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咏柳》的诗意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写了二月的新柳在春风吹拂下,柔嫩的细叶葱翠袅娜,充分表现出早春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贺知章《咏柳》的诗意,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
贺知章《咏柳》的诗意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写了二月的新柳在春风吹拂下,柔嫩的细叶葱翠袅娜,充分表现出早春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贺知章《咏柳》的诗意,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①咏:歌颂、赞美。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该诗描写的是垂柳。——咏柳的诗意
②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妆成: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咏柳的诗意
③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咏柳的诗意
④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咏柳的诗意
⑤二月:二月,正是初春时节。似:好像,如同。——咏柳的诗意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咏柳的诗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人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巧妙地刻画了春柳的形象。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这便是咏柳的诗意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市)人。695年(唐武后证圣元年)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722年(开元十年),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725年(开元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738年(开元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他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盛唐前期的伟大诗人及书法家。他的作品大多散失,现仅存诗二十首。
咏柳 贺知章阅读答案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
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___________ ,后者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___________的态度,后者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 的态度。
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
4.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贺诗中碧玉是乐府所写的一位妙龄女郎,这里以此比喻高高的树干。丝绦即丝带,这里以翠绿的丝带喻写纷披下垂的柳条。
B.贺诗中三、四句设问作答,谁裁出,似剪刀,其意思是春风像碧玉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千万条的柳叶。
C.曾诗中初黄指柳枝初吐嫩芽, 呈浅黄色。乱、倚、狂表达了诗人愤怒、憎恶、嘲讽的感情色彩。
D.曾诗中解读作jiě,意思是散开、抛洒。清霜指秋天肃杀的严霜。三、四句的意思是以飞舞的柳絮去遮掩日月的光明,忘了春夏之后,秋天的严霜将把柳叶剥得精光。
5.关于这两首诗,分析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贺诗用梳妆打扮的碧玉少女为喻,描写了早春二月的垂柳。又以春风像少女纤纤素手中的利剪为喻,写出春风下柳芽萌发。这样写使诗的后两句与前两句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说想象出奇,描写生动。
B.曾诗一反托物寄兴、言志抒怀之常格,以所咏之柳比喻某些政治小丑得意忘形、猖獗一时的丑态;告诉人们那些得志小人以蒙骗手段为非作歹,总有一天失势遭殃,受到惩罚。与传统咏柳诗相比,可以说是反其意而用之的别调。
C.两首诗同为咏物诗,构思均与传统咏物诗相异。贺诗咏柳而不抒离别思乡感伤之事,曾诗咏柳而不颂柳,却反其意以喻小人,进行贬斥、嘲讽。
D.两首诗都为七言绝句,都以柳作喻,有深刻的寓意。贺诗颂扬了唐王朝兴盛、光明; 曾诗抨击了北宋末年斗争之黑暗。
答案:
1.比喻 拟人
2.喜悦、赞赏 贬斥、嘲讽
3.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姻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4.D(解字是瞳得、矢口道之意。)
5. D(贺诗没有颂扬唐王朝兴盛光明的明显用意。)
(6) 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首诗的作者喜悦、赞赏柳;第二首诗的作者贬斥、嘲讽柳。
(7) 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答: 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前者运用了比喻、 后者运用了拟人也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