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教学实录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 师:首先我们观看一部影片的片段(播放影片《侏罗纪公园》)。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 生:《侏罗纪公园》。 ……
化石吟教学实录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
师:首先我们观看一部影片的片段(播放影片《侏罗纪公园》)。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
生:《侏罗纪公园》。
师:这部影片大家非常熟悉。我们知道恐龙是生活在亿万年以前的动物,现在人们是怎样知道恐龙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可以通过化石。
师:好,化石。同学们在生活中看到过化石没有?请看到过的同学介绍一下。
生:暑假的时候,爸爸带我去博物馆参观,我看见了恐龙化石。
师:有些同学看到过,有些同学却没有看到过,不要紧。老师这儿有几块化石,展示给大家看看。(教师出示化石实物:5500万年前湖北江汉鱼化石和4~5亿年前震旦角石。)
师:有同学会说太远,看不清楚。这也不要紧,下面我们再观看几幅化石的图片。(教师展示化石图片课件:树叶化石、龟化石、猛犸化石、鹦鹉嘴龙化石。)
师:有位诗人也和我们一样看到了化石,他诗兴大发,吟诗一首,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化石吟》。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诵这首诗。读完了诗歌,大家说一下题目中的“吟”字是什么意思?
生:赞颂、赞美、吟咏。
师:化石有哪些地方值得诗人去吟咏、赞美呢?让我们一起朗读,在诗中寻找答案。
生:诗歌第三节“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生:诗歌第四节“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生:我认为诗歌第六节中的“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这几句最能突出诗人对化石的赞美。
师:诗人对化石的赞美之情贯穿着全诗。是的,各种各样的化石是地球地质史和生物史的见证者,它们是大自然赐给人类最好的礼物。
师:诗人不仅对化石洋溢着赞美之情,还充满着好奇之心。从哪些诗句你可以感受出来?
生:在诗歌的第一节,诗人提出了四个问题。
生:诗歌的第二节有“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两句,也是诗人提出的问题。
师:从诗歌的第一节和第二节都能感受出诗人对化石的好奇心。下面我们一起深入地品味一下。
师:请同学们齐读诗歌的第一节,注意读出诗歌的语气来。(教师范读第一句。学生齐声朗读。)
(1)怎么没下巴、怎么嘴长牙、怎么没有腿、怎么不开花──连用四个问号,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
(2)你看到化石的实物以及图片的时候,产生过和作者一样的疑问没有?(学生说有。)
(3)你能不能像诗中的语句一样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采用男生女生接龙比赛的形式。)
女生1:最早的大象为什么毛很长?
男生1:最早的鸟儿怎么不会飞?
……
师:有人说“问号是打开知识大门的一把钥匙。”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很多问题,就是拿到了一把把钥匙。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用钥匙打开科学之门,继续研究。
师:不仅诗歌的第一节体现了诗人对化石的好奇心,第二节中也有这样的句子。我们首先看第一句,请同学们齐读,注意读出语气。(学生齐读:“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1)“万载”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很长的时间。
(2)逝去万年、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遥远世界会重现吗?
生:不会。
生:我认为会。人们可以把化石组合起来,再运用电脑等高科技手段复原远古的世界。(很多学生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
(3)诗人站在化石旁,他并没有借助高科技手段,他看到了逝去万载的世界吗?
生:看见了。
(4)从哪些诗句可以表现出来?
生:从诗歌的第三节“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可以看出。
生:还有诗歌第六节中“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5)“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诗人用诗意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远古的世界。(教师展示课件中一幅远古丛林的图片。)同学们心目中远古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像诗人一样用优美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下面请四人一个小组讨论、交流。(学生热烈地讨论。)
生:远古世界是个美丽的世界,海水是蔚蓝的,陆地上到处生长着绿色的植被,高大挺拔、直入苍天的树木随处可见,林间是如茵的绿草,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儿。
师:这位同学运用“如茵的绿草”、“五彩缤纷”等词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远古世界。
生:我心目中远古世界的情景与他们不一样。从课外书上我了解到远古的自然气候有时候也非常恶劣,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很频繁:晴朗的天空突然暗了下来,天色越来越黑,像蒙上了一层黑色的幕布一样。火山又开始喷发了,一条火龙从山顶窜出,森林燃烧起熊熊大火,林中的各种动物们惊恐地四处逃散,有的来不及逃的,就和树木一起被火龙吞噬了。
……
师:第二节的第二句同样也体现了诗人的好奇之心。(学生朗读“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1)诗人听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话了没有呢?
生:听见了。
(2)从诗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
生:从诗歌的第二节“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两句表明化石苏醒了,并开始向诗人讲述了。
生:第七节写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最能体现诗人已经听到了化石的述说。
(3)化石会向诗人诉说怎样令人神往的故事呢,想不想知道?
生:想。
(4)这并不难,我们和孙悟空学个法术,把自己变成一块化石。至于要变成哪一块化石,你可以从老师刚才展示的化石实物或者投影的图片中选择,也可以是你在生活中见到的化石实物或资料图片。(再次展示课件中的化石图片。)
师:选择好了吗?记住,现在你就是一块化石了。把老师当作诗人,向我讲述一下你的经历和遭遇。
(5)四人一个小组讨论交流,做准备。
(6)请学生发言,讲述化石的故事。
生:我是一块菊石,生活在距今6500万年至2.5亿年前的中生代海洋中,是一种介于章鱼和贝类之间的动物。那是一个酷热的夏天,我和我的伙伴们一起沉入海底最深处避暑并且玩耍。在沙里钻来钻去,一会儿捉迷藏,一会儿比赛跑。我们玩得多高兴……玩累了,我们倒在软软的沙子上睡着了。不知过了多少时候,我好像被一种奇怪的声音惊醒了。周围也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摇动,难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吗?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晃动越来越剧烈,灾难来临了!剧烈的地震光顾了全球,海底火山爆发,一阵阵的巨浪掀起,横扫整个海洋。就在那一晚,我掉进了无底的深渊。不知过了多少年,待我再次感受到阳光时,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一块化石。
师:逝去万载的世界不能重现,诗人却看到了;沉睡亿年的石头不能说话,诗人却听到了。诗人有什么秘诀呢?
生:想象。
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课件展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齐读。)
师:我们不仅要把这句话记在脑海中,更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心灵的长空中翱翔。
拓展阅读:《化石吟》整体把握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诗共7节,可分3层。1、2节是第1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3、4、5、6节是诗的主体部分,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接下来就是写飞扬的思绪了。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你看,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明证吗?古代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有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在这些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有机物的残余不就是生命的信息吗?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不就是破译这些密码吗?第5节的前两句写“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起人。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这是每一个读者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作者并不是写人,还是在写化石。作者的思绪飞向那远古洪荒,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无论多么久远,无论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生命的形式也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皱纹和化石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皱纹呢?假如化石是人的脸,那么刻在这张脸上的皱纹不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第6节,作者转入现实。当你参观古生物博物馆,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你会作何感想呢?你可能想像它在引颈长吼;当你站在重现的远古林木之中的时候,难道你不会赞叹大自然的高妙吗?“叹服大自然”,这是作者由衷的赞叹,大自然是魔法师,是雕刻家。至此,作者的感情达到高潮。读到这里,我们会突然感到,诗的第1节中接连四个问句是怎么引起的呢?可能是参观博物馆时生发的疑问。
最后一节回应1、2节,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教学时要注意诗的韵律,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