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实习工作总结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环评 工作总结 实习

管理员

摘要:

环评实习工作总结通用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环评实习工作总结通用……

环评实习工作总结通用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环评实习工作总结通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环评实习工作总结通用1

  今年暑假我被导师安排到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实习,该所主要承担省内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课题研究,编写各级生态规划报告,此外还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近两个月的实习中,我主要参与了课题研究,并直接参与了报告的编写工作。在研究工作完成后自己还协助所内工程师编制完成了两份环境影响评价表。期间得到的锻炼自然不言而喻。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收获:

  “学有所用”

  我的研究领域是环境评价原理与方法,毕业后如果能投身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当然是最理想的结果。实习期间非常幸运,自己不仅可以了解报告书(表)编制的整个工程,还直接参与到两份环评报告表的编制中,特别是看到平时经常研究的预测模型、预测方法被运用到环评报告中,真有一种莫大的欣慰感。

  不过,现实中的环评与理论中的环评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环评报告中的评价方法一般都选用最成熟、最有效的方法,而且在环评技术导则中都有具体的规定,从理论上说,这些方法都是比较简单比较实用的方法,我们在发小论文的时候往往不会选用这些方法,但在现实中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以前导师也说过这两类环评的差异,通过实践自己对这种差异认识的更加形象,这给我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小小的启发,那就是尝试着改进现有环评方法,使它们在评价、预测现实环境时更加实用、更加准确。

  “积累经验”

  说实话,现在环保行业的`就业情况不是很乐观,在实习中通过与一些专家、企业用人单位交流后发现其主要症结在于:虽说我们是所谓“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其实我们并没有掌握好能胜任这个行业的必要技能,一提到环境工程就是水处理,一提到环境科学就是环境管理、环境评价。这种经验缺失其实就是知识的片面和技能的单一。通过实习我就发现环评工程师真是一个知识面要求广泛的职业,不仅需要了解环保相关政策法规,掌握必要的环评理论,此外化学知识、建筑学知识都要有所涉及。

  退一万步说,如果你的文字功底不强,也不太能胜任这个行业。所以说,如果不在学习中多掌握点技能,很容易在工作中犯原则性错误。在我接手的两个项目中就遇见过上述问题,有个项目单位在申报时总是口口声声地说他们的生产过程没有污染,甚至还想在污染物排放量上做点文章。通过向单位工程师学习咨询,我对其中的厉害关系有了一个清醒认识,其实企业是想逃避建设配套的环保设施,当然最终我得按章办事。我想如果没有单位专业人员的帮助,我是不会认清企业这类行为的本质的。

  “体察现状”

  由于项目的需要,实习期间我去了许多县市,对当地的环保形式和环保工作有了一些了解。俗话说“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环境专业的研究生,只有多到各地实地调查,才能真实地了解基层环保工作的艰难,才能更深层次地明白中国环境保护工作面临诸多尴尬的症结所在。虽然各地对本地区的环保很重视,但是在具体落实中却有许多难处,经济上的、行政上的、观念上的等等。比如在与某县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交流中得知,由于当地近几年的招商引资工作进展缓慢,当地领导对于一个违反产业政策的招商项目“特别重视”,从批文到申报都明令环保部门大开绿灯,以致通过环评时由于有相关批文,环评单位在否决时也显得非常吃力。

  又比如有些地方在做规划环评时明明没有了环境容量,还为了所谓的地方经济硬上“大项目”,环保部门在出环境标准回执函时往往有点力不从心,但是为了地方的“大局”,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实习,我看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环境现状,了解到了许多环保工作的尴尬,也体会到了许多环保人的难处。的确,真正实现环境保护这一国策,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难题,更是体制上的难题。

  总结了这么多,感慨了这么多,其实自己的实习历程还是有些缺憾的,比如在开展课题研究中,就发现自己的知识面还不够宽泛,例如在预测“”疫情发展趋势时完全可以利用模型或者GIS技术辅助实现,但由于自己缺乏相关知识储备,最终只停留在请教专家进行主观推测上;还有就是缺少处理大量信息的训练,整理文献的能力有待加强。此外在协助单位开展环评工作中,还发现自己的沟动能力有待提高,与项目单位的沟通缺乏主动性。

  总之,通过实习感觉自己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专业知识的储备上,虽然算上本科,自己已有五年的专业学习经历,但是拿到现实工作中还是有点捉襟见肘:知识结构单一、不全面,对于环保这样一个综合性的课题理解不够深刻,几乎每天都会在工作中碰见难题,不过这些问题也为我今后的研究学习指明方向,促使我在学习中把握要点,努力提高服务环保事业的技能。

  最后,非常感谢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的所有工程师,与他们的合作真的非常愉快,他们让我在工作中留下了汗水,但我带走的却是无尽的知识和收获的快乐。期待未来能与他们再有合作。

环评实习工作总结通用2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门课程集理论性、实践性于一身,并涵盖了环境工程体系的主要内容,与其他课程联系紧密。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细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招生比例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环境类专业从无到有不断地发展,同时它还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对环境学科的专业课进行必要的改革是环境学科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国内许多著名大学都在开展相关工作。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中一些典型案例及方法,教师通过讲授给学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方法、解析工程的特征、识别环境的影响、确定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预测环境的质量状况等,从而使学生具备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能力。本文作者结合民族本科高等院校环境工程系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该课程的应用性和系统性特点,及在“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如何改革“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的问题。

  一、明确学习目的,更新教学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学习目的是根据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中所学的内容,对受到影响的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影响环境方面进行预测,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重教学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上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内容较丰富,教师的头脑中应勾画出课程内容的整体轮廓,了然于胸,授课时才能做到重点突出、收放自如、融会贯通的效果。教师应开展培训学习,并准备新的教案,以便保持课堂内容的时效性和前瞻性。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但该课程的课时量相对较少;教师对该课程内容的讲授方面,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传递给学生,再说大学生本身自学能力比较强,教师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环境影响评价”的部分内容。作者通过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点:(1)不是讲课内容越多越好,而是如何让学生掌握对环境影响的具体评价方法是最主要;(2)如何正确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标准、评价等级,如何让学生理解工作程序图,如何对环境现状和预测进行评价等,并在所评价的结果提出对策和建议等。

  二、让学生主动学习“环境影响评价”的知识

  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环境影响评价”这门课程呢?“环境影响评价”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不是教师全讲所有的内容,而适当地安排,也让学生给大家汇报某一部分内容或讨论某一个案例等。这种教学方法能把学生从被动学习带到主动学习,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能力。

  为了让学生主动地从“学”转到对“教”的参与,为了构建师生间、学生间多向互动的课堂氛围,作者在每堂课上留给学生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及讨论本节课的重点掌握的内容。每一堂课上让一组学生准备10分钟的演讲,演讲结束后给学生留5分钟的提问和讨论的时间,最后5分钟由教师给予学生简单的评价与总结。作者在去年整整一学期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后,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反响较好,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显著增强了教学效果。

  作者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环节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理论教学课堂上,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课堂上,教师应事先给学生交代清楚本次实践课所要调查的地点、调查的内容、监测的指标及注意事项等,并要求学生对调查问卷、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实践课上,以学生汇报为主,教师点评为辅,进行研究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学习更富有趣味的内容,而且减少了教师讲授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三、结合讲座、报告强化理论与实践教学

  “环境影响评价”这门课程是理论与实际联系非常密切的一门课程。因此,教师在讲授这门课时,应采用实际的例子来引入课程或者课程内容讲课过程中,学生有些难以理解的概念或原则也应采用实际的案例;如不采用实际例子来引入课程或穿插到课程,则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枯燥,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使学生无法真正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教师在讲每次课内容之前,应充分准备课堂内容有关的实际例子,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地穿插有关环评的实际案例。

  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理论内容来说,每一章的内容不是独立的,而是每一章的内容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环评报告书。从而每讲完一堂课的理论内容后也给学生讲解切合本课堂内容的真实的、典型的案例,这是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更容易接受新的内容。

  比如:讲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这章内容后,结合燃煤发电厂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案例,分析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敏感点的大气污染情况进行评价,如何确定该项目中大气环境影响监测的季节与布点,该项目废气排放执行的标准如何,该项目对周围环境产生多大的噪声等内容。该案例基本涉及到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理论知识,这使学生结合实际例子能快速吸收理解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开展实践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教师虽然对本门课程的理论内容讲授得细致入微,对实际案例分析得较透彻,或者学生在课后学习环评有关的知识,在校内也进行过环境监测评价的实践操作等;这都与社会环评工作无法完全拟合,因此,邀请社会上有关环评的专家,以讲座、报告等的形式给学生介绍实际环评工作中主要评价步骤及方法,环评工作在社会上的重视程度如何,学生的环评方向的就业情况如何等等,这能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的遗憾。

  关于环评的讲座和报告的安排次数,根据该课程的进度,一个学期应安排2~3次,一般安排在课程内容结束之前和结束之后。这时学生正学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所以,学生更能理解专家所讲的内容及实际项目的意义,并与专家及时互动,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师生通过听专家的讲座和报告,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环评对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对环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四、突出环评的重要性

  现如今,许多工农业项目都需要提供环评报告(具有资质的单位出具的环评报告),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环评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年5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项目,规划新建10套炼油及配套装置,一套15万吨聚丙烯生产装置;以生产汽油、柴油等产品为主,同时还将生产聚丙烯、精丙烯、苯、液化气等副产品,产品总量464万吨,项目总投资78亿元,计划20xx年建成投产。该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近300亿元,可缴纳税费50亿元以上。

  同时,该项目广泛应用资源、能源节约技术,环境污染也将大大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12.4%,外排污水量削减58.1%。虽然该项目的建设对地方财政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取得所有批文之前必须通过环评论证。

  “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人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典型案例,使学生意识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重要性,以及“环境影响评价”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五、促成产、学、研一体化

  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加强与环评从业单位及从业人员的联系,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以社会实践或勤工助学模式参与到环评从业单位的环评报告编制流程。通过上述模式既增加了教学与产业的联系又给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的新模式。

  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环评专业之间的联系,通过远程教学和联合办学等模式,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水平学生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环境专业学生的素质。

  鼓励“环境影响评价”授课教师及环境专业教学人员积极申报环境类相关的科研项目,同时建议学校加强环境自研课题的数量。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组织尽可能更多的学生参与,使学生增强实践技能。通过这些项目既能为教师评定职称创造条件,又为民族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创立了稳定的科研创新团队。

  六、结语

  该课程实用性较强,作者结合所讲授环评课程的经验,对如何改进“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环评方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行了探讨,作者从明确学习目的、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学习“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结合讲座、报告强化理论与实践教学,突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和促成产、学、研一体化等5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具备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知识,将来为社会解决环评工作的简单问题,对以后深造和从事环评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以后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作者计划从加强环评教材的建设,扩大学生在环评部门实习的渠道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巩固已有的教学效果,推动我系“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进一步深化及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