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韦应物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淮上 洛阳 李主簿

管理员

摘要: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韦应物  韦应物的《淮上遇洛阳李主簿》纯从客位去描绘抒写,诗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与感受,而将诗人主观的感受融化在客体之中。如此写来,别有情韵。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韦应物

  韦应物的《淮上遇洛阳李主簿》纯从客位去描绘抒写,诗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与感受,而将诗人主观的感受融化在客体之中。如此写来,别有情韵。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归游!

  【赏析】

  韦应物于公元773年(唐大历八年)秋冬之间,曾南下江淮,准备到广陵(今江苏扬州)谋事。在广陵盘桓了八、九个月,一事无成,于公元774年(大历九年)秋天,怀着怅然若失的心情北归,在淮水边上偶遇过去在洛阳时的同僚李主簿,写下了这首五律名篇。

  首联写李主簿隐居的环境。他结茅隐居于淮水边的古渡口,可以卧看淮水奔流。环境虽然清幽,但从古渡口的废弃不用和淮水的逝去不复返,已暗含下联时不我待、人将衰老的感慨,韦诗运笔的精致细腻,于此可见一斑。

  颔联为传诵千古的警句,人与树相互映衬。意思是:树已逢秋,人怎能不老?窗里将老之人,面对着门前已衰之树,联想岁月流逝,壮志蹉跎,人何以堪?这两句不仅颇为传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颓的形象与凄凉的心境,而且寄寓着诗人自己怅然若失的情怀,蕴含极其丰富。

  颈联写李主簿在古渡口的茅屋里见到的景象。表面上,这两句似乎是随手拈来,漫不经心;实际上,是赋比结合,寓意深刻。“寒山”切深秋季节,“独过雁”比况李主薄孤独、索寞的生活境遇;“暮雨”既照应上联之人老树耿,又关合下联之日夕逢归,“远来舟”牵引出下联的“逢归客”。真可谓细针密线、情景交融。尾联仍从李主簿这边落笔,不说诗人遇上李主簿,而说李主簿在傍晚时遇上了一位北归的客人,依然不舍旧情,仍然热情接待。诗至此,便戛然而止,至于主客相会后的情景,便全留在诗外,需想象品味。

  通观全篇,诗人纯从客位去描绘抒写,诗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与感受,而将诗人主观的感受融化在客体之中。如此写来,别有情韵。

  拓展阅读:韦应物慧眼识人故事

  贞元年间,安徽和州出了竹笛演奏家许云封,在当地小有名气。他常对人夸耀说“我的外祖父就是天宝年间的御用笛子演奏家李牟,当时的人称他为李供奉。我与李牟一脉相承,可惜还无人知我。

  恰巧韦应物正好在和州任行政长官。这韦应物既是著名诗人,也是音乐爱好者,还特别喜欢竹笛。到和州后听人说到许云封的精妙笛艺,十分倾慕,很快就与许云封成了朋友。

  以后,他们经常交往,谈曲论律很是投缘。一天,韦应物笑着对许云封说:“我给你看一件宝贝。”接着吩咐仆人拿出一个长形的十分精致的锦盒。从中取出一只竹笛,说“这是你外祖父李牟当年送给我的乳母儿子的,他曾经跟隨李牟学吹笛,不幸年青夭折,这支笛子也就留了下来。

  多年来一直精心收藏。今天你能一见,也是缘分。”这许云封一听说是外祖父留下的笛子,立即双膝跪下,恭恭敬敬的用双手接过来。许云封轻轻抚摸着温润光滑的笛身,一边细细地打量着笛子的一些细节,站起来对韦应物说:“果然是一支好笛,但恐怕不是我外祖父使用的那一支。”韦应物吃了一惊,问道“你怎么知道?”许云封随即娓娓说出一番制笛子的学问来。

  原来,做笛子的对竹子要求很高。产地必须是楚地云梦泽南边的;生长时间特别重要,当年七月十五日前生芽,次年七月十五日前釆伐晾干备用。过期竹材做的笛子,最多做到音律准确,工艺上乘,但那声音总觉沉闷黯哑,完全沒有了飘逸嘹亮的音色。如果生长期不足一年的竹材,制成的笛子声音不踏实,空乏发虚。

  再加之竹材未干透演奏时气流的振动可能使竹子的纹理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这种笛子是不能胜任演奏大型曲目的。韦应物不禁追问说:“先生高见,愿闻其详。”许云封接着说:“古今竹笛大曲一般都比较长,每段有十二节,每节又有十二拍。比如《落梅》这类曲目多感发于金谷显贵畅游斗富的豪情;《折柳》一般抒发戍边战士思乡情怀,或缠绵悱恻,或豪放不羁,因此要求演奏者能奏出最为动人的音色和收放自如的音量,也就是所谓的“至音”, 这种纹理已坏的笛子显然不能承受这些作品情感表达上的強烈震撼,勉强用来演奏,一定会吹破。

  韦应物听到这一席话,心中暗暗称奇,更想当面弄过水落石出。就说:“先生大胆用这只笛子演奏,吹破了正好印证先生之言,我也不会为它可惜。”许云封推辞不过,试奏一段《六州变》,开始两句引子感觉还和风细细,婉转动听。随着乐曲渐显激烈、高亢,一丝不祥的声音使人心悸。许云封心里明白,不能停止,必须证明刚才的一席话是正确的。

  不然愧对韦应物的信任。突然一声脆响之后,笛声嘎然而止。许云封呈上竹笛,韦应物一看,一条长长的裂口已贯通笛身。韦应物拉着许云封的手说:“没想到这小小的竹笛有大大的学问。先生真是独具慧眼,不愧竹笛大师啊!”后来许云封被韦应物礼聘为乐部官员,成为有唐一代笛子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