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酒慰风尘作文 幼时曾读过这样一个文字:一个男孩向自己的爷爷询问阅读的作用,爷爷未多说什么,只让他带着一个蒙尘的篮子去打水,竹篮打水自然是一场空,可篮子却在清水洗涤下一尘不染。文学如水,能拂去心灵的阴霾,净化灵魂。我曾深以为然。可近来旧文重读,却又生发出……
壶酒慰风尘作文
幼时曾读过这样一个文字:一个男孩向自己的爷爷询问阅读的作用,爷爷未多说什么,只让他带着一个蒙尘的篮子去打水,竹篮打水自然是一场空,可篮子却在清水洗涤下一尘不染。文学如水,能拂去心灵的阴霾,净化灵魂。我曾深以为然。可近来旧文重读,却又生发出更多的感悟来。
在我以为,文学如水一说,莫如文学如酒更来得贴切。
酒之于水,更难获得——好酒须历经时光,唯有尘封与时光的磨砺才能酿就而成最醇香最美妙的好酒。
文学之酒,源于炎黄子孙血管中汩汩流淌的华夏血脉。
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文人就被视为风雅之士,宋朝更有满朝重文轻武之风。从最早的《诗经》,先秦的散文,《楚辞》,乐府到近体诗,词,曲,章回体小说……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文学在中国向来是被青睐的,这种青睐,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令其貌不扬的原材料发酵,沉淀,酿造出了酒之香醇浓郁。
文学之酒,更是源于人类的发自内心的对真善美的追求。
毫无疑问,文学是真的,善的,美的。它或字句珠玉以彰其美,或针砭时弊剖开现实的伤疤以显其真,或大声呼吁诚挚提议以显其善……智慧之人并不会因其实用性寥寥而亲之,反而会视之珍宝万般喜爱。这便成就了泱泱五千年的龙的血脉。
武亦姝将陆游,苏轼,李白奉为三大偶像,带着轻松的心情解读“我与狸奴不出门”,妙趣横生。正是凭借着喜爱,她才孜孜不倦的阅读了众多古诗词,得以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上脱颖而出。文革时期,知识分子受到多方打压,倘若不是依靠着心中的热爱,钱钟书,杨绛,苏童等老一代著名作家,又怎能在当是时严峻的形势下依旧坚持完成诸多作品?对真善美的喜爱,足以克服一切苦难,才会有这么多精妙句段流传后世。
文学本身的真善美,更发酵着文学爱好者对真善美的追骛。热爱文学的人,是不会吝于向文学求索知识的,而知识对于眼界的开拓、观念的革新早已是老生常谈。另一方面,文学在精神道德层面的影响更是可观。酿酒确是须有水作底的,文学,确有净化人的心灵的力量。但它绝不止于水,它会常读常新,日久弥新,这便如酒了。文学的作用在于对心灵的浸润,它使你的精神得到了升华。而这独属于心灵的提升,足以让多少有智之人甘之如饴啊!正如韦应物诗云: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谁料此诗句在去年被网罗传遍——缘起新浪大V@杜子建发的一条求助微博: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随即引发了网民吟诗热潮。印象最深的答句是“遍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盛况让人动容。
其实诗词是日常生活中决然不可能用到的东西,竟会有如此多的人为之倾倒,实在是在人意料之外。可见相较起几年前的一项“日本群众每年的人均阅读量达到十五本,而中国群众只有三本”的调查,国人的确是有了一丝令人欣慰的长进。
而抛开这已距今有些许时日的所谓“诗词狂欢”,只看近来出现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信如面》等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大众眼前展露锋芒,让人颇有“但凭杯酒长精神”的兴奋。
文学一壶酒,足以慰风尘。遍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
愿这文学之酒,令人唇齿生香,慰藉所有满是风尘的倦怠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