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古文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湖心亭 古文

管理员

摘要:

湖心亭看雪古文赏析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以下是小编带来湖心亭看雪古文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

湖心亭看雪古文赏析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以下是小编带来湖心亭看雪古文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

  1.湖心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在外湖中央一个小小的绿洲上,与三潭印月、阮公墩鼎足相对,成一个品字形。从前叫湖心寺,明弘治间被毁,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重建,后又再修。

  2.崇祯五年:为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3.俱:都。绝:无。

  4.是日:这一天。更定:亦叫定更。古时一夜分五更,每更两小时。更定是一更开始,即晚上八时开始。

  5.拏(ná):牵引,划动。

  6.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皮衣拥着炉火。毳,鸟兽的细毛。

  7.雾凇:寒夜雾气。沆砀(hàng dàng):白茫茫一片。

  8.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

  9.长堤:此指西湖里白堤。

  10.一芥:比喻舟极细小。芥,小草。

  11.粒:谷粒。

  12.毡(zhān):毛毯。

  13.烧酒:烫酒,温酒。

  14.炉:烫酒的器具。

  15.此人:这样的人,指作者。

  16.拉:邀请。

  17.三大白:即三大杯。大白,酒杯名。

  18.客此:旅居在此。

  19.及:等到。

  20.舟子:船夫。喃喃:小声自语,嘀咕。

  21.相公:原指宰相,后为尊称。

  22.似:超过,胜过。

  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赏析

  本文写景之句可谓千古名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梁衡先生以“巨笔如椽, 直扫天际”八字来形容其气势之大,并指出“三个‘与’字连用得极好, 反正一切都白了。由于色的区别已无复存在,天地一体,浑然皆白,这时若偶有什么东西裸露出来,自然显得极小。而这小却反衬了天地的阔,天地的清阔,则又是因为雪的白和多”,道出了这段景物描写的博大意象。

  不过,这种广阔的大意象并非西湖本身所具备的,西湖本身只是一个小境界。柳永的《望海潮》中形容西湖为“重湖叠巘清嘉”,西湖经历代不断的疏浚,挖出的湖泥堆成了道道长堤,将湖面划分成了一个个小块,故称“重湖”;西湖四周有南北高峰、飞来峰、天竺山等群山环绕,故称“叠巘”。西湖的面积并不大,湖心岛本为明时疏浚西湖时的湖泥堆积而成,面积亦不大,距离湖岸亦近。但在张岱笔下,西湖却显得无比广阔。这一方面是他用三个“与”字将天地山水融为一体,配合“一白”二字,形成了“清阔”辽远的大背景,另一方面,他使用的“痕”“点”“芥”“粒”几个量词亦使小小的西湖与这片大境界浑然一体。梁衡先生以为这几个词均用以形容“细微之物”,其实不然。这几个量词起于一个“痕”字,“痕”,指痕迹,既然是痕迹,就是若有若无,隐隐约约,让西湖与周围环境的分隔不再明显。“点”,渺小之意,让原本近在咫尺的湖心亭显得可望而不可即;“芥”本义为草籽、细草叶,此处释为后者更恰当一些;“粒”与之对应,都写其小,从而使已经模糊了边界的西湖更显得无边无垠。文中的四个“一”字,呼应前文的“上下一白”,让西湖融入其中;再以一个“与”字,将视角由景移至人身上,自大境界而入渺小一身,飘荡其中,一种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小境界中的大意象,就从中而出,而“与”“痕”两字,无疑是其中的点睛之笔,作者的独特之情亦由此而生。

  创作背景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张岱在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即写于他避居剡溪山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文学家。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披发入山”著书以终。文笔干练,丰神绰约,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