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背后的故事 《红楼梦》,别名《石头记》等,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背后的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楼梦》背后的故事 曹雪芹(1715-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溪,《红楼梦……
关于《红楼梦》背后的故事
《红楼梦》,别名《石头记》等,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背后的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楼梦》背后的故事
曹雪芹(1715-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溪,《红楼梦》是他晚年的作品。曹家的祖上本是汉人,其远祖因被俘,很早就成了满洲正白旗的包衣(即家奴)。后其高祖曹振彦随清兵入关,立下军功,曹家开始发达起来。其曾祖曹玺的妻子当过康熙的保姆,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因此格外受康熙恩宠。三代四人担任江宁织造前后达六十余年。江宁织造名义上是为皇室管理织造、采办宫廷日常用品的,但实际上是皇帝派驻江南、督察军政民情的心腹。曹家几代世袭此职,控制着江南的丝织业,且康熙六次南巡,便有四次由曹家接驾,并以江宁织造府为行宫。其显赫富贵可见一斑。曹雪芹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种家境中度过的。康熙死后,曹家在激烈的宫廷斗争中败落下来,家产被抄没,全家迁回北京,子弟们逐渐沦落到社会底层。曹雪芹本人也困顿潦倒,常常要靠卖画才能维持生活。晚年,他流落到北京西郊的一个小山村,生活更加困顿,甚至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因爱子夭亡,伤感抑郁,不到50岁就一病而亡。死后,只有壁上琴剑,案上残稿,靠朋友资助才草草殓葬。
曹雪芹经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使他熟悉贵族阶级的日常生活,又比较清醒地看到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同时,曹家又以文采风流闻名,曹寅能诗能词,又是名藏书家,还主持刊印过《全唐诗》,这种风雅传统使曹雪芹自幼受到文化艺术熏陶,为他的创作打下生活和知识基础。
今通行的l20回本《红楼梦》,后40回一般认为高鹗所续。《红楼梦》以其独到的笔墨对封建社会末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剖。作品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中心,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衰亡的背景上,描写贵族之家贾府家庭内外多种复杂矛盾,揭示封建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从而显示出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宝、黛爱情的产生和发展,展示出封建贵族阶级内部产生了具有叛逆思想的人,在他们身上带有民主主义色彩的新思想,构成了对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家庭的威胁,悲剧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所含的社会内容是十分深广的。
《红楼梦》艺术成就
《红楼梦》表现生活,生动真实,平凡而不肤浅,细腻而不琐碎。像贾府这样的贵族大家庭,迎来送往、婚丧嫁娶、结社吟诗、赏月观花、争气斗口是司空见惯,而在描写这平凡习见的事件里却显示出它的深刻含义。如元妃省亲时的大观园题诗,从生活事件看它只是一种应酬,但从这次大诗会却表现宝、黛、钗等人不同性格和贾府的阔大排场。
塑造出众多的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贾政、贾赦同是兄弟和官僚,尤二姐与尤三姐是一母所生的姊妹,袭人与晓雯同是奴婢,他们的性格并不一致。曹雪芹塑造人物采取多层次多角度描绘。如贾母,她是典型的贵族夫人,但又怜老惜贫,她的地位至尊,但在儿孙面前并不板起脸孔,而是有说有笑。她纵容儿孙淫乱,但对男女间自由恋爱又表示反对。她不是一个简单的以维护封建礼法的老顽固面目出现。
前人多采用单线或复线式结构,而《红楼梦》采用多头复线式网状结构。《红楼梦》以宝、黛爱情和婚姻悲剧作为作品的主线,结合贾府的衰落和众多青年女子的不幸等其它线索,组合贾府复杂多变的生活场面。从纵的发展角度说,它利用贾府存在的多种内外矛盾,作为情节发展的动力,让所写的事件各有其前因后果,一个事件的原因即前一事件的结果,前一事件的结果又成为下一事件的原因。如三十二回“宝玉挨打”,在这之前则有金钏儿之死、结交优伶事件,这两个事件是宝玉挨打的重要原因,而在宝玉挨打之后,又引起黛玉、宝钗、凤姐等人的探伤,这样一步紧随一步,逐步形成高潮。
《红楼梦》的语言成熟优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人物对话具有高度的个性化,从中可以看出人物各自的出身、经历、社会地位和文化教养,如凤姐说话尖酸刻薄,粗俗虚伪,干脆果断,一看即知出自她之口。写景状物的语言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如宝钗扑蝶、晴雯补裘、湘云醉卧芍药裀,不仅画面美丽,而且人物神态活灵活跳。
《红楼梦》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古典长篇小说。以其深刻的反封建思想内容,鼓舞人们反封建主义束缚,追求新的理想。也给后世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和创作题材。在清代单是咏叹《红楼梦》人物和故事的诗词即达3000多首。现在《红褛梦》又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出现在银幕和荧屏上,曹雪芹本人也被当作小说的主人公写进小说。
《红楼梦》--医德高尚的曹雪芹
据著名民间艺术家孔祥泽老先生说,20世纪70年代初和吴恩裕(《红楼梦》研究专家)先生去白家疃访问,曾听一位村民说:当年前山(指香山)旗里有位大夫时常过来给穷人看病不要钱,每次来都在南边山根一间空庙临时借来桌椅给人看病,后来这位大夫搬到桥西住,有了家看病的人方便多了。一次舒成勋先生曾对孔老说,在蓝靛厂原有多家药铺,曹雪芹经常到这些药铺给病人抓药或配药,这些药铺的名字舒老都一一记得,并说给孔老听,遗憾的是孔老当时没有记下。
孔老还说:雪芹因医术高明,为不少的人治愈了病,一些有钱人的病被雪芹医好了后,常常要买些东西送于雪芹,以报雪芹医病之恩。雪芹往往告诉这些人,你不要给我买东西,你的钱先留着,一旦有病人看病,抓不起药,我让他找你,你把他的药钱给付了,这不是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解除病痛吗?就这样雪芹为许多贫苦的百姓,治愈了多种顽症,人们交口称赞雪芹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看来,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得的是一贯做好事。雪芹为西山百姓医病,不要钱,甚至为贫苦的百姓采药,出自于雪芹对西山百姓的爱,百姓口中、心中的口碑就是最好的证明。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简介
一部《红楼梦》道尽了一个封建大族的兴衰沉浮,从头至尾,让人慨然哀叹。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通过对两玉一钗之间感情纠葛的描写,表现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描绘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专制下新兴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萌动。结构宏大、情节委婉、细节精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声口毕现,堪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仅由一部小说,就衍生出了一个学派,实在让人佩服。那么这个写出如此佳作的作者,他又是个什么样的人,最后又是如何离世的呢?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原名为曹霑,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字芹圃,号芹溪、梦阮。公元1715年生于南京,公元1763年去世,享年48岁,可谓是英年早逝。祖籍辽阳,约十四岁时随家人迁居北京。曹雪芹是内务府汉军旗人,出身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曹雪芹祖父曹寅,曾为康熙的侍读,据传还和康熙一起擒拿过鳌拜,很得康熙器重,后来官至江宁织造。应该说在康熙朝时期,是曹家最显赫的时期。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亲曹顒、叔父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六十多年。织造专为宫廷采办丝织品和各种日用品,官阶虽不高,但却是肥缺,一般而言非皇帝亲信万不能充任。
雍正五年是一个分界线,雍正五年前,曹家的富贵权势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生长在这样的富足家庭,曹雪芹早期的生活极为讲究奢华。那个时候的曹雪芹和很多富家子弟一样,精通各种奇巧玩意儿。所以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各种精致事物的描写。正是这样富贵金窝,才能将养出曹雪芹那样素性放达,爱好广泛的性质。他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雍正五年后,是曹家也是曹雪芹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曹家在宦海风波中翻了船,被下旨抄家,曹家迅速衰落,从一个钟鸣鼎食之家跌落至平凡人家。如此迅速的转变,让曹雪芹尝尽苦痛,在以后的日子饱尝人世间的辛酸。但幸而,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如此瑰宝,让我们看见了当时的繁华。
曹雪芹的死亡时间,一直是后世人争论的焦点。但关于他怎么死的,却大概下了定论。晚年的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潦倒,常举家食粥酒常赊,靠朋友接济过日子。这个时候他已经开始着手撰写《红楼梦》了,但后来他幼子因患天花,不治身亡,曹雪芹悲痛至极,伤怀成疾。也有人说,其子是不甚跌入河中淹死的,但患痘而死更为准确。总之不管因为什么而死,总之这个孩子的死让曹雪芹被忧成疾,最后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病死在床上。这期间还有说,曹雪芹患病之后,将《红楼梦》的手稿丢失,有此打击下,病情加重,加之没有钱看病,最后凄惨而死。脂砚斋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也就是说,曹雪芹死前还没有将《红楼梦》完成,这位文学巨匠就这样留下未完成的心血,离开了人世。死时年仅四十多岁,死后由众亲友一起凑钱安葬,埋在荒坡上。生前寂寞,死后凄凉,可哀可叹。
红楼梦故事背景大揭秘
按照作者在《红楼梦》中的的原意;“我师何太痴耶?若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年缀,又有何难?”查阅历史资料、正史为证。野史、当地民俗、当地曹氏祖谱为辅。找出有力的关键历史证据,解译出《红楼梦》深度暗藏玄机。展开这幅近三百年的历史画卷。让读者更清楚、清晰认识《红楼梦》中暗示着地更深刻的真正韵意。让我们共同探索、探讨其地区的文化潜力,更多揭示《红楼梦.》所蕴藏更多伏笔。要看懂《红楼梦》首先要从曹学入手,红学和曹学是缺一不可的.不仅是一部文学小说,同时是一部写实主义小说,还是一部分布在中国境内,这支曹氏家族的迁徙史和分布图。
通过品读《红楼梦》前八十回细节中的暗示,深入研究红学和曹学的渊源,将其珠联璧合。按照作者曹雪芹在《红楼梦》书中暗示地点、指引,实际到《红楼梦》中"那昌明隆盛之邦,温柔乡"进行实地考察。真正的找到了“荣国府”的真实建筑,找到了“荣宁府”“大观园”的真实地界。及书中所述“凹晶溪馆”等等真实地址。同时也根据曹雪芹在书中的暗示,找出了《红楼梦》书中“诗礼之家”族的主要成员;贾政、贾宝玉、贾琏、贾静等的真实姓名,及四大家族的真实姓氏和分布地。根据《红楼梦》第一回分析出这支曹氏家族迁徙史和分布图。曹雪芹在《红楼梦》道出了与这支曹氏的确切关系。以及他的祖籍及足迹。
通过品读《红楼梦》细节中的暗示,深入研究红学和曹学逻辑推理、实地考察,得出结论;《红楼梦》不是《石头记》。《红楼梦》是根据清初北方曹氏“诗.礼”两始祖家族故事为背景写艺而成。《红楼梦》明说是;“金陵石头城”贾演、贾源贾氏荣、宁两府之事。暗言;“都中”“神京”“诗、礼之家”两曹氏家族之事。实为;当时山东省乐陵曹氏诗、礼两始祖家族之事。现山东德州地区陵县境内。《红楼梦》书第一回中就明确道;“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去安居乐业”正是指号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山东.
《石头记》则是;石头上的记载,石碑上的记载,墓铭志,碑志铭。它记载了;明朝安徽凤阳曹氏始祖和朱元璋铁马金戈、戎马生涯的红尘史。由空空道人甄事隐所著,南曹人氏。
请看以下分析;《红楼梦》不是《石头记》。《石头记》由南曹一隐士所著。写的是;癞头和尚和拐脚道士的故事。实际写的是朱元璋和曹氏始祖的故事。
《红楼梦》写的则是北曹氏“诗.礼之家”的故事。以及他们的后裔们,贾政、贾宝玉家族的生活故事。
由北方贾曹雪芹所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从表面故事情节中写到;甄、贾府的居住地,用“金陵、石头城”“江南江宁府江宁县”“应天府”“金陵十二钗”等字眼,看起来好似写的是;南京、江南织造曹寅家之事。某“专家”也就此误引,按其说法至今踪影全无。其实是作者采用的是“欲盖弥彰”的写作方法而已。《红楼梦》真正写的是谁家之事?曹雪芹在《红楼梦》书中一开篇就有所暗指。特意提示区分甄、贾即可。曹雪芹几十次用“都中”二字告知。“那日到了都中,进入神京”“赖藩郡余祯”“四大郡王”及当地著名历史人物,还有当地民俗、风景气候等等告诉了《红楼梦》故事发生地的真实地址,以及在故事情节中描述了贾曹家族中的主人公们;贾演、贾源、贾政、贾宝玉、等的真实姓名及身份。甚至王熙凤、冷子兴家族的真实地址及姓氏地位都有注重描写。
根据曹雪芹在《红楼梦》书中前八十回的暗示指引,我亲临当地找到了,《荣宁府》的真实地址。(现只有门楼存在)探索出《大观园》及“凹晶溪馆”的真实地址。根据曹雪芹在《红楼梦》书中的密语暗示推断出曹雪芹家族的真实地址及曹雪芹隐居“红轩十年”之地。及《红楼梦》中主人公贾曹氏家族“诗礼之家”始祖贾演、贾源、贾政等的真实名字,以及他们在清朝朝廷的职位(史料有记载)。根据《红楼梦》谜语中的暗示,推断出王熙凤家族的真实姓氏及其家族的真实地址。及四大家族的真实地址。甚至北静王家族的真实人物地址。我根据作者的暗语提示前往当地找到“荣国府”的`真实地址拍摄了“荣国府”照片。自画《红楼梦》中曹氏“四大家族”分布图及六大曹氏家族分布图。推断出曹雪芹的友人“脂砚斋”“畸笏叟”“孔梅溪”“空空道人”在《红楼梦》书中的归属。解译出《石头记》不是《红楼梦》的依据,使《石头记》这个寓言故事真实再现。
《红楼梦》写的不是江南曹寅家之事。只是用“金陵、石头城”“江南江宁府江宁县”“应天府”“金陵十二钗”等字眼迷惑读者,乾坤大挪移。
综上所述、解译完全根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出版的《红楼梦》前八十回,作者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前八十回中的暗语的提示。
红楼梦的历史背景
一 “假借汉唐”不符事实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有一段空空道人与石头的对话。在对话中,空空道人提出《石头记》“无朝代可考”的疑惑。石头对此的回答是——若云无朝代纪年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
其实通观整部《红楼梦》,“假借汉唐”是根本行不通的:书中多处出现古人名,其中很多人物如宋徽宗(第3回)、唐伯虎(第4回)、苏轼(第41回)、朱熹(第56回)等都是在唐朝以后的——至于汉朝以后的人物就更不必说了;再者,还有一系列文艺作品如欧阳修醉翁亭记(第17回)、西游记(第22回)西厢记(第27回)、等皆诞生于汉唐以后;另外,例如算盘(第22回)、眼镜(第53回)、爆竹(第54回)等生活用品也都是汉唐时所没有的。
此外,《红楼梦》第一回还有这样的叙述:
当时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汉朝时南方政治经济都远不及中原,苏州也不可能成为“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而唐朝时“扬(州)一益(州)二”,还有首都兼当时国际大都市长安,苏州自然也与“一二等”无缘。苏州“大显身手”,那是明朝以后的事。
二 似明似清 非明非清
既然汉唐不是《红楼梦》的历史背景,那又该是什么呢?其实在很多读者眼中,《红楼梦》里的人不是生活在明朝就是生活在清朝。诚然,书中一些地方体现了这种观点,略举一二如下:
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剩下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幔的使费。(第16回)
尤氏道:“你是状元榜眼探花,古今第一个才子。我们是糊涂人不如你明白,如何?(第74回)
所谓“会票”是明清时对汇票的称呼,其他朝代并非如此,比如唐代就称之为“飞钱”;而“状元”、“榜眼”、“探花”分别是对明朝科举考试廷试一甲的第一、二、三名的称呼,亦非他朝所有。
除此之外“守备”(掌管分守城堡或负责粮饷等事的官员,见第15回)、“堂官”(衙属长官,见第13回)、“八股文”(第81回)以及《西游记》(第22回)、《牡丹亭》(第23回)等著作都是明清所特有的,那是否就可以说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就是明清时期了呢?
首先,明朝是显然不行的。因为和汉唐一样,全书中也有明朝不曾有过的新事物,如《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第22回)、《满床芴》(第29回)等大量戏曲和《庄子因》等著作都是清初产生的。
其次,《红楼梦》里的人物也不生活在清代。清代男性是要剃发的,而红楼梦中的男性——比如贾宝玉,则是“头发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历来有关红楼梦的插画以及戏曲中的人物来看,他们也根本不是清朝人;另外第四回中说皇帝开恩典,“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其中的“才人”是宫中女官名,为魏晋时设置,但清朝的宫中并没有才人一职。这进一步说明了清朝和明朝一样,也不是宝黛等人的生活时期。
三 混乱的官制
《红楼梦》里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官衔和官署,可谓混乱不堪:
王子腾升了都检点,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不题。(第2回)
如今代善早已去世……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 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第2回)
雨村断了此案,急忙作书信两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第4回)
如今闹破了,被锦衣卫拿住送入刑部监,要问死罪的了,前几天被人告发的。(第81回)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到唐、五代、宋、明、清等朝代所特有的官制在红楼梦里被安排在了同一个时期,进行了一场“同台上演”:节度使是唐宋时的官制;(宋朝有虚名无实权)“都检点”是五代时禁军的最高统帅,宋朝初年并被废除了;“锦衣卫”更是只有清朝才有的xx机构;清代六部之下设司,“员外郎”是司主管郎中的副手,而“主事”则是员外郎的下级。
以上官制虽十分混乱,毕竟还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红楼梦》里更有大量虚构的官制:
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苏州人氏……(第2回)
那时已将入都时,却又闻得母舅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第4回)
贾珍便命贾琼……一面吩咐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来择日,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第13回)
上述的兰台寺大夫九省统制阴阳司皆为作者虚拟的官名或官署名。另外还有龙禁尉(第13回)、体仁院总裁(第13回)、都太监(第16回)等等,都属于这种范畴。
由此可见,《红楼梦》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无朝代可考”,没有历史背景、打破时间上的约束,这也正是《红楼梦》成为一大奇书的一大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