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影评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红楼梦 影评

管理员

摘要:

红楼梦影评红楼梦影评1  10版《红楼梦》是87版的翻拍。从影视制作角度讲,翻拍不是坏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见解,翻拍一方面加深对小说的理解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文化传承,是一件好事。然而,《红楼梦》翻拍后却遭遇普遍批评,让制方十分尴尬。笔者看过10版与87版之后,……

红楼梦影评

红楼梦影评1

  10版《红楼梦》是87版的翻拍。从影视制作角度讲,翻拍不是坏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见解,翻拍一方面加深对小说的理解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文化传承,是一件好事。然而,《红楼梦》翻拍后却遭遇普遍批评,让制方十分尴尬。笔者看过10版与87版之后,简单总结了一下,认为10版《红楼梦》之所以不被网民接受,有以下五大问题:

  第一,画面颜色搭配不当,画面的主体色彩与服饰、人物肖象、亭台楼阁、房间陈舍的衣物器物的色调都不搭,在旧版红楼梦,是以白色做底,大红为主色,这两样颜色,创造的画面是喜庆的,清晰的,而10版《红楼梦》以灰色做底,暗红为主色,这两种颜色本是调和后的色调,组合在一起,呈现的颜色是混浊的,没有给人一目了然的'视觉感受。

  第二,演员对演绎角色的理解不够,表演成分过多,演绎的深度太浅。这种感觉,需对比看10版或87版,否则不能体会。87版《红楼梦》中,演员演绎的角色是活的,每个人在剧中形象都十分鲜明,不重样,而10版给人的感觉却是在表演,越演越假,不能抓住观众的眼球。如小说中最富特色的人物凤姐,10版虽然言语泼辣,但却少灵动,故而僵硬。

  第三,服装设计、人物妆扮不够亮丽。我们看87版红楼梦,宝钗黛玉与年轻的小姐丫鬟所穿的衣服,多是大红或者粉红,那些奶奶或媳妇们,多是蓝色底面,红色滚边,或者也也是大红大黄,像凤姐身上的颜色,通常是红黄蓝三色,年龄稍长的奴仆的衣服颜色,才会出现灰色,褐色,而在10版红楼梦中,王夫人、邢夫人及老太太服饰颜色也有褐色。

  第四,剧中背景音乐与配音效果不够连贯。文艺作品,讲究主题明确,不管是背景音乐,还是特效音乐,都是为表达的主题服务的,但在10版《红楼梦》中,虽然悲的主题还在,但是几部歌曲的节凑与特效音乐是相对独立的,致使表达主题涣散,而另一方面有的主题与10版红楼表达的主题又不太符,故而造成整体的主题不集中,故无冲击力。

  第五,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不成功。其实,此项与第二项与第三项紧密结合的,我们常说第一印象、第二印象,何谓第一印象,即与人穿着与打扮相关,第二印象即这人的说话表达。如果前两者表达成功,人物塑造也就成功了一半。可惜的是,本剧第一印象与第二印象都是失败的,而第三印象花费的精神又不多,故而10版人物塑造不鲜明。

  10版红楼梦有多个方面问题,或许你对比10版与87版的几张剧照就能发现(请看图片)问题。以上是看完两部剧的感想,观点有些尖锐,会招来质疑与挑战,故而笔者还附加一点,这只是个人看法,不是特意批评10版的制作团队。红楼研究是大工程,需要各类人群的努力,更需要各类的失败,只有如此,方能成就“全本”,你觉得呢。

红楼梦影评2

  这部电视剧大约是最中曹公原意的,红楼梦十二支收尾曲里的唱词是如此:“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一部戏,正恰恰是这个了局,所以,看着伤心落泪,心里也有一种满意,红楼梦的结局,正该是这个样子。

  回思一想,那大观园中百花盛开,莺啼燕语,那女儿们纯真美丽,才秀性灵,端的是世界上一个桃源好去处。可,昨儿看着凤姐儿赫赫扬扬,插科打诨,张罗左右,今儿就风雪里葬于狱神庙。前儿还看着晴雯柳眉薄瞋,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冬夜里挣命似的给宝玉补雀金裘,今儿就峨眉谣诼失了性命,离了大观园,宝玉痴心愿她真作了芙蓉仙。好一个袭人,蕙质兰心,诉她的肺腑,呕她的肝胆,忽然的变作了蒋玉菡的妻。好一对芸儿红儿,好一个刘姥姥,原是受尽人间势力委屈,却因得了一点恩惠,却逡巡搜索,千里迢迢,只为报那恩情。湘云妹妹天真浪漫,英豪爽大,怎的就流落在烟花巷。探春儿才自精明志高,生于末世运偏消,侯府千金却作了和亲的昭君。原应叹息,这贾府四艳,元春如炮竹高处崩,迎春似秋花风雨残,探春远嫁离故国,惜春冷心入空门,真一似,白茫茫,空落落,胭脂浓处成污血,粉香绿玉变衰杨。气质如兰,才华比仙,孤孤独独干干净净落落离离一个妙卿,舍了华年月貌灵性深情,入了空门,却并没得一个空去处,能不叹!绛珠仙子林黛玉,风华绝代,娇娇俏俏,才貌只应天上有,却是泪尽而逝,诗本子烧了干净,泪帕子化作飞灰。端庄才秀可亲可近的宝姐姐,却能够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端的是大家闺秀,秉冷慧心肠,无情动人处,只觉可怜可敬畏。痴人宝玉终归了悟,往常情情切切的一个多情种子,捯饬胭脂膏子,周旋姐姐妹妹,为丫头伤心,为闺情洒泪,温柔富贵乡里作诗作画,赏花赏酒,如今却悲不及绛珠归天,哭不完的家散人亡,投进那茫茫渺渺干净世界,了悟了厚地高天。

  赫赫扬扬一个大家族,钟灵毓秀一干痴儿女,却是逃不过天地归空的命数,悠悠尘寰的.消长。我也待得痴了,流了这些许泪,伤了这万般心,无可奈何花落去,却也只能过这将将就就的日子,整一付热热诚诚的心肠。因虽是知道这桃红柳绿,终有那衰草枯杨的一日,然而这些个因果循环,生生死死,总是如此这般而已。却只好愿意打叠起这平平淡淡的时光,觅求点子有味人生的清欢,无甚说得。咱们且看这眼前的云中杏蕊,心中存些天道沧桑的想头,觅那云淡天和的时光罢。

红楼梦影评3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看完87版红楼梦之后,脑子里一直回响着这个旋律。这是我第一次连续完整的看完它,之前仅仅偶尔看过某几集或某几个片段,而且一般都会因为自己对剧情人物等没有一个比较简单的认识而匆匆跳过,反而对像葬花吟一类的比较独立的片段比较熟悉,也非常喜欢,还专门收藏了相关的音乐视频合集,电脑里的各种资源来来去去,却从来没想过要删掉它们。

  对于原著,也曾几次想要去读,甚至一度把书摆在了书桌最显眼的地方,然而最终还是不了了之。或许与印象中红楼梦一直是四大名著中公认的最难懂的书有关,尽管一直认为红楼梦一定要读,而且要反复读,认真读。结果却一拖再拖,慢慢的就忘记了。

  前不久看经典老电影,旁边的推荐里出现了红楼梦,突然发现自己上次要看红楼也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就下意识的点开了第一集,结果一发不可收拾。真的觉得自己来晚了,这么好的作品。

  原著本身的水平无可争议,更为可贵的是剧中演员以及剧组人员的认真与尽心,一部电视剧拍了五年,演员还为此做了专门的基础培训,单是结尾的顾问表就足以让人产生足够的兴趣,只是当时年少无知,而且也不会去关注结尾的各种列表。这一次,真是从片头到片尾,生怕错过任何一段细节与音乐。想想也是很不理解过去的自己。

  说到剧中人物,有人喜欢黛玉,有人喜欢宝钗,也有人喜欢晴雯,千人千面。对我,则喜欢黛玉,心疼宝钗。不喜欢那些阴谋论,只是单纯的看剧。喜欢黛玉,喜欢她的才气,她的细腻,她的灵动;心疼宝钗,心疼她的才干,她的境遇,她的无奈。朋友说我的想法很奇怪,因为她觉得这两个形象是对立的,可能是我觉得自己跟黛玉有些相似,对别人很有距离感,但是现实生活中宝钗也是必不可少的。或许如果黛玉跟宝钗是姐妹的话…只是没有或许。

  遗憾的是如今网上的视频基本都是删减版的,一集的时长从二十几分钟到一个小时左右不等,一直很好奇它们为什么被删?更想看看当初的完整版。喜欢剧中演员的投入,尤其是黛玉,五年的.拍摄时长,真担心他们会走不出来。

  当看到剧中人物各个思维敏捷,出口成章,引经据典,琴棋书画各有所长时,忽然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好多,曾经学过一段时间毛笔字,后来因为升学的原因放弃了,直到现在;琴棋画更是从未接触过。自己也是朋友比较公认的爱读书的,可看的大多是近代的,国外的作品,那些经典则很少触及,也买过一些经典书籍,但是鲜有读完的,每每被那些语法文法吓回。一部史记二分之一都未读完,而且自己真的是不求甚解,你说那个,我看过;他说这个,我知道,可到真要深入谈论些什么,就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了,更别提引经据典了。想想自己看书,很少会去考虑整个文章的框架结构,逻辑脉络,严重缺乏概括理解领会的能力。曾经以为读书要先博后精,最近才认识到并没有什么先后,只是自己偷懒的借口罢了。

  路还很长。

红楼梦影评4

  我只看过两集87版的红楼梦,这个评论没有可比性。

  黛玉之死,全线演员演技在线,连杨洋都在线也是不容易。

  难得的一部好剧,10年出来的时候被黑惨了,导致我也没去看,只当这部剧拍烂了,怕毁了经典。

  如今看到快结尾,我得为它正名,全剧看下来没有很大的硬伤,老戏骨演的很好,宝黛钗三个主角在没有换人之前都演的不错,宝钗台词功底稍弱,但也过得去。

  宝玉于小彤演的很有灵气,演技在线,还是他的颜值巅峰。换杨洋之后一开始简直木得很,到黛玉之死这回才上线,不过也不负后四十回的狗尾续貂。

  全剧我最喜欢那几个丫鬟,平儿、鸳鸯、紫鹃,选人选的非常到位,演的也是极好,让人很舒服。甚至杨幂演的.晴雯,一开始泼辣过头,后来有几场重要的戏都发挥得不错。

  这部《红楼梦》李少红是花了大力气的,从布景补光到服饰妆容,再到一应吃穿用具器皿,无不精致唯美,台词用的很精准还原,极大尊重了原著,看得赏心悦目,很是难得。

  连最遭人吐槽的BGM一开始不习惯,后面都觉得还好。妆容沿用昆曲里面的妆容,我觉得挺好,这个因人而异。

  总得评价这部剧,我觉得值得一看。

红楼梦影评5

  50集鸿篇巨制的新版《红楼梦》在导演李少红的执掌下,经历整整3年的筹备、拍摄和后期制作后,终于在全国各地方电视台陆续与观众见面了。近日,青岛、宁波、上海等地的播出成绩均刷新了当地首日开播电视剧的最好收视纪录。

  87版《红楼梦》导演王扶林在近日做客济南参加某节目录制的.时候表示,他曾经和李少红进行过面谈,希望她经受住社会舆论的压力,拍出自己的风格。

  王扶林导演在节目录制中,感慨了20多年前拍摄的种种:“当年我也是顶着压力过来的,从选演员到制作完播出,一开始大家都不认可,舆论也是过了一二年才转变过来的”87版的《红楼梦》已经成了无数人心目中的经典,但当初拍摄这部剧的时候,王扶林面临了很大的社会舆论的压力,他形容自己是“战战兢兢、胆小如鼠”。如今新版《红楼梦》的导演李少红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对此,王扶林表示也曾经和李少红有过一次会面,并鼓励她顶住压力,勇往直前,他还希望后来者都能够超过自己。

  新版《红楼梦》是根据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曹雪芹著、高鹗续120回本拍摄,李少红表示,之所以按照这个版本来拍摄,一方面是因为在接拍时,这是红学家和出品方明确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这个版本在民间中流传最广,易于被观众接受。

  “我们的红学顾问坚持认为应该用年龄相符的演员。在小说前半部,宝玉不过十三岁左右,只有那个年龄的孩子,尚未接触社会,才会有小说里那种纯洁的情感。他出于好奇闻着女孩子香,他不知道是自己的荷尔蒙刚刚开始发挥作用,是一种懵懵懂懂的感情。”李少红举例,拿宝玉和黛玉一起躺在床上讲耗子精的场景而言,如果用二十多岁的演员去演,就会很不自然。(辛 娱)

红楼梦影评6

  在前一篇文章[1]里,笔者简要地讲述周先生校点的《红楼梦》[2];有人提出,该文所提供的资料不多,难以说明周先生新出版的《红楼梦》比以往出版的版本没有较大的进步,不足以否定他在序言中自我鉴定的:“由于是‘石头记’三本会真(大戚序本、庚辰本和甲戌本),成为近世红楼梦版本史的开创第一章”。笔者只好再发几篇文章,比较详细地分析周先生的《红楼梦》,看是不是够“近世红楼梦版本史的开创第一章”。

  本文首先看看周先生对《红楼梦》几个主要问题的观点,然后分第1~40回和第41~80回两个部分对几个章回进行重点分析。

  一、贾宝玉贴身书童改名

  这是《红楼梦》中争论的问题之一,猜测有多种。其实,曹雪芹在《石头记》中已经做出过明确的交待。在《梦稿本》第24回第5页前半页上写道:

  只见茗烟和锄药两个小厮下象棋,为夺“车”正拌嘴,还有引泉、扫花、挑云、伴鹤四五个,又在房檐上掏小雀儿玩。贾芸进入院内,把脚一跺,说道:“猴头们淘气,我来了!”[[众小厮看见贾芸进来,都才散了。贾芸进入房内,便坐在椅子上问:"宝二爷没下来?”]](茗烟回头看见是贾芸,便笑道:“你芸二爷吓我一跳。”又笑说:“我不要茗烟了,我们的宝二爷说,烟字不好,改为叫焙茗了,二爷明日只叫我焙茗罢。”)焙茗道:“今儿总没下来。二爷说什么,我替你哨探哨探去。”说着,便出去了。

  而《周本》这部分的内容是:

  只见茗烟,锄药两个小厮下象棋,为夺“车”正拌嘴,还有引泉,扫花,挑云,伴鹤四五个,又在房檐上掏小雀儿玩。贾芸进入院内,把脚一跺,说道:“猴头们淘气!我来了。”众小厮看见贾芸进来,都才散了。贾芸进入房内,便坐在椅子上问:“宝二爷没下来?”茗烟道:“今儿总没下来。二爷说什么,我替你哨探哨探去。”说着,便出去了。

  与《梦稿本》对照,即可看出:《周本》所依据的版本属于第一次修改版本,因为《梦稿本》的这篇稿页是誊清稿,《周本》是按照此誊清稿未修改以前的文字抄写的(即保留了涂抹掉的内容:[[众小厮看见贾芸进来,都才散了。贾芸进入房内,便坐在椅子上问:"宝二爷没下来?”]]),没有新增加的文字:(茗烟回头看见是贾芸,便笑道:“你芸二爷吓我一跳。”又笑说:“我不要茗烟了,我们的宝二爷说,烟字不好,改为叫焙茗了,二爷明日只叫我焙茗罢。”)。而这段新加的文字正是为了说明为何《红楼梦》从第24回起,书童的名字“茗烟”全部改成“焙茗”。由古木校点的《红楼梦》[3]就是按照这次新修改的内容排印的,因此它应该属于第二次修改版本。在《红楼梦》[4]中,也印刷了这段新改的文字。

  相比之下,《周本》不是曹雪芹的“原意”,而是过了时的旧版本。

  二、在《红楼梦》各回中“茗烟”的变化

  根据上面的修改意见,曹雪芹确定下来的书童名字书写的原则是:在第24回以前,叫“茗烟”,以后,一直到第119回,统统都叫“焙茗”。按照这种原则抄写和排印的版本有:《程甲本》、《程乙本》、《三家评本》、《红楼梦》[3]、《红楼梦》[6]和《红楼梦》[7]。

  笔者统计了《周本》,在全部80回中,都叫“茗烟”,没有出现“焙茗”这个名字。《红楼梦》全文中,全部叫“茗烟”的版本还有:甲辰本和红楼梦(蔡义江校)。详情请看拙文[5]。这表明:《周本》、《甲辰本》和《蔡义江本》都属于第一次修改版本,并没有表达出曹雪芹的最终意图。

  三、对“不洁文字”的处理

  从下面四个实例,可以看出:周先生对“不洁文字”情有独鈡。

  实例1:《梦稿本》第20回第4页前半页

  那婆子说:“放你娘的[[B2(上尸、下必)!倒好]](屁)!宝二爷如今在园里住着……

  在《梦稿本》中,涂抹掉了“B2”,用“屁”取代。按照这种方式修改的版本有:戚序本、蒙府本、程甲本、程乙本和俞平伯本。

  此外,还有两种修改方法:(1)使用“B1(上尸、下穴)”(即“放你娘的B1!宝二爷如今在园里住着……”),这样修改的版本有:舒序本、甲戌本、蔡义江本和郑庆山本;(2)改用B2这个词的有:庚辰本、列藏本。

  由此看来,曹雪芹修改这个猥词进行了两次:开始用的词是“B1”,后来改成“B2”,最后定稿为“屁”。而《周本》是用“B2”,属于中间状态。

  实例2:《梦稿本》第40回3页后半页有关于刘姥姥吃雀蛋的描写:

  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CAO1(上入、下肉)攮]](抓得)一个(儿)。"……那刘姥姥正夸鸡蛋[[,要CAO1(上入、下肉)攮一个]](小巧),……

  此页也是誊清稿。采用“抓得”和“小巧”取代“CAO1”。曹雪芹修改这个猥字也是分两次:(1)最初用词是“CAO1”,如甲辰本、戚序本、列藏本、舒序本、已卯本;(2)第一次修改成“CAO2”(上入、下日);(3)最后用其它字(抓得、入等)取代,如《程甲本》和《程乙本》用“我且得一个”和“小巧”。

  《周本》采用的是最开始使用的猥词:“CAO1”。

  实例3:《梦稿本》第46回2页后半页有:

  又怕那些人牙子家出来的不干不净,也不知道毛病儿,买了来家,三日两日,又要[[CAO1]](弄)鬼吊猴的。

  第46回4页前半页有:

  照他嫂子脸上下死劲啐了一口,指着他骂道:“你快夹着B2嘴,离了这里,好多着呢!”

  (1)采用“CAO1”有:甲辰本、庚辰本、列藏本、蔡义江本、郑庆山本;

  (2)采用“CAO2”有:戚序本、蒙府本;

  (3)在《庚辰本》中,写的是:“你快夹着B1嘴,离了这里,好多着呢!”可见,在最初原稿中,此句的使用词是:“B1”;而这次《梦稿本》变成B2,它应该属于第一次修改稿。

  (4)采用“B2”的有:甲辰本、程甲本、俞平伯本。

  (5)《戚序本》采用“油嘴”代替“B1”;《程乙本》采用“那嘴”取代“B1”。

  《周本》使用的是:“CAO2”和“B2”,还是处于中间过渡状态。

  实例4:《梦稿本》第59回2页后半页上也有两段:

  [第一段]:你也跟那起轻狂浪小妇学,怎么就管不得你们了?干的我管不得,你是我[[B2里掉]](生出)出来的,难道也不敢管你不成!

  这个猥词在这里也分三种:(1)最初原稿是使用“B1”,属于这原稿版本的有:庚辰本、列藏本、蔡义江本、郑庆山本;

  (2)第一次修改成“B2”的有:列藏本

  (3)第二次修改时,采用其它词取代:(a)使用“生出来的”有:甲辰本、程甲本、程乙本;(b)使用“肚子里掉出来的”有:戚序本

  [第二段]:问道:“这叫作什么?这编的是你娘的[[B2]](什么)?”

  (1)同样,原稿版本使用“B1”,有:庚辰本。

  (2)后来改成使用“B2”,有:列藏本。

  (3)最后使用其它词:(A)用“什么”取代的有:甲辰本、蒙府本、程甲本、程乙本;(B)用“屁”代的有:戚序本。

  《周本》在两段中都是采用“B2”,仍然处在中间状态。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第1个实例中,《戚序本》使用“什么”取代“B2”,但周先生却选用“B2”;在实例3中,《戚序本》用“油嘴”,而《周本》仍使用“B2”;在实例4中,“戚序本”用“肚子里掉出来的”和“屁”,而《周本》还是使用“B2”。似乎周老对“此字”很感兴趣!这些充分说明:周先生在这方面完全错误地曲解的曹雪芹的意图。曹雪芹在最终定稿中,是尽量取消不洁文字,尤其是女性的猥词,如B1、B2等。周先生的“三本会真(大戚序本、庚辰本和甲戌本)”中,《大戚序本》是按照曹雪芹后来的意图,基本上删除了大量不洁文字的手抄本,周先生却不选录;而专门选用《庚辰本》和《甲戌本》中有不洁文字的地方,不知周先生的目的何在?

  需要说明:笔者不是整天绷着老脸、迈着方步走路、靠叫嚣嘴巴文明来名利双收的道学士,因为在晚上和背着人时,他们的言行与被切齿唾骂的流氓没有太大的区别(请看拙文[10~12])。在文学作品里,可以写进大众化语言,因为广大的民众言行一致,不搞只“干”不“说”,玩道学士的两面派,专搞虚伪的表面文明!笔者反对的是:打着“最符合曹雪芹原意的'新版本”[9]的旗子,贩卖曹雪芹已经删除的内容,专门挑选《庚辰本》和《甲戌本》中的不洁文字,冒冲曹雪芹的原意,欺骗读者!在市场中卖假货,搞欺骗,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有身分的名人贩卖假货,难道不应该揭露和制止吗?

  四、周汝昌对《红楼梦》“后40回”的态度

  红学派元老俞平伯在临终前道:“腰斩《红楼梦》有罪,程伟元保存《红楼梦》有功。”这充分表现出一个学者忠于科学和事实的态度和高风亮节!可是,作为红学派元老之一的周汝昌先生,在他浸濡于红学70余年后,逝世前的著作“红楼梦”中,依然坚持要“腰斩红楼梦”,继续制造高鹗续作《红楼梦》“后40回”的冤案;他只承认曹雪芹创作了“前80回”[2],实在令人感慨万分!充分显示出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一个临终前忏悔,向人民和科学认错;另一个则坚持曹雪芹冤案,并用曹雪芹的《红楼梦》为自己大大的再捞一笔!

  我国科学技术和学术不能较快发展,落后于洋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维护名人和权威的地位和声誉,把挑战名人和权威视为不正当的行为,认为是依靠打击名人和权威来扬名。首先追究的是挑战者的动机而不是他观点的科学性,变成压制真理,保护缪误的铜墙铁壁;怂恿名人们懒惰吃老本,刚愎自用。许多人崇拜的不是真理,而是偶像;这是一种愚昧的民族恶习!真金不怕火,他没有毛病和错误,别人能炮轰吗?他能被人轰倒,难道不应该吗?轰倒一些假学者和伪权威,当然有功,理应出名;这是挑战者的辛勤劳动所得,无可非议!这才是斗争、前进的哲学。谁害怕被打倒,最好是金盆洗手,早早退出学术界!维护威信最有效的办法是自己下功夫和严肃认真,对科学和学术一丝不苟,而不是封杀别人的嘴,不许人家提出不同的意见!

  在互联网上,不少人反对周先生的观点和著作,这表明他有东西让别人“反”,有毛病让人家“挑”。因此笔者在周先生靠曹雪芹的《红楼梦》大发特发,以致“神州纸贵”,而又让曹雪芹继续蒙冤的情况下,请先生考虑一个问题:

  《红楼梦》第95回写道:“稍刻,小太监传谕出来说:‘贾娘娘薨逝’。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高鹗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与第二回的矛盾多么大呵!贾宝玉比她小一岁,这时他变成42岁,这个未婚的大龄青年未免太不正常了!

  曹雪芹的大姑是平郡王纳尔苏之嫡福晋(王妃)。她死于寅年卯月(雍正十二年,1734年),享年43岁[9]。两者如此的一致,高鹗能想的到,和写的出来吗?

红楼梦影评7

  从新红楼梦海选起,就一直在期待着它的落幕,也对其甚为期待。刚看一两集的时候,同许多人一样,也对它颇为不满。直至一直紧跟着看过来,我却开始不讨厌,并且很是喜欢。也许每个人对它的期待值不一样,自然心里那份评分的标准也就不同,且不论孰是孰非,不论你是深入了其境看过来,抑或是揣着偏见观看的,都不能否认这部新剧是一个突破,至少在我看来,不比87版得差,甚至大有改进,不论是从技术上,或是演员的挑选,还是排场上,仿佛真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奢靡豪华的大观园,视觉上得到了享受。

  有人说不喜欢旁白,我却觉得如此甚好,着原本是书上的原话,作者写书的时候,这些演不出来 的'事件须得有旁白,也能让观众明了故事的发展和始末。

  其实我对它有一点不满意,那就是结局,我本是红楼迷,自中学的时候就已读过数遍书,一直以来不甚喜欢高鹗所续的结尾,可能是成见。后面的故事和前面可以说是转了个大弯,虽是有判词可做依据,可也未免牵强了些。

  且说宝黛二人的婚事,虽注定两人是个悲剧,可是这样的发展倒彰显的贾母心狠起来。想之前,贾母怜惜幼弱,最疼两个玉儿,哪怕是一般的女孩子们都觉得可怜,何况自己的亲外甥女,打小就疼爱,冷了怕冻着,热了怕烧着,而且大家伙拿他俩开玩笑,她也是赞成的,甚至薛姨妈去跟老太太提起两人的事,她也是拍手迎合的,何故后面说她很是反对黛玉,而且说她是外人,从前起她就吩咐所有人黛玉就和其他的姑娘一样,是她的亲孙女,所有人都不可将其当外人,怎么这会反自己说她是外人了呢,这点甚不通。

红楼梦影评8

  数年前在满是批评声中新红楼诞生了,当时看了几集就感到痛心疾首,无法接受红楼梦的这种表现,尤其是想到原著还有堪称经典的87版红楼更无法忍受。

  时过境迁,红楼还再不断地重读,拾起心情重新审视这部红楼,却发现没有了当年观看时的感觉,没有了忿恨不平,这次反倒平心静气,因为这次才发现这不是红楼梦而是“红”楼梦,此红非彼红,这个红乃是李少红的红,这不过是李少红一个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梦”。

  如果换个角度看,这不是红楼梦而是李少红导演的一部古装电视剧,不过是给观众讲了一个家族兴衰爱恨情仇的故事,那么就少了诸多苛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红楼梦,李少红导演也有自己的梦,借着这个框架她讲了属于自己的一个“红”楼梦。

  好吧我们不谈红楼梦只说说导演的这个“红”楼梦!

  画风从《雷雨》到《橘子红了》再到《大明宫词》,无一不是画面凝重透音乐流露着丝丝不可名状的哀伤,这种风格延续到了新红楼中。

  昆曲的呢喃飘渺很契合梦境的虚幻,开辟鸿蒙,谁谓情种,都只谓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细细听了这次竟有了丝丝动情。

  服装造型皆出自大师叶锦添、还有红家班的老人归亚蕾,贾妮。周采琴,刘威,许还山,周野芒,英达,曾念平给这部剧挎刀,阵容骇人,但终难续李氏辉煌,她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时代没能给她心中的宝黛钗。遥想当年李少红导演作品无不有着令人叫绝的演员班底,在她手下演员也熠熠生辉,无论是归亚蕾,还是周迅,陈红还是黄磊。最辉煌的莫过于大明宫词了,时至今日我们终难忘长安城里的武则天,太平,薛绍,李隆基。

  时代在变,可惜好的`演员确所剩无几,到了新红楼梦时已难以选出一个好的演员,所以新红楼了的青年演员们没有一个能让人拍手称赞,能让人叫好他们的角色,他们始终是在演自己而不是红楼,这也是新红楼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钗不像钗,黛不像黛,丫鬟不像丫鬟小姐不像小姐(探春 惜春 晴雯 ),公子不像公子(贾琏,贾蓉,秦钟),贵妃不像贵妃,一个个人物呆板了无生气,就像台上的木偶一样。观众很难把他们和红楼梦中一个个鲜活生动地人物联系起来。

  红楼难拍,声势浩大的选秀不过是一场商业作秀,在这个背景下终难有好的作品,可以理解为什么胡玫导演最后罢导,她给出的原因也很一针见血“选出的演员没有一个合适的” 这样不拍也罢。

  李少红顶着巨大压力接了这个烂摊子,烫手山芋,演员大换血。细看下来也没那么糟糕,至少场景恢弘,道具精致,某些画面美不胜收,音乐也不是一无是处,演员也不乏惊艳之人。

  演员

  贾府老一辈的演员们都深得我心,归亚蕾是深的我心的演员之一,庄重大气总是透着淡定从容,饰演王夫人别有味道。贾政,刑夫人,尤氏,薛姨妈,赵姨娘等都很出彩。小一辈中最出彩的莫过于李纨,最惊艳的莫过于尤二姐和三姐。

红楼梦影评9

  每天在办公室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当公事办完后,一个人关起门来看那本不知看了多少遍的《红楼梦》。而每每看到黛玉焚稿宝玉成亲的那一节都会哭,看到宝玉在雪地里跪拜父亲的时候便会对人生产生失望。白茫茫落个雪地真干净的意境就会扣我心扉纠我心弦,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最近看了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许多自己以往不能理解的地方似乎茅塞顿开。可是因为我是一介女流之辈,在看文学作品时更多的是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而不是探究的视角来品味。对《红楼梦》尤其如此,所以我往往留意的是两玉的感情走向而不是文字底下蕴藏的深度。就像每一个崇尚美好爱情的凡人一样,我希望黛玉宝玉两个有情人能终成眷属,成为后人效仿的爱情模式.

  但是真正要说起《红楼梦》,我却想绕过人人瞩目并且无论看了或者没看《红楼梦》的人都是耳熟能详的贾、林、薛三人之间的婚姻爱情纠葛。虽然我每次看这本书时,注意力不可避免地集中在这条主线上,而且林黛玉是我非常推崇并佩服的“唯爱至上者”。她以“情情”的执着大胆地流露自己的爱情取舍和价值走向,哪怕明明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根本无力抗衡的封建固瘤和家族势力。在“风刀霜剑严相逼,冷雨敲窗被未温”的大观园里,却不放过任何一个直抒胸臆的表白机会。那一句“我为的是我的心”无异于晴天霹雳冲击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相对于贾宝玉的“新人胚胎”,林黛玉的“新新女性”形象更显彰露。翻阅古代历朝历代凡涉及到描写女性思想观念的文学作品,没有一个女性能象林黛玉那样毫不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毫不矫揉造作自己的个性追求。她希图的不仅是“男才女貌”相当的“如意郎君”,更是茫茫尘世中可以“偕隐”的“知己”。正如她在《咏菊》里的“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寻问和坚持,而她的一切小心眼和饮泣含泪都为的是她的人生终极目标“木石前盟能够修成正果”。综观她的灵气秉性和感情轨迹,可以说林黛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里“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最震撼人心的女性悲剧代表,也是超脱封建苑囿择夫的第一人。

  正因为林黛玉的悲剧价值是有目共睹并能引起每个读者的心灵共鸣,而她的研究者品论者也甚众,所以我想透过林黛玉来说说一个在外貌才华上可以与她相提并论,其悲剧性和薄命程度绝不逊色于她的女子:妙玉(《红楼梦》中第三个名字里带玉的:黛玉、宝玉、妙玉),一个脱离于俗世自囿于栊翠庵的洁净女子。《红楼梦曲子》对她的判词为“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全书里妙玉出场的机会很少,屈指可数的也就那么几回,所以很容易被读者忽视。然而她的每一次出场虽然简略,分量却很足,那种超凡脱俗才华过世的高洁形象被烘托得尽善尽美,就像惊鸿一瞥艳绝难忘。于我印象里最深刻的是其中的五次出场。

  一次是第四十一回贾母率众亲临栊翠庵,妙玉亲自捧茶奉与贾母,而贾母随手将未喝完的茶杯递给刘姥姥,妙玉说了两句有关这个茶杯的话。一句是对庵里的道婆说的“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罢”,过洁的禀性随这句简简单单的语言自然而然的流露了出来;一句是对宝玉说的“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她的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彰显无遗。

  一次是第七十六回黛玉、湘云中秋节在凹晶馆联诗时,当黛玉说到“冷月葬花魂”的悲凉颓丧,妙玉出来止住她们的下续,并欣然提笔续貂,以喜乐氛围翻转前面的凄楚气势。面对她的联诗,连一向有点恃才自傲的林黛玉也不禁赞赏不已“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求远,现有这样的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这是她的才华初次显山露水却不留痕迹,更不肆意张扬。能够被魁夺菊花诗的林黛玉称为“诗仙”,由此可见妙玉的内在底蕴确非一般凡人所能比拟。

  一次是第八十七回妙玉与惜春在赶围棋,而宝玉恰逢路过并进而观之。贾宝玉笑问“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妙玉听了,忽然把脸一红,也不答言,低了头自看那棋,微微的把眼一抬,看了宝玉一眼,复又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色渐渐红晕起来,后又痴痴地问着宝玉道“你从何处来”。这一红脸、一低头、看一眼、复低头……一连串悄没声息的动作把妙玉凡心初动尘缘未了的内心澎湃描写得淋漓酣畅。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情不似多情恼”。而当宝玉送她返回途经潇湘馆时,听到黛玉忽作变徵之声妙玉呀然失色并丢下“太过恐不能持久”的.话站起来连忙就走,无视宝玉的与她同行。但是当晚间打坐时她自想起日间宝玉之言,心跳耳热之下竟然如万马奔腾终至走火入魔,春心萌动的神不守舍更显恍惚,相思灾难的喷发愈益不可收拾。而她白天评价林黛玉的抚琴“君弦太高,与无射律只怕不配”实则暗喻自己的与宝玉无缘和不能持久的洁净生涯。一个少女在能爱的时候不能爱,在想爱的时候不敢爱,“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的悲哀可想而知,而封建礼教对一个少女正常心态的摧残不是“惨不忍睹”就能简单概括的。

  最后两次是第一百一十一回和一百一十二回,妙玉与惜春下棋时被强盗看见埋下祸根,并进而被强盗用闷香薰住,而由着他辍弄了去,一个极洁极净的女儿从此沦陷到了不可知的未来,走的时候因为无知无觉她甚至是如醉如痴的。每每看到此处,我便不由自主地将黛玉妙玉两块美玉进行对比:“世外仙姝寂寞林”的黛玉,在生前至少敢爱敢恨敢流露,而“可怜金玉质”的妙玉自始至终只能自我压抑、自我藏匿。同样黛玉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拥有“知己”宝玉的挚爱,并被他奉为人世最高价值的体现,而妙玉不仅与王孙公子无缘,反而“无暇白玉遭泥陷”。两个同样美貌如花才华超常的女子,一个被封建家长制折磨而死,一个被封建礼数迫害而去。但不管是其悲剧性还是薄命程度,妙玉均是远远甚于黛玉而常常被忽略的那一个。

  有些悲剧是撕开了血淋淋的口子给人看的,比如黛玉。有些悲剧却是需要透过文字的表象来挖掘才能领悟的,比如妙玉。而无论表象还是内里,都逃脱不了“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劫难。

红楼梦影评10

  拍的极美,光影的配合,器物的精致,构图的恰当非常的吸引人。柔和的光线照得大观园暖意融融,兴盛时的贾府热闹非凡;清冷的月光照得在窗前等黛玉来寻的宝玉孤苦无依。同时其中房间的布局更是让我流连不已,瓶镜的摆放,器皿的多种多样与精致以及他们的头饰无不十分用心。构图的恰当总是让我觉得任何一个截图都是非常美丽古典的'图画。

  几个长辈演员还是不错的,当贾家衰落贾母拿出自己的银子进行分配时显出了一个侯门老夫人的大气与处事不惊。只是小演员稍显稚嫩了,他们的声音听起来都十分不合适。小宝玉我觉得太显小了,黛玉也没有弱柳扶风之姿,不过大宝玉还是不错,但是其他几个姊妹中途换了一波人真是觉得有些多余了。在其中宝玉成亲时发现不是黛玉时我被感动不已,宝玉的愤怒、绝望、困惑表现得非常打动人。同时他悼念晴雯的那一句“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更是让我唏嘘。无缘二字又一次让我心头一紧。

  近日也去北京的大观园凭吊了一番,只是此大观园并非电视中精美绝伦犹如仙境一般的园子,只是几个熟悉的场景让人可以怀想。俱往矣,我亦无缘。

红楼梦影评11

  《红楼梦》没有曹雪芹的结尾本来就是个悲剧。

  是否真有和87版比较的必要呢?《红楼梦》程高本流传的最为广泛,以此为改编也无可厚非,这一点倒是和当时程高本的出现有些相似之处,都是有利可图嘛!商业价值也是价值,没什么不好。

  新红楼确实应该加个新字,它完全颠覆了87版的美学风格,个人并不讨厌,铜钱头也好,胖嘟嘟的脸也好,明清的全相小说插图差不多都是这种风韵,照片很美,场景也不错,但是最大的也是最致命的就是演的太差了,年轻的不论,上年纪的也集体呆滞,不是呆就一定萌啊!老太太的配音是《大明宫词》里给武则天配的吧,还不错,略阴沉,配合氛围也还好,但是几个主角,不只是配音还是自己的音捧读实在太严重了。不能忍!

  服装、造型、场景完全可以接受,还觉得不错,但是音乐就是个问题,其实在《大明宫词》里也有这个问题,配乐有时用的很不是地方,也不是时候,典型的贾瑞一段,简直不像话,把贾瑞当成一般的丑角也倒罢了,但是配乐用儿童剧一样的音乐真的好吗?

  个人挺喜欢李少红,特别是《大明宫词》赋予女性化、人性化的武则天可是不多见,归亚蕾瘦削也不符合武则天的'形象为什么就能接受,而胖嘟嘟的林黛玉就不能接受呢?演技啊演技!不是说绛珠仙子就一定要像块木头啊!所以说新红楼与87版相比倒不如和《大明宫词》相比更有意义一点,87版的那伙人难再寻,就像曹雪芹原版的结尾没处可寻一样,但是如果能像《大明宫词》那样也是不错的啊!但是······还是怨念没有演技的空洞,剧照很漂亮的,动起来之后就让人恨得牙痒痒!

  名著之所以为名著除了在盛名之下外,还有它具有的多重解读性,可以让观者脑洞大开,悲也好喜也好,电视剧在浮华的外表下也请给一点沉思的理由,不要让观众尽想着吐槽。名著翻拍需谨慎!

红楼梦影评12

  最近课上放《红楼梦》,添加新版进行对比,效果很好。

  现在将“元妃省亲”一节整理出来。87版36集,省亲拍了40分钟。50集的新红,省亲只拍了20分钟。怎么少了这么多?难道仅仅是因为旁白带过?

  事实上,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新红在很多细节上都是背离原著意旨的'。上次在办公室,有个外班同学问我在哪里拷红楼视频,我说在F盘,他打开后发现是老版,抱怨都什么年代了还看老版,我说老版忠实原著就看老版吧,他居然义正词严地教育我说:要活在当下!我真是哭笑不得了。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通过看新红证明我活在当下了,也要通过对比让大家知道新版是怎样清汤寡卤不伦不类,让我不屑活在这样的当下。

红楼梦影评13

  关于这部新拍的红楼梦,个人觉得拍得很好。

  就场景设计,客观条件而言,87年版红楼梦比不上是无可争议的,毕竟时代在进步。再说,演员演的也不差,至于他们的服饰衣着,都很辉煌大气,没有什么不好的。

  87年版红楼梦在多数人心中是经典,是不可逾越的,但是并不能因此就否定新版的优秀。对于现在大多数青少年来说,更愿意接受新版的红楼梦,毕竟本人就是一位在校高中生。原来是不愿看红楼梦的,觉得看不懂,没意思,但是这部电视让我有了想一睹原著风采的想法。

  至于这部电视的'结局,众所周知,曹雪芹在红楼梦完结前就去世了,这部电视拍的,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

  对于新版的红楼梦,不应该全盘否认,毕竟广播媒体发展如此迅速,87年版被超越也不是不可能的。

红楼梦影评14

  87版红楼梦是众多版本中受到好评最多的,我想这与它所拍出来的意境是有极大关联的。87红楼的选角有些我并不满意,最为满意的只有王熙凤的选角。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我心中最经典的一个版本,因为,它真正拍出了古代深宅贵族的`生活气息,真正拍出了红楼梦这本书蕴含的古典韵味。

  据说,当初选完角色后,剧组安排一众演员学习了三年的古代礼仪。成果显著,87红楼中每个人举手投足间都有种古人的特别韵味,仿佛从书中走下来,不沾染任何一丝现代气息,这对一部古装剧来说是伟大的成就。

  而今这个信息流动迅速的时代,人们很难再沉下心,认认真真的去拍一部原汁原味的古装剧,这也是现在古装剧普遍难有精品的原因。

  因此,我越来越爱翻看以前的老剧,譬如这版红楼梦。泡一壶茶,慢斟慢酌,细细地看上两集,便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色古香的世界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