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金时代》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民气十足、海阔天空的时代,一……
《黄金时代》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金时代》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民气十足、海阔天空的时代,一群年轻人经历了一段放任自流的时光,自由地追求梦想与爱情,有人在流离中刻骨求爱,有人在抗争中企盼家国未来……萧红,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一路流亡,从北方到南方,从哈尔滨到香港,一边躲避战乱,一边经历着令人唏嘘又痛彻心扉的爱情与人生。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在她笔下穿透纸背,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许鞍华导演的关于女作家萧红的《黄金时代》是今年最被期待的电影,就借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说点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或无关的。
先说一个略微残酷的事实,国际妇女节指的是共产国际,是1910年8月召开的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上,由共产国际的德国领导提出的建议,并最终确定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所以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庆祝这个节日。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女性朋友的,就不要问人家放不放假,过不过节了哈,她们大概得上班。
言归正传,黄金时代。电影之所以最终命名《黄金时代》,源自萧红写给萧军信中的一句话这不正是我的黄金时代吗?折射了1930年代民气开放、自我意识觉醒,百舸争流的年代,那是萧红这样的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也是追求自我的女性的黄金时代。
萧红,一个民国女子,经历了逃婚、未婚先孕、生子后被弃、母子分离、幼子夭亡、颠沛流离、与四个男人发生情感纠葛,这还只是她人生的一部分,真正贯穿她生命的主旋律‐‐是以写作为武器,唤醒更多人的自我觉醒意识。她一生如同动荡尘埃,从未停歇,直到最终客死异乡,她几乎经历了那个时代的女性不敢想象的所有事情。她的文字、她的感情生活和她坎坷的命运,本身就比一部电影还要精彩跌宕。王安忆曾说,有故事有才华的女人很多,萧红之所以能被历史记住,是因为她把自己的热情转化为更巨大的东西,去影响其他人。
萧红骨子里有东北女人的热烈,她和张爱玲都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女性,都忠于自我。北国冰雪中长大的萧红活得炙热投入,燃烧自己,心怀天下;而上海风骨的张爱玲活得冷峻淡然,永远冷眼旁观,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气度,只活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