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惠崇春江晚景教案1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设计 ……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1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1页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第2页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对照画面朗读。
第3页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诗歌中不理解的地方质疑,整体感知诗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
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
(一)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识字“蒌蒿”、“崇”、“轼” 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三、再读古诗,读懂诗意
1、出示自学提示
(二)①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 ②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内容。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行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拔。
3、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指多名学生述说每行诗的意思,教师及时点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游玩,好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师:“桃花三两枝”说明了什么?(两三枝桃花开放,给我们报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鸭先知”表明鸭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戏。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生:这名话的意思是:河滩上已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嫩芽,此时正是鲜美的河豚上市之时。
师:“蒌蒿满地芦芽短”体现怎样的景象?(春天的活力惹人喜爱),“河豚”是画中的事物吗?(河豚不是画中的事物)。
你能结合课文和图画进行联想吗?(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②在师生共研中让学生知道这首诗诗人由江边——江中——江岸——想象,其中第1—3行是咏画的景物,描绘竹林、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的美丽景色,第4行诗由画面景物跳出画面,展开了极为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四、三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
(三)①三读古诗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背诵古诗。
2、学生进入第三次先学,在学习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引导学生概括题画诗的特点。出示《题画兰》这首诗。“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让学生结合这两首诗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学生背诵古诗。
五、课堂训练
1、辩字组词:
2、这首诗中写咏画面景物的诗句是:作者展开想象的诗句是:
3、古诗赏析:
①这是一首诗,诗的作者是朝诗人。
②这首诗描写了时节的景象,体现了诗人。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读一读小知识。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读懂诗题。自由读古诗。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学生读诗。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学生述说每行诗的意思。研读古诗体会情感。背诵古诗。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拓展。比一比古诗背诵。学生课堂练习。
六、总结回顾学了这首诗,从古诗的内容和思想上你有哪些感受?从诗人描给的图画的方法上你受到哪些启发?
七、作业布置默写古诗
八、预习布置了解诗人叶绍翁。收集、阅读其他关于赞美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桃花鸭子画中蒌蒿芦芽画外河豚(联想)
教学反思在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教学上,我依据语文教学的基本思想,结合这首题画诗的基本特点,采取了自读自悟,以读促学的基本理念。
首先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再读古诗,读懂诗意,了解苏轼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图上的内容。在充分解读古诗后,让学生能了解题画诗的特点,从而在学习中让学生能读会背会说。切实使学生的学习做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其次,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古诗教学的大语文观,在充分地解读文本、解读学生的基础上,要让教学生活化,学生的学习自主化,教师的指导系统化。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三个阶段目标,力争实现“三维目标”。在每一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下让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读书、表达、分析、理解能力,掌握课堂内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通过对诗的感情与深入探讨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最后,在教学策略上,我通过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与积累,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学生对古诗的赏析、品读、感悟,进一步培养语感,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魅力四射,让师生在课堂活动中,与诗人达成共鸣。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不论是古诗的教学,还是课文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都离不开学生的体验,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才能做到教就是为了不教,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3.激发对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听,孩子们,欢快的音乐响起来,小手拍起来,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听《春晓》)
2.听完这首儿歌,你能感觉到哪个季节的气息扑面而来?(春)
3.就让我们一起揭开春天的面纱,走进春天。(欣赏图片)你能用一个词来描绘春天吗?
4.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春天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景象。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用诗词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板书课题)指导“惠”字书写。
5.作者是谁?(简介苏轼)
6.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请同学们轻声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7.认识画家,引出全诗
(1)关于这幅画,你想知道些什么?
(2)引导质疑:这幅画是谁画的?
(3)简介惠崇
过渡:苏轼就以《惠崇〈春江晓景〉》为题目作了一首题画诗,他是怎样写的呢?
二、读古诗,整体感知
1.初读古诗,放声读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到自己满意为止,开始。
2.检测生字,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全诗,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强调生字的读音要准。)
4.读出诗的节奏感,听老师范读,画出停顿来。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七言律诗用二二三的节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5.齐读。(指名读,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课件)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境
1、师:知晓诗人,读通诗句,是学好古诗的.前两步,诗读通了,诗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理解诗意,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2、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小组合作学习,一读:读景物,把看到的景物划出来。
二读:读诗文,把诗文的意思读到心里。(根据课文插图和课后注释,小组内讨论交流诗句的意思。)
三读:读自己,把你的情感读出来。(课件)
3、小组合作,师巡视指导。
4、交流前两句
师:诗歌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汇报,随机点拨。
①诗中描写的景物有:竹、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河豚。
思考:春天江水温暖,群鸭最先感觉到。诗中那句诗写的,读出来。春天江水温暖,我们看得见吗?诗人又是怎样感受到的呢?
理解“三两枝”“鸭先知”
②作者站在江边,看到这春意盎然的美景,心情怎样?假如你就是诗人,你会说些什么?
师:孩子们,画中清波漾漾,有青青是的翠竹,三两枝的桃花,江面上有戏水的鸭群,诗人由远及近向我们展现了这么优美的画面,让我们用朗读把它的没读出来吧!
5.交流后两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
(出示后两句)师:你读懂了什么?
师: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
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可以食用。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师:诗句中“短”能否换成“壮”?(春天刚到,芦苇才抽出嫩芽,用短突出芦苇是春天才生出的,用壮显然不合适。)
师:哪些景物诗中有,画中没有?(河豚)这是作者的想象。
为什么作者看到蒌蒿,芦芽就想到河豚呢?苏轼不但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美食家。听老师讲个小故事,就明白了。(出示小故事)
过渡:孩子们,后两句多有趣味,这三种景物蒌蒿,芦芽,河豚配在一起就是一道美味佳肴,想必苏轼写完这首诗已是垂涎三尺了,让我们把这种趣味读出来吧!
6.指导朗读:
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眼前这情景,鸭子陶醉了,河豚陶醉了,诗人陶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加上表情、动作去感受春天之美!)
(出示课件,整首诗)生齐读。熟读成诵。小结(板书)体会作者的情感?
9.古时候,诗、歌、音乐、舞蹈是融为一体的,诗配上好听的音乐就可以吟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一起唱起来,用歌声来感知春天的美好!
四、总结学法
一.读出景物,想象画面。
二.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三.读出感情,走进诗中。
五、拓展练习
给学生发练习单,结合本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诗圣杜甫的《江畔步寻花》。
江畔[pàn]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xī],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tí]。
思考: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读一读,诗中有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六.飞花令
师:人生自有诗意在,春城无处不飞花。现在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依然很受欢迎,在这立春伊始、万物初生的季节,我们也来一起“飞花令”感受诗词的美好吧!说说带有“春”的诗句来。
七、推荐阅读
这节课已接近尾声,课下孩子们给古诗配一幅画,背诵并默写。
找描写春天的诗,读一读,品一品,感受诗人笔下春天的无限美好。
老师还要推荐大家阅读《唐诗三百首》,希望孩子们多读,多背,多积累,读中国诗,传承中国文化,做优秀的中国人。下课。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4
阳春二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虽然远处的山还有薄薄的白雪,但春姑娘已经带着浓浓的春意来到了人间。
你看,大江两岸都留下了她春意盎然的足迹。
春江的水十分清澈,像一块透明的玻璃,又像一条绵延不断的`带子,水十分绿,绿得像一块没经打磨的翡翠。
水十分温暖,鸭子最先知道,它们不约而同地下河洗澡了,鸭子的羽毛真白啊,白得像冬天的雪。鸭子嘎嘎地叫的那样欢,好像在唱歌似的。它们有的觅食,有的钻进水里,像在与同伴捉迷藏,有的相互对视着,像久别的朋友在打招呼,好不畅快!
短短的蒌蒿生长在水边,就像给洗浴的姑娘铺了一床上岸的地毯。一阵风吹来蒌蒿左摇右晃,又像在点头问好。刚长出的芦芽又短又嫩,就像一个婴儿刚刚出世。
岸边的桃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先恐后地开着花儿,花香沁人心脾,还含着甜味儿。蜜蜂在花丛中辛勤劳作,眼睛闭上仿佛树上就已经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还真有点垂涎欲滴的感觉。
看那片竹林里像翠绿的屏障,竹子又高又直,像一根根绿色的金箍棒,一阵大风吹来,竹叶发出“哗哗”的声音,好像是绿色卫士手拿匕首在与敌人搏斗,又像是一曲无字的歌谣。
牧童骑着牛来到江边,牛儿低头啃着嫩草,加上石头上垂钓的老翁,蓝天白云,绿竹桃花,蒌蒿芦牙……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卷。惠崇见此情景,便画了一幅《春江晚景》流传后世。苏轼赶忙题写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苏轼和惠崇,了解题画诗。
2、通过师生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3、通过学生质疑探究,师生共同解决课堂难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点
通过师生间的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难点
通过学生质疑探究,师生共同解决课堂中自然生成的问题,感受春天的美好。
学法
质疑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过程
设计意图
一、猜谜激趣导入:
三四月的春光,无限美好。杨柳依依,桃花朵朵,微风习习,最美人间四月天!让我们猜一个谜语来开启我们今天的课程。
(出示大屏幕)猜猜他是谁?
在我国灿若星河的诗歌殿堂里,有这么一位大诗人,他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开创豪放派的风格,他的诗充满了深刻的人生思考,他的散文气势恢宏,变化自如,还有他的书法,他的绘画,无一不达到文学和艺术的巅峰。不仅如此,他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他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他是无与伦比的。
那么,他是谁?
(教师介绍苏轼文学常识,回忆学过的苏轼的诗)
二、你言我语说诗题
大屏幕展示诗的题目《惠崇春江晚景》,学生质疑。
预设问题:
1、惠崇是谁?
2、惠崇和苏轼是什么关系?
三、合作探究,研读全诗
1、这首诗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2、你能在这些景物前面加上漂亮的修饰词吗?
3、你对这首诗还有哪些疑问?
预设问题:
蒌蒿和芦芽是什么?
河豚是一种什么鱼?什么是“欲上时”?
为什么说桃花是“三两枝”?
4、教师提问:诗中出现的景物惠崇的画中都有吗?(引出难点:惠崇的画中到底有没有画河豚?)
5、根据所加的修饰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四、主题探究,总结升华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小结:这首诗通过描写早春的春江美景,表达苏轼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
看图猜诗,你对春天的诗知多少。
六、教师总结春光无限好,正是读书时。让我们都走进春天,感受春天,也拿起笔来赞美春天吧。
附: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北宋苏轼
(翠绿)的竹林(粉色)的桃花
(温暖)的江水(欢快)的鸭子
(满地)的蒌蒿(嫩绿)的芦芽
(逆江而上)的河豚——联想
通过设置“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悬念。使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
让学生对重要的诗人——苏轼多一些了解并识记重点文学常识。
培养学生自主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置的问题由简单到复杂。意图让学生通过在景物前面加上修饰词,达到自己总结诗意的目的。这样就不是教师讲,而是学生自己去摘。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质疑,发现问题,提高对课堂的兴趣和参与度。
让学生利用以前的经验得出规律,通过与之相关联的知识进行拓展,拓宽情趣。
通过看图猜诗的游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对春天的喜爱。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板书设计的意图:根据括号里的修饰词能自己总结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