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赠汪伦》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说 这两首诗都是唐诗中的极品。它们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都难以估量。 也许,孩子们会对乡音无改鬓毛衰觉得难以捉摸,却对笑问客从何处来产生出会心的微笑;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却……
《回乡偶书》《赠汪伦》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说
这两首诗都是唐诗中的极品。它们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都难以估量。
也许,孩子们会对乡音无改鬓毛衰觉得难以捉摸,却对笑问客从何处来产生出会心的微笑;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却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
《回乡偶书》里那个老人家,面对故乡的小顽童,在感叹时移世易之余,涌现在心头的或许是那鞍马困顿的人生旅途,是那故乡的清风明月,是那童年时听到的儿歌、吹起的牧笛,是少小离家老大回时急切的足音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知章一生临达豪迈、不慕荣利是一致的。
《赠汪伦》里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刻骨铭心的画面!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孩子们在读这两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一定会与贺知章、李白一路同行
二、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
第一步:通读课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觉得容易读错的字。
第二步: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认读生字。提倡学生自主认读,教师注意纠正。
2.调动生活体验识字。
第一步:调动生活体验,获得字音形象。如,家里来了客人的客,体育课上原地踏步的踏。
第二步:由口语上升到书面语。即将学生平时生活中听到或看到的词汇转换成课文中的文字,降低识字难度,加强意义识记。如,无可奈何、如何、何奶奶;泪汪汪、汪老师、一叶小舟、风雨同舟;踏青。
第三步:创设生活情境,利用课文语境,综合运用生字词。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利用课文出现的语言文字,进行口语交际或书面交流。如,根据赠的意义说几句话;描述你见过的或想象到的潭的情景。
3.指导写字
在认读和写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识字、写字的规律。如,各-客;河-何。本课要求写的字较少,可以逐个指导。舟字的笔顺是:乘、客二字的.撇捺要伸展开。客字的宝盖儿不要写得太宽。音字的第二横应当写长一些,突出主笔。书写何字右边的可字时,横要长些,口尽量向左,竖钩的起笔处不要写在横的末端。
(二)朗读感悟
古诗因时代久远,语言精炼,表达简洁,意蕴深长,学生的领悟是有限的。学生对古诗的主题思想、感情、意境、韵味的感悟,需要日后来咀嚼,需要人生阅历来丰富。我们不必逐字逐句地进行串讲和赏析。
1.感悟诗歌情境,合理指导朗读。
《回乡偶书》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的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首行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朗读时,可以把语速放慢一点。
次行乡音无改鬓毛衰,承接上句,写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长的岁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颜,然而乡音仍然不改。诗人以不改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抒发了自己久而愈深的乡土之情。朗读时,可以突出语音语调的变化。无改读得昂扬一点,衰读得起伏一些。
三、四行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远方来的客人,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极为精彩,只要稍加想象,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讶之后不觉有些好笑的感情变化,便会浮现在读者眼前。朗读时,可以读出儿童般的天真浪漫来。
《赠汪伦》这首诗前一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乎意料之外,朗读时出要读出意外的语气来。
后一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深情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作者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教学时可以突出下面几点。
1.突出范读。
教师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
2.创设情境。
情境一:如果你就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身边,请你想象一下,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和想象中的一样吗?
情境二:你在一位好朋友家玩,离开的时候,好朋友非常舍不得你走,送了好远的路才分手,这时,你最想说什么话呢?
3.品味语言。
示例一: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笑能不能改为请问客从何处来?
示例二:忽闻岸上踏歌声中的忽字能否换成才可又?
4.诵读积累。要求当堂熟读背诵。
(三)实践活动
举行诵读表演:将这两首诗改编成简单的情景剧,排练演出。改编、排练、布景、表演等都由学生自主完成。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指导朗读、实践活动
(一)指导朗读
1.朗读全诗,说说读后感。
2.熟读全诗,感情朗读。
(1)自由读:把两首诗读正确,读通顺。
(2)个别读:要求读流利。
(3)范读: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感受一下老师的感情朗读,以范读带朗读。
(4)学习感情朗读:要重点体会老大、衰的语调,要读出笑的形象来,读出忽的速度感、意外感。
3.积累巩固
(1)自由背。
(2)限时背:限两分钟,看谁背得快。
(3)比赛背:小组赛、个人赛,看谁背得好。
(二)实践活动
借助课文插图和诗句进行想象,表演《回乡偶书》。
五、资料袋
1.注释
踏歌古代的一种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舞蹈时成群结队,连臂踏脚,配以轻微的手臂动作。现在,苗、瑶、纳西等民族还有这种舞蹈。到这些地方参观游览时,一般都会有这种表演,游客也可以参与其中,现学现跳。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多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衰疏落。
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2.典故:《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汪伦非常敬佩大诗人李白的才华,特别想请李白到他家住一段时间,但是又不知道怎样才能请到李白。李白这个人不怕皇帝、不怕官、不爱钱,一生喜欢的就是游山玩水、喝酒、写诗。汪伦根据李白的个性特点,写了一封请帖送到李白手里,上面写着太白先生: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不妨择日光临寒舍共赏桃花,共谋一醉。
李白一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八个字,眼睛都瞪大了。心想,世上竟有这样的地方?便应邀来到汪伦家。
到了汪伦家之后,每天,汪伦只是陪李白渴酒,向李白请教作诗的学问,带着李白在村子周围看看,连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提都不提。李白急了,反复要求去赏十里桃花,去万家酒店。汪伦被逼得没办法,只好对李白说:这些地方你都去了。李白被搞得摸不着头脑。
汪伦说:十里桃花,就是离我家十里外的山坡上的一棵桃树。万家酒店就是我们天天都去喝酒的一个姓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25古诗两首之教材分析,古诗两首,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