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参赛说课稿(通用9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湖心亭看雪参赛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湖心亭看雪参赛说课稿 1尊敬的评……
湖心亭看雪参赛说课稿(通用9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湖心亭看雪参赛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湖心亭看雪参赛说课稿 1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说〈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设计》。
研读文本是每位语文教师的第一要务(余映潮语)。新课改的实施,关键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我在语文教学中,养成了把玩教材的教学习惯。《湖心亭看雪》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作者张岱对故国往事的怀恋,以浅浅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实则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认识本文白描手法的运用十分独到。
3、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目标这个“靶子”,要一直存在于教者心中。这好比纪昌学射,靶在心中。这里,教学目标1、2为教学重点,教学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有一句教学心语是“教学一定要有目标意识,教学一定要为目标而行动。”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板块:
我们来朗读小品文!
我们来欣赏奇景!
我们来品味雅趣!
整个教学思路的设计理念是:
1、课标: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让讲堂变学堂)
2、洪镇涛:阅读教学,就是要立足文本,在阅读实践中吸取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这才是根本。
3、余映潮:板块式教学模式,教学结构清晰,教学内容优化。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尊敬的各位评委,下面我说一下教学设计中的细节。
一、说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清初的张岱写的一篇优美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这篇小品文笔墨清新淡雅,极富诗情画意,文字简约,却情致深长。请大家用美美的读书声进入我们的语文课堂,请拿起课本,自由地、琅琅地读起来!
【设计说明】开宗明义——本色入课——感知文本
二、说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之一:我们来朗读小品文!
实施策略
1、译读课文。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手头的学习资料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老师提示:遇到不懂的地方用笔圈画住,可以随时和同桌商量商量,或问一问老师。
开始读吧,默读、朗读都行。
学生认真地译读课文,老师巡视辅导答疑,留意学生译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译读中发现的问题,引领其他学生读书、思考、解决,师生交流;教师精要讲解共性问题。
【设计说明】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借助工具书和资料去阅读,勾画批注。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是一种学习投入的表现。唯有静下来,才能高效学习。我在长时间地培养学生这种高质量的阅读。这里,疏通文意是理解内容的前提,这里显现出本色而实在的教学风格。
2、趣读发现。
在译读中,学生或许会发现,有些词语在文中出现两次,且两次的词义全然不同。如“一”,在“上下一白”中解为“全”;而在“湖心亭一点”中解为数词“一”。像这样的一词多义文中还有很多,激励展开比赛,看谁找得准、找得快。
老师提醒:最好拿起笔划一划,写一写,做一做批注,我们交流时语言会更流畅。
学生会兴致盎然地读书,发现,摘记。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一词多义”,老师给予恰当的点评,注意文言知识的点拨。
预设:
是日更定矣:这是金陵人,客此:是
上下一白:白色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
见余,大喜曰:非常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副词
是日更定矣:时间单位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上下一白:跟“上”相反,低处及下船:离开
【设计说明】这是在朗读板块中对文言字词的积累。“趣读发现”这个教学活动表现出形式简约、内容厚实的特点。我突破常规的“读读”“记记”的字词积累,用“趣读发现”的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积累,学生应当是很快乐的学习,教学效果也应当是令人欣喜的。
课件:心灵的需要——自己成为发现者;快乐学习,渗透学法;形式简约,内容厚实。
3、朗读课文。
要求:
(1)朗读要把握基调
(2)字音正确,语句通顺。
(3)朗读要有层次感。
(4)朗读出语气。
【设计说明】没有朗读的课只是“课”,它不是美的语文课。朗读是第一教学法。这里对朗读的要求是在读准字音节奏、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基调、理清文章层次基础上的朗读,富有梯度的教学设计符合规律。教师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朗读指导,读出语气。
课中小结:(课件出示:课文导语)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设计说明】课中小结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上”,总结课文内容;“启下”,引起对“奇景”和“雅趣”的探讨。智慧地运用课文导语,语言洗练,凸显要点。
课堂活动之二:我们来欣赏奇景!
实施策略
1、话题说话2、学习写法3、给图命名
1、话题说话。
运用下面的话题说话:
读了课文,我看到了。
教师示例:
读了课文,我看到了西湖大雪三日后湖面的冷寂空阔。
读了课文,我看到了作者张岱划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大衣,带者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的情景。
【创意解说】教师举两个例子加以示范,做到“授人以渔”。这正是耐心细致的教给学生一种细腻阅读、品味欣赏、简洁概括的学习方法。在这个环节,学生充分地活动,说自己对课文写景语句的理解,并想象画面,这是阅读、理解与审美的统一。
注意:本文中写人的内容也是写景。文中西湖的奇景是因为有了游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
【创意解说】本环节的“话题说话”活动是一种说读活动,用自己的语言再创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挖掘自己的文学审美潜能。学生会说出各种读到的情景,多角度地、细腻地品味语言文字。设置话题的作用是“引发”和“整合”。有了话题,学生就有了思考探究,有了课堂交流,有了课中对话,当然也就有了让学生真正占有时间的保证。
出示课件:教师示例,指导学法;课中对话,引发思考;多角品味,细腻解读。
2、学习写法。
(1)简介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一个绘画术语,指在绘画中只用线条勾勒,不着颜色的画法。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欣赏课本插图,体会白描写法。
文中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我们还应知道,这种手法与作者所选择的上下一白、并无二色的雪景特征相得益彰,这样才能展现清远浑阔的境界。
3、给课本插图命名,感悟雪景的形美与神韵。
老师命名示例:悠远脱俗清净旷达冒雪游湖大雅奇遇痴情赏雪觅知音
【创意解说】这个环节是一次有序而扎实的读写结合活动。有对写作术语的诠释,有对写法的感知,有对文本的深度阅读,有给图画命名。教师要引领学生自主地合作地进行课文的研读。别出心裁的命名实际上是让学生深入文本,研读课文,提炼课文。我自认为,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把学习写法与研读课文融为了一体。同时,也是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
课堂活动之三:我们来品味雅趣!
实施策略
1、知人论世2、品悟雅趣3、微型讲座
1、知人论世。
课件出示下面关于张岱的资料
张岱少时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弹琴吟诗的富足生活,明朝灭亡后不仕,避居浙江剡溪山中,著书以终。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评述,其中表现出对故土和故国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感伤情绪。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
学生读一读,议一议,让学生走进作者张岱,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设计说明】古文教学常常需要背景式的教学铺垫。目的是介绍与作家作品有关的背景知识,拉近作品与学生的距离,为化解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内容而铺设的。这两则助读资料,会照亮学生品悟作者雅趣的心灵天空。“知人论世”同时也是一种“穿插引进”式的教学设计手法,它让阅读课表现得丰满厚实,思想深刻。
2、品悟雅趣。
批注是一种很实用的读书方法,可以写理解,谈感受,做评价。
发现美点:请大家细品课文,抓住文本中关键的字、词、句,用做批注的方法,来品悟游湖人的雅趣。
学生阅读文本,做批注。教师指导、巡视,与学生交流探究的成果。
示范: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表现了作者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在脱俗孤寂的情怀中,蕴涵着作者避世的幽愤。这就是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设计说明】我认为,静心读书,欣赏美文,是高质量的阅读。这是一次大面积、深层次的阅读活动,引领学生实实在在的思考和智慧的碰撞,激发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个性。
它表现出多角反复、品读细腻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利用和挖掘课文中的内容,含英咀华,徜徉于语言文字之中,拓宽课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习得语感。此环节还要注意与学生平等对话。为了让对话轻松流畅一些,我要认真研究文本、吃透文本、把握文本,对文本有很深的体会。当然,我还要注意发挥机敏的反映能力,优化学生发言的能力,深化学生认识的能力,与学生平等和谐地交流的能力。
设问: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你,如何看待张岱的雅趣?
积极的一面是让人心胸豁达,面对困难乐观向上;另一方面让人消极避世,这是不足取的,应点一下。
3、微型讲座——《湖心亭看雪》中的“四美”
老师讲,学生听记要点。
以下是我讲座的一个小片段:
神韵美:神韵就是言外之味,弦外之音,留有余地,耐人寻味。《湖心亭看雪》不足二百字,言外的意蕴却很丰厚。“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作者并未铺陈开来,细加描摹,读者却看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景象,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叠用三个“与”,结合“一白”,仅仅几字,就勾勒出天连着云、云连着山、山连着水、白茫茫一片的浑阔清远。尤其叫绝的是这一句:“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其中,“影”、“痕”,化实为虚,营造了似有若无、依稀恍惚的朦胧空灵之境,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不由得会幻化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淡雅,“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清峻;而且,这“痕”、“点”、“芥”、“粒”,四个量词,不仅暗示了小船的徐徐行进,而且由于它们的依次递小,还表现出湖中景物和人渐次融化到这茫茫雪海之中,这时,你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一滴水之于浩瀚的大海,一粒星之于深邃的天空,一座山之于连绵的峰峦,一棵树之于无边的森林……你会体悟到:宇宙何其阔大,人生何其短暂,琐事何必计较,心胸尚需豁达!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主要内容是评析作品的文学艺术特征,从意境美、神韵美、波澜美、人格美四个层面对全文进行总结,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这篇优美的小品文。这种文学赏析性质的微型讲座,虽然略显直白,但对于语文学习是很厚重的。它彰显教师亲切儒雅的教风,使课堂变得春意浓浓,诗意盎然,而又高雅大气。
三、说结课
同学们,让我们美美地沉醉,你就是张岱一边欣赏着湖心亭的雪后奇景,一边体味着作者的雅趣。请大家伴随着音乐吟诵课文!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两句话,齐读:(课件出示)
做一个心胸阔达的人,
做一个富有雅趣的人。
谢谢同学们,下课!
【设计说明】诵读结课,升华思想情感。每当学习过一篇课文之后,学生能够在思想上引起震撼,或者学生情感丰富起来,或者学生心灵得到洗礼,我都感到十分欣慰,因为那是学生一身受用的东西,因为教育的本质是完善人的精神世界。
四、说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朗读课文——清新淡雅
欣赏奇景——雄浑悠长
品味雅趣——淡静豁达
设计说明:突出了学习方法,突出了小品文的教学,显示了课堂探究的成果。它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内容丰富。
说课结束,谢谢评委老师!
湖心亭看雪参赛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湖心亭看雪》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字词知识、多形式诵读及背诵
教学难点:了解白描手法、赏析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翻译全文并背诵,能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
能力目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写作手法。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三、说方法
1、说教法
(1)竞赛活动法
有位名人曾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的确,如何在45分钟中把学生的注意力调集在焦点上,是老师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而如何打破文言文课堂教学沉闷的讲析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思维有所创新,我设计了这堂竞赛活动法,意在用多样性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2) 朗读法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所以朗读是必不可少的。
(3) 赏析法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所以带领学生赏析文章是本堂课的重要方法。
2、说学法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篇文言文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此时,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而且本文又是自读课文,所以我打算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来完成对这篇文章的学习。
四、说程序设计
本文我计划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主要面对的是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设计的。
整堂课主要分三步:初读—精读—品读。课堂以读贯穿始末,以赛促其乐学。
(一)、初读
1、导入课题。(3分钟)
检查学生搜集到的关于西湖的诗词,看哪组同学搜集的多且好。然后进入“西湖名诗大拼盘”,大家共读描绘西湖名诗句,导入课题。
2、、检查预习,(10分钟)
(1)、在“字词障碍一扫清”这一环节里,检查了学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分男、女生组进行朗读比赛。要求读出文章句内停顿,读好文中关键词语,读好句末虚词,读好重要段落,体会语气,把握语速。
(2)、“齐心合力疏文意”, 采用卡片、抽签形式进行比赛,共同完成字词解析和文章语句的解读。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用到了教学方法中的竞赛活动法和朗读法,在活跃的气氛中完成了文意的疏通,还可以培养学生预习课文、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
(二)、精读(15分钟)
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资料,运用自学法阅读课文,即用不同的符号记下课文中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答。可有以下几类问题:
1、“看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写雪大的句子和写冬雪寒冷威严的句子各是哪一句?
2、 怎么写湖心夜景的?采用什么写法?
3、 那人对我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我的态度呢?
4、 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哪个字?为什么?
这四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特别是第1、2问题的设置,体现了教学难点:了解白描手法、赏析文章的思想内容。让学生在讨论中完成难点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接下来进行意境的品与欣赏。
(四)品读
在反复朗读中进行品析、品味、品评。(10分钟)
一读品词语。学生以“我认为 词(字)用得好,写出了 ”为话题发言。例:我认为“天与云、与山、与水”这个“与”字用得好,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的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二读品美点。学生以“我认为 句美,写出了 ”为话题发言。例:我认为“雾淞沆砀”一句美,写出了湖上雪光水气弥漫的景象。
三读品情感。学生以“我从文中 处,理解了作者 的心情”为话题发言。例:我从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处,理解了作者孤寂的心情和独特的生活方 式。 说明:这“三品”的活动设计,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既鉴赏了文章优美的语言,又体会了文中暗含的情感,掌握了文章的思想内容,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熟读背诵(5分钟) 学生在经过反复诵读和品析语言,对课文内容应相当熟悉,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进行背诵,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有利用记忆的巩固。
(六)、创新活动(布置作业)(2分钟)
1.根据文章内容、意境、情感,创作一幅对联。教师给出上联,学生对下联,学生如对出佳句,予以展示,进行鼓励。
赏雪景寄情山水
(品诗人感悟意境)
独驾小舟赏雪景
(偶逢知己饮亭中)
赏雪景深夜驾小舟
(逢知音亭中饮大白)
2.尝试用白描手法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段散文。(选做题)
说明:本活动设置,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对联),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将文言文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五、说反馈
程序设计中的初读—精读—品读这三个环节,较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翻译全文并背诵,能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
能力目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写作手法。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事:湖心亭看雪
景:雪后湖心亭奇景(白描)
全景:上下一白——空旷、沉寂
近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情:雅趣,超凡脱俗,孤芳自赏 言简意丰
湖心亭看雪参赛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位于八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第七单元全是古代诗文,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湖心亭看雪》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作者张岱对故国往事的怀恋,以浅浅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实则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二、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了解白描手法。
3. 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
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四、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领略了承天寺中如水的月色,今天,让我们再到杭州,去领略西湖的秀丽风光。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更是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它自古就令许多文人墨客魂牵梦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请同学们回忆描写西湖的诗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苏 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正音正字
3、学生齐读
4、学生自由读
5、指名读
三、学生合作探究:
1、语词破译组:解决文章中生字、文言词语以及文言翻译等方面的问题。
2、心灵探密组:走进作者心灵,体会他游西湖时与众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及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
3、性情评价组:为作者在古代文人中找出知音,然后评价作者这样的人的性情到底可取还是不可取。
4、写法赏析组:对文中的写法以及表达方式的运用进行赏析。
四、交流探讨的结果。
1、语词破译组可能出现的问题:
学生自由翻译课文,然后一生读一生译。教师纠正不妥之处。
2、心灵探密组可能出现的问题:
(1)作者与众不同的表述:
A、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为什么要用明朝的年号?
对故国的留恋
B、天寒地冻他为什么要清晨看雪而且是独自一人。他很在乎雪景吗?
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的人生彻悟之感。他脱俗喜欢宁静,遗世独立。不随流俗的性情。
C、“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否矛盾?
自命清高,洁身自好,不愿意与那些俗人为伍。在作者眼里这些人并不存在。
D、一切景语皆情语,他笔下的景色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怎样的状况?
作者写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人物云天、高低远近、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然而,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
E、金陵人请他喝酒的时候,他连姓氏都没有通报,只是离开的时候才问,也没有记下来,有什么深意?
君子之交淡于水,作者交朋友没有什么功利性,只看重精神的沟通,心灵的交融。
(2)能够总括作者形象特点的一个词是“痴”,怎么理解这个的深意?
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题,表现他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浊孤独的独特个性。
3、性情评价组可能出现的问题:
(1)古代文人中有许多曾经有过遗世独立的文人雅士:
例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于句曲山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又如:陶弘景,曾经掌朝廷机密文书,后来不仕隐居,娱情山水,作起了“山中宰相”。
再如:刘禹锡,住在陋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辩论:
A、可取的地方:他们品德高尚,洁身自好,不与腐朽的官场为伍。他们性情高雅,娱情山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绝妙奇文。
B、不可取的地方:他们消极避世,一方面可以抵抗统治阶级,可是另一个方面他们没有为当时的现实社会作出自己应该有的贡献。他们的独善其身,使他们的杰出才干没有了社会的价值。
4、写法赏析组可能出现的问题:
(1)、本文写景的句子;写景的方法;景物的特点;折射出人物的情感。
写景的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白描的方法:
此时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惟有雪光能带来亮色,映入作者眼帘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预备资料:关于白描手法的解释。
(2).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五、总结本文:
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湖心亭看雪参赛说课稿 4
[创意说明]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手法,能粗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雅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湖心亭看雪》这篇课文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点畅想,有一点创造,我设计了这堂“活动板块型”课式,意在用多样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活动中交流、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体验,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了解雪后西湖的美景,感受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和画面。
3、领悟作者的志趣,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难点]
俄罗斯作家契诃夫在谈创作体会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简洁是力才的姊妹,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这篇《湖心亭看雪》就是最好的.证明。全文不过一百六十个字,却把湖心亭的夜间雪景写得气象混茫、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围炉、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孤寂的情怀展现得栩栩如生。所以我把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及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定为这篇文章的重难点。
[教学方法]
1、自学法。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大意。
2、讨论分析法。通过提问、课堂讨论,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3、品读法,感受文章的美点
[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使课堂讲解显得思路清晰、提示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先检查学生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描写西湖的诗词,然后进入“西湖名诗大拼盘”,大家共同欣赏西湖名诗句并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2、作者简介:
第一板块:朗读释疑活动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朗读和质疑解惑,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先听配音朗读,然后学生齐读。
2、学生自主学习,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
3、老师释疑,讲解重点字词及难懂的句子。
第二板块:探究活动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在这一环节中,我一共设计了四个问题,四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1、作者是在什么环境、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去往湖心亭,这一举动有何意味?
2、湖上的长堤、湖心亭、小舟,在作者的笔下为何是“一痕”“一点”又“一芥”?
3、文章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是不是矛盾?
4、舟子用“痴”来形容作者,这个“痴”字有什么含义?
第三板块:品读活动。
在反复品读中进行品析、品味、品评,通过三个句式说话,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一读,品词语
学生以“我认为词(字)用得好,写出了”为话题发言。
二读,品美点
学生以“我认为句美,写出了”为话题发言。
三读,品情感
学生以“我从文中处,理解了作者的心情”为话题发言。
第四板块:创新活动
根据文章内容、意境、情感,创作一幅对联。老师给出上联,学生对下联。学生若对出佳句,予以展示,进行鼓励。
上联:赏雪景寄情山水下联:品诗人感悟意境
上联:独驾小舟赏雪景下联:偶逢知己饮亭中
课文小结:
一篇短小的小品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像梦一样的冰雪世界。在这里有神奇的景、有高雅的情,记叙、写景和抒情交融、浑化无迹,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大家也许觉得张岱很神秘,其实不然,想想你自己,也许就曾在如泼的大雨中漫步,任雨水把自己浇个透湿也不在乎;也许就曾把自己关进小屋,独自一人去感受那流淌自心底的音乐。也许就曾经长久地抬头仰望星空,不为别的,只为感受那份寂静。在那一刻,甩甩头,让所有的烦恼都随风飘散;在那一刻,你也许想到了“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所以,当我们品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张岱离我们并不远,他在穿越时空的隧道,和我们的心灵进行对话,一同去感受那份孤独,一同去感受那份静谧。
湖心亭看雪参赛说课稿 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本文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了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文章文字简洁,意境深远,是学习文言文写景抒情的佳作,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章大意。但对于文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独特意境,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他们正处于情感丰富、思维活跃的阶段,对富有诗意和文化内涵的作品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大意,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品味词句,体会文中的雪景之美和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雪景的语句,体会其意境。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蕴含在文中的复杂情感,理解文章所反映的作者的精神世界。
五、教学方法
采用朗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以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思维碰撞。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雪景,进而引出张岱笔下的湖心亭雪景。
2. 新课讲授
(1)作者及背景介绍,让学生对作者的经历和创作背景有初步了解。
(2)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节奏,教师进行正音和节奏指导。
(3)疏通文意,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小组内交流讨论疑难问题,教师答疑解惑并强调重点字词。
(4)精读课文,引导学生赏析描写雪景的句子,如“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体会其运用白描手法营造出的空旷、悠远的'意境。
(5)深入探究作者的情感,通过分析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的行为以及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如“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等,理解作者的孤独、清高与对知音的渴望。
3. 课堂小结
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布置作业
让学生仿照文中的白描手法,描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字数 200 字左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手法的运用。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湖心亭看雪参赛说课稿 6
一、教材解读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经典的文言小品文。它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在写景中融入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与心境。文章不仅展现了西湖雪后的绝美景色,更通过作者的行踪与感悟,折射出其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在教材编排中,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升文言文阅读素养,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与深度。
二、学情预估
九年级学生已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有了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如字词理解、句子翻译等。但对于像张岱这样富有深意和独特情感的.作品,在理解其情感脉络和审美意境方面仍需引导。他们思维活跃,对探究古人的精神世界有浓厚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开展教学。
三、教学目标设定
1. 知识目标: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准确流畅地翻译全文。
2. 能力目标:学习并运用白描手法进行写景写作,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遗世独立的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古代文人精神境界的感悟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确定
1. 重点:理解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品味文中写景的精妙语句。
2. 难点:深入剖析作者的情感变化历程,理解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复杂心境。
五、教学策略选用
以诵读法为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初步体会文章情感。同时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西湖雪景等相关资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意境。再配合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中的关键问题,促进思维发展。
六、教学流程展示
1. 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西湖雪景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雪景之美,然后引出张岱笔下的湖心亭雪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文本解读
(1)作者介绍,重点讲述张岱的生活经历和所处时代背景,为理解文章情感做铺垫。
(2)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和朗读节奏错误,之后全班齐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字词梳理,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学生自主梳理文言字词,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和补充,如“更定”“挐”“毳衣”等。
(4)精读赏析,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描写雪景的段落,分析白描手法的运用,如通过对比“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与“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体会其以简洁笔触勾勒出的宏大而又空灵的雪景画面。
(5)情感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的原因以及文中所体现的情感变化,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孤独、清高与对知音的惊喜。
3. 拓展延伸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孤独与追求内心宁静的理解,将文章情感与现代生活相联系。
4. 课堂总结
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强调重点知识和学习要点。
5.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描述自己心中的雪景,尝试运用白描手法,进一步巩固所学。
谢谢大家!
湖心亭看雪参赛说课稿 7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姓名],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湖心亭看雪》。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湖心亭看雪》是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文言文。它是张岱小品文的代表作,以其简洁而富有韵味的文字,描绘了一幅独特的西湖雪景图,展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学习这篇文章,有助于学生提升文言文阅读水平,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同时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
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文言文基础,能够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和句式。然而,对于张岱文中那种含蓄而复杂的情感,以及独特的写作手法所营造出的意境,理解起来尚有一定难度。但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探究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能够准确翻译课文,掌握白描手法并能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多种方式,体会文章的意境美和情感美,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孤独情怀和对故国的眷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文人精神世界的尊重。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理解白描手法描写雪景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 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复杂情感,尤其是其故国之思与遗世独立的情怀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教学方法
采用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和情感美;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展示西湖雪景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进入文本情境;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探究文章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讲述西湖的著名景点和其在文人笔下的不同风貌,引出张岱与众不同的湖心亭看雪之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者及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张岱的生平经历,重点讲述明朝灭亡对他的.影响,为理解文章情感奠定基础。
3. 初读课文
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初步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4. 文言知识梳理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让学生自主梳理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并强调重点,如“绝”“更”“焉得”等字词的用法。
5. 精读课文
(1)引导学生赏析描写雪景的语句,分析白描手法如何简洁而生动地描绘出西湖雪后的奇景,如对长堤、湖心亭、舟、人的描写,体会其营造出的空旷、寂寥的意境。
(2)深入探究作者的情感,通过分析作者看雪的时间、行为以及与舟子的对话等细节,体会作者的孤独、清高以及在偶遇知音时的欣喜与感慨。
6. 拓展延伸
让学生比较张岱笔下的西湖雪景与其他文人笔下西湖景色的不同,进一步体会张岱的独特审美情趣和写作风格。
7. 课堂总结
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
8. 作业布置
让学生选择一处身边的景物,运用白描手法写一篇 200 字左右的短文,并在文中融入自己的某种情感。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
湖心亭看雪参赛说课稿 8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对《湖心亭看雪》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文言散文。它以湖心亭看雪这一事件为线索,将西湖雪景与作者的心境巧妙融合。文章文字凝练,意境深远,白描手法的运用堪称典范,不仅生动地勾勒出雪后西湖的神韵,更深刻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世界。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能够进行基本的文意疏通。但对于本文中蕴含的那种深邃的孤独感、对自然的独特感悟以及白描手法的精妙之处,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挖掘。他们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渴望在课堂上展现自我,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开展教学。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理解并翻译课文,了解白描手法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赏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情境体验等方式,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遗世独立、孤高自赏的情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崇尚与敬畏。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汇,如“余拏一小舟”中的“拏”,“雾凇沆砀”等;体会白描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感受雪景之美。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湖心亭看雪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尤其是其孤独心境背后所蕴含的.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
五、教学方法
运用诵读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和情感基调;问题驱动法,以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小组合作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思想碰撞,共同探究文章的内涵。
六、教学过程
1. 趣味导入
以西湖的传说故事或著名诗词引入,激发学生对西湖的兴趣,然后提出张岱眼中的西湖雪景有何独特之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知识铺垫
介绍作者张岱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以及明朝末年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经历有初步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情感。
3. 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之后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朗读要点并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整体氛围。
4. 文言解读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将不懂的字词和句子标注出来。小组内交流讨论,尝试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重点讲解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如“更定”“焉得”“强饮”等字词的用法。
5. 精读赏析
(1)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雪景的段落,分析白描手法的运用。通过对比“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与“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让学生体会白描手法如何用简洁的笔墨描绘出宏大而又空灵的雪景,感受其独特的艺术效果。
(2)深入探究作者的情感变化。从作者选择“更定”时分独往湖心亭看雪,到在亭上与他人相遇时的“大喜”,再到舟子的喃喃自语,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内心的孤独、对知音的渴望以及其遗世独立的情怀。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6. 拓展延伸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孤独和寻找精神寄托的理解,将文章中的情感与现代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情感迁移能力。
7. 课堂总结
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强调重点知识和学习要点,如白描手法、文言字词、作者情感等。
8.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运用白描手法描写自己家乡冬季的一处景色,字数 300 字左右,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湖心亭看雪参赛说课稿 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下面我将对《湖心亭看雪》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作为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言文,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它以独特的视角、简洁的笔触描绘了西湖雪后的壮丽景象,同时通过作者的游踪与心境的变化,传达出一种深邃的孤独感和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这篇文章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审美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较多的文言文,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能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然而,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相对有限,对于文中蕴含的作者那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以及独特的文学表现手法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困难。但他们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基础。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认读、书写文中的文言字词,理解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熟练翻译课文,掌握白描手法并能在写作中初步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讨论、比较等多种方式,深入体会文章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感受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敬畏之心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扎实掌握文言字词,如“拥毳衣炉火”中的“毳”字等;深入理解白描手法描写雪景的精妙之处,感受雪后西湖的空灵之美。
2. 教学难点:精准解读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复杂情感,包括其孤独、清高、对知音的珍视以及潜在的故国之思,理解这些情感与当时社会背景和作者个人经历的'内在联系。
五、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展示西湖的图片、视频资料,营造与文章相符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情境;朗读教学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和情感变化;问题探究法,设计一系列有层次、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挖掘文章的内涵;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展示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描述西湖给自己的印象,然后引出张岱在大雪三日之后看到的西湖,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
2. 作者及背景介绍
详细介绍张岱的家庭出身、生活经历、文学风格以及明朝灭亡后的心境变化,重点阐述当时的社会对作者创作的影响,为学生理解文章情感做好铺垫。
3. 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正音和节奏指导,如“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句的停顿。之后全班齐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4. 文言知识梳理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