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史》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军长征史》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红军长征史》读后感1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以枪杆做笔,写下……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军长征史》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红军长征史》读后感1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以枪杆做笔,写下一个崭新的中国;他们以热血为色,描绘一个青春的中国,他们就是中国工农红军。今天,我翻开《红军长征史》重温历史的画面。
1933年,博古、李德指挥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随后,长征的鼓便打响了。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向湘西出发,而迎接他们的是无数次残酷的挑战。天上有敌人的飞机轰炸,身后有敌人在围追堵截。但战士们百折不挠、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粉碎了敌人的无数次进攻。前方的路再怎么艰难,都无法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共产党人坚守党指挥枪,一路披荆斩棘,经过两年的殊死战斗,红军共翻过18道山脉、渡过24条河流,穿过方圆15200平方公里的草地,到达陕甘地区,胜利的结束了长征。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的英雄史诗。正如毛泽东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不能动摇。”1934年11月28日至30日,血染红了湘江,红军付出重大代价渡过湘江,原本不足9万的人马直接减到了3万。1935年5月25日,22名勇士冲锋在前,稳稳控制了泸定桥,而4名勇士沉入河底。1935年6月8日,中央红军将“鸟儿也飞不过”的夹金山踩在脚下,1万多人又长眠在山上……无数的烈士就这样牺牲了,但他们没有一丝怨言,从他们把自己交给党时,就早已将生死度外。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胜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而如今,我们的生活如此幸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潮平岸阔催人进,风起扬帆正当时。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还会面临无数的“娄山关”与“腊子口”。我们要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生活,以永不懈怠的状态,在新的征程上谱写出更新更美的时代华章。
《红军长征史》读后感2
纵观万里红军征途,定能想到毛主席那首《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那烽火连烟,民不聊生的年代,在那人心惶惶,枪林弹雨的年代,三十万红军踏上了危机四伏的万里长征,长征结束时红军却仅剩三万余人。爬雪山,过草地,跃桥索的艰苦更让人难以想象。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关于长征的书《红军长征史》。文中,红军战士为了集体利益而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让我为之震撼。正如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领队伍为红军垫后,在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后,被落下的四五百名红军,全部被国民党封锁,饿着肚子的`剩余战士只好回山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被敌人击中腹部,他咬着牙,仍坚持到底,自己来掩护红军撤离,最终还是被敌人抓住,倒在血泊中,壮烈牺牲。那时他才二十九岁,还是一个热血方刚的青年,多么可敬的英雄啊!
如果没有许许多多像陈树湘这样的战士,这场战役怎能取胜?如果没有千千万万的红军为对抗敌人牺牲,长征会胜利吗?正因长征中有许许多多像陈树湘的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牲了自己,这万里长征才能胜利,让我们有一个国泰民安的祖国,一个健康成长的地方。“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红军仅靠六只大船,一只漏掉的小船,便突破了蒋介石的致命封锁,红军抵挡着枪林弹雨,通过被敌人砍断的冻硬的铁索,度过了悬崖峭壁。
无论是一支军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拥有这种精神,便会无坚不摧,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是一个宝库,过去,将来,我们仍会受益匪浅。我们现在的生活,现在正飞速发展的新中国,是战士们所奢望的。愿不辜负祖国,不负韶华,发愤图强。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是多少红军战士爬雪山过桥索换来的,是多少红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无论何时,在我心里,红军永远是可敬的英雄,可敬的战士。愿吾辈之青春,捍卫这盛世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