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手抄报内容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抄报 家风 家教 内容

管理员

摘要:

家风家教手抄报内容  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和自由性。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它就相当于缩小的黑板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风家教手抄报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梁启超的家风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

家风家教手抄报内容

  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和自由性。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它就相当于缩小的黑板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风家教手抄报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梁启超的家风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家风家教作文1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教,我家也不例外。

  爸爸妈妈告诉我们要节俭,买东西不一定是贵的就适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东西,就比如我和弟弟穿的衣服和鞋子吧,妈妈会去批发市场那里挑选合适的,因为我们长得比较快,所以衣服只要穿一季就要小了,买一件几百块钱的衣服穿几个月就会不能穿了。所以妈妈说没有必要买那么贵的。

  节俭还包括吃的,就像外面的那些小吃,看着很精致,也很有食欲。但是妈妈说了这些都是不卫生的,让我们尽量少吃一些,而且妈妈也会经常在家里做一些小吃,既干净,又比那些外面的小吃好多了。如果我们一家去外面吃饭的话,也不会点很多的饭菜,够我们一家吃就可以了,如果有吃不完的话,妈妈就会让我们打包带回去,不可以浪费,要节俭。

  而且妈妈也告诉我们,做人不可以说谎话,要诚实。如果我们要是想买东西要跟妈妈说实话,不可以有一些借口,如果是合理的要求,爸爸妈妈就会满足我们。如果有些东西我们不需要的话,就会对我们说:这个东西可以不用买,而且我们平常的时候也不用,如果买了一件东西而不用它,就是浪费。

  这就是我们家的好家风,好家教。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做一个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的人。

  家风家教作文2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

  我家的家风是孝顺之风,百善孝为先。从我记事那天起,爸爸妈妈对爷爷奶奶的孝顺就刻在我脑海里。他们从不和爷爷奶奶顶嘴,家里的大小事情,爸爸妈妈都会听取爷爷奶奶的意见。有时奶奶发脾气,爸爸总是陪着笑脸,不停的“讨好”。事后还不忘教育我:“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一辈子苦着累着过来了,我们得孝顺他们,他们那代人不容易啊”。

  记得有一次奶奶病了,要做手术,爸爸妈妈轮番陪着奶奶,日夜无微不至的照顾,真是到了“父母病,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的地步。由于奶奶是高血压,得先降血压,才能做手术,到我们去看望时,奶奶的脸色好多了,可爸爸急得满嘴起了疱,妈妈也瘦了。

  爸爸曾经对我说过“百善孝为先,孝敬是没有底线的。一孝立,万善从,是为孝子,是为完人”。爸爸妈妈在这方面给我做了很好的榜样,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好的家风会一代代延续,我也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孝敬老人、孝行天下。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也一定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做孝顺的孩子。

  家风家教作文3

  国有国法,家有家风,想知道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样吗?让我来告诉你吧!我家是小区里出了名的“勤俭之家”。

  奶奶是家里的“勤俭标兵”。平时在生活习惯上教我们也要勤俭节约,比如,洗完菜,洗完衣服的水从来不让倒,要用来冲厕所,有一次,妈妈刷碗,就直接打开水龙头,奶奶看到了,说妈妈这样洗碗太浪费水了,让妈妈把水接到一个盆里,然后再刷碗,从那之后,妈妈一直是用盆来刷碗,妈妈也说奶奶说的有道理,这样确实节约了很多水。

  从小,我耳濡目染的就是长辈的勤俭节约,自然也不会乱花钱,是大家眼中的“节约之星”。过年的压岁钱赞起来,用来买学习用品,或者课外书,还有报兴趣班;逛超市时,面对琳琅满目的零食,我也是只挑选一、两样;学习用品也是等用完了才买新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写作业,直接拿了一张A4纸当草稿纸进行计算,妈妈看到了,就对我进行了批评教育,告诉我应该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让我拿出以前用过的作业本的反面当草稿纸,一直到现在,我都是坚持这样做的。

  勤俭节约是我们家的家风,我为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而感到无比地自豪。我一定要把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家风家教名言

  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

  3、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5、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6、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7、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8、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9、贫贱不移心智,富贵不忘济贫。

  10、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11、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鲁迅

  12、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宋·司马光《论公主宅内臣状》

  13、家庭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自己。--[俄]叶甫图申科《家庭》

  14、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15、士有悍妇则良友不至,国有妒臣则贤士不留。--明·刘基

  16、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鲁迅《安贫乐道法》

  17、要得健全幸福的人类,须得有健全幸福的母亲。--郭沫若《题苏联妇女生活展》

  18、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清·金缨《格言联璧》

  19、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立不住。--《新约·马可福音》

  20、不爱自己妻子和孩子的人,就是在家里养了一头母狮、孵了一窝不幸。--[英]泰勒《布道书》

  传统家风特点

  1、榜样性

  家风作为一个家庭或家族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它的提出必须具有权威性和典范作用,亦即“榜样性”。中国古代传统家庭往往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宗族之中,日常行为受到族约的限制。族约的制定通常是由族内德高望重的长辈商讨所得,里面蕴含了这些长辈日久经年的为人处世哲学,也兼顾了社会风潮和公平正义。这样的族约无论是否以文字的形式出现,都有很强的“法规”性,家族内部成员出于对长辈的尊重和信任,会无条件地执行并延续下去。

  然而,族约制定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能因为族内优秀成员的诞生而改变;亦或是家族优秀成员诞生后再定立传世的家规、家训。

  比如,司马光著《家范》,就是家族内优秀成员诞生而改变族约的例子。司马光其远祖可追溯到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其父司马池官拜兵部侍郎、天章阁侍制(天章阁属于翰林学士院,侍制是皇帝的藏书阁顾问),这样世代簪缨的诗书之家,定有家规、家训。司马光成为司马氏一族的代表人物后,撰写《家范》,系统地阐述了家庭的伦理关系、治家原则,以及个人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世之道。至此,《家范》中的思想便成为了司马氏的家风。

  再如,山东诸城东武刘氏家族,就是家族优秀成员诞生后再定立传世的家规、家训。刘氏家族原本乡里布衣,世代为农,是移民到山东的新家族。刘必显是家中第一个进士,官拜户部广西司员外郎,晚年辞官归故里,致力于子孙的教育,立下了“当官清廉、积德行善、官显莫夸、不立碑传、勤俭持家、丧事从简”的家训。

  自清顺治年间刘必显中进士算起,至道光末年为止的近200年里,刘家连续7代,先后科考得中198人,其中进士共计5世11 人,举人共计6世35人,七品以上的官员73位,出任知县、知府、道台、学政、布政使、巡抚、总督、尚书直至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者皆有,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刘统勋、刘墉父子。

  2、社会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的存在必须是与社会风潮相适应的。自汉武帝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格外推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为“八德”。“八德”作为封建社会人们的行为规范,普遍存在于家风之中。

  在宋代,程朱理学兴起、社会的变革动荡以及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入侵并未动摇百姓对封建思想的信仰,反而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在“八德”的基础上延伸出“烈”这一品格。故而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这样的家风在社会上普及。到了明代,阳明心学引领风气之先,“知行合一”的思想影响深远,直至今日依然有指导意义。由此可见,家风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在社会主流思潮的影响下,家风可能被重新厘定。

  3、传承性

  “世代相传”和“生活作风”是家风的两个重要标签,家风的传承性很大程度体现在生活作风上。生活作风可以分为价值认同与生活方式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并不能完全割裂开。价值认同是生活方式的思想指引,生活方式是价值认同的表现形式。价值认同是家风得以传承的基础,家族的世世代代都认同祖先的价值观,才会践行那样的生活方式。

  比如,清正廉洁是一种价值观,而勤俭持家便是这种价值观在生活方式上的体现。当然,许多家风、家训并不会将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区分得非常清楚,因为简单明确的表达更利于流传。这种简单明确还体现在对典籍的高度概括上,往往几个字就浓缩了一个思想或一种道理;同时又必须是接地气的表达,因为家族中文化程度不同,若写得艰深拗口,则不易流传。

  新时代家风特点

  1、形成过程

  20世纪早期,《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端,这场运动持续近8年,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场运动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学者发起,并在思想上迅速分裂成两派:一派是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革命派,宣扬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一派是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反对马克思主义,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尽管这场运动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方面存在形式主义和狭隘性,但其形成的社会思潮影响深远。

  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家风建立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从原有的以儒家文化、中国古代为人处世之道为基础,变成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教育学为基础,其表现形式主要是书信或文稿。

  新时代家风分为两类:一类以梁启超、傅雷等著名学者为代表,一类以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各个时代的优秀共产党人为代表。

  2、家风特点

  吸纳性

  以著名学者为代表的这一类家庭,他们的家风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是因为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突出成就。梁启超有子女9人,个个都是栋梁之材,被誉为“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傅雷有2个儿子,一个是著名钢琴大师,一个是英语特级教师;扬州吴氏家族,一门四杰,两名院士,一名剧作、教育、文学家,一名医学、生物学家。

  他们的家风具有很强的吸纳性,表现为:一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吸纳,这些家庭都是“诗书传家”,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他们在家风、家教的问题上,并没有因为西方思想的传入而摒弃传统文化;二是对西方科学的吸纳,他们在子女的教育上都没有拘泥于中国传统学问,而是让他们走出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教会了子女爱国报国;对先进科学的接纳,促成了子女立业成材。

  创造性

  新时代家风的创造性主要表现为“红色家风”的诞生和发展。

  红色家风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这就从根本上区别于著名学者类。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革命性,家庭成员之间是完全平等的关系,血缘和情感是家庭关系维系的基础。

  创新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新时代家风创新性的来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家庭培养的不仅仅是继承者,更是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党员的家风建设也从家庭层面上升到政党建设和国家层面。《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制度,更是从根本上对党员的家风建设进行了规范。

  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不曾像今天这样注重家风建设,家风与政风、党风一起构成了当下中国的社会风气。

  先进性是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先进性是共产党千锤百炼的优秀品格,是人民拥护共产党的根本依据。因此,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在群众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自家小事、私事,它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良好的家风为社会树立正面的榜样,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反之,则对社会产生负面作用,损坏党和政府的声誉,破坏党群关系,使党风受到影响。

  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好,则族风好、民风好、国风好。社会风气正,是中国社会改革的推助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软实力。

  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重视家庭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的问题。“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给一个家庭留下正确的价值观、财富观、生活方式,往往比留下金钱权利更为重要。

  重视家庭建设应该是抽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树立怎样的家风、制定怎样的家训,与配偶、子女、亲朋好友、甚至是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沟通,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

  家风潜移默化的作用力无穷,营造良好的家风,才能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