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统筹方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中下定义、举例子、制图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定义及其作用。 二、重点和难点: 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三、课型: 新授课(阅读课) 四、课时: 一课时。……
沪教版《统筹方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中下定义、举例子、制图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定义及其作用。
二、重点和难点:
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三、课型:
新授课(阅读课)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者介绍) 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910年,卒于1985年,被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年轻时经受了一场大病的折磨,奇迹般的存活下来,却变成了残疾人,但是他身残志不残,致力于数学研究,成就卓越。华罗庚重视把数学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如《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在中国推广。他曾经这样说过:“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地拼搏和奋进,一生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为我们介绍的一种数学方法——统筹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统筹方法。
1、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课文,并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统筹方法?
(2)统筹方法的实用范围有哪些?
(3)文章中主要讲的是统筹方法中哪一方面的问题?
明确:
(1)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2)他的适用范围主要有:企业管理、基本建设、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3)有关时间方面的问题。
2、这是一篇介绍统筹方法的说明文,科学性、知识性都很强,但是读起来并不枯燥无味,同学们思考,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呢? 明确:作者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一个烧水泡茶的例子加以说明,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生活实例,使得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浅显易懂。
(三)再读课文,理解统筹方法的作用。
1、我们刚才说文中举了“泡茶”这个例子,那么一共列举了几种办法呢?你觉得其中哪一个办法最好?
明确:三种,甲方法。
2、为什么说甲方法最好呢? 明确:因为这个方法最省时间,合理地安排了工序。
3、的确,甲这种方法缩短了工时,提高了工作效率,那么我们来说一说,甲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明确:抓着了主要环节。
4、抓住主要环节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近代工业错综复杂的工艺过程中,任务多了,关系也就多了,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往往会出错或者耽误时间。那么我们来比较一下图1-1和图1-2,这两幅图同样是抓住了“烧开水”这个主要环节,那么它们两者还有什么区别呢? 明确:合并次要环节。利用主要环节的时间来做其他事情。
5、以上这些都是围绕如何应用统筹方法来展开的,那么文中介绍的统筹方法的应用价值是什么呢? 明确:从“合理安排工序”、“抓住主要环节”、“合并次要环节”三个方面展开。这里讲的主要是有关时间方面的问题,利用统筹方法,可以缩短工时,提高效率。
(四)说明方法总结
1、请同学们找一找,本文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下定义、举例子、制图表。
2、温故:其中下定义和举例子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明确:
(1)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2)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
3、知新:制图表的说明方法是我们初次接触,其实这种方法在我们生活中用得很多,比如有些产品的外包装上会用图表来解释说明使用方法。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甲的文字说明和图表说明有何区别? 明确:文字表达显得相对复杂,并且难以说明问题时,可以用制图表的说明方法,简单明了。具有直观形象、清除醒目的特点。
(五)小结课文,拓展练习
文章用了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种数学方法——统筹方法。从“合理安排工序”、“抓住主要环节”、“合并次要环节”三个方面展开说明如何应用统筹方法。今天我们只不过是了解统筹方法的冰山一角——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其实统筹方法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好处,例如一大堆木材,大材用来作栋梁,中材用来作柱子,小材用来作窗橼,各尽其用,这是统筹方法在资源管理中的运用。又如西双版纳的热带作物培养其他,在同一块土地上,把树身高,喜阳的橡胶树和个子不高、又不喜阳的茶树高低错落地种植在一起,一亩地派了二亩地的用场,这是空间上的统筹组合。希望同学们课后有兴趣,可以去读读这方面的文章。
六、回家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及注释。
2、请为以下设例绘制统筹图表: 李强每天下午放学5点10分到家,他要做这样几件事情:做作业(30分钟);烧饭(40分钟);叠衣服(8分钟);洗碗(2分钟);整理书桌(2分钟)。他必须赶在父母6点10分下班回家吃饭前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