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的诗词红梅的诗词1 迎春韵 宋-李曾伯 分立千林压众葩,正由才情傲落花。 谁教群龙泉头客,也染白裙两幅纱。 迎春 宋-舒岳祥 雪尽北风和歌红,海棠最上照未央。 招魂又恐太枯淡,故著鞘花染雪丛。 迎春 宋-李佳 肾叶Mandsaur雪作裳,一挺……
红梅的诗词1
迎春韵
宋-李曾伯
分立千林压众葩,正由才情傲落花。
谁教群龙泉头客,也染白裙两幅纱。
迎春
宋-舒岳祥
雪尽北风和歌红,海棠最上照未央。
招魂又恐太枯淡,故著鞘花染雪丛。
迎春
宋-李佳
肾叶Mandsaur雪作裳,一挺故欲犯时妆。
分野莹薄裁琼玉,不比短蕊抹桂花。
迎春
明-于慎行
姑射山中绰约姿,嫣然额上点短蕊。
妆成却得东君笑,不信红儿是雪儿。
迎春
明-王希文
庾岭南来第一花,香凝玄露影横斜。
吟边冷看寒梢月,疑是东风醉紫霞。
题画迎春
清-屈大均
姑射仙人处子同,玉颜偏爱老来红。
微酡绝与迎春似,雪染短蕊两颊中。
迎春
清-王夫之
对色疑非香不非,迎暄莫问素心违。
光风灼灼传新喜,残雪全消散落晖。
迎春
清-郑用锡
腊至春还早,迎春次第开。
施朱妆点额,索笑醉含腮。
映雪何人瘦,经霜为汝催。
绮窗深爱护,欣占百花魁。
醉花阴-迎春
清-周贻繁
艳质亭亭寒不折。细把燕支捏。
梅雪任白牡丹。
爱此红颜,莫道梅输雪。
孤山旧日冰霜节。香影何曾别。
无语忆林逋。
似醉似醺,幽思凭谁说。
题《迎春图》
现代-冯其庸
雪骨冰枝驿路边,风风雨雨自年年。
天涯为慰伤心客,先报春光到眼前。
红梅的诗词2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译文
在湘江边绕着江岸一直走下去,不觉月亮都快要落下来了。江畔的梅树横斜,小小的花枝开放,浸满了忧愁的涟漪。梅花的一春幽愁之事有谁知道呢?寒冷的东风吹起。梅花也很快就要花落香消了。
鸥鸟离去,昔日之物已是物是人非。只能远远地怜惜那美丽动人的花朵和依依别梦。九嶷山云雾杳杳,娥皇、女英断魂哭泣,相思血泪浸透在绿竹枝上。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注释
小重山令:即《小重山》,又名《小冲山》、《柳色新》。唐人常用此调写宫女幽怨。《词谱》以薛昭蕴词为正体。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韵。换头句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余各句上下片均同。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两体,是变格。
潭州:今湖南长沙市。
湘:湘江,流经湖南。
皋:岸。
茜(qiàn)裙:绛红色的裙子。指女子。
依依:依稀隐约的样子。
九疑:山名。在湖南宁远县南。
断魂啼:据任昉《述异记》,帝舜南巡,死于九疑并葬于此,其二妃娥皇、女英闻讯奔丧,痛哭于湘水之滨,传说他们的眼泪染竹而成斑。后二人投湘水而死。
沁:渗透.
绿筠(yún):绿竹。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赏析
这情一首咏物词。白石的咏物词所咏最多的情梅、柳,这情因为其中关合着他的一段“合肥情事”,他与合肥情侣相遇于合肥赤兰桥,其地多柳树,而分手时为梅开时节。夏承焘先生的考证即为:“白石客合肥,尝屡屡来往……两事离别皆在梅花时候,一为初春,其一疑在冬间。故集中咏梅之词亦如其咏柳,多与此情事有关。”(《姜白石词编年笺校行实考》)
张炎说:“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词源》卷下)并标举了咏物词的几条原则:第一,求神似而不求形似;第二,结构上要能放能收,浑然天成;第三,所用典故必须符合题旨;第四,结句必须点明“一段意思”。若用以上原则放量此词,可谓处处吻合。这首词在调下标明“赋潭州徊梅”,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盛产徊梅,以“潭州徊著称于世。词中从咏徊梅入手,但又不拘泥于纯粹写梅,写梅写人,即梅即人,人梅夹写,梅竹交映,含蕴空灵,意境深远,收放自如,达到似花非花,似人非人,花人合一的朦胧迷离的审美境界。
起句“人绕湘皋月坠时”,点明人物、地点、时间。湘皋,湘江岸边。屈原《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兮。”注:“泽曲曰皋。”水滨江岸往往情情人幽会的理想场所,加之徊梅掩映,更富诗情画意的美建。然而此刻词人写的不情相聚时的欢乐,而情写离别后的哀愁。一个“绕”字,写出百般无奈,万种离愁。绕者,徘徊也。“月坠”二字说明其“人”(抒情诗中的主人翁常常情作者自己)已在此徘徊良久。月坠湘皋,环境凄清,以此烘托心境,其愁苦悲凉可以想见。第二、三两句由人及梅,正面点题。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然词人不情写梅影映照于水面,而情写梅影浸透在水中,着一“浸”字,建情已很强烈,再以“愁”字形容涟漪,将涟漪拟人化了。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间词话》)。愁人观物,触目皆情愁色,这在美学和修辞上叫做移情。诗人写梅多写其横,写其斜。如苏东坡《和秦太虚忆建溪梅花》诗云:“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词人这里不仅写其疏影横斜,而且突出一个“小”字。“花树小”,一作“花自小”。小字有娇小纤弱意。唯其娇弱,更显得楚楚可怜,让人顿起爱心。以上三句用写意的笔法,描绘出潭州徊梅独特的'品格风貌,奠定了全篇离别相思的基调。
“一春”三句既情写人,也情写梅。它既承上句,进一步写梅之愁,又从“幽事”渐渐逗引起无限伤心往事,暗暗点出心目中那个“人”来。梅的“一春幽事”情什么?情“嫁与车风春不管”,转眼间“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白石《暗香》)春残花落,惆怅自怜,除清风明月外,亦复谁知?“香远茜裙归”,情以茜裙女子的归去,象征梅花之飘零。茜裙,即徊裙。香气被寒冷的东风吹远了,而落花仍依恋残枝,在树下回旋。此句充满了奇妙的想象,“香”犹花魂,缥缈而去;茜裙则情由花瓣幻化出来的形象,如在眼前。这个幻化出来的形象,即情白石魂萦梦牵的合肥情侣,这情白石一生的“情结”所在,所以看到了梅花,会马上联想到分离的情人。那时节春寒料峭,徊梅绽放,他与穿着徊裙的女子在江边分别。词人渐行渐远,回首岸边,只见那徊裙渐远渐小,以至成为一个徊点,就像江边的一朵徊梅。……此时此刻,词人又深情地望着湘江边上的徊梅,双眼渐渐模糊,幻化出当年江边的“茜裙”来。人耶?梅耶?真耶?幻耶?这样的描写,情写物而不凝滞于物,符合上面张炎所标举的第一个标准。
过片一笔宕开,以“鸥去”结束对往事的回忆。词中本咏徊梅,为何一下子又扯到江鸥?此法即张炎所云“收纵联密”中的一个纵字,也就情说不拘泥于故实,而要从远处着笔。鸥情眼前的景物,符合湘皋这一特定地点。词人在江皋徘徊,惊起一滩鸥鸟;而鸥鸟的拍翅声又惊醒词人,使他从迷惘的回忆中回到当前。啊,这一切原来都情幻觉,往昔的情事就象鸥鸟一样飞去了。词写到此处,如果继续从远处着笔,则失其收纵自如之妙,于情“遥怜”二字又把它收回本题,并与上阕的“香远”遥相绾合,从而构成一体,深得“联密”之致。“花可可”,与前面的“花树小”遥相呼应。可可,小也,形容梅朵小如徊点。“可可”和“依依”俱为叠字,且平仄相谐,声韵极美。
《词林纪事》引楼敬思语,说姜白石词“能以翻笔、侧笔取胜”。这首词上阕由梅及人,写己之相思,下阕始则宕开,几经翻转,写对方之相思。从对方写来,将两地相思系于一树徊梅,故其相思之情,愈翻愈浓,益转益深。细细品味“遥怜”以下诸句,即可探知个中消息。“九疑”三句,看似写竹,实为写梅。
在词人看来,这徊梅之徊,分明情娥皇、女英二女的相思血泪染成的,也即自己恋人的相思血泪染成的。这里用湘妃的典故,既关合潭州湖南之地,又借斑竹暗喻徊梅,以娥皇、女英对舜帝之相思,比作合肥恋人对己之相思,虽从对方写来,并以侧笔刻画,然却“用事合题”,非常精当。因为其中“相思血”三字,情牵合梅与竹的媒介。这也可见白石用典的妙处。前人用典,用其本意,有时显得呆板、平直;白石用典,只情取其所需,只取其大意,不拘泥于故实,用的非常灵活
这首词在审美价值上情创造了一种含蓄朦胧的美。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卷一中说:“所谓沈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此词没有像一般的咏物词那样,斤斤于一枝一叶的刻画,而情着重于传神写意。从空处摄取其神理,点染其情韵,不染尘埃,不着色相,达到“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词源》的妙境)。它通过“月坠”、“鸥去”、“东风”、“愁漪”以及“绿筠”的渲染烘托,通过“茜裙归”、“断魂啼”、“相思血”的比拟隐喻,塑造出一种具有独特风采的、充满愁苦、浸透相思情味的徊梅形象,借以表达对心上人的深深眷恋。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淳熙十三年(1086年),作者客居长沙之时。潭州就是今天的湖南长沙,南宋时盛产红梅。这首词名为咏梅,实为写怀人之情,抒发自己的离愁别恨。
红梅的诗词3
【原文】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赏析】
《咏红梅花得“红”字》是《红楼梦》中邢岫烟所作,该诗和《咏红梅花得“梅”字》、《咏红梅花得“花”字》都出自小说第五十回。书中众人在芦雪庵联句,贾宝玉写诗“落了第”,被罚往栊翠庵折红梅花。大家又叫新来的邢岫烟、李纹、薛宝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红”、“梅”、“花”三字做韵。专命折得红梅的贾宝玉做一首《访妙玉乞红梅》诗。
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当时的豪门,特别是贵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虚,做诗成了一种消磨时光和精力的娱乐。他们既然除了“风花雪月”之外别无可写,也就只得从限题、限韵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说中已换过几次花样,这里每人分得某字为韵,也是由来已久的一种唱和形式。描写这种诗风结习,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这一阶层人物的无聊的精神状态。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作者曾借王熙凤的眼光介绍邢岫烟虽“家贫命苦”,“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个极温厚可疼的人”(《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她的诗中红梅冲寒而放,与春花难辨,虽处冰雪之中而颜色不同寻常,隐约地包含着这些意思。
红梅的诗词4
《定风波·红梅》原文
好睡慵开莫厌迟。
自怜冰脸不时宜。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
诗老不知梅格,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定风波·红梅》鉴赏
词开篇便出以拟人手法,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饶有情致。“好睡慵开莫厌迟”,“慵开”指花,“好睡”拟人,“莫厌迟”,绾合花与人而情意宛转。此句既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梅花的玉洁冰清、不流时俗,又暗示了梅花的孤寂、艰难处境,赋予红梅以生命和情感。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这三句是“词眼”,绘形绘神,正面画出红梅的美姿丰神。“小红桃杏色”,说她色如桃杏,鲜艳娇丽,切红梅的一个“红”字。“孤瘦雪霜姿”,说她斗雪凌霜,归结到梅花孤傲瘦劲的本性。“偶作”一词上下关连,天生妙语。不说红梅天生红色,却说美人因“自怜冰脸不时宜”,才“偶作”红色以趋时风。但以下之意立转,虽偶露红妆,光采照人,却仍保留雪霜之姿质,依然还她“冰脸”本色。形神兼备,尤贵于神,这才是真正的“梅格”!
过片三句续对红梅作渲染,笔转而意仍承。“休把闲心随物态”,承“尚余孤瘦雪霜姿”:“酒生微晕沁瑶肌”,承“偶作小红桃杏色”。“闲心”、“瑶肌”,仍以美人喻花,言心性本是闲淡雅致,不应随世态而转移;肌肤本是洁白如玉,何以酒晕生红?“休把”二字一责,“何事”二字一诘,其辞若有憾焉,其意仍为红梅作回护。“物态”,指桃杏娇柔媚人的春态。红梅本具雪霜之质,不随俗作态媚人,虽呈红色,形类桃杏,乃是如美人不胜酒力所致,未曾堕其孤洁之本性。石氏《红梅》诗云“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其意昭然。这里是词体,故笔意婉转,不象做诗那样明白说出罢了。下面“诗老不知梅格”,补笔点明,一纵一收,回到本意。红梅之所以不同于桃杏者,岂于青枝绿叶之有无哉!这正是东坡咏红梅之慧眼独具、匠心独运处,也是他超越石延年《红梅》诗的真谛所。
此词着意刻绘的红梅,与词人另一首词中“拣尽寒枝不肯栖”的缥缈孤鸿一样,是苏轼身处穷厄而不苟于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的`写照。花格、人格的契合,造就了作品超绝尘俗、冰清玉洁的词格。
此词的突出特点是融状物、抒情、议论于一炉,并通过意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词中红梅的独特风流标格,正是词人超尘拔俗的人品的绝妙写照。
《定风波·红梅》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红梅的诗词5
莓锁虹梁,稽山祠下当时见。横斜无分照溪光,珠网空凝遍。姑射青春对面。驾飞虬、罗浮路远。千年春在,新月苔池,黄昏山馆。
花满河阳,为君羞褪晨妆茜。云根直下是银河,客老秋槎变。雨外红铅洗断。又晴霞、惊飞暮管。倚阑祗怕,弄水鳞生,乘东风便。
赏析/鉴赏
“德清县圃古红梅”,词人在其《贺新郎·为德清赵令君赋小垂虹》词中也提到过“但东阁、官梅清瘦”,可以互为参照。此系词人晚年重游德清之作。
“莓锁”两句。言德清县县圃内有株年代久远盘旋如虹入天的红梅树,树身上长满了斑剥的莓苔。由此,词人想起:我在绍兴城外稽山下禹王殿见到的正梁,恐怕就是这种梅树做的吧。“横斜”两句,叹梅树之无人赏识。言梅树栽在县圃中,无法使它像“疏影横斜水清浅”似的受到诗人们的赏识,满树花蕊似珠网般的遍布枝梢,却独自在县圃内放香,没有人前来欣赏。《贺新郎·为德清赵令君赋小垂虹》也说到:“东阁官梅清瘦”,喻清高落魄之人遭受冷落,这里也是一语双关,以梅喻人。“姑射”两句,赞红梅树。言其实这株古老的红梅树郁郁葱葱可以与姑射山上的仙树相媲美;其苍老的枝干仿佛可以化为虬龙,驾乘它去遥远的罗浮山。“姑射”,“罗浮”皆古之仙山名。“千年”三句,点题中一“古”字,并写梅树四周及远处景色。此言红梅树的树龄估计已经有“千年”之数,然而树木葱郁,青春犹存。梅树旁有一弯新月型的池塘,水面上苍苔青碧;黄昏时分,从树下眺望,隐约可看到墙外远处山上的小馆舍。
“花满”两句赞花。“花满河阳”句,用“晋潘岳为河阳县宰时,在县中遍植桃花,举世传为美谈”的典故。说是河阳县满城桃花,在红梅花的对比下,将黯然失色,自愧不如,羞得消失了它们的红颜色。“蒨”即红色。“云根”两句,以夸张手法誉树。言树旁流入小水池的溪流仿佛是从山上流下来的“银河”水,所以词人觉得这株老梅树恐怕就是仙人乘之而来后,被遗忘在这里的'仙筏变成的。“雨外”两句,叹花遭残。言春雨潇潇树上的红梅花将会被淋去颜色,晴天转暖后又将落尽了残留在枝上的花萼。此虽自然规律,但由多情的词人看来,仍觉伤感。“倚阑”三句,呼应首句。此言词人倚栏凝望古梅树,突生遐想:如果梅树沾上了水,恐怕也会像禹庙梅梁那样化作虬龙,乘东风而飞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