷爷,你不觉得可惜吗?爷爷说,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可是能照顾你太奶奶的却只有我一个,能把卧病在床的母亲照顾好也是一件光荣的事。
那一刻,我知道了爷爷心里最美的军功章是什么,是太奶奶幸福的微笑。我钦佩爷爷在名利与孝道前的选择,他把年迈的母亲放到第一位,虽然牺牲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却收获了浓浓的母子情,是爷爷用孝道给太奶奶筑造了一个幸福的晚年。
老吕家的传统
从小生活在爷爷言传身教下的爸爸也是个十分重视孝道的人,他的口头禅就是“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岁月给了奶奶太多磨难,到了老年,健康状况就像坐上过山车一样迅猛地下降,大病小病不断冒出来。一日三餐吃药是奶奶的.日常,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药丸倒在手心里能堆成一座小山,到了后来只能卧床养病了。爸爸是奶奶最小的儿子,奶奶病倒时,爸爸正值事业上升期,工作上的事情常常让父亲忙得不可开交,可是即便这样,爸爸仍然尽到了赡养父母的责任,街坊邻居都对爸爸竖起大拇指,称赞爸爸是个孝子。
爸爸工作忙,为了能全方位照顾奶奶,爸爸为奶奶请了保姆,并和妈妈分时间段全天候24小时护理。妈妈负责白天照顾奶奶的生活起居,爸爸则是晚上睡在爷爷奶奶家,防止夜里奶奶出现紧急情况身边没人。周末的时候,爸爸总喜欢把奶奶抱到轮椅上,推着奶奶下楼转转,阳光好的时候,就停在花坛边晒晒太阳,爸爸则搬一个小马扎,坐在一旁,一边给奶奶剪手指甲一边和奶奶话家常,阳光洒下来,我竟觉得爸爸和奶奶是会发光的。其实奶奶有点胖,每次晒太阳爸爸都要背着奶奶上下楼,为此爸爸的腰闪到好几次,我很心疼爸爸,但爸爸更心疼奶奶,他说你奶奶天天躺在床上,每天见的都是一样的人,看的都是一样的东西,周末再不带她下楼透透气,她会闷坏的。爸爸和爷爷一样,都是把老母亲放在心头来疼的人,妈妈说这是老吕家的传统,是一代人用自己半辈子时间传授给下一代人的财富。
用我的孝,换你们的笑
“妈,我今天吃了芝士排骨火锅,好好吃哦,锅底都快被我舔穿了呢。”
“哈哈哈,我生了个吃货女儿。”
我总是耍宝逗爸妈开心,我觉得让爸妈开开心心的过每一天,也是一种孝。参加工作的我不在爸妈身边,距离阻碍了我在他们身边尽孝,但却拦不住我带给他们笑声。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我已经把孝这个字深深地刻到了心里,不管大小,能为爸妈尽一点孝心,都是一件让人幸福的事。每天的电话问候、节日准备的惊喜、定期的旅游、过节回家的亲密陪伴是我对爸妈的孝,这些孝温暖了爸妈,更幸福了我。正如《礼记》所说“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让父母感到快乐,笑口常开是为尽孝,我愿意用我的孝换你们的笑。
司马迁说“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恩情值得我们用一生回报。
家风小故事 12
从前,有一个男孩脾气很坏,他的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 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之后, 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 第一天, 男孩钉了几十根钉子。
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 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 易得多。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 了父亲。
父亲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 拔掉一根钉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 父亲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 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
你和一个人吵架, 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就像这个钉子洞一 样。朋友和家人都是你宝贵的生命财富,不要随意去伤害他们。要知 道。身体上的.伤口和心灵上的伤口一样都难以恢复。” 这是一个智慧的父亲,他教会了孩子做人的道理。
家风小故事 13
每个家庭都会有各自良好的家风。我们家也不例外,我们家的良好家风是勤俭节约。
每次和妈妈逛街,妈妈总不舍得乱花钱买衣服,不会像其他孩子的妈妈那样大手大脚的花钱。只有在需要的时候,妈妈才会适当的花一些钱,这就是勤俭节约;每次看到爸爸穿着破旧干净的衣服和袜子时,我总会心疼不已,吵着闹着要爸爸买新的,可爸爸每次都满不在乎的说:“没事,你看,这还能穿嘛,不用买!”这就是勤俭节约。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育我要勤俭节约,不要乱花钱,所以,我养成了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小朱去逛街。当我们走进一家服装店时,我第一眼就看到了一件漂亮的白色羽绒服,帽子上还有一个毛绒绒的小球,煞是好看。我惊喜地走到那件羽绒服旁,仔细地看了又看,正好是我喜欢的类型。我一边轻轻地抚摸着衣服,一边啧啧称赞道:“漂亮,就是漂亮!”小朱看到我这么喜欢这件衣服,便笑着说:“你穿这件衣服一定很好看,既然那么喜欢,就买了它吧!”听了小朱的'话,我翻看了一下价格,“哇哦,真贵呀,两百多块呢!”我吓得跳了起来,连忙摆摆手,“不不不,还是不要了吧!”“哎呀,你家又不是没有那几个钱,叫你爸爸妈妈给呀!”这时,我耳边响起了爸爸、妈妈曾经对我说过的话:“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以勤俭节约为荣。”脑海中浮现出了爸爸、妈妈平时勤俭节约的画面,我斩钉截铁的说:“是,我家是不缺那几个钱。但是,我爸爸、妈妈从小就教我要勤俭节约,所以,我不会买这件衣服的。我现在也不缺衣服穿,我要买学习用品!”小朱看我态度这样坚定,沉默了,一言不发。“小朱,我们应该从小学会勤俭节约呀。爸爸、妈妈挣钱也不容易。”我诚恳地对小朱说。小朱听了,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说道:“嗯,我懂了。小秦,谢谢你的提醒!我今后一定不乱花钱了。”看到小朱这样明白事理,我心里像吃了蜜糖那样甜。
勤俭节约是我家的家风,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勤俭节约为荣,以攀比浪费为耻,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养成良好的勤俭节约习惯。
家风小故事 14
儿子从小就得到亲戚朋友们的宠爱,每逢过生日,礼物、蛋糕,玩乐……只要他想到的,统统都堆在他面前。五六岁的时候,他就牢牢记住了自己的生日,却不知道我们的生日。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反省自己:在给予儿子爱的同时,有没有教他爱别人呢?
正好快到我生日了,何不借此机会教育孩子呢。我故意撅起嘴巴,冲儿子撒娇:“爷爷过生日收到我们送的生日礼物,那我过生日呢,当儿子的也要送妈妈一个礼物才对呀?”儿子稍一愣神,想想也对,于是痛快地点头同意。然后我们又告诉他:送礼物不在于价格高低,而在于你准备礼物时所花的心思,要揣摩对方喜欢什么、要进行包装以示尊重、要说祝福的话……生日那天,儿子神秘兮兮地拖着他爸爸出门了,我在家好奇地期待着,大半天,爷俩终于回来了,儿子一手捧着一束玫瑰花,一手拎着蛋糕,一进门就笑盈盈地对我说:“妈妈,祝你生日快乐,越来越漂亮!”放下蛋糕,他又变魔术似的.拿出一支口红:“生日礼物哦。”我给了儿子一个大大的拥抱。他爸爸说:“买花的时候,花店的阿姨夸他懂事、孝顺、有爱心!”儿子的脸红红的,眼睛亮亮的,腰杆直直的,他开心极了!一个向儿子索爱的过程,却让儿子体验到了爱之付出的快乐!趁热打铁,我们展开了讨论:爱一个人,除了送礼物,还可以怎么做?……
“爱己,请先爱人”,在我们家成了每个成员心领神会的契约。每周,我们坚持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看望;外公病了,儿子和大人一样陪护守夜;我外出开会,儿子总是电话嘘寒问暖;汶川地震,儿子捐出了平时舍不得花的所有零花钱;外出购物,儿子自告奋勇帮忙提大袋小袋……
其实,爱不只是得到,更是一种付出,一种强大的能力。真正爱孩子,就应在其心中播撒一粒爱的种子,让其生根发芽,然后以爱生爱。爱家长,爱同学,爱老师,爱身边的人,爱一草一木……
家风小故事 15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家训家风的故事15有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在永和吃饭。我点了自己最喜欢的鸡丝饭。我们边聊天,边吃饭,很快吃好了。我放下筷子,就要去玩。
妈妈把我叫住,告诉我说:“吃完饭,应该将碗、勺子、筷子、饮料杯子都整理好放进盘子,并将垃圾收拾好。”
我不懂,问妈妈:“为什么啊?打扫卫生的阿姨不是会收拾吗?”
妈妈耐心地解释说:“因为这样整理好了,就大大方便打扫卫生的阿姨。她可以把盘子一次性端走。”
我恍然大悟,说:“这样阿姨就不用那么累了,还可以节省时间。”
妈妈夸奖我说:“邓于零真棒!”
于是我把餐桌上的东西整整齐齐地收拾好。
打扫卫生的阿姨过来了。她看着我们桌子上的三个整齐的盘子,很开心的`朝我们笑了笑,还说了声谢谢。然后轻松地把盘子收走了。
我站起来,准备离开,扭头看见旁边桌子上,一个小男孩正在认真地整理自己的盘子。
我们三个人开心地笑了。
爸爸对我说:“饭后收拾好盘子,对我们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对阿姨来说,就大大节省了劳动。方便别人,就是方便自己。”
从此以后,我在外面吃饭,都会把自己的盘子收拾的整整齐齐,这个细节和行为,得到很多人的表扬。
家风小故事 16
曾国藩的家训,分散写在他的大量的家书中,在家族教化中作用不凡。次子曾纪泽,袭父一等毅勇侯爵,官至户部左侍郎。历使英、法、俄诸国,与俄人力争,毁崇厚巳订之约,更立新议,交还伊犁及乌众岛山,帖克斯川诸要隘,有功于新疆甚大。在出使任内,深入了解各国历史、国情,研究国际公法,考察西欧诸国工、商业及社会情况。又将使馆馆址由租赁改为自建,亲自负责图书、器物购置,务使使馆规模不失大国风度,亦不流于奢靡。驻外严于操远,节约公费,摒弃贪劣,倡导廉洁之风,为外人所敬重。季女曾纪芬福寿全归,可以说完全得力于她父亲传给她的一套治家修身办法。
曾纪芬一直记着父亲曾国藩对她讲的话:“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吾辈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勤俭二字,别无他法。”曾纪芬自奉俭约,即使后来年纪大了,每届大寿,子女想送些珍贵的礼物来,都一定会被她阻止。曾纪芬对子女的.教育从不放松。即使对已经成年的子女,仍随时耳提面命,管束查察从不疏忽。她说:“教导儿女要在不求小就而求大成,当从大处着想,不可娇爱过甚。尤在父母志趣高明,切实提携,使子女力争上进,才能使子女他日成为社会上大有作为的人。”她的第四子聂其杰重视聂家、曾家的先祖述言,出版成书推广,还以“联络家庭之情感,切磋其道义”为宗旨,创办《家声》等家庭刊物,成为中外仅见的文化现象。
家风小故事 17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就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就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家风小故事 18
钱基博乃是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对儿子的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悲伤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在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到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文学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权重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家风小故事 19
胡适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个子女,女儿五岁夭折,长子胡祖望、小儿子胡思社围绕在江冬秀身边,胡适忙于共舞,无暇顾及。江冬秀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仅读了几年私塾,又酷爱打牌,对于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责怪,不甚得法。
在家庭教育中,胡适虽然倡导“独立、合群、重学”,但自身也有不懂的如何爱孩子的嫌疑。1929年,胡适给胡祖望写信,希望锻炼他过独立、合群、用功读书的生活,其中说:“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上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上一校最高一排。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这时,胡祖望十岁,离开父母,独自在外上学,父亲如此高的期望,恐怕只会感到”压力山大“。次年,胡适即大失所望,接到学校发来的.”成绩欠佳“的报告单,怒道:”你的成绩有八个’4’,这是最坏的成绩。你不觉得可耻吗?你自己看看这表。”
最终,胡祖望虽然上过大学,但远未达到胡适对他的期望;胡思社读了两所大学都未能毕业,却染上了不少坏习气。晚年,胡适对秘书说:“娶太太,一定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别的方面有缺点,但对子女一定会好好管理教养。母亲有耐心,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亲的没有耐心的关系。”可谓沉痛之语,意味深长。
在给江冬秀的信中,胡适亦自我反省道:“我真是不配做老子。平时不同他们亲热,只晓得责怪他们功课不好,习气不好。祖望你交给我,不要骂他,要同他做朋友。”
家风小故事 20
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又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的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年,他不如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无供给子女之义务。“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