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郅恽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
《后汉书》郅恽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后汉书》郅恽传阅读答案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后汉书
(郅)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志气高抗,不慕当世。王莽末,民不堪命,恽西至长安,上书谏莽曰:“臣闻智者顺以成德,愚者逆以取害。上天垂戒,欲以陛下就臣位。陛下宜顺天命,转祸为福。”莽大怒,即下诏狱,劾恽大逆。犹以恽据正义,难即害之,使黄门近臣胁导恽,令为病狂恍惚,不自知所言。恽终不转,曰:“所言皆天文大圣意,非狂人所能造。”遂系经冬,会赦得免,因南游苍梧。
建武初,自苍梧还乡里,县令卑身崇礼以为门下掾,恽感其意,遂为之屈。久之,为郡功曹。
汝南旧事,冬飨,百里内县皆持牛酒到府宴饮。时太守欧阳歙飨礼讫,教曰:“西部都邮繇延,天资忠贞,禀性公方,典部折衡,推破奸雄。今与众儒共论延功,显之于朝。”恽前跪曰:“明府有言而误,不可掩覆。按延质性贪邪,所在荒乱,虐而不治,冤慝并作,百姓怨之。而明府以恶为善,股肱不争,此既无君,又复无臣,君臣俱丧,孰举有罪?君虽颠危,臣子扶持,不至于亡。”歙甚惭,遂不宴而罢。恽归府,因称病。延亦退。
(门下掾)郑次都素清高,与恽厚,招恽去,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古而然子心直诚三代之道繇延虽去必复还吾不忍见子有不容君之危盍去乎!”次都遂去,隐于弋阳山中。居数月,延果复召,恽即去,从次都止,渔钓甚娱。留数十日,恽喟然叹曰:“天生俊士以为民,无乃违命而乱乎?鸟兽不可与同群,子从我为伊尹①乎?”次都曰:“吾年耄矣,安得从子。”各别去。
郡举孝廉,为郎,迁上东门侯。世祖②尝夜出,还,诏开门人,恽不内。上令从门举火射帝面,恽对曰:“火明燎远。”遂拒不开。明日,恽谏曰:“昔文王不敢盘游于田,以万民惟正。陛下既游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由是上重之,后为梁令、长沙太守,崇教化,表异行。(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伊尹:商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②世祖:汉光武帝刘秀。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莽大怒,即下诏狱;狱:监狱
B.遂系经冬,会赦得免;系:羁押
C.今与众儒共论延功,显之于朝;显:明显
D.诏开门人,恽不内;内:同“纳”,交出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令为病狂恍惚,不自知所言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B.①久之,为郡功曹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C.①而明府以恶为善,股肱不争②輮以为轮
D.①恽归府,因称病②不如因善遇之
18.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王莽末年,郅恽到京城长安,借天命祸福之说劝谏王莽还政于刘氏,退回臣子之位,因此惹得王莽大怒,但终得赦免。
B.郅恽认为西部督邮繇延生性贪婪邪恶,治理政事荒废而紊乱,劝谏郡守欧阳歙将他弃用,正因此,繇延没有获得推荐。
C.郅恽虽一度追随友人郑次都归隐山林,但终不肯与鸟兽为伍,可见他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入世的,主张人生要有所作为。
D.文中写到了郅恽三次直言进谏,前两次都因所谏招惹大祸。只有第三次劝谏光武帝刘秀,反而得到了刘秀的器重。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古而然子心直诚三代之道繇延虽去必复还吾不忍见子有不容君之危盍去乎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县令卑身崇礼以为门下掾,恽感其意,遂为之屈。(4分)
②天生俊士以为民,无乃违命而乱乎?(2分)
参考答案
16.B(A狱:审查、查办。C显:使动用法,使……彰显。D内:接纳)
17.C(C均为介词,把。A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助词,表被动。B助词,放在时间副词后,凑足音节,不译/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连词,于是,就/介词,趁机、趁着)
18.D(第二次劝谏上司并没惹来祸患)
19.(3分)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古而然/子心直/诚三代之道/繇延虽去/必复还/吾不忍见子有不容君之危/盍去乎(少、错断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0.(6分)①(4分)当地的县令降下身份以很高的礼节来请他担任门下的掾吏,郅恽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于是屈尊就任。(“崇”、“屈”各1分,被动1分,句意1分)
②(2分)老天降生才能卓越之人(却)让他们成为了普通百姓,(这)恐怕是违背天命伦常的吧?(“无乃……乎”句式1分,句意1分)
【附】文言文译文
郅恽字君章,汝南西平县人,他志向高远,气质高亢,不向往当世的名与利。王莽新朝末年,百姓不能承受朝廷的苛政,郅就到京城长安,上书劝谏王莽,说:“我听说智慧的人顺应天意来成就自己的大德,愚昧的人悖逆天意以致招惹祸患。上天降下告诫,就是想要陛下回归大臣之位。陛下应该顺应天命,将祸患扭转为福祉。”王莽看后大怒,立即下诏书查办,指出郅恽犯有大逆之罪。但他尚感到郅恽所说的都是依凭正义,难以马上就加害于他,就让宦官近臣胁迫诱导郅恽,让他说自得有疯病,一时精神惶惑,当时并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郅恽始终不肯回转,说:“我所说的都是上天至大的精义,怎么能是疯子所编造出来的。”于是被关押了一个冬天,正好赶上了大赦得以免除罪罚,于是到了南方的苍梧一带游历。
光武帝建武初年,从苍梧返回家乡,当地的县令降下身份以很高的礼节来请他担任门下的掾吏,郅恽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于是屈尊就任。很长时间以后,郅恽做了郡里的功曹。
汝南郡的旧例,冬至大祭时,所辖百里之内的各县都要拿着牛肉和酒到郡中郡守那里宴饮。当时的郡守欧阳歙行完宴飨之礼后,安排大家说:“我郡的西部督邮繇延,天性忠诚贞良,禀赋公正规矩,所管理的各地事务中,处事折中公平,处置了不少地方奸党豪强。现在我想和各位儒者名流一起来说一下他的功德,使之彰显于朝廷。”郅恽向前移动一下,长跪不起,说:“郡守大人的话中有过失的地方,这是不能掩饰的。据调查,繇延这个人,生性贪婪邪恶,所管理的地方政事荒废而紊乱,暴虐之人不能处置,冤狱与奸邪一并而起,百姓对他十分怨恨。可是您把恶的说成是善的,如果得力的辅佐者不去与您争辩明了,这样做既没有顾及到大汉朝天子,又使您丧失了做臣子的大义,君臣之宜一并丢弃,还有谁来惩办有罪之人?天子如果处于颠危之境地,有大臣的扶持,还是不能到灭亡的境地的。”欧阳歙感到十分惭愧。没有举行完这场宴会就结束了。郅恽回到府里就称病不去办公。繇延也因此没有获得推荐。
(郡里的门下掾)郑次都一向清正高洁,和郅恽交情很厚,就招郅恽一同离开郡里。说:“奉行的人生准则不同的人是不能一起共事的,从古到今都是这样。您心性耿直,所行的确是上古三代的道义。可是,你看现在繇延虽然被斥退,但早晚还是要再回来的。我不忍心看到你陷入不被君主所容的地步,为什么不离开这是非之地呢?”郑次都就离开了郡里,到弋阳山隐居去了。过了几个月,繇延果然又被召了过来,郅恽也就离开了郡里,跟随郑次都去了,他们一起钓鱼很是愉快。过了几十天,郅恽喟然长叹说:“老天降生才能卓越之人(却)让他们成为了普通百姓,(这)恐怕是违背天命伦常的吧?鸟兽是不可以与它们为伍的,您想随我一起去做伊尹那样的人吗?”郑次都说:“我已经老了,怎么能跟随你去呢。”彼此告辞而去。
郡里以孝廉科推荐了郅恽,做了郎官,后改任上东门的侯官。汉光武帝有一次夜里出去游玩,回来时下令让人开城门,郅恽就是不让他进城。光武帝让郅恽从门缝里用火照自己的脸,看清楚自己是谁。郅恽说:“火光太明了会烧得很远的,我不能这样做。”于是拒绝给光武帝开城门。第二天,郅恽上书劝谏光武帝说:”过去周文王不敢在田猎中长时间的耽搁,他把万民的事务当做正事。现在陛下在山林中游戏田猎,夜以继日,将如何对待国家和宗庙呢?”由此光武帝就开始器重他,后来郅恽做了粱县县令、长沙太守。所在任处,崇尚教化,重视表彰有特殊品行的人。
作者简介
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县)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
范晔出生在河南南阳一个著名的士族家庭。高祖范晷为西晋雍州刺史,加左将军。曾祖范汪入仕东晋,官至晋安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进爵武兴县侯。祖父范宁先后出任临淮太守、豫章太守。父范泰仕晋为中书侍郎,桓玄执政时被废黜,徙居丹徒。刘裕于京口起兵灭桓玄,控制东晋政府实权后。范泰重新被启用,出任国子博士、南郡太守、御史中丞等职。他为东阳太守时,因开仓供粮和发兵千人,助刘裕打败卢循有功,被加官为振武将军。从此,范泰受到刘裕的信任,屡被升迁,先后担任侍中、尚书常侍兼司空等职。宋代晋后,拜为金紫光录大夫散骑常侍,少帝时加位特进。
范晔的家庭有着正宗的家学传统。范汪“博学多通,善谈名理”,撰有《尚书大事》二十卷,《范氏家传》一卷,《祭典》三卷以及属于医学棋艺的著作《范东阳方》一百零五卷,《棋九品序录》一卷等。范宁尝作《古文尚书舜典》一卷,《尚书注》十卷,《礼杂问》十卷,《文集》十六卷,尤以《春秋榖梁传集解》十二卷“其义精审,为世所重”。范泰也有《古今善言》二十四卷及文集等多种著述。受到家庭的影响,范晔从小好学,再加上天资聪慧,因此尚未成年,便以博涉经史,善写文章而负盛名。
关于范晔少时的生活,史载不详尽,只知其“母如厕产之,额为砖所伤,故以‘砖’为小字。出继从伯弘之,袭封武兴县五等侯。少好学,博涉经史……年十七,州辟主簿,不就”(《宋书·范晔传》。以下引文若不特别注明者,皆出此)。南朝刘宋时代,范晔始出仕,历任宋武帝相国掾、彭城王刘义康府冠军参军转右军参军,出为荆州别驾从事史,寻召为秘书丞。宋文帝元嘉五年(428年),父范泰去世,去官守制。后出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领新蔡太守,迁为司徒从事中郎,不久,又升迁为吏部尚书郎。可谓官运亨通。
元嘉九年(432年)冬,彭城王刘义康母亲去世。葬前的晚上,百官吊唁,范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夜宿义康府广渊处(时晔弟广渊为义康府祭酒),纵酒夜半,无所顾忌,醉意朦胧中又听挽歌为乐,因此触怒义康,把范晔贬官出京为宣城(今安徽宣州市)太守。贬官期间,范晔深感郁闷不得志,短期内上调无望,便删节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期间修撰完成大部。约六七年后,迁官为长沙王刘义欣的镇军长史,加宁朔将军。元嘉十六年(439年),生母去世,服阕,为始兴王濬后军长史,领南下邳太守。死前累迁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范晔一生狂狷不羁,意志颇不满于朝廷,晚年终于发作到了顶点,加入了彭城王谋反阵营。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十一月,同党徐湛之上表首告,供出了所有谋反同党及往来檄书信札,谋反失败。不久,范晔等被处死,连坐从诛的还有其弟广渊、其子范蔼等。
狱中,范晔写了一篇《与诸甥侄书》,总结了他对文学、史学、音乐、书法的研究心得。在即将告别人世之际,他希望将来能有个知音,理解《后汉书》的价值。他对花费毕生心血写成的史学著作十分自负,认为它们“精意深旨”,是从古至今没有过的“体大而思精”的作品,其中诸序与论赞,更是“天下之奇作”,和班固的《汉书》相比,毫无愧感。他说,世人多贵古贱今,所以他才“称情狂言”,以期引起人们对《后汉书》的重视。
范晔的自夸虽然有些过分,但他的著作也确实有超人之处。刘昭说:“范晔后汉,诚跨众氏”(《后汉书注补志序》),刘知几也说:“范晔博采众书,裁成汉典,观其所取,颇有奇工”(参见《史通》的《书事篇》和《补注篇》)。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在范晔著书之前记述东汉一代历史的著作共有十部,八百余卷。然范书一出,诸家《后汉书》则日渐消沉,逐渐散佚。后来除晋人袁宏的《后汉纪》保存下来以外,其余都已不存。这说明范书杀青虽晚,却后来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