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实训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呼吸系统疾病实训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呼吸系统疾病实训报告1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
呼吸系统疾病实训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呼吸系统疾病实训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呼吸系统疾病实训报告1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在儿科所有疾病中占首位[1],其中,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约为60%[2]。目前,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也与日俱增,使得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3]。肺功能检查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手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疗效评估及预后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够客观地反映气道内病理改变及其程度,同时可间接反应气道的生理功能,从而为呼吸系统疾病检查提供有效可靠的依据[4]。目前,国外已将肺功能检查作为呼吸道疾病的常规检查项目,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估及预后评估[5]。但国内对于肺功能检查的研究较少,尤其对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该研究选取20xx年1月―20xx年1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统计肺功能检查异常情况,以了解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以在该院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治疗的患儿共1 9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1 107例,女性患儿853例,男女比例是1.3:1;年龄在6~14岁之间;按照疾病类型分类,支气管肺炎1 018例,支气管炎237例,毛细支气管炎287例,支气管哮喘200例,上炎30例,先天性喉喘鸣11例,支肺炎合并肺不张9例,右下肺炎9例,咳嗽变异性哮喘14例,喉炎27例,其他108例。
二,研究方法
仪器采用由德国耶格Masterscope Apspro制造的肺功能仪,检查指标是Vt(即潮气量)、FEV1(即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FVC、IOS强迫振荡气道阻力、FVC、MVV(即最大每分钟通气量)、MEF25-75%(即用力呼气25%~75%流速)、一口气弥散法测残气量、残总比,弥散功能、PEF呼气峰流速等,其中PEF是一项最有意义的检测指标,其和年龄、身高、体重及胸围等都相关,特别是和身高关系最为紧密.肺功能检查由肺功能室的专业人员进行检查,所有病例都通过进行正确的相关呼吸培训,均能正确的掌握肺功能检查中吹起的方法,并测定与记录被检查者的身高,体重以及年龄与初步诊断等一般资料,从上述资料中估算出患者的.预计值,再和实测值进行比较.患者检查时采取坐位、含口嘴、夹住鼻腔、连续测量3次、通过电脑自动分析数据、专业人员填写诊断报告、打印报告,并统计肺功能检查异常情况。
三,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四,结果
通过肺功能检测发现,不同呼吸道疾病的肺功能特征表现不一,各指标的阳性率间也有多差异,其中,纳入研究的1 960例患儿中,以支气管肺炎患者居多,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小气道阻力增高改变、总气道阻力增高和功能残气量改变,但根据临床症状的差异,如阻塞或者实变,其肺功能检测也显著变化;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患儿多以小气道阻力增高为特征,其阳性率分别为58.3%、44.0%、64.0%;以大气道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喉喘鸣和喉炎,其阳性率分别为29.6%、27.3%,较其他呼吸道疾病患儿显著升高;对于肺不张患儿,其主要表现为小气道阻力增高、总气道阻力升高及功能残气量异常,这与其病理改变密切相关;此外,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多表现为功能残气量改变,同时伴有小气道阻力增高。
五,讨论
对于儿童肺功能检查而言,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学者进行了报道,随后的60~70年代报道逐渐增多。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肺功能检查也逐渐精确化和简单化,在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价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估测预后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已成为诊断呼吸系统疾病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6]。在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早期,及时进行肺功能检查,从而确定气道病变,尤其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密切相关。目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是由于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肺功能检查在诊断哮喘中的重要性尚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导致对哮喘不能做出及时的诊断,使得众多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造成了临床上通常应用大量的抗生素以及止咳药物等来治疗,临床效果不但不佳还延误了病情。
该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肺功能检测发现,不同呼吸道疾病的肺功能特征表现不一,各指标的阳性率间也有多差异,其中,纳入研究的1 960例患儿中,以支气管肺炎患者居多,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小气道阻力增高改变、总气道阻力增高和功能残气量改变,但根据临床症状的差异,如阻塞或者实变,其肺功能检测也显著变化;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患儿多以小气道阻力增高为特征;先天性喉喘鸣和喉炎以大气道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肺不张患儿主要表现为小气道阻力增高、总气道阻力升高及功能残气量异常;此外,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多表现为功能残气量改变,同时伴有小气道阻力增高,这些都表明开展肺功能检查对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以支气管哮喘为例,其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改变是慢性炎症反应导致产生可逆性气道狭窄、阻塞与气道的高反应性,进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而肺功能检查不但可以客观地反映大气道或小气道有无阻塞,还可以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者舒张试验了解气道阻塞的是否存在可逆性,进而为确诊哮喘提供客观依据[7]。目前,临床上对于诊断哮喘很多仅依靠临床表现,没有客观的指标支持[8]。虽然肺功能检查对呼吸道疾病尤其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由于医务人员及患者对于肺功能检查的临床重要性尚未有引起重视,延误了呼吸道疾病尤其哮喘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呼吸道疾病患儿的肺功能检查力度不够,这可能与患儿客观依从性差及医生、患儿家属对于肺功能检查的临床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
综上所述,肺功能指标能够反应不同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特征,从而通过肺功能检查能有效诊断不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从而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起到促进作用。因此,临床医师尤其是儿科医生以及患儿家属应重视肺功能检测,以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使儿童呼吸道疾病得到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实训报告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点的疾病,且气流受限逐渐加重。患者心肺功能下降,运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1]。目前无高效的药物缓解肺功能的进行性下降,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有研究表明,自我管理教育对健康结局有明显的正性效果,特别在慢性气喘、糖尿病、高血压和关节炎患者中能提高自我效能、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降低住院日和急诊看病次数[2-3]。自我管理教育项目是国内外用于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4],其核心理念是强调患者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中心作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自我管理教育并不等同于单纯的说教式教育,还包括教给患者解决问题的技巧,对患者进行连续的指导,协助他们做好疾病的自我管理。20xx年5月-20xx年10月,笔者对38例COPD稳定期患者实施了自我管理教育,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xx年5月-20xx年10月在本院呼吸科门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38例。其中男32例,女6例;年龄45~75岁,平均64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5例,高中以下23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在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5]。入选标准:入选前4周无咳嗽、排痰、喘息加重,无发热,无针对呼吸道症状的用药改变;静息条件下呼吸空气经皮测血氧饱和度(SpO2)>88%。排除标准:严重心脏疾病、血糖血压控制不理想、精神障碍及其他影响运动的疾病。
2,方法
操作方法由经过专业培训的3名护师与呼吸科医生、营养师共同进行。根据文化程度、年龄对患者进行分组教育和个别指导。采用图片、宣传手册、讲座和影像播放等形式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让他们掌握更多的自我管理知识。对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和依从性差者进行个别指导。由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的全程随访,随访形式包括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每例患者至少每两周随访1次。随访时责任护士及时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再教育。干预时间为6个月。教育内容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疾病基础知识、正确有效的体育锻炼、呼吸肌锻炼、有效的排痰方法、营养指导、心理护理等。(1)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减轻日常生活中气急、气促症状,从而改善生活质量[6]。为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运动锻炼计划,运动性项目包括:步行训练、登楼梯、打太极拳等,每日一次,每次从3~5 min逐渐增至20~30 min,强度以无不适为宜。(2)营养指导。告知患者,COPD患者中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正常人,伴有营养不良的'COPD患者预后不良。调整饮食结构,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多食蔬菜、水果、谷类和鱼等宜消化、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 ml,以利于稀释痰液,易于排出。(3)呼吸肌锻炼。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结合,取站立位或平卧位,松解衣领和腰带,全身放松,用鼻自然缓慢深吸气,呼气时用口呈吹口哨状缓慢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如此反复6~8次,每天训练3~4组。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运动量以不感到呼吸急促、心悸为准。(4)做好环境控制。戒烟,正确吸入支气管舒张药,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督导患者进行锻炼,调节心理状态,放松身心,积极配合自我教育的实施。
3,肺功能评价采用美国产Sensor.Medics2200型全自动肺功能仪检测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残气量占总肺活量百分比(RV/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
统计学处理所用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
4,结果
自我管理教育前及教育训练后3、6个月的肺功能情况。
5,讨论
对COPD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的重要性COPD患者因肺功能损害及疾病对全身的影响,出现进行性劳力性呼吸困难和运动能力减退,目前又缺乏高效药物减缓肺功能进行性下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推荐肺功能分级为Ⅱ级及以上的COPD患者均应接受肺康复治疗。以往多注重对因COPD急性加重而入院的患者实施健康指导,而忽略了对稳定期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对COPD患者来说,生活方式的改变、行为的调整、对疾病的有效自我管理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维持COPD患者良好的健康状况重在对患者实施有效的自我管理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戒烟,做好环境控制,调整饮食,并提高对治疗方案和用药的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改善了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COPD患者由于支气管收缩,气道内痰液积聚,气道内压力增高;肺弹性回缩力下降,功能残气量增加;呼吸肌疲劳;运动中出现气道闭陷等情况,均可导致患者通气能力减退,通气量下降,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而影响患者的身体耐力和日常生活能力[7]。而通过自我管理教育,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有效呼吸、排痰,减少痰液积聚,保持气道通畅;坚持呼吸肌功能锻炼,增加通气量,减少呼吸储备,改善缺氧,减少呼吸困难的发生;做好环境控制,减少对呼吸道刺激因素的暴露,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最佳功能状态,从而改善COPD患者的心肺功能,增加活动耐受力,提高生活质量。
呼吸系统疾病实训报告3
临床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类型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较高病发比例,病情发展至一定阶段,易引发肺心病,进而增加了心力衰竭发生几率,对患者生存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促进疾病好转进程,改善预后,在规范治疗的同时,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具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1]。本次选取相关病,就常规干预与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预后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次选取患者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60-82岁,平均(72.5±4.1)岁,均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COPD及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符合。按心功能分级(NYHA)标准评估,Ⅱ级59例,Ⅲ41例。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2,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案护理。观察组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具体步骤如下。
基础干预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取半卧位或坐位,注意保暖,保证充足睡眠,对活动量进行控制,以使机体耗氧量减少。病房空气清新,流通性好,室内禁吸烟。依据心衰程度,保证水分摄入,饮食以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及低盐低脂为主,不宜过饱,少食多餐。有胸闷者,可持续低流量吸氧。
心理干预因病程较长,家庭负担加重,部分患者易有焦虑、悲观、自责心理,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解答患者疑问,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需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克服患者恐惧,以掌握医护配合和注意事项,提高医务依从。可组织康复良好的.病例现身说法,重视榜样的力量,促使患者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发挥。
密切监测病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生命体征在急性期多不稳定,故需加强血压、心率、呼吸监测。床边心电监护,依据症状和体征,对病情变化进行评估。护理人员需加强危急事件应急能力,以控制病情。详细记录静脉滴速、血氧饱和度,及时发现异常并报告医生处理。
功能锻炼患者多有肺功能减退存在,需行呼吸功能及心功能锻炼,适度步行,指导患者掌握呼吸功能锻炼技巧以提高心脏功能。做示范活动,2次/d,15min/次,8-10次后可安排休息1h,后训练次数渐增加,以加快机体康复进程。
呼吸道干预指导患者行有效且科学的咳嗽动作,取半卧位或坐位,深呼吸5-6次后,保持张口状,连续在吸气末咳嗽数次,促使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湿化程度,以促进痰液排出,改善通气障碍、减少支气管痉挛,对呼吸道感染加以控制,使缺氧症状缓解。
出院指导出院后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情绪保持稳定,防止心率和血压在日常活动及一般运动中过大波动。步行距离和速度在病情稳定后可增加,也可做打太极、慢跑等有氧运动,以患者不感疲劳为宜。鼓励并指导行呼吸功能锻炼。
指标观察(1)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1分为抑郁、焦虑。(2)住院时间:记录两组康复出院时间。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
3,结果
两组均康复出院,干预前心理状况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营情况优于对照组
4,讨论
整体护理为现代“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的重要内容,除重视疾病护理外,精神、心理、社会干预也引起关注。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病情迁延,反复发作,经济上存在一定压力,易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本次观察组通过基础干预的实施,可改善患者机体状况,以佳的状态应对治疗;加强心理干预,以消除负性情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遵医依从;重视病情观察,并行呼吸道干预及功能康复锻炼,行针对性健康指导,对加快病情康复进程意义重大。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心理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
综上,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整体护理的运用,可显著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