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语文说课稿(精选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琥珀》语文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琥珀》语文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奇异的琥珀》是……
《琥珀》语文说课稿(精选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琥珀》语文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琥珀》语文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奇异的琥珀》是第十册新教材中第三单元的课文,此单元以“神话传说,科学天地”为主题,训练的重点是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推敲重点词句,记录自己的疑惑和体会,也可以查找一些资。同学们会随着语言文字进行特殊的旅游。根据这些要求,我以我校一贯坚持的培养学生十大创造性学习习惯为核心,努力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了教学过程。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二是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复述故事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本课教学的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三、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说教学思路与意图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教师导入:(课件出示课题)
2、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设悬: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意图:回顾旧知,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展示图片,给学生设置悬念,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学习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
(1)、课件出示有声动画——松脂球形成的过程(学生观看动画)
[意图:用动画课件展示这一过程既直观又形象,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看后,教师问:你觉得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帮助。
(4)、全班汇报交流。
《琥珀》语文说课稿 2
说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说理念:
1.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说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想它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2.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据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学习有依据的合理的进行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
说教与学活动步骤:
(一)整体把握课文,进入语文实践
教师出示文中“琥珀”的图片,学生围绕这块琥珀,说一说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
随着学生的汇报,抓住琥珀的样子与它的价值这一段落,学生进行朗读,发现“想象”和“推测”两个词语,并理解意思。随之和科学家一起合理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
(二)探究学习,在语文实践中想象
这一环节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想象能力的体现。
1.教师请学生看着这块琥珀,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科学家,推测琥珀的形成会想到什么?
2.学生会想到要有松脂包裹两个小东西,而松脂的.形成必须是在炎热的夏天从松树上渗出。这样学生再来读课文可以找到许多相关琥珀形成过程的语句。
3.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说一说它们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4.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这块琥珀的价值还在于同时有两个小东西被包裹在松脂球中,使人们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教师演示:用一大滴松脂来包裹一只苍蝇和蜘蛛,学生发现这并不能做到。因为苍蝇和蜘蛛都会在松脂落下来的一瞬间逃离。此时学生的兴趣会很高涨,教师借势让学生再次读课文,学生发现科学家推测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这样学生感受到科学家推测过程的合理,那一瞬间是在绝对自然的情况下发生的。
5.这时,学生对科学家的合理想象,严谨思考产生佩服之情,教师播放松脂球形成的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再来朗读这个被推测出来的小故事,情感会自然流露。
6.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要经历沧海桑田的巨变。
(三)课外延伸,进行综合性学习
1.学生结合科学家的想象与查找的课外资料,再来想想这块琥珀还有可能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比较,会感觉很难想象出新的过程,由此更加敬佩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2.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出示“柏抱槐”图,学生小组讨论它的形成过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课后练习写出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科学小品文。
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造的完成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琥珀》语文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琥珀》是第二单元展现科学世界的第一课。本课属于科普小品,从琥珀的形成、被发现、科学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全文语言生动易懂,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感受生命的突变和渐变,还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想象的准确以及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4.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画面,引导入境,促进朗读,帮助理解。
2.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达到以读促悟;通过小组讨论法,给学生创造各抒己见的表达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思维能力。
《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年级学生思维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学习能力和独立性增强,且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等方式,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多媒体展示琥珀图片,让学生描绘琥珀。
同学们见过琥珀吗?你会用哪些词语来描绘琥珀?这么美丽、珍贵的琥珀是怎么来的呢?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理解的词语。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考察学生认读情况。
指导正音,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怎样更好地记住这个字?怎么把这个字写得工整好看?学生交流、讨论写字的发现,我再根据情况做写字指导。
(三)了解文章内容
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说说课文大意。
2.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写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第13——17自然段)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四)默读课文,交流疑问
1.学生默读课文,提出疑问
2.总结疑问,交流解决。引导思考:
(1)这块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2)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五)感知琥珀的形成
1.体会松脂球的形成。(炎热天气,松树渗出松脂;苍蝇、蜘蛛相遇被松脂包裹;松脂不断下滴,形成松脂球。)
2.体会化石的形成。(地壳变化,漫长的时间演化,松脂球变为化石。)
(六)感知推测,体会珍贵
1.学生齐读第18自然段,引导了解科学家们知道的是什么?不知道的又是什么?
2.结合前文对琥珀形成的推测,体会科学家想象和推测的合理性。
3.体会琥珀的价值。(琥珀对历史的完好保存、对科学家研究的意义)
(七)拓展实践
1.实践演说: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2.拓展阅读:课下读一读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感受更多的自然奥秘。
(八)课文小结
这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合理的想象,从一块琥珀的发现,推测到几千万年前的故事和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五、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按行文顺序,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让学生能一目了然,了解科学家推测的琥珀的形成过程,知道琥珀的价值。
《琥珀》语文说课稿 4
说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说理念:
1、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说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想它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2、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据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学习有依据的合理的进行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
说教与学活动步骤: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化石吗?(或不知道)
生:知道。
师:哪位同学说一下你查找的答案?
生: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师:你们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松柏树脂的化石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琥珀”,(板书并指点学生读准课题,之后出示“琥珀”片)
琥珀大多呈浅黄色,也有褐色或红褐色的,可以做装饰品,老师这有一幅很特殊的琥珀化石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仔细观察,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琥珀的样子。
(二)学生描绘琥珀。
(这样通过谈话拉近师生距离,展示琥珀图片给学生清晰印象。让学生初步见识琥珀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师:在这块透明的琥珀的背后,还有一段耐读的故事呢,你想知道吗?
生:想!
师:好,打开书,看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回忆,前面我们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你一定还记得这篇童话在写法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生:由实在事物进行合理想象。
师:那我们这篇课文是否也有这一特点呢?
如果有哪些段落是写实在事物,哪些是合理想象?读课文时别忘了做上记号,15分钟自由读课文。
(三)自学过程
(以前介绍过高效读书法:①看课题,提问题。②接提示,归问题。③初读文,读通顺。④再读文,理内容。⑤细读文,深研究。并且介绍过读书时的六种圈点符号:字加点,词横线。重要句,波浪线。分部分,双竖线。划层次,单竖线。疑问处,问号现。六种符号要记全。这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正体现了自主教学的特点,而且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完成这一任务并不难。)
(这一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阅读的基本条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样不仅巩固前面学到的学习方法,而且能自觉吸收“活”知识。)
(四)师生交流,互动互学。
师:好极了,同学们刚才学得都很认真,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呢?我们交流一下。
生: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生:我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夏天的一大片松林里。
生:我知道了小苍蝇是飞累了想休息一下,被松脂包住的。
生:事情很巧,偏偏有蜘蛛想吃苍蝇,刹那间,蜘蛛和苍蝇都被松脂重重包住了。
师:刚才,同学说这件事很巧,你发现了吗?究竟哪些词或句子体现了巧呢?
生:第7自然段,刚、突然、刚好、一起等这些词都可以看出事情真得巧极了。
师:你读一下这段突出巧极了,试试看。
生:读。(师指点生读,读出感情。必要时师可范读)
师:我们接着交流所得好吗?好,接着来。
生: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那只小苍蝇很可爱。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作者这样描写小苍蝇(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里快乐地飞舞。)
生:老师,我也同意这个观点,第四自然段写道(那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师:同学们看得真仔细,说的好,我也同意。
生:我知道了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四个条件:
1、有松柏树。
2、夏天,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松树林。
3、蜘蛛和苍蝇碰巧在一起被一大滴松脂包裹住。
4、松脂不断往下滴。
生:由松脂球变成琥珀还需两个条件:
1、经过漫长的时间
2、地壳变动。
师:你们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呢,同桌交换一下意见。同意吗?
生:同意
师:同桌互相复述,看谁说的好。
(生练习复述之后师点同学复述)(略)
(此处,展示课件可以让孩子们获得清晰、形象的认识,他们刚刚十二、三岁,新奇感占优势,看看动画,肯定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怎会不活跃呢?同桌互相复述,给每个孩子同等的锻炼机会,活动面广,正符合现在提倡的课上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的思想。老师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他们的意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贴近学生成为他们喜欢的伙伴、合作者。)
师:你们的收获真不小,还有什么高见?
生:我发现科学家的想象非常合理,不仅体现在琥珀的形成过程上,还体现在琥珀的发现过程上,他不是任意安排了两个人,而是安排了父子俩。
师:同学们同意吗?如果同意说说理由。(找学生读14—17自然段,再阐述理由)
生:儿子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才发现了琥珀。如果换了大人他即使踩着硬东西也不一定挖出来看看究竟是什么。
生:爸爸很识货,知道这是一块罕见的琥珀,这样琥珀才被发现。
生:我知道1-17自然段是想象,18自然段是事实。
(五)学生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收获,那么还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学生质疑:1、书中说“一个小苍蝇”为什么不说“一只小苍蝇”?
2、第8自然段中说“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为什么不说“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汗珠里”?
师:同学们提得问题很有价值。那究竟为什么呢?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之后全班交流)
生:前面我说过作者把小苍蝇写得很可爱,他是不是有意用“个”而不用“只”更能体现小苍蝇的人格特征突出小苍蝇的可爱。
生:我同意,作者其实就是把苍蝇当成了可爱的小生灵,就好象是人一样。
师:也许正如同学们所说,我赞成同学们大胆的推测。第二个问题你们有什么意见?
生:我认为用“汗珠”更合适,因为当时正是夏季,而且晌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老松树一定很热。
生:我认为用“泪珠”好,作者这样写是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得句子形象生动。
生:用“汗珠”也是拟人句啊。
生:我认为用“泪珠”更合理,老松树是多么不情愿看见两个小东西被自己伤害啊!
师:同学们争论的很激烈。我为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而感到欣慰。其实我觉得作者用“泪珠”比“汗珠”好,正像最后的同学所说他多么不情愿伤害两个小东西呀,这充分体现了老松树人性的善良。如果你愿意用“汗珠”的话,让它出现在你的故事中。
(六)学生总结一节课所得。
(让学生把一节课的重点总结、归纳是个好办法,它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课上所得)
(七)听录音再次欣赏这个故事。
(八)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培养语感,加强情感熏陶,便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九)拓展统习
师:这是科学家的想象,那么你们这些未来的小科学家们,你们是不是有更生动、更精彩的设想呢?发挥想象也写《琥珀》,千万注意:想象要合理,要有科学根据。
1、学生结合科学家的想象与查找的课外资料,再来想想这块琥珀还有可能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比较,会感觉很难想象出新的过程,由此更加敬佩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2、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出示“柏抱槐”图,学生小组讨论它的形成过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课后练习写出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科学小品文。
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造的完成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板书:
想象炎热的太阳光
松树渗出厚松脂
琥珀
包裹两个小东西
推测
陆沉海升
《琥珀》语文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奇异的琥珀》是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21课,此单元的主题是“科学与发现”,训练的重点是默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认真领会说明的道理,培养学生对科学,对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质疑、探索的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体会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二是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努力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了教学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10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熟悉课文内容,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推测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的,明白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
4、复述故事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认读、识记、组词、听写等方式掌握本课生字,借助字典、词典的工具书来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练习和指导,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熟悉课文内容的目的。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讨与交流,明白这块琥珀为什么是奇异的以及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和发现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四)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体会科学家合理推测的依据。
2、难点:理解科学家推测的依据。
三、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说教学思路与意图:
(一)、板书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奇异的琥珀
2、教师谈话设悬:
谁知道什么是琥珀?为什么课文的题目不直接叫琥珀而要叫奇异的琥珀?这琥珀奇异之处在哪里?【意图】(给学生设置悬念,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学生预习课文:
1、带着刚才的疑问去预习课文。
2、在读课文的时候自学生字新词。
3、初步熟悉课文的内容,明白这块琥珀为什么是奇异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分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与反馈:
1、生字新词的检查:
(1)指后进生拼读生字,其余的学生认真听,然后指学生为其正音。
【意图】(让后进生参与学习中来,摸清班上学生拼读生字的能力。)
(2)指学生上黑板听写生字,其余的学生在稿纸上听写,然后同学互相订正。
【意图】(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
(3)指学生上黑板为生字组词,其余的在稿纸上组词,然后同学互相订正。
(4)全班齐读生字新词。
2、课文朗读的检查:
(1)指几个学生朗读随机指定的段落,其余的学生认真听,并在有误的地方做上记号,为评价朗读做准备。
【意图】(检查学生是否对课文的任何一段话都比较熟悉。)
(2)学生评价朗读。
【意图】(检查学生听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3、对课文内容理解程度的检查:(见预习要求)
(1)各小组选举代表发言。
(2)各小组学生互相补充。
【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读、想、写、说等各方面锻炼学生。)
(四)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肯定表现好评的组和学生,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
【意图】(肯定和批评并行,让学生既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又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做到取长补短。)
(五)课堂练习:
1、同学互相听写词语。
2、同学互相朗读课文。
【意图】(当堂学习当堂掌握。)
《琥珀》语文说课稿 6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是xx,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奇异的琥珀》。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奇异的琥珀》是六年制小学s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科学与发现”主题的一篇精读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形象,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细读课文,字里行间显现着“奇异”。
2、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粘稠、详细”等词语,积累“美餐、热辣辣、淹没、冲刷”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人们推测的故事中,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
难点: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篇课文是以自然科学密切相关,要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文中答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讨论、交流并播放多媒体(琥珀图片、动画展示形成过程)来深入理解课文。在反复品读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认真领会说明的道理,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课堂结构是:质疑导向——初读感知——简述形成——感受奇异——小结背诵。
爱因斯坦曾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又与文章中心紧密相连,因此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这块琥珀是奇异的?谁发现的?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初读感知。这一环节包括:检查自学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分段。在对文章有大致了解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入第三个环节:可采用画箭头、文字描述等不同方式,简述琥珀形成过程。(主要先由学生自主完成,然后指名上台板演或简述。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意识而显得活泼生动。第一课时宣告结束。第四个教学环节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奇异。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在设计这一部分教学时,我从课题中的“奇异”二字入手先理解“奇异”的意思:跟平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与众不同令人惊异。再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逐层深导,感受“奇异”。
1、通过样子,感受“奇异”。学习课文最后一段,引导观察课文中的图片,观察课件(琥珀图片)。
2、揣摩形成过程,感受“奇异”。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先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化石。把关键词“松脂球——化石”板书出来。下面我们再认真地读读文章第一大段,看看松脂球是怎么形成的?松脂球又是如何变成化石的?让学生边读边画。第三步:先同桌互相说然后指名学生说说琥珀形成过程,再找学生补充,教师板书。第四步动画演示形成过程。
3、谈论“发现”,感受“奇异”。我们学习第二段,看看琥珀的发现是否也存在一种巧合呢?让学生齐读,引导找出答案“赤着脚”。
4、分析推测,感受“奇异”。那么我们是否也在为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感到惊异呢?读第十八自然段,学生体会。理解"推测"的意思:从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再让学生分析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松脂球形成化石等相关知识,琥珀的样子,发现琥珀的过程。)
第五个环节:小结课堂,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思考,讲述。课后作业:用自己的话写写琥珀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