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的感受抒情散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回老家 抒情 散文

管理员

摘要:

回老家的感受抒情散文(通用15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回老家的感受抒情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回老家的感受抒情散文 篇1  今天回老家,一路上白雾缭绕,阳光更显明媚,天空愈……

回老家的感受抒情散文(通用15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回老家的感受抒情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回老家的感受抒情散文 篇1

  今天回老家,一路上白雾缭绕,阳光更显明媚,天空愈益蔚蓝。一座座山,一片片林,一个个村,一条条河,算不上陌生,倍感亲切。

  坐在车上,左转右绕,离村子越来越近了。走在我上中学的路上,二十多年了,风风雨雨间,山上的松还是那么青那么高,沿途的村子只是多了些红红的瓦片,那些人,有的故去了,有的苍老着,有的搬走了,有的还小,生疏着。但我还是我,只是多了几分苍老,心依然年轻,对故土有深深的亲切。

  没有想到,我的村子里没有一点儿雾气,干干净净,透透亮的。奶奶的院子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是老样子。院墙上一年一度苍老的青苔标志着它的沧桑。十几只鸡悠闲地在院子里逛,不时几声短啼,清清脆脆地,一点儿也不为我贸然地闯入惊慌。推门,奶奶正在那儿和鸡食,看到我,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用她那粗糙而温暖的双手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仰着脸笑呵呵地对我说:“我昨晚梦见你回来了,真准。”奶奶的炭炉子上水壶开了,她给我沁了碗茶汤。浓浓的,香香的。我一边喝,一边听她絮絮叨叨地说着家常。

  不久,听到院外说话声,推门一看,半掩的柴门外,二婶和二叔笑盈盈地走进院子。院子里的阳光更显充足与明媚。二婶和面调馅擀面皮,我包饺子。二叔和奶奶坐在一边喝着茶聊天,我感到那口泥墙老屋里满是温馨。中午,五叔赶巧来和二叔喝杯酒。半年不见了。只有五十二岁的五叔老了很多。我以茶水敬他们,说着一些恭敬的话,一字一句间,驱逐着少见带来的生疏。

  我为爱吃肉的奶奶夹菜,她虽有些害羞似的脸红,还是高兴地吃了。这是许久以来未吃过的喷香的饭菜。不知不觉,日渐西移,我要走了。奶奶不像往日难过,只是依依不舍地送到院外七八米处,脸庞带着笑。五叔执意送我坐车。坐在三轮车上轻轻地颠簸着,风冷冷地吹来,却觉得爽快极了,清新极了。老家的冬天不冷。熟悉的山水渐渐远了,亲切的人还在挥手处静静地伫立,我知道离开还会回来,我的一生都无法躲开对它的依恋。正如季老所言:黄昏的树影拖得再远也离不开树根,无论你走得多远也走不出我的心。那时候喜欢却不懂,现在是懂了更喜欢。如此,甚好。

  回老家的感受抒情散文 篇2

  星期六的早晨,天空下着蒙蒙小雨,担心母亲的身体状况,繁忙的工作终于结束了,好不容易,等到了双休日。星期六我起了个大早,坐12路到黄沙桥车站下车,在包子店买了半笼小笼包子。要了份调料,回过头再向西走,走了大约100米,看到有一家卖油条的店铺,买了5根油条,在菜店买了2斤嫩豆腐。带着这样的小礼物,我心事重重,脚步沉重的向黄沙桥的临时车站走去。八点钟的车,幸好车上没有多少人,我找了一个靠左边窗子的位座位坐下。手里紧紧提着我准备的小小礼物,又一想这双手被行李占着,想看看手机都不行。看见车前面临驾驶座位的地方。可以放豆腐和包子、油条,我顺手把这些东西放在那个空地方,然后就掏出手机看看时间了。定下心来,想想自己,该做点什么。

  回老家的心情多半是牵挂,牵挂在乡下的老母亲。回老家得心情另一种心情,是回忆。老家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在那里有我千真无邪的童年,有我淳朴勤奋的少年,有我生我养我的父母,有那淳朴的乡邻和热情的亲属。所以回老家的心情是愉快的。这桥公路我不知走了多少回了。上高中时,是在城里的县中上的,县中的校名叫商县中学,简称商中,在商中上高中时,我基本上是两周回一趟老家 ,当时没有车,偶有拖拉机或者自行车在路上通过,每次回家都是步行,回家的时候带着书包,里面装着回家要复习的书,返回学校时,增加了一个口袋,里面装的是母亲蒸好的馍。当时正值青春年少,十七八的年龄,单趟要二十多里的路,两个小时就走完了。后来在西安上了大学,半年时间走一个来回,依然是步行。后来有了私家车在路上来回拉人,正式通班车,是这四五年的事。

  从黄沙桥出发,经佛村、草甸沟水库、石场,盘山公路弯弯曲曲,、而上,十五分钟15分钟黄沙岭坡顶,再下坡,沿盘山公路而下,到岭底。这段路,印象最深的是,春天的山花,夏天的暴雨,秋天的黄叶,冬天的白雪,从岭底向东进沟,便是我的家乡石鸠河。

  石鸠河,因河中的石鸠而得名,沿这条好河,逆流而上,可以走40里路,石鸠河的河流是从东向西流的,大部分的河,流水的方向是相反的,从槐树村,向上走到响察砭,响察砭两边山势林立,四棵大松树,像四个威严的哨兵,从大树底下,沿公路走过,进入我的家乡七星村,右边的山坡上,便是我的家何坡,这面坡坡度不大,满坡都是田地,地边上柿子树很多,还有很有核桃树,站在我家场院的边上,左边是拾娃梁,右边是冒沟,向前放眼一望,是高高的空空山。

  我的家坐落在靠南的一个山坡上,正房是三间,入身丈二,朝东北方向,偏房朝东南方向,房子桩向根据地势确定,虽然是土坯房,但冬暖夏凉,从我爷爷到我,已经生活了三代人。我对我的老屋,感情很深,在我的印象中,只要在老家,晚上呆在这简陋的土屋中,从来就没有夏天的酷热,冬天的寒冷。即使在下雨天,我也会舒适的呆在屋里,听外面的雨声,或者屋檐下,看着屋檐滴下的雨水。当然,白天的时候,夏天站在场边的荫凉处,或者是树下,微风一吹,比电扇或空调舒服多了。后来在城市的水泥体的房子里,多次受到夏天的灸烤时,我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家夏日的凉爽。如今不惑之年,由于身体的状况,再无法生活在老家那个生活条件差的环境中去了,但年轻时生活的老家却变成了一个永恒的美好的回忆。

  我的母亲今年八十多岁了,头脑清楚,说话清晰,这与她的生活环境有关。我家的山坡上,从空气、水源到土壤都没有污染,呼吸的是新鲜的空气,吃的是自己种的农家菜,过去的粮食也是自种自吃,加上母亲生活简朴、勤劳,把种庄稼作为锻炼身体的一种途径,所以很少生病。这三年来,为了我弟兄两个照看她老人家方便,也为了我两个舅舅看望她方便,我们把她从山坡上搬到了山坡下的河畔,住在我弟弟的家中。其实,她是很不情愿离开她的老屋的。老屋有她老人家的生活情结,在老屋,生活没有什么不好的,从用水到吃饭,还有拾柴火,她腿脚还灵便,自己都能比较勉强地做,只是她的眼睛不好使了,我大舅叫她不要在山坡上住了。有一次,我回家,发现我的母亲不在家,一打听,到碾子梁去了。我一口气爬到碾子梁,发现母亲在我熟悉的松树林里揽落叶,当时是深秋季节,她是在准备过冬的柴火了,那天天正好下着小雨,窄小的山路被将枯萎的白毛草工遮住了,路上也比较潮滑,可是母亲在这条路上走的很快,主要原因是熟悉了。而且当时才78岁,而仅仅是过了五年,现在83岁的母亲,走路比较缓慢了。

  我的老家在石鸠河,河的两边是高高地山坡,山上沟沟岔岔的,山沟里有水,沟两边有树……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是故乡的山水滋养了我,是老家的人维系着我的牵挂。我永远爱我的老家。

  回老家的感受抒情散文 篇3

  “最美人间四月天”,记得是女作家林徽因说的,每年的四月天我都想真切地感受一下。今年清明节放假,北方姗姗而来的春天也已春暖花开了,于是携妻带女乘春光回老家去。

  我习惯用视野来感受春天,这次踏春回老家给我的感受是,通往老家的柏油路上,每一眼都是一幅画,每一段都是一首诗,目力所及,公路两旁在不经意间冒出了红、白、粉、黄、青、蓝、绿,柳树儿、鲜花儿、绿草儿全都盎然着勃勃生机,绽放出妩媚动人的春天气息。

  映入眼帘的多是柳树,春风一如柳树的情人,只轻轻吹拂,多情的柳树就咕嘟起小嘴,争相吐翠,吐出了一个个小小的嫩芽,嫩黄可爱,漂亮极了;春风再轻轻一吹,煽情的柳条便翩翩起舞,仿佛一群群下凡到人间的仙女,扭起了阿娜多姿的舞蹈,扭出了一个美丽的春天;无数的柳枝交相辉映竞相争春,渲染着浓郁的春天气息,把春天装扮得更加美丽了。

  路两旁的花树开出了粉红的花儿一串串,煞是好看,夺人眼球,红得可爱;还有梨花儿开了,指头粗的梨树就开出了满树白花,成片的梨树开成了百花园;迎春花儿开了,今年初次相见,煞是耀眼;苹果树的枝头上也都咕嘟起了小嘴,在憋着劲儿想来争春;路两旁绿茵茵的草丛中,冒出了些细碎的叫不上名字的花儿,这里一堆,那里一簇,虽说开得不成章法,无拘无束,却有自成体系,五彩缤纷的色彩,阿娜多姿的姿态,清香四溢的香味,这都是来自大自然的生花妙笔;路两旁的小草也发芽了,泛绿了,这时候我想起了《小草之歌》:“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它虽说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却盎然着春天的一派派生机,在路旁,沟壑间,土坡上,水库岸,随处可见,满眼一片绿色。

  车行至老家著名的风景区双庙水库岸边,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绿的是麦田,是翠柳,是槐树,把双庙水库点缀出一片片美丽的景观,不知是春天美化了景区,还是景区渲染了春天?但见景区管理的一群青年男女正在整齐列队,每人手里拿着一张纸,仿佛正在乘着这“一年之计”的春天,谋划管理景区,管好水库、水渠、树木、田园,让景区焕发出更加秀丽的景姿,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不觉到了老家的环村路上,往日里脏乱不堪的路旁已被树木、菜园所代替了,只见河柳频频点头,树下绿意盎然,定睛细看,有葱、大蒜、韭菜、菠菜等,望着望着,就装了满眼春。

  到了老家,吃过午饭后,见到了发小,一阵寒暄过后,他说:“俺上午到花市买了些花,你到我门前看看栽的花。”我恍然明白,就随他走到了门前一看,哇,眼前一亮,门西面栽了一溜大约有三四棵山杜鹃,好一道靓丽的小风景,渲染的是门前大街的春色。观赏着发小门前的山杜鹃,我联想到了前些年见到的深山丛林中的山杜鹃,那是春天里的一片娇艳,我由此也想起了少时背诵的《我爱韶山的红杜鹃》,眼前所见与邵华笔下的是一样的山杜鹃,不由低使我的思绪飞驰神往了。

  发小见我很欣赏,便说:“我还有两棵,你拿棵回去栽着吧。”我有点不好意思,再三推让之下盛情难却,也就答应下来,发小拿起了那棵大的山杜鹃递给了我,我顿觉收获的是一片春色。为了尽快栽上,我同发小及他的家人道谢后就急着返回小城。

  回到家里已近黄昏,我和妻走遍一个个卖花盆的摊位,门上都挂上了“铁将军”。心急的我第二天一早就买了一个“吉祥如意”的大花盆,回家一看不大不小正好,把这棵心爱的山杜鹃栽上了,浇上了水,顿觉房里增添了一派绿意。

  我一次次观赏着发小送的山杜鹃,一如观赏着爱物,美丽的造型,嫩绿的花芽,粉红的花儿,特别招人喜欢。由这棵山杜鹃我在想象着它不凡的来历,我不由地想到了老家的一片春色、一片春意。

  春回老家,收获多多,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棵红杜鹃,我收获的是整个春天!

  回老家的感受抒情散文 篇4

  五一前夕,是三爷的三周年忌日,我们回了老家。

  车刚在三爹家门前停好,就看见三爹和几个爹爹、姑父、哥以及堂弟一众人挑着祭奠的用品走出门来,我们忙取下车上的纸、炮放进筐里。幺妈说,你带着孩子就别上山了,让他们男的去吧。爱人也说,你看孩子,我去吧。我点点头,看他随着三爹们一起走了。这些年,他给我的最大的安心,就是他把我所有的事都当成他自己的事,对我如是,对我的家人亦如是。

  我走到三爹家大门口,眼尖的三妈放下手里的菜,从厨房门口笑着迎了过来,把我当客般地拿凳子倒水。院子里坐着村里来帮忙的邻居和一些亲戚,都是老相识,只因不常见,才更觉亲切温暖。一一打过招呼,说过,笑过,坐下来后,我没有看到母亲,她是提前回来的,想在老家住两天。三妈说是回老房子拿衣服去了,我便抱了孩子去寻母亲,其实,我是想回到曾经住过的家里去看看。

  整个村庄又分为三个部分,三爹家在东村的最前面,我们家在中间村的后边缘处,西边还有十几户人家,以田野相隔却又紧密相连。回去的路有两条:一条稍宽的大路,从村前绕过;一条从村后穿过的小路,是以前常来回的近道。我料想小路该是长满了野草,脚步却还是不由自主地向西而行,任由一种旧情结牵引着我。

  往下走过一段小斜坡,是一片竹林。我惊讶地发现,原本光洁的路,竟被稀稀落落的竹子占据了,它们青青翠翠地,昂然地挺立着,无动于衷着我的表情。丝毫不觉得是自己侵占了我记忆的领土,倒像是我要冒犯它们的区域。地上满是竹子的枯叶,还有砍过的竹茬和一些零散的竹枝。算算这条路有十几年无人行走了,春秋交替,风霜雪雨,它仍生生不息。

  我走进去,竹叶沙沙作响,它们由青变黄直至腐烂成泥,完成生命的轮回。岁月留下了沧桑的痕迹,也谱写了生命的乐曲。人类也是一样,老一辈的渐渐离去了,后代们正如竹破土之势生长,若如今日这般相遇,该所谓是“相见不相识”吧。

  走出竹林,一片齐膝的青草不止覆盖了小路,甚至看不出曾经走过的痕迹,许是因为离田野近,水分充足,青草才如此旺盛。爷爷和三爷一大家人,以前就住在这条小路的旁边,从他们带着三爹和小爹在村东头盖了房子后,就有了这条小路,它见证着我从一个小女孩慢慢长大的过程,我还记得小路高低不平,中间还有一道窄窄的埂,而今脚踩下去,完全感觉不到。时光,真有神奇的力量,就这么轻易地带走了往日的故事,我只能把那些欢笑和身影都珍藏在心底。

  再往前,已经能看见老家的院墙了。石头墙上白色的石灰已被风雨侵蚀得有些发黑了,像一个粉面的年轻小伙变成了不修边幅的黑脸大汉,虽不耐看,却仍健壮有力。墙边父亲种下的那排柏树愈发高大挺拔了,一个个如忠诚的卫士般守护着我们的家园。走过墙的拐角,两扇宽大的铁门已然生锈了,原来刷过的漆早就斑斑点点地脱落了。母亲去城里后,哥哥也在镇上盖了新房搬走了,回头该让哥哥来刷漆了,有老房子在,始终是个念想。

  推开门,母亲正弯着腰在房门口收拾衣服,这熟悉的场景,让我恍惚间觉得母亲还住在这里,我只是如常地回来看她们一样,心里又有了与家人欢聚一堂的兴奋。听到脚步声,母亲回过头来张望,母亲的眼睛越发不行了,经常是听着声音辨人。这个家是母亲一手操持的,这里有她的青春,有她倾尽心力的一切,她这次回来特意地住上两晚,又该有着多少难忘和不舍的情愫呢?是不是比她的白发更长?是不是比她的皱纹更深?

  我叫了母亲,走过去看她把东西都收了,准备下午和我们一起回去。母亲看着孩子说,小家伙还是第一次到这儿来呢。还真是的,儿子两岁了都没来过,看他无知地望着眼前的一切,我暗想,这个在我内心深处铭记的老家,以后大概不会出现在他的记忆里。

  家里的一切都是最熟悉而又陈旧的,木凳、木桌、木床,还有墙上贴的风景画和房梁上的吊扇,都让我回归到最自然最舒适的状态中。一个个昨天在眼前交替闪现,往日的温馨与欢愉是心中激荡的暖流,触碰着我目光所及的每一个角落,滋润着我已日渐干枯的心灵,我像一片干瘪的茶叶,在这暖流的浸泡中重又变得神采奕奕,精神百倍。这么多的念,这么多的想,若是不回来看看,怎不会生成一个“愁”字呢?

  拿起收好的东西,锁上门。我们走过村口,高大的杨树和茂密的竹林如盔甲一样紧密地包围着村庄,又像一件绿罗裙给村庄带来荫凉。土路在村前的各家门前弯曲、延伸,或大或小的院落里放着最为朴实的家什,铁丝上晾着洗得素净的衣服,不用衣架,就在铁丝上垂着,只望一眼,就温暖了双眸。路上很安静,没有大吼大叫的狗吠声,偶有几只鸡,也是在自家门前的大树下闲散着,堰塘里几只鸭子饶有兴致地戏着歪脖树的身影,谁家的录音机传来欢快的歌声……没有车马的喧嚣,没有尘世的纷扰,在这质朴的村庄里,这样的日子真真是安逸自在,忍不住放慢脚步,也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了。

  绕了一圈,再到三爹家,上山祭奠的人也都回来了。院子里坐满了人,有打牌玩乐的,有围观说笑的,也有闲话家常的。还有小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看上去面生得很。厨房外的大桌子上摆满了做好的菜肴,汤锅里冒着白烟,厨师指挥着几个年轻媳妇们把凉菜切好装盘。

  开饭了,除了堂屋里坐着重要的客人,院子里的几张桌子大家都凑数坐齐,上菜倒酒,吃喝欢笑,不思旧物,不问旧事,亦不言伤悲。人生也许就该这样,珍惜身边该珍惜的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即便有一天两两相离,也不会觉得遗憾。

  吃过饭,我带着孩子在门外玩,母亲和姨妈走过来。姨妈说,大爹给你拿了鸡蛋,你去放在车上,带回去给孩子吃。没有叫姨父,是因为大爹和父亲同姓,亲上加亲就一直这么叫着。姨妈和母亲是亲姐妹,我小的时候,姥姥住姨妈家,姥爷和我们住一起。姥爷去世后,姨妈为争姥爷留下的木磨盘,在我们家门口揪着母亲的头发对她大打出手,以至于这些年母亲头顶的头发只有稀少几根。我们上学后,两家的孩子来往密切,相见甚欢,后来又因我们这些孩子再生事端,关系淡薄。这几年,母亲住在城里,总是念叨着老家的人和事。

  时间,只会沉淀人心,不会淡漠亲情。母亲这次回来,给姨妈买了件衣服。以前的怨恨只是一场旧梦,人生到老,还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光阴里那朵亲情的花会一直绽放。

  爱人递给我车钥匙的时候,又给了我一些钱,我明白他的意思。看着姨妈慈祥的脸庞和大爹纯朴的笑容,听着他们话语里浓浓的亲切,我知道这点钱不足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我把它塞进姨妈的口袋,在心里对自己说,以后,一定得常回来看看!

  临别,挥手,心中有些湿湿的情绪在涌动。城里的生活,不过是多些光鲜罢了。只有在这厚实的黄土地上,面对这些整日和泥土打交道的亲人们,浮躁的心灵才会变得澄澈,才会真正感悟返朴归真的纯净与美好!

  我的村庄,我的亲人,我会再回来的!

  回老家的感受抒情散文 篇5

  无论如何得请几天假,我已整整半年没有回那让我魂牵梦绕的老家了。

  随便抓几件换洗衣服塞进包里,在公路旁,拦得一辆顺路客车,车上人我似乎觉得他们都是我的老乡,可有人在责怪司机大热天带多人,让人受不了。怎么会呢?我可是和你们回到同一地方啊,人越多难道不是越亲热吗!当时有人推我,甚至故意踹我一脚,我除了觉得好笑外,别无感觉。

  多日的办公室生活,一下子进入自然的怀抱,顿觉开阔而又明亮,广袤的原野里,稻子已饱满得随风而欢,清水池塘中小孩们的戏闹,是农村夏日一道常见的风景……我那个小村庄变得如何呢?溢满激情的心真无处着落了,一下车,就能见到我家那个小村庄了,顺着那条熟悉的小路我走进了家门,母亲正摇着摇篮,小侄子正睡得香甜。记得上次回家,他死活不要我抱,母亲还让我把戴了二十年的银项圈移交给了他。我总怪怪地想,哥哥为什么不再亲热地叫我“小妹”?母亲为什么不再对我的归来而表现出异常的激动?也许都是缘于他出生在我的家庭!在我的大声叫喊声中,奶奶颤微微地喊着我的乳名,问我:“是不是放暑假了?”终于,我忍不住的眼泪无声地流了下来!幸亏母亲不在意,奶奶看不见,爷爷又钓鱼去了。没一会儿,弟弟回来了,一声“大姐”招来我狠狠的一拳头,有时真怕他长大,怕他不再让我喊他不大雅的绰号。家里一切还和以前一样,不一样的是院中的梨树更高,柿树上挂满的青青的柿子,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弟弟说:“西瓜、菜瓜、西红柿都正熟在田里呢!”我乐坏了,要他打些冰凉的井水让我擦洗,然后,站在电风扇下对着弟弟、奶奶、母亲还有被我吵醒的小侄,我大声宣布,我要请个长假,我最起码要在家住上一个月,我已无所谓母亲在说我像个没抓周的孩子,无所谓爸爸说我依然幼稚不成熟,只要能多享受亲情的温馨,一切都是无所谓的。刚进家放下背包时,也就放下了工作时附着的一切压抑人的负荷,仿佛自己全然是个新出浴的太阳。家,真是快乐的安乐窝,是原形毕露的地方,家里是唯一不需要面具的地方。

  一个星期过得飞快,没有哪一个人问我工作的情况,没哪一个人问我“放假”是怎么回事,我自己知道是该去工作了。我知道我又要回到一个四周有围墙的空间,又将不再吃到家里自产自摘的瓜果,还有爷爷钓的鱼,还有母亲烧那大盆大钵的菜菜汤汤,不再和嫂嫂开玩笑了,不再逗小侄儿了,不再打赤脚逮莹火虫了,不再有睡露天下的惬意了!不能再听奶奶那永远说不完的过去和今天的故事了!我还没离开这养精蓄锐的地方……心就已经在想,下次我还要过多长时间才能回家呢?

  回老家的感受抒情散文 篇6

  少小离家,老大未还,流浪的人带着一颗流浪的心在外飘泊。思念像一根琴弦,常常被人拨弄,老家是一曲百弹不厌的经典。

  老家在何方?既在记忆中,又在现实里。

  一片起伏的浅丘,悠闲自得地散步,走到成都平原南沿某处,发现一条湾湾的小河;小河两步一回头,绕着一个村庄缓缓流过,似有几多依恋几多柔情正在向村庄倾诉。浅丘不愿惊扰了她们的亲密交流,凝神驻足。于是,浅丘、小河、村庄就成了这里永久的雕塑。这就是我的故乡,我的老家那几间木椽青瓦的老屋和屋前那口青石砌的老井,就座落在村东头那片茂密葱郁的林盘里。

  初次离开老家,是30多年前的事。高中毕业回乡接受“再教育”的我,一天突然接到公社文书通知,要我第二天赶到县委组织部报到,参加县委“三分之一”农村工作队。就这样,来不及更多的思考,来不及听完父母的谆谆嘱咐,甚至来不及与家乡的父老乡亲作一声道别,我就匆匆离开了故乡,离开了老家。记得,当我背负简单的行囊,踏上村口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把生我养我的老家放在背后时,偶一回首,瞥见老家那几间老屋正变成炊烟中的模糊,心中竟悠地升起一缕莫名的惆怅。那时,我就隐隐有一种预感,老家注定是我此生割不断理还乱的牵挂。

  在后来的岁月里,每当我回家,踏上那条送我离家的弯弯曲曲的小路,思念的弦就要被重新拨弄一次,有忧伤,有惆怅,有喜悦。今年金秋的某一天,我再一次踏上了那条送我离家的小路。

  提起老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老家的老屋。虽然家的内涵十分丰富,但作为人栖身之地的房屋,似乎是家最具体形象直接的象征,甚至可比说有屋便有家,无屋便不成家。因此,在农村,不少人往往将娶个新娘,盖栋新房,作为成家立业的重要标志和一生奋斗的宏伟目标。在童年的记忆里,我家以前的老屋只是3间土墙草顶的破旧茅舍,而现在的老屋则是父亲一生最值得自豪和骄傲的杰作。为了造屋,父亲从小学得一手补锅修壶的绝活,农忙种田,农闲走乡串户,几年功夫,就攒够了造屋的钱。1962年,当9大间木椽青瓦的新房在原来老屋的宅基上鹤立鸡群般崛起时,父亲简直成了村里的英雄。

  岁月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淡化一切丰功伟绩和英雄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当年修造的新房已成了旧房老屋。特别是当村里的乡亲邻里都纷纷盖起了一栋栋欧式、仿古式或现代感极强的别墅小楼时,原先出尽风头的老屋越来越显得有点鸡立鹤群了。于是,前年春节时,兄弟几人商量:拆掉老屋,建一栋新房。父亲似乎对老屋的命运早有所料,并不反对,只是在新房设计方案上与我们产生了分歧,甚至差点闹出一场风波。

  按照兄弟们商量的设计方案,新房为仿欧式造型,内设客厅、饭厅、卫生间等,父亲对其中的三点无论如何难以接受:一是客厅太大,超过了老屋的堂屋,父亲认为浪费;二是老屋的粮仓设在堂屋神龛后面最神圣的位置,在主人虔诚的粮食崇拜中不仅可以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且时时看着粮仓觉得心里踏实,而新屋却把粮仓放在楼梯后的偏角处;三是卫生间改老屋的敞口旱厕为水厕,父亲认为人畜粪是上好的肥料,几十年来全靠它沃土壮苗,怎么能一下用水就冲走了呢?这一冲仿佛掏空了老人家的心。“冲、冲、冲,把我一起冲走好了。”那天,父亲终于再也憋不住,对负责施工的二哥发火了。后来,机灵的工匠搞了个折衷,将水厕的管道引到屋外,修了一口蓄粪池,才算平息了事态。

  回到老家,不能不约见一下老家养殖的那些家禽们。在至今仍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老家,养殖家禽家畜是主要副业,也是乡亲们油盐酱醋的依靠。因此,人畜兴旺往往成了人们衡量家景贫富的重要标准,而家禽家畜们与主人的相依为命,其乐融融,便是一幅农家乐的主要内容。

  正是秋收季节,家禽们是否又被关进牢笼了呢?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老家的每一个收割季节,都是家禽们的炼狱。记得我进城读高中那年,为了筹集学费,母亲早早地孵了一窝小鸡,精心饲养,像对他的儿女一样倾注了全部爱心与希望。到了谷穗弯腰的时候,生产队为了防止私养家禽“揩社会主义的油”,每天将拌了鼠药的粮食撒在挨近农户的田埂上。为防不测,母亲整天将家禽们关在笼里。谁知一天,正发育成熟的公鸡闲得无聊,与同样正在发育成熟的母鸡在笼里疯,将竹笼挤开一个口,冲破牢笼的鸡鸭鹅们便欢欣鼓舞手舞足蹈浩浩荡荡摩肩接踵而出。结果,偷食了田埂上美食的家禽们全军覆没。看着母亲噙着泪收拾院坝里横七竖八的死鸡死鸭死鹅,我流血的心在颤抖:为什么家禽们的命运与人一样悲惨!从此,这幅凄惨的家禽覆没图,成了我心灵深处永远抹不去的定影。

  我发现, 家里承包的两亩水稻已收割完毕,院坝的水泥地面晒满了稻谷。令我感到奇怪的是,不仅屋前稻田埂上没有偷食谷穗的鸡,满院坝的稻谷也无鸡顾及。难道又把鸡关进了笼里?母亲笑答,谁关它,在屋后竹林里乘凉哩。话音未落,却见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悠哉游哉地从院坝侧门进来。我心想,一定要亲眼目睹这鸡饱食一顿,消除我心中悲凉的阴影。哪知,我又一次地判断失误。那鸡似乎无心向食,在稻谷上扒来扒去。突然,公鸡扒出一只肥硕的菜青虫,但它并不食,而是衔到母鸡旁拌来拌去,做出咕咕怪叫,显然是在讨好献媚;可是,母鸡并不领情,独自寻找自己的猎物,或者说在找着自己的乐趣。见此情景,我不由发出深深慨叹:老家呵,不仅房变了,人变了,家禽也变了呀!

  回来了,回来了,我沿着离家的那条弯弯曲曲路回到了老家。然而,我却再也找不到老家的影子。

  回老家的感受抒情散文 篇7

  今年寒假,我们一家回老家了,我平时就是一个夜猫子,回老家这喜事就别提了!

  清晨五点钟,我们下了火车,还还没有亮 ,刚下火车,我就感受到了一个字——冷!平时我在南宁穿的衣服到这里简直就像裹着一层报纸,看看今天的温度,零下1度!怪不得那么冷。

  吃了中午饭,我拿着一个空瓶子去池子里捕鱼,可现在这么冷,哪里有鱼,净是虾,但是我决定还是要抓,有一只虾出现在我眼前了,这可是个大家伙,必须把它拿下!我直接用手去抓它,很顺利地抓到了它的腿,把它拎起来,嘿嘿,小虾子,你摊上事儿了,你摊上大事儿了!嚯,这家伙连钳子都长出来了,多少也是个祸患,但我还是决定收下它。我继续抓虾,现在世道不好,好几次下网都没抓到,我只好拎着那只大家伙回去了,哎哟!被它夹了一下,真疼!看着它那张牙舞爪的样子,我只能狠心给它判下了死刑,我去邻居家里拎着大虾,在火堆旁边烤火,突然我灵机一动,把大虾抓来,烤了吃!我捉来虾子,放在炭火上烤,大概十分钟之后,我拿出来咬了一口,呸!好难吃啊!外壳硬硬的,根本没法吃 ,我打算把它丢掉,考虑到它也是条性命,我就把它埋在了山坡上的土堆里,等我下一次回去,恐怕它早已只剩外壳和骨头了!

  过年的时候,我除了抓鱼就是在家里等红包,亲戚们都过来,一个个往我口袋里塞红包,我那个激动啊,打开一看,好家伙,整整一百大洋!在湖南的第一天我就收获了几百块,我收红包,我骄傲!

  等啊盼啊,终于等来了杰波哥哥,我和他一起去拜年,品尝点心,放鞭炮不亦乐乎!我和他一起去抓鱼,捞了很多虾子回来,妈妈说我太天真,我心里却想说:打败你的不是天真,是无鞋!

  回到家里,奶奶对我们如宾客,平常妈妈在家总是忙忙碌碌,现在妈妈吃了睡,睡了吃,整天优哉游哉的,过了几天,妈妈就变胖了······

  可惜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湖南没过多久我就要去崀山玩了,我也好想带奶奶他们去哦! 我心里想着:来年暑假,我一定还要回来!

  回老家的感受抒情散文 篇8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不再把想家的泪水装进信笺。”每逢年关,那一股“回家潮”似乎势不可挡,在人们心中好像再也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不管有多远的路,都挡不住回家过年的脚步。

  我们祖宗留下的这个“年”,竟能让千万只“候鸟”大迁徙,如此重要的“年”到底是啥?“年”就是回家,回到父母在的家,一家人幸福地围坐在一起吃那顿热气腾腾的团圆饭。它之所以重要。就因为那顿饭是一年的“唯一”,而且是你花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唯一!

  不知老伴儿怎么就突然心血来潮,非要回家过年不可,她说“大家都能回家过年,咱咋就不能回去?已经很久没回老家了,真是很想念那过年气氛,也很想回味农村的年夜饭!”谁不想家?老家那边有我的亲人、同学、同事、发小,老伴儿的念头也是我多年的念头。归心似箭,说走就走,我们两位老人家背上了行装兴冲冲地就加入到了这支浩荡的返乡队伍中。

  经过一天马不停蹄地周转、颠簸,终于踏上了阔别数十年的家乡土地,在醒目的山头屯站牌下,哥哥和孩子们正焦急地等待着我们的到来。

  下车了,我期盼已久的老家,宽平的水泥街路,直线排列的一盏盏路灯,整齐高大的杨柳树,错落有致、白墙红脊的砖瓦房,还有小楼、别墅、广场、绿地,环境竟然那么的整洁、幽静。同是一片蓝天,同是一个小屯儿,今天呈现给我的则是全新的面貌!

  变化太大了!当年全屯儿没有一间像样的房子,我家的那三间安有明亮玻璃门窗、不透风、不漏雨的土坯房,算是屯儿里最好的,现已找不到了它的踪迹了。家家含有节能、采光、保暖设计的住宅,内部装修也多了几分奢华色彩,闭路电视、自来水、太阳能、固定和移动电话都进入了农民的家庭。到了哥哥家,嫂子就像是在做演示,她一项一项打开给我们看,又指指院里的农业机械,无比兴奋地对比着这么多年来发生的变化。“你离开家乡时农村还很穷,平日粗茶淡饭填饱肚子,有时还得以杂粮野菜充饥,过年都成了负担。做梦也不会想到我们今天能过上这么红火的好日子,还得归功现在的政策好啊!”

  是的,老家真的变了,变得天翻地覆、今非昔比了。过去的贫穷,深深烙印在我们一代人身上。我在小屯儿出生,在小屯儿上过学、教过书,是那年国家重新恢复了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我参加首届高考后便离开了家乡,在这里我度过了生命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我是地地道道小屯儿里的根苗,家乡的变化我应该算个见证人。

  农村的变化,不仅仅是体现在生活水平上,最难能可贵的是精神上的变化。我听说节前屯儿里已经组织了好几次科技培训了,电视台的农业讲座和农村经济信息是一档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新品种新栽培方面的书刊更是备受欢迎。他们由相信迷信到相信科学,由关心家事到关心国家事,这是一个很不简单的进步。东家长、西家短,谁家的谁和谁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一类的闲言碎语,已不再是农民谈论的热门话题了。社会在一步步走向文明,家乡人也越来越文明了。

  在大千世界的万变中,唯独没有变的是农村人的善良、真诚和好客。他们居住在一个屯儿的就是一家人,不分彼此,聚到谁家都是家,可以无拘无束、敞开胸怀地吃起来、喝起来。人与人之间是那么的无隙、那么的亲密,你来到这里,你就是这里的贵宾,他们会拿出来最好的东西来招待你。那浓红茶、那小烧酒、那农家菜、那热炕头,还有心肠的热劲,简直能把你热到血液沸腾!

  变的是环境,变的是生活,不变的是年味儿,过年的味道依旧,喜气洋洋依旧。家乡人最讲亲情、最讲乡情、最讲友情,不变的年味儿,正是源于这种不变的亲情味、乡情味、友情味!

  抛开物理学概念,在任何地点、任何场合时间的长短都是相等的,可是跟以往比就觉得今年春节假期过得很快,什么是“度日如年”,什么是“光阴似箭”,对这两个不复杂的词儿,我似乎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老伴感慨地说:“还是老家的年好啊,我找到了一直在找的感觉!”

  家乡养育了我,我与家乡血脉紧紧相连。割舍不断的情结,忘不了的乡愁。我默默地祝愿,祝愿我家乡的父老今后日子能越过越红火、越过越幸福!

  回老家的感受抒情散文 篇9

  父亲和母亲都说年岁大了,也吃不了许多,加上平时的生活比过去过年还好了很多,随便一点就行了。女儿上高三,不知什么时候放假,我只得和老婆商量先多少准备准备。

  回到家与父亲拉家常,说起今年除夕都上班,父亲发感慨说,大年三十都不放假失了些“人情味”,除夕还得上班,把那些家里七老八十岁的父母晾在家里谁去照应?哪个不是父母生、父母养?何况在中国的农历里边,过年实际跨越二十多天,从腊月二十四就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腊月二十四是土家人过小年的日子,要“祭灶神”;二十六是“洗福禄”日,要洗澡、洗衣服,还要洗去晦气;二十八是土家人的“糍粑日”,家家户户都在这天打糍粑,也是土家人准备过年的重要活动;三十是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写对联、贴对联,辞旧迎新,也是举家团圆之日,还得吃团年饭,土家人这天晚上一般不出门,全家人围坐火坑旁至通宵达旦,叫“守火”,把火烧得旺旺的,期待来年红红火火、五谷丰登。正月初一当然是春节,一年之首,举国同庆;正月初五是“破五日”,之后才能百无禁忌;正月初九是“上九日”,过“上九”后,基本没有拜年客了,而妇女于夜间迎紫姑神,“请七姑娘”;正月十五闹元宵,土家人还有送年的习俗,在这天晚上玩花灯、跳采莲船送年。自古以来就说“麻雀都有个三十夜”,何况人呢?

  父亲的一通牢骚倒让我增长了见识,多了些对中国过年的了解。我也了解父亲的性格。所以,我遵从习俗,只得请了年休假回家陪父母,总不能眼睁睁让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冷冷清清在家盼着儿孙归吧!

  正好腊月二十三女儿也放假回家了,我和妻带着女儿去逛超市,简单挑了些过年需要的水果、蔬菜之类的东西之后,驱车回老家。还在路边烟花店花了五百块软红币买了些烟花爆竹,径直回了老家。

  回老家的感受抒情散文 篇10

  人就是这样:年幼的时候,再穷总想家里好;年轻的时候,再富总觉得外边好;年老的时候,外边的世界再繁华再精彩,总觉得老家好。

  姑且不说“叶落归根”这个年轻时总认为这个词语有问题,或者压根就不信这个邪。只就这次回老家过年,却有一种对老家新的感觉和认识。

  原来,年幼时生活离不开父母,那出生的地方穷,即就是破窑烂炕也是熟悉和亲切的,吃喝拉撒睡无拘无束,陌生的环境再好总觉得不是自己任性的天地。

  年轻的时候,有了生活的能力,见上一两回世面,总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农村的家,无论是人还是物都很土气。来到城市打拼,只要有人认可你的能力和价值,再艰苦也感觉洋气。

  年老的时候,打拼了一辈子也疲乏了,于是厌恶弱肉强食的生存竞争,厌烦虚情假意的应酬交易。人到这个年龄反倒喜欢起清静来。自然,乡下的老家就是最理想的地方。

  老家变化不大,虽然不繁华,听鸡鸣狗吠,看山绿水秀,是清静的。既是山神庙台子上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也是明争不暗斗的。过不了半个时辰,掏根烟递过去,双方哈哈一笑,也就大小了事了。

  老家因没读过书的人占多数,人土,却很朴实。即使有一两个喝了酒大话拍人的,但酒醒后还是很本分的庄稼人,也不会想穿小鞋的事。为了一颗树或一条田埂可以打得头破血流,过一段时间要是对方有大大小小的事,别人都去了,自己也火急火燎地帮忙去了,对方也甚是感激,双方都不计前嫌了。不像住在城市里的人,没矛没盾的,一个单元都不知道姓什么叫什么,再不要说一栋楼上的人的情况了。老家的人土,识字不多,早晚见面打招呼,一庄谁家的孩子属相清楚,乳名学名都能叫得上。城市连对门的见面都不认识,一栋楼上住,擦肩而过也不知住哪个单元,自然不打招乎。文化程度高,却不知楼下玩的孩子是谁家的,再不要说属相乳名之类的。

  不认识,你会觉得亲切么?

  老家一出门,山石田土多,柏油马路,步行街道没有,高楼大厦,超市广场更是不提。地方虽土 ,却空气清新。即就是粪堆在路边,牛羊鸡狗随地拉屎拉尿,也没有城市排污沟发出的那种熏天臭味。出门抬头看,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视野开阔,不像城市隔窗看天一条线,看地除了街上匆匆行走的人流和笛声不断却又经常堵塞干着急的车流,就是呆立不动毫无表情的楼房,看着看着不由得人心睹胸闷。

  在老家,听小桥流水,鸟啼蛙鸣,看云淡云舒,花开花落,总感觉少了纷繁复杂,多了清静闲适,大有返朴归真之感。

  老家真好,我最眷恋的地方!

  回老家的感受抒情散文 篇11

  在西安的日子里,每年回家也就是过一个春节才回去,一年之际,乡下的`变化很大,到处都是现代化的新房,你会发现人们的思想在不断地变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现在已经是腊月下旬的时间了,人们都忙着准备所有要过年的货物,在城里,你会看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灯笼,在树梢上点缀的很有别致,真的就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气氛。

  这几天的火车站,挤得水泄不通,陆续回家过年的人不少,都与家人团圆过个祥和的新年。在当地的街上,各类的蔬菜都在呈现迅速式的涨价,在冬季,很多蔬菜都是外地进回来的,就是当地农民,也仅仅只有白菜、蒜苗等,其他蔬菜冬季地里没有的,而对于那些已经盖起新房的人们,则更是不一样了。

  当然,对于老家的旧房,它依然是沧桑的历史,过去的岁月都会在这里印记,让我回忆很多往事。

  就如我在山水画中提到,很古朴的老房子位于大山中,显得它是田园的生活,老家的山中土房,真正才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在山水中的感受,在你看到石板房顶冒出几缕青烟,便是一种宁静的感受。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纯朴,一种城市的喧闹的生活,总会是让人觉得很枯燥,那种农家的小院,显出我对自然的向往。现在的老家那里,已经越来越觉得冷静了,因为,很多人已经搬迁了,都到公路边盖房子了,半山腰中的土方已经慢慢地清静了,或者你想看到哪一户人家高高挂着灯笼和红色的对联,一处农院没有人烟,总会觉得少了些什么?更让人觉得冷谈。每一个人都是觉得过年人多很好,人越多就越吉祥,能发财啊。

  其实,每一个地方习俗都不一样,小时候很渴望过年,能觉得有新衣服啊,有新的压岁钱啊,这边是童年的喜趣。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要对这个社会的政策是很好的,新的生活观念也得到较大改善,不过,腊月的最后几天,人们还真的很忙,要备齐的年货都差不多了。尤其是在除夕的这一天下午,人们都要准备上香表,小鞭炮等到祖坟上烧香,据说有的地方,还炒四个小菜,端到祖坟那里供奉,在老家那里,没有这样的习惯,晚辈的把鞭炮一放,磕三个响头就是了。然后就得回家准备除夕的晚餐,这些年,我和家人一样,虔诚地做着这一切,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一个个细节,一个个场景,一年年地重复着,总让我有记忆的,也一年比一年更有滋味。

  而要对老家多年的旧屋,它便是让我时刻地出发心灵的唤想,能在笔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便是一幅永久的的画作,也是我心灵的召唤,而相反,那种现代式的房屋,我真得找不到需要入画的气息,觉得它的艺术缺少了趣味性,不再有农家人对土房子产生依恋,多年都故居土房只是人们对社会的形式所变,不由的人们也已经在改变自己的环境了,我不在乎别人会怎样说,很多人的看法,只是我对现实那里的生活有着触景生情的感受。

  多年都是自己随手写几幅对联贴在门上,以表喜庆,大年初一,则是自己人都在家里聚餐,来人了,则都是喜欢带着很多鞭炮,好好地放一阵子。如果说是黄道吉日,人们则是选择出行,要说是麻将,便是过年人们的喜好,几个人围在一起搓麻将,打几块钱放胡的就行了,而我对那些不感兴趣。要是泡茶,便是品茶的舍好,茶对人生的感悟就很多了,提高一个人的修养,而茶的文化极为至深,需要的是慢慢的研究。

  临近几日,到处都是云烟四海的人往家赶,让我忧心的是还是孤独的我,觉得很冷淡,身边没有最知己的人,而看到那些书画对我的寄养,不断地安慰我,让我觉得在生命中找到了自信。清淡的人生何足不快也?再穷没有到那个地步啊,一年不觉得就晃过去了,回想自己的成绩在哪里?收获怎样?我可以说,很多画画的人在年底就只顾着要出几张好作品,有的人订购的作品,我在一个教授所写的一段文字中看到,大年初一,拿的是金黄的卡纸画了一幅画,金卡纸寓意有黄金满屋,代表吉祥的意义,在新年的第一天,画张画的确是有意义的事情,很能够记录,新年开岁画,那些搞写作的人会静静地在桌前写篇文章,这样的记录生活的艺术之作,才令人神心向往。

  一个祥和的春节,一个即将到来的新年,要满怀信心地做好新的一年工作,要出新的作品,取得更大的成绩,新的一年到来,正月我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关键是要写许多素材,真得要好好地体验一下大自然的山水,我要把一切的情感都融汇在你的怀抱里,是你给我灵感,给我永不枯竭的创作素材,也愿在祥和的春节里得到更多的收获吧。

  回老家的感受抒情散文 篇12

  一直未发现快乐,只因一次又一次忽略那如影随形的旧时光。

  ——题记

  远方的汽笛声响了起来,我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跟着两个身影踏上回家的征途中,我依旧一脸的不情愿,但我无法阻挡父母思乡的热切之情,想重回故土的渴望。

  我是厌倦的,一个丁点大的小院,两个土茅舍,坐北朝南的四间房屋,这是农村的特色,还有那整夜的虫鸣声,我无法入眠,沙石滚滚的道路,一不小心就会摔倒,泥泞的土地飞溅出阵阵污水,车轮压过的土地,高低不平,尤其是那蚊虫的叮咬最刻骨铭心。

  想着小时候所遇到的这些事 使我心惊胆战,默默许愿:这是最后一次回到老家,青烟笼罩的屋顶上, 犬的叫唤,宁静的农舍里散发着自家腌菜的气味,白瓷碗的碰撞,下象棋时的怒吼!风笛的回旋都在交织着一种音符的节奏声。风缓慢的吹着杂草丛中傲立的蒲公英。

  这也许就是村里人所讲的乡韵情趣。河中跳跃的鱼儿吐着水泡,荡起一阵又一阵的微波,漂泊在水面上的嫩叶像一叶扁舟,划一朵又一朵的浪花,巍峨耸立的山峰,苍翠茂密,在炎热的熏烤下也没有屈服,依旧那样的活力焕发,我知道这是农村的风景,这是老家的特征。我踏着光滑的石板桥,走过绵长幽静的林间小路,行驶与荒草杂乱的田野。

  来到自家的大门前,门上是那深深的刻痕显得有些破损,但依然可以看清字迹:安居多福,我用力的推开锈痕斑斑的铁门与父母一起走了进去,还和十年前一样,一点也没变,葡萄藤缠满了小棚,棚下是那年代已久的桌椅。吱扭吱扭响声非常刺耳,那一个个清绿的枣挂满了枝条,叮当的钟声又抱起时来,灰尘布满的灶台上摆满了干柴,炉里是那刚烧完的灰烬。我走进了里屋,掀开门帘,狭窄的木床,宽厚的土炕 香炉里还有未烧完的半根短香,盘子里是向财神爷摆放的贡品,大葱刺鼻的气味,陈醋酸涩的浓味,炒菜时飘着的油烟,放盐与辣椒时的刺眼,我急忙跑出房屋 被熏得流泪的双眼已眨不开了视线中所能看见的一切。乡村的晚风是柔和的,抚摸着脸上的烦躁,那民间小曲正在每家每户传出,舒缓着紧张的气氛,反复拍着身旁飞来的蚊虫,吃着老家的传统美食,一时间所有的埋怨已消散,只有享受和疲惫,躺在炕上呼呼的睡了起来。

  虽没有城市的繁华与热闹就有民间的安静与休闲,所以没有城市的大鱼大肉却有民间的传统美食,这一次重回老家,我深切的感受到,只有家才是最舒适的地方,千丈高的树木总会叶落归根,这一次我彻彻底底的明白了。

  乡韵水村,古今少有。

  回老家的感受抒情散文 篇13

  “最美人间四月天”,记得是女作家林徽因说的,每年的四月天我都想真切地感受一下。今年清明节放假,北方姗姗而来的春天也已春暖花开,于是乎,携妻带女乘春光回老家去。

  我习惯用视野来感受春天,这次踏春回老家给我的感受是,春天通往老家的柏油路上,每一眼都是一幅画,每一段都是一首诗,目力所及,公路两旁在不经意间冒出了红、白、粉、黄、青、蓝、绿,柳树儿,观赏树儿,鲜花儿,绿草儿全都盎然着勃勃生机,绽放出妩媚动人的春天气息。

  映入眼帘的多是柳树,春风一如柳树的情人,只轻轻吹拂,多情的柳树就咕嘟起小嘴,争相吐翠,吐出了一个个小小的嫩芽,嫩黄可爱,漂亮极了;春风再轻轻一吹,煽情的柳条便摇曳多姿,翩翩起舞,仿佛一群群下凡到人间的仙女,扭起了阿娜多姿的舞蹈,扭出了一个美丽的春天;无数的柳枝交相辉映,竞相争春,渲染着浓郁的春天气息,把春天装扮得更美丽。

  路两旁的花树开出了粉红的花儿一串串,煞是好看,夺人眼球,红得可爱,我和妻戏称它为“一串红”;还有梨花儿开了,指头粗的梨树就开出了满树白花,成片的梨树开成了百花园;迎春花儿开了,今年初次相见,煞是耀眼,仿佛留个想头似的,给春天增色;苹果树的枝头上也都咕嘟起了小嘴,在憋着劲儿想来争春;路两旁绿茵茵的草丛中,冒出了些细碎的叫不上名字的花儿,其实那就是我们经常唱到的“路边的野花”,这里一堆,那里一簇,虽说开得不成章法,无拘无束,却有自成体系,五彩缤纷的色彩,阿娜多姿的姿态,清香四溢的香味,这都是来自大自然的生花妙笔;路两旁的小草也发芽了,泛绿了,这时候我想起了《小草之歌》:“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它虽说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却盎然着春天的一派派生机,在路旁,沟壑间,土坡上,水库岸,随处可见,满眼一片绿色,即便低调的小草也要在春天里展示自己。

  车行至老家著名的风景区双庙水库岸边,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绿的是麦田,是翠柳,是槐树,把双庙水库点缀出一片片更加美丽的景观,不知是春天美化了景区,还是景区渲染了春天?但见景区管理的一群青年男女正在整齐列队,每人手里拿着一张纸,仿佛正在乘着这“一年之计”的春天,谋划管理着景区,管好水库、水渠、树木、田园,让景区焕发出更加秀丽的景姿,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不觉到了老家的环村路上,往日里脏乱不堪的路旁已被树木、菜园所代替,只见河柳频频点头,树下绿意盎然,定睛细看,种植着的有葱、大蒜、韭菜、菠菜等,望着、望着,装了满眼春。

  到了老家,吃过午饭后,见到了发小,一阵寒暄过后,他便说:“俺上午到花市买了些花,你到我门前看看栽的花。”我恍然明白,就随他走到了门前一看,哇,眼前一亮,门西面栽了一溜大约有三四棵山杜鹃,陡增了门前的美丽,成了一道靓丽的小风景,渲染的是门前大街的春色。观赏着发小门前的山杜鹃,我联想到了前些年见到的深山丛林中的山杜鹃,那是春天里的一片娇艳,我由此也想起了少时朗读、背诵的《我爱韶山的红杜鹃》,眼前所见与邵华笔下的是一样的山杜鹃,不由使我的思绪飞驰神往。

  发小见我很欣赏,便说:“我还有两棵,你拿棵回去栽着吧。”我有点不好意思,再三推让之下盛情难却,也就答应下来,发小拿起了那棵大的山杜鹃递给了我,我顿觉收获的是一片春色。为了尽快栽上,我同发小及他的家人道谢后,就急着返回小城。

  我把山杜鹃好不容易放到了车上,让它一路伴随着我来到了小城里的家,带来的是一片春意。可惜已近黄昏,我和妻遍走一个个买花盆的摊位,门上都挂上了“铁将军”。心急的我第二天一早就买了一个“吉祥如意”的大花盆,回家一看不大不小正好,把这棵心爱的山杜鹃栽上,浇上水,顿觉房里增添一派生机。

  我一次次观赏着发小送的山杜鹃,一如观赏着爱物,美丽的造型,嫩绿的花芽,粉红的花儿,特别招人喜欢。由这棵山杜鹃我在想象着它不凡的来历,我不由地想到了老家的一片春色,一片春意。

  春回老家,收获多多,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感受,是红杜鹃,我收获的是春天!

  回老家的感受抒情散文 篇14

  朋友问我今年在哪里过年,我说,还是和以前一样,回老家去陪婆婆过年。朋友感叹,你怎么年年都去那里过年啊?

  是啊,结婚18个年头来,我们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年是和婆婆一起过的。婆婆住在比较偏远、交通不便的东江湖库区,公公已经去世近20年了,因此这些年,婆婆除了来我家带孙子的几年之外,其他的日子都是独自生活。我们老家虽然还有两个哥哥,但平时都各过各的日子,加上婆婆又是那种比较能干坚忍、有事也不想麻烦别人的人,因此,一年365天,婆婆就有350多天是独自默默地生活着。

  婆婆很勤劳,也许是从小劳动惯了,也许是为了打发孤独的日子,总之,婆婆是超级勤劳的人,70多岁了还总是种菜。不管天晴还是下雨,婆婆几乎每天都要去菜园里,侍弄她的宝贝菜儿。婆婆种的菜比较多,品种也多,而且都是施农家有机肥,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各种菜都长得非常好,一年四季,菜园里都是青绿青绿的。就在今年元旦节前,老公回老家看婆婆,又带回了一大袋子的菜,大蒜葱姜包菜面薯等。我一看,大蒜每根都有大拇指粗,包菜包得又大又紧,尤其是面薯,老公说,这么多菜,我哪里带得来啰?她老人家一蔸面薯就挖出20多斤呢!

  婆婆种的菜又好又多,吃不完就晒干菜,晒不完还挑去卖。每逢三六九镇上赶圩的日子,婆婆很早就起床,而且不吃东西也不喝水,挑起一担菜就去搭渡船,直到卖完菜,再次搭渡船返回家后,她才开始吃早餐,而此时已经过了吃午饭的时间了。我们多次劝她不要去卖菜,即使实在要去卖,也要吃点东西再去。“吃了东西喝了水我怕要去上厕所,不方便。”婆婆解释。

  除了种菜,婆婆还会养几只鸡,每年过年时就会杀鸡给我们吃。可她平时一点都舍不得吃,就连鸡下的蛋她也攒着,等我们回去时再吃,剩下的还给我们带回来。

  “爷娘疼满崽”。婆婆没有女儿,而我老公是她的满崽,也是她唯一在外工作的儿子,因此,婆婆盼满崽回家之心非常急切,但她平时从不主动给我们打电话。每年进入腊月,婆婆就会准备年货了,豆腐、糍粑、桃花、米酒、魔芋豆腐等传统美食她都会做,现在毕竟上了年纪,没有以前那么大的力气了,婆婆于是和在家里的儿媳妇或其他亲戚合起来做些年货,至于其他一个人能够做得到的,婆婆一样也不会少地都准备好,比如腊肉、油炸米粉肉、花生、红薯干等,吃不完还要我们带走。

  2016年的春节又快来了,我能够想像得出,婆婆一定又在准备她的年货了。她也在开始搞卫生了,楼上楼下都要打扫干净,厨房的碗柜、饭桌、锅盖等都要擦洗得光亮光亮的,她还戴着一个老布帽子,举着一把绑在竹竿上、自己扎的高粱扫帚,把屋梁上的蛛网、烟灰等扫下来……她一定又在等着我们回去吃她准备的年货了,也一定在等着我们到家后和她围着灶火聊天,她好把埋在心里一年的话全倒出来,假使我们不回去陪她过年,婆婆将有多么难过和失望!尽管老家有哥嫂侄儿,但现在农村的年味淡了,大家一有空闲就忙着打牌,谁还会有心思去和一个既不打牌又不看电视的老太婆聊天呢?

  而我们,也正是因为有了婆婆,才感到了浓浓的年味,也才体会到了游子回家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让我的儿子知道了:他的根在那儿。

  回老家的感受抒情散文 篇15

  今天回老家过中秋节,感受到家乡浓浓的节日气氛,更感受到中秋越来越被乡亲们接受,中秋在人们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个传统的节日增添了许多现代的气息。

  在我的记忆中有句农谚:“三春不如一秋忙。”是在告诉人们,中秋是个忙碌的季节,都想做到颗粒归仓,农民是没有时间闲下来安心过节的。而今,却让我这土生土长的农业干部“懵了”。刚一下车,二弟就迎了上来,随着几位邻居也过来了,我问了起来:这样的好天气怎么都没下地,大忙季节怎么有闲心在家过中秋?二弟笑了,乡亲们也都笑了!二弟告诉我:在我们自然屯,几年来由于土地平坦、肥沃,收成好,人们的日子好了起来,家家都置办了全套的农业生产机械,人们已经彻底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割地已经是机械化了,大大的节省了时间,过节都放假,也在享受中秋小长假的滋味。说着自己也笑了。

  二弟的话让我为之一振,真的那样?我心有疑惑地问了句。

  哥,你有什么不信?东头张大哥你是知道的,那可是我们屯有名的“小抠”,一个子掰两半、分几次花的主儿,他是不信机器的,但也被征服了。去年秋天,他家10亩地大豆,一大早就领着老婆和儿子、媳妇去割,也是凑巧,他家邻地也是大豆正在用机器收割,看着人家“唿唿”不一会就割一大片,他们谁也割不动了,都在那儿瞧。一家人一算:10亩地4个人好好干也得2天,还累得茄皮子色,如果雇机器也就半天,200元就足够了,4个人打一天零工的收入还用不了,就这样,他家的大豆也用机械收割了。老保守转变了,他这件事还成了话柄,从那以后能用机械割的地,再也没人用人力割了,这机械收割的速度也忒快了!二弟的话让我明白了,农业机械让中秋不忙了!

  我们的话题还没说完,邻居儿子接未婚妻回来了。大高个、水灵灵的媳妇下了车,在大街上就给我们点起了烟,还要双手捧着划火,我们连连摆手,在邻居老弟的劝说下这才免了。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习俗,必须接未婚媳妇来过中秋节,这同中秋节是团圆节不谋而合。

  不过未婚媳妇来过节,准公公、婆婆可要掏腰包的。当年流传着“木匠凿一天,不如铁匠冒股烟;铁匠冒股烟,不如锡匠粘一粘,锡匠粘一粘,不如新媳妇装袋烟”的民谣。

  未婚媳妇进门要给准公公、婆婆点烟、倒水。讲究的是要用双手捧着,嘴里要叫着叔叔、婶婶。要亲切自然、心口一致。不过这烟可不白点、水不白倒,临走的时候准公公、婆婆原则上是给买一套衣服,从头换到脚,还要给一笔零花钱。

  在这里我想起了我当年处对象的时候,第一次邀女朋友到我家认识老人,我们俩虽然处了很长时间,丑媳妇难免见公婆。虽然我母亲早已去世,但还有爷爷、父亲,按本地习俗,新媳妇第一次进门,老人总得给点礼品,爷爷、爸爸已把权力交给了我,买什么二位全然不管,由我做主。我曾数次跑了当时所在单位周围最大的商店,苦于钱少,自己认为一件合适的东西也没相中。后来在同行朋友们的参谋下,买了一件半袖衫。现在说起来感觉有点不好意思。女朋友第一次上门只给买件半袖衫真很寒酸,最少也应买一套甚至更多,但在当时,一是没有,二也没钱。不过那件半袖衫还是满有品位的,她穿了许多年,并收藏了起来。

  我问二弟,对未婚媳妇上门人们要掏多少钱,对掏钱这事现在人们是怎么个想法。二弟的回答让我耳目一新。

  如今谁家都一个孩子,给儿子搞对象花点钱,谁也不当回事,平日里拼命地干,都是为了孩子们的今天。给孩子们花是很正常的事,再说这年头农业收成好,两麻袋绿豆就能卖2000元,儿媳妇上身,还有谁在乎那点钱,有香粉谁不往脸上擦。

  两麻袋绿豆就能卖2000元,谁也不在乎给儿媳妇花钱,出自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口中,好大的口气,听了让人心里舒服。

  回老家过中秋节真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