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与禅心散文(精选32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喝茶与禅心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1 茶与禅门的渊源可谓……
喝茶与禅心散文(精选32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喝茶与禅心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1
茶与禅门的渊源可谓深矣。
据《景德传灯录》载,达摩禅师在少林寺面壁参禅,天赐给他茶。祖师口噙茶叶,顿消倦意,而茶味甘苦,苦而回甘,鲜爽醇厚,使他悟出了玄机。面壁九年,终于化去。
茶道精神主张以茶修德,强调内省。禅门主张“静心”、“自悟”,向内心印证圆满。茶与禅两者内在精神本质上有共通之处。茶在沸水中涅槃,于清淡隽永中完成自身的升华;禅于净心自悟中求得对尘世的超越。茶的品性与禅的理趣天然交融。
历代文人和禅师在品茗时非常注重环境幽雅。他们认为在幽雅的环境中品饮,就是与恬静的大自然作“润物细无声”的交流,从中可以获得一种深静超越的.舒畅和轻柔体贴的慰藉。周作人在《喝茶》中写道: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个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泽庵禅师在《茶亭之记》中也写道:
“筑小室于竹阴树下,贮泉水,植草木,挂釜置炭,插生花,摆道具。移山川自然水石于一室,赏四季风花雪月,感草木盛衰,以礼待客。听釜中松风飒飒,而忘世间忧虑杂念,一勺流出涓涓渭水,洗尽心中尘埃。真乃人间仙境尔。”
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一次踱步在通往茶亭的甬道上,当他踏着一块块排列得奇形怪状的踏脚石,走在常青树的幽暗中,地上是干枯的松针,身边有披着青苔的石灯笼,油然而生超凡脱俗之心。他歌咏道:
不见花枝与红叶,
唯见岸边茶屋秋夜中。
在日本茶道中,点茶是一场庄严复杂的仪式。据说无论哪一个流派都有上百种技法。“点”在禅语中是镇静、休息的意思。点茶就是让心镇静,断除一切烦恼妄想,显出自己的本心、本性,达到清静无垢的境界。茶本无心,其灵魂乃是禅道。学习茶道,若是只管手法,没有禅心,哪怕手法再圆熟,技艺再精湛,也只能算是个茶匠,达不到大师的境界。
日本茶祖珠光跟随一休禅师修行,日日行茶事。一休说:“茶应合乎佛法妙道,将禅意移入点茶。为众生而自观心法,如是行茶道。”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2
曾几何时,总是心浮气燥,时常碰壁,喜欢钻牛角尖。而当我能够坐下来,给自己泡一壶茶,从起初的铁观音的兰花香气让我对一片茶的惊奇开始,到现在的无茶不喝,开始对茶已经深深的依恋。
喝茶能够帮助人心平气和,凡事看淡了,也就心地淡然,胸怀坦然,就学会了淡泊,淡泊不是没有欲望,而是更清晰明确了自己目标。淡定,是固守自己的所得,珍惜自己的幸福,领略生命的`真谛,才会简单而又快乐。
茶不再是包治百病的药,而是一种止渴生津饮料,更是一种可以养生怡情的载体,也不再追求哪种茶可以对人体更有好处,茶的内涵物质都是差不多的,只是不同的人对某种茶的偏爱不同。
茶的包容性非常强,让人懂得什么时候该喝,什么时候不该喝,做人也要学会像茶这样的包容。学会宽敞的思路、宽宏大量的胸怀。从学茶中,逐渐学到想得开一些,思维空间就大一些,心胸宽阔一些,处事宽容一些,眼睛就会明亮一些。当我们不再拘泥于茶的品种,茶的产地,茶的价格,我们才知道茶就是茶,与功利无关。
随着喝茶的茶龄加深,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现茶已经不是对身体有好处,茶也让自己渐渐悟出自己渺小,茶虽小,却有那么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我们总有太多的未知和惊奇需要去挖掘,有太多没有去的地方需要去发现。
学会了喝茶,保持空杯的心态,学会了汲取和接纳,对任何事物不只看表面,而看它内在的逻辑,看它对于自己的正面意义,空杯心态才能让人充满正能量。
茶作为文化的载体,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坚持。喝茶不仅带给人身体上的健康,更带来是精神上的享受和气质上的提升。
一人一茶一世界,坚持喝茶,获得品质和精致的生活内容,也使得对生活、对人生追求目标更加明确,满足才不会让人生膨胀。坚持喝茶,逐渐发现生活中很多精致的细节,原本就存在,学会喝茶,打开了自己对细节的重新发现和重新认知。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3
对我来说,喝茶不仅仅是品香留芳和解乏解忧,而是一种精神的砥砺,一种心灵的过滤,一种看得与灵魂等同的虔诚。
尤其是泡茶时,先闻一闻那氤氲的香气,再啜上几口碧清的茶水,那许许多多的人生况味便喝出来了,那一片茶叶数滴汗的滋味便喝出来了,那为了快乐彻底委曲而再生的真意便喝出来了。
而此时此刻的我,犹如杯中一芽鲜嫩的茶叶,在沉沉浮浮中,轻轻伸展着一种颤动生命的感恩。
一切荣辱得失都在茶外,唯茶这一片温馨难得。世事沧桑,唯茶这一片温馨永驻。无论是谁,如果经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怕是也品不到人生的浓香。
日子过得久了,历经了人情冷暖,就像那三滚后的茶叶,慢慢地沉入了杯底,用沉默来作为惟一微笑的情,而那温软的茶水也就像我们的内心,足以接纳一切友善的或是不友善的表情。
与我一同放松喝茶,我心若茶,淡而悠远。
轻轻地饮上一杯,顿觉心里甘甜。水汽氤氲,茶香清袅,夜色依旧,一杯清茶,袅袅的弥漫着特有的香气飘散在寂静的天地间,苦涩而恬淡的味道如一曲绵长的乐符,悠扬,清爽。
与我一同放松喝茶,感悟出事业如茶,它有苦有涩更有苦尽甘来的甜蜜;友情如茶,浓时沁人心脾,淡时清越如水,品茗之后,回味绵长,意犹未尽;
与我一同放松喝茶,感悟出爱情如茶,恋爱时的苦涩与甜蜜、相思和缠绵,正如一杯新茶,色泽诱人,磬香扑鼻;而婚姻的`味道,犹如功夫茶:苦、涩、凉、甜,个中滋味,如何细说?
与我一同放松喝茶,沏一壶茶,享一缕清香。在氤氲的茶香里,梳理沾染灰尘的心情,安抚疲惫的心灵,一种淡淡的思绪,如同杯中淡淡的茶水,淡淡的惦念,淡淡的问候……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4
茶,喜静。住在高高的山上,吃雪啜露,捧着云雾洗脸,油绿碧翠,神仙气韵。
静,是茶的性格,清,是茶的信仰。喝茶,最好是一人临窗静坐,置一方茶几,放一把小凳,泡一杯茶,摊一本书,沐浴朝曦晚霞,享受清静的岁月。或三两朋友围桌,谈天说地,涓涓细语,把盏话长。一杯茶在手,火爆性子,也屏息静气,文文雅雅坐着。
茶,像娇妻,婵娟。像情人,缠绵。像红颜知己,心灵相通,恋上了,就割舍不开。
茶七酒八,是漫川人喝茶的讲究。来客人斟茶,小瓷杯,小瓷碗,到七成,双手恭敬递给,且细语温婉,“请您喝茶!”
多年前,我到街道一同学家中喝茶,暑天,渴极,而阿姨却用小茶碗儿给我斟茶,我如饥似渴,却不能粗鲁无礼,装模作样的品一口,放一下,再小呷一口,放在桌上,如此消磨,喝了两小碗儿,没好意思喝够,越发感觉茶香勾魂,馋心奇痒
茶和酒较之,茶是《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酒是《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一文一武,一静一闹,是两个不同心情世界的尤物。一人品茶,宁静致远,高雅闲适。一人喝酒,叫“喝闷酒”,郁闷忧愁,“借酒浇愁愁更愁”。因而,喝茶要斯文、安静,忙里偷闲。喝酒要张扬、热闹,闲中作乐。茶和酒,可考评一个人的修养品行。
周作人说: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红茶已经没有什么意味。说到我的'心坎间。我喜欢饮绿茶,且是当地产的普通茶。毛尖固然纤细柔嫩,香气清雅,但经不起开水滚泡,少劲乏力,不过瘾。普通特级绿茶,滚水冲动,一道两道三道,茶色鲜绿,清香四溢,实惠又可口,穿透力强,正好与“粗茶淡饭”平常日子融合,是小户小家,贫民百姓生活。
我很羡慕漫川人在老房瓦屋里喝茶情调,真有点“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我当年在同学家喝茶,就在老街瓦屋里,面门而坐。我、阿姨、同学围着木桌,坐着木椅,看着石子儿街道,一口一口抿着喝,那个场景亲切温馨,难以忘怀,母爱友情,够一生念想。
不过,在小楼上,临窗品茗,或放一小桌、两把矮椅到阳台,温一壶茶,慢条斯理的一边喝着,一边欣赏阳台上的花草绿树、天空流云鸟影,也是一种神仙日子。明朝陆树声说:饮茶最理想的地方是凉台、明窗、曲江、僧寮、道院……想想在这些地方喝茶,像修行参禅,情趣诗意,会想起很多恩情很多好人。
现在人喝茶,没了往年的讲究和文化了,喝茶为了解渴,为了程式礼仪。家里来了客人,不再用瓷碗、玻璃杯子,而是用一次性纸杯或塑料杯,捏一撮茶投入杯中,开水冲泡,虽清香缭绕,但碰嘴就有股不雅的塑料味儿。听说塑料杯或纸杯暗藏有害物质,遇热更甚,现在人惧怕传染病,这样的喝茶,讲究卫生并不健康。要么,每人备个大大的有机玻璃缸,泡半缸茶叶半杯水,大嘴大口牛饮。有的,用带款的塑料壶泡壶茶,提着,沿街晃悠。茶文化渐行渐远离开漫川。
漫川没有茶楼茶肆,只有一座清朝遗留的“玉壶在抱”茶馆古朴典雅,以文物姿态默然不语。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5
一个水与树叶的故事,终局是茶。水是纯的,叶子也是纯粹的,当它们相遇,就是所有的故事与话题。因为它我们同伙相聚,没有话题变成话题,一个水与叶子的伸延。
也许真的,有空一路坐坐,看看一张叶子闻闻那水,它们的故事不是本身,只有你才是故事的真正主角,同伙能一路能久久一见,各自安好就是一种快活与幸福,岁月能有彼此弥足宝贵。
正人之交淡如水,风格虽好可总认为少了些什么,毕竟我们还有情面不是?叶子改变了水的清纯,水也给了叶子的伸展与释放,没有说谁是最好的或者谁不好的,同伙也是如斯,没有说那个是真心的`或者虚假的,人总要照样有本身个性的角落,过多的计较同伙就不再是同伙。聊着话题,也许可有可无,也许直白如水,但我们一路就是那张叶子。在拥挤的茶肆,分不清话题的烦嚣吵杂。但不会影响彼此之间的交换,茶会由浓变淡,同伙间的话题也会有多变少,最后可能是默默面对,可此时倒是一种享受,那种相处无言的默契,与放松。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6
喝茶是现代生活中最常见的普通琐事。好像现代生活,大多数人都离不开喝茶。再说喝茶本来就对人的身体有很多好处。
喝茶可以治伤风,清肠胃,暖胃,清神,健脑,助长学问,尤能解困,打发瞌睡。喝茶,是中国人久远的习惯和传统,历史悠久,由来已久。十几岁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里边演的是唐朝茶圣陆羽,为创作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茶经》,跋山涉水,踏遍名山大川,终于完成第一部《茶经》,在中国茶道奠定了茶文化。此书讲解了关于茶叶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是部茶学专著,它不仅是精辟的农学著作,又是阐述茶文化的书,它将普通喝茶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是中国古代论述茶叶的重要著作,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我的记忆中,最早老家人喝茶,不是现在的工具,也不是现在的茶叶,更没有那么多的名堂。
当时我很小,爷爷辈的,父亲辈的都喝茶。他们喝的茶叶,是砖茶和茯茶,砖茶都是长方体的,茯茶样子跟窝窝头差不多,品种以陕青茶为主。陕青,全称陕西青茶,也叫陕西绿茶。主产于陕西省陕南地区。陕西以紫阳、安康、岚皋、汉阴等12个县的茶叶产量最多,而“陕青”为陕西绿茶的总称。其中,以紫阳宦姑毛尖、平利三里垭炒青、白河家园炒青、岚皋万安寨炒青和西乡子午仙毫最为有名。陕青以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著称。紫阳绿茶是富硒茶的典型代表,外形挺秀,色泽翠绿,栗香浓郁,汤色清澈明亮,香高味浓,醇厚回甜,茶汤浓而不涩、耐冲泡等独特品质。
当时的老一辈,喝茶也没有现在的先进工具,逐如什么高级的水宜生、磁化杯之类的,熬茶也没有电炉子等先进工具。
熬茶都用的是沙罐,沙罐又名砂锅,最早称沙罐,后来好像有“打破沙罐问到底” 之说。这句俗话,最早在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的《拙轩颂》中,他写道:“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后来演译成了“打破沙锅问到底” 一说,将“沙罐” 演译成了“沙锅”。沙罐制作从取土、配料、加工、制作、出品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土,老家沙罐多数是从陕西耀州而来,耀州陶土丰富,制作的沙罐细腻,形状美观。
在我们陕西渭北和甘肃部分地区,过去的特色传统茶点饮食,农家古今相沿,是一种独特的品茗风俗习惯。主要用具就是沙罐,以前的小沙罐子很小,喝罐罐茶的时候,罐罐里倒上水,放在火盆、或者土炉子上烧,等到罐罐里的'水开了以后,将茶叶放到罐罐里,等茶叶被烧开的水溢出好几次,也就是茶叶的味道入到水里,用准备的小杯子分开茶水,以便饮用。然后再给罐罐里加水,继续烧,边烧边喝,最好是火盆旁边烤上馒头,边喝茶边吃烤干的馒头,确实是一种生活的享受。
记忆中这样的喝茶方式,一般都是家里来了贵重客人,由家里的大人陪着客人,一边聊天,一边喝茶,头遍茶是不给客人喝的,因为头遍茶没有熬到味,二遍茶才是敬人的茶,必须让给客人喝。而且家庭有条件的,还要给客人装几锅子水烟抽抽,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以示主人好客之道,实在没有水烟的,就让客人品尝家里最好的旱烟叶,当然是多年的陈年存货。
提起喝茶,时常会勾起我的陈年往事的记忆,有好多的回忆,说起来都是心酸。小时候,我记忆中老家农村,我的亲人们喝茶,喝的都是罐罐茶。多数人日子过得都不是很富有,就那二两陕青茶叶也没钱称,东拼西凑的。因为没有好的火盆,或者熬茶工具,就用破烂的脸盆当火炉或者火盆用。没钱买沙罐,就用油漆罐或者胶水铁皮罐,做熬茶罐。经常会因为不慎,为了喝那一口茶,火苗在燃烧过程中,蹦窜到炕上,炕上羊毛毡和被褥着火时常有的事。有的年轻人还因为这些事谩骂老人,我的印象里大有人在。
父亲自打母亲去世后,因为家务繁重,累的经常爬不起来,村子里老人们都提醒父亲喝茶可以提神,也慢慢的喝上了茶水,当时父亲也喝的罐罐茶。父亲喝茶,喝茶止渴仅仅是一个方面,真正喝茶为的是提神,趁着喝茶歇息一会儿,缓解一下自己疲劳乏困。当时在侍郎湖边种地,住的几个窑洞没有门窗,父亲趁我和弟弟做饭时候,在窑洞门口地上,一边架起柴火熬着喝茶烤火,一边计划着地里的活路,我和弟弟一边做饭,一边聆听父亲的安排。再说了,大山里柴火也方便,不用费神去做火盆。当时上山的路从院边过,上山的人们必须从门前走过,父亲时常会熬好茶水,递给路过的人喝。因为山太高,爬半架山已经累的够呛,父亲说给人一杯茶水喝,可以缓缓神解解乏,也好和村子里的人们拉近关系,拉家常和睦四邻,庄稼也好管理,免得牛羊践踏。父亲喝茶,可以说自己解乏,还顺便处理好了人际关系,可以说一举两得。后来侍郎湖不种庄稼了,因为家里盖了新房子,父亲因为这房子来之不易,怕熏黑了房子门窗要我们花钱,所以就不喝熬的罐罐茶了,再喝茶就用茶杯泡着喝,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父亲连茶水也不喝了,就连旱烟也戒了……
我们弟兄俩个,也是在山里种地干活学会了喝茶,曾经因为喝茶,闹出过一段笑话。九二年家里盖房子,盖房子全部买砖太贵,为了省几个钱,我弟兄俩打土坯子,打乏困了就喝茶,我因为手残疾不能打坯子,就给弟弟供土。为了让弟弟多打坯子,让他多喝茶水解乏,我就给弟弟茶杯子里多放了茶叶,谁知道茶水也能把人喝醉,把弟弟竟然给喝醉了。父亲后来知道了,说我一顿道:“再好的东西,适可而止,好过头了,就成了毒,就是白糖,吃多了也会闹肚子。”话是这样说,父亲说啥还真有啥事发生。后来我在装卸队上班,把弟弟介绍到西安开关厂倒仓库,仓库里白糖多,弟弟见白糖没人管,肚子饿了一顿吃半碗白糖,果然闹肚子。所以,凡事物再好,都有其两面性,这已经成了今生最大的教训。
关于茶的记忆幽深,让我常常淡淡地难忘,就像茶的味,先苦后甘甜。我上初中时,安康发生了水灾,家里门上来了爷爷孙子二位,挑着一担茶叶,叫卖陕青茶叶,当时家里因为母亲去世,确实很是困难。连自己日子都过不到前边去。但是,记忆中,父亲毫不犹豫地收留他们爷孙二位,在我家住宿,白天挑着茶叶去卖茶,晚上再回我家来投宿。就这样,我们一家帮着爷孙二位卖完了茶叶。那个孙子和我一样大,长的眉清目秀,大个子人很白净,因为家乡遭水灾,不能继续上学,就辍学出门和爷爷一起卖茶度日。因为和我相处十几天,时间长了很熟悉,晚上他掏出自己的课本看书,也和我有共同语言,所以关系很好,家里仅有的玉米面搅团我经常端给他吃,遗憾的是陕南人不会吃搅团,搅团放进嘴里就知道使劲的唨嚼。后来回到老家,他还给我寄来了笔记本,写了好几封感谢信。因为家里当时很穷,确实能力有限,我又在上学,再也帮不上他们什么。后来,就慢慢失去了联系。如果他还在世,应该和我也一样,也该是年过半百的人了。估计他爷爷去世了,八二年,他的爷爷已经六十有余的人了……
喝茶是好事,从中品味人生哲理。古人云:“茶过几杯,茶香悠淡。苦涩渐远,犹如秋末初冬,深秋的萧瑟,初冬的乍寒,生命暗淡褪色,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包容淡定,儒雅清新。
品茶是品人生,即饮茶茗,清苦后发,伴岁月流年,儒雅而凝重。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7
整日应付工作生活,难得有清闲时光,喝口茶当然不是难事,至于舒展腰身跷起腿来悠哉地品茶,距离我尚且遥远,品茶大概品的就是心境吧。
小时候,父亲总是起得很早,五六点就把炉子弄旺了,烧起开水来,直到把该灌的壶都灌满了,他再往炉子上烧一铝壶,一般等到水吱噜噜腾着热气的时候,一家人就都起床了。洗漱完毕,敞开大门,新的一天开始了,喝茶成为每天早上第一道功课。即便是在农活最繁忙的时候,这个习惯在我的家里多年也几乎雷打不动。我在家里排行老小,所以一直被安排做洗茶壶茶碗这些琐碎工作,当时这些程序是我强烈反感的,颇烦不说,还动辄招来指责。茶壶茶碗干净与否,端茶顺序是不是有长幼内外之分,用茶缸的'时候是不是一只手就能完成,都成了家长看你是否勤快、客人判断这娃是否灵性的标准了。农村人虽然待客简单,但泡茶也饱含人情,常听说谁看不起谁了,谁把谁怠慢了,茶叶放的多了少了,端茶递水也成一把量人情的尺子了。我虽然懒些,可又舍不得喝茶听话把儿这场子,心里老大不情愿还是听从了调遣。我对门有个本家,按辈分算爷字辈的,种菜卖菜是个把式,在农村算能人,因而性格泥古,常不与人言语,但他和父亲年纪相仿,敬父亲是民办教师,所以常到门上喝茶。我旧时邻家的叔是木匠,手艺好所以心气也高,一起喝茶拉家常就爱揶揄本家爷几句,两人总是你来我往见不得又离不得,喝茶时候,本家爷说菜价年景市井趣闻,邻居叔说量木打柜十里八乡人情长短,父亲拉一手好板胡,话题离不了村里谁家娃学习认真谁的戏唱腔有味。观者有容,听者有味,一壶茶便把童年的岁月拉得长长的。
过年,朋友从远处带回来一些六安瓜片,我自己喝了些,挺好,就带回老家给父亲尝尝。他喝了说还可以,我就笑了,我知道他照顾我面子,在他看来真正的好茶叶,滋味应该就是花茶那样浓烈而醇苦的。茶的滋味何尝不是人生的滋味呢。一棵茶树,气合万象,得天地沧桑而汁含百味,和人的生命又何其相似。人说水能言而茶能语,也不知有没有这层意思?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8
我不是一个会品茶的人,与亲人、朋友一起喝茶的时候,我只是傻傻听他们评论茶。至于茶好茶差,于我而言,没有太大的差别,我只要没有苦涩的感觉就行。对于他们所说的茶香,我或许还能有所感觉,但对于茶肉什么的,我怎么也体会不到。我曾经很搞笑将茶含在嘴里,迟迟不往下吞,努力想去感知那种茶肉,但空空如也。我真想不懂,不就是带着茶味的水吗?何来肉的'感觉?
直到昨天,为了不浪费茶叶,我独自一人,对一盏刚泡过几遍的茶,有一搭没一搭地开喝时,或许是因为没有茶伴,或许是因为对茶缺少一份挚爱,茶泡开后,我没有急着去喝,而是直到茶水已经变成温温时,我才休闲地端起茶杯。但茶刚一入口,我就感觉到嘴里特别饱满,而且茶水下到咽喉好一会,嘴里好像还有一种很甘很润之感,我猛然领悟:这应该就是他们所说的茶肉了!因为这一盏茶算是好茶,而按照善于品茶之人的话:只有好茶,才有茶肉。我终于体悟到了。
有一句俗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世上很多东西,不是你急于感受就能感受得到,或者需要静心,需要一种很平淡的心态,只有在那样一种状况下,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才会不经意中有所收获。更重要的,还需要积累,有一个词叫水到渠成,也有一个词叫厚积薄发,没经过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积聚,所有的急于求成都只能呈现竹篮打水的现象。
品茶如此,人生不也如此?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9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个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周作人在他的散文《喝茶》中如是写道。这里所要传达的.一种人生态度,不免让我想到了许嵩的一张专辑《不如吃茶去》,但是“吃茶”与“喝茶”还是有些微的区别的,通常来讲,“吃”是为了果腹,“喝”是为了解渴,而在这里“吃”是为了庄重,“喝”是为了消闲。或者说“吃茶”更彰显了行为的一种庄重感,是对茶文化本身的推崇,但是许嵩的专辑《不如吃茶去》更多的是传达优游于感情中的洒脱,所以我认为这张专辑的命名是有待商榷的。不过,许嵩要传达的“不如吃茶去”的悠游自在的惬意态度与周作人的“喝茶”是相差无几的。
“吃茶”让人想到的是达官贵人和风雅之士的品茶论道,有那么一点仪式感,而“喝茶”所感受到的却是“冬日,江村小屋,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话”的愉快。我以为,不管是“吃茶”还是“喝茶”,所要传达的人生终极态度是一致的,可以借用《中国新文学史》对周作人的一句评语加以概括,就是要保持“眼光高超,性情温润,而实际睥睨一切”。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10
是前世修来的默契才能在一起喝一壶茶。
不是么?这个和你相对的人,不浮躁、不喧哗、不执拗,无所求,无所欲,雾霭袅袅,模糊了彼此的形骸,隐隐相通的是默默流淌的相知、相融。
友是个美丽无比的姑娘,那些颜若天仙的粉黛是过多的装饰而成,她不是,从未看她为自己涂抹些什么,纯净姣好的面容真的是吹弹可破,浓密的黑发映衬的面容更加皎洁,身材婀娜,性情温柔,在她面前,脑海里立刻就会蹦出“惊为天人”的那些词来。追她的人不计其数,而她始终不为所动,一如花照水静,空余风吹不已。
父母着急,亲友催促,最终,一个男孩子闯进了她的茶室。个子不高,样貌平平,家境普通。但是,男孩子却是个爱茶、懂茶的人,两人从约茶开始了两人相识、相熟的交往。众人皆唤不解,而姑娘说,能陪我一起喝茶就足够了。
陪一杯茶,有共同的喜好和品位,有共同的等待候一份茶香,有一样的心绪与茶浓淡,识得茶,等得香,品得韵,这不是最美的默契么。
心里便对着姑娘的沉稳与见识更多了积分敬意。我竟不如这年轻的姑娘识得茶最真的意义。
想来,有几人能陪你一杯茶呢?各自不同的奔忙,哪里去找一双与你相同的步伐,在你想休憩的时候恰好他也会停下来陪你,在你焦灼、无奈的时候,他却恰好有耐心陪着你,哪里会有那么一个人,味蕾与品位与你相仿,跳跃的茶滋味会引起两个人的共鸣?茶本就与心相通,但假如有一个通茶的人作伴,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
喝茶是一场一个人的修行,修的是独自沉淀、独自积累、独自幻化的品位,修的还是读人、读事、读人生的智慧,识茶的人必是一个懂得安静、懂得品位、懂得理解的人,由是,茶该是一个多好的识人之媒,辨人之道。
酒叫人豪迈,狂放,酒友总是短暂的精神亢奋之时的披肝沥胆,而茶友则在清醒的时候相互增添了沉稳与厚重的感觉,温润的水溶解了彼此心底的桎楛,融进茶里的是最诚的.那一份积淀。
由此,能共同品茶,共享约茶之乐的人,享受到的是心灵交融的快乐,是茶清无尘的心境,那种琴瑟和鸣、高山流水的意境,应该也是茶之友的最高境界。
所以,那位美丽的姑娘就如此找到了依靠,茶为媒,他们懂得了对方,懂得了对方的品位和梦想,也懂得了彼此的心境。多么聪慧的姑娘,识得茶,更懂得识得人的途径。
所以,有一个愿意陪你喝茶的人,一定要珍惜,她(他)是你红尘中遇见的有缘人。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11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每每夜来,伴着一首忧伤的音乐,孤独地对着电脑屏幕,敲击键盘,桌上一杯香茗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陪伴着我,喝一口,浸在嘴里,让那涩涩的苦味一点点渗透到心里,心便变得清净无暇,那一刻,我才思敏捷,文字如跳动的音符,令人陶醉,或豪爽或婉约,心,畅酣淋漓,情,真真切切。王一民的《下午茶》品出了人生的一番境界,每每读来,透彻心扉。是的,一切都没什么,都是刹那,都是瞬间。遭遇人生的冬天,平淡生命不尽人意之时,不妨泡一杯清茶,让心身歇息,完成间歇与过渡,明日里仍是充满希望的人生。
我喝茶,可以追溯到我很小很小的时候,那时她缺奶水,每当饿了或哭着不睡觉了,父亲便用筷子沾了茶水滴到我嘴里,我便波动小嘴吮吸着,停止了哭声,茶的感觉,因为太小,无法记忆。第一次喝咖啡,那还是二十多年前在同学家喝的,我当时不知道那是什么玩意,只记得很苦,不明白同学为什么会拿它招待我。后来,我才知道那叫咖啡,而那苦苦的感觉再也没有忘记。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喜欢上了咖啡,而那久违的感觉也重新从心底拾起,不加糖,我喜欢那种苦中裹着香滑在舌尖流转的感觉,也有音乐,我完全陶醉在里面。我想在咖啡的浓烈里,让我的人生变得浪漫,浓情,多姿多彩。
一杯清茶,可以涤荡浮世里迷失的灵魂,滤掉附着在我们生命中的种种灰尘。而咖啡的`浓烈却是另一种生活情调,温润,浪漫,情意绵绵。
也许是内心的疼痛太深,在咖啡的浓情里我依然没能找到心的归依,我的内心依然是孤独的。有人说:你不能在咖啡里找到答案,就去喝茶。我心有所悟,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思维转换,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思考人生的方法……那么,再去喝喝茶!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12
一次走进茶座,昂贵的茶资使我想起自家的茶水之廉价。我家中有一只陶瓷茶壶,大概是很久以前祖辈留下来的,虽不是古董,但,是父亲的宝贝。父亲喜欢喝茶,记得儿时,家里没柴,煮饭都是青柴熏烟,全村人没有一家舍得喝茶,只有父亲不管春夏秋冬,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要母亲给他准备一壶茶。有时左邻右舍看不下去说父亲几句,父亲就与他们理论:“你们懂得喝茶的情趣吗?不懂,当然舍不得喝茶,免得浪费柴。”母亲只好顺从
父亲,每次煮饭都蒸一碗开水倒在茶壶里泡茶,让父亲喝。
父亲喝茶有一个特点:他喝茶就像别人喝烈酒一样,倒一小盏,放在椅子旁边的凳子上,人靠在椅子上跷起二郎腿,每喝一口茶之后,就闭目养神一刻。特别是在夏天的黄昏,他手里多了一把扇子,闭眼摇扇,神态悠然自在。我小时候,看父亲喝茶那么神气,便抱起杯子牛饮,感觉却是淡淡的没有一点滋味。父亲看到我牛饮平淡地说:“吃东西不放在嘴里咀嚼,直吞喉咙能有味道吗?”我听出父亲的言外之意,于是,也学着父亲喝一小口含在嘴里,半天也品不出什么滋味。我说父亲是骗人的.,其实,他也根本品不出茶的味道,只是故作高深。父亲说:“吃东西什么时候最有味道?”我很快地回答:“当然是最饿的时候。”出口之后才知父亲想说,喝茶最有味道是口渴的时候。
一个夏天,我在烈日下干重活,流过很多汗,口渴唇裂。于是,我也学父亲靠着椅子,喝一小口含在嘴里,闭目养神。此刻,我品出茶是甜的,一种幸福感洋溢
在我心田。我感到茶的滋味,感到生活的浓缩,原来幸福是在艰辛之后。
从那以后,我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品茶。每次喝茶总是要等到口渴才喝,随着时间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天都在幸福中品茶,茶味渐渐变淡,觉得自己根本品不出茶味。淡,是因为平时吃得好,不口渴。生活也一样,幸福之后是一种平淡。平淡总是最稳、最充实、最美的。以前总想着追求幸福,是因为没有幸福才可以追求幸福,有了幸福自然会回归平淡。如果上班只为工资,说明还没有找到幸福的感觉,还是为钱发愁,为钱奔波;如果上班是为了体现自身的价值,不是为了钱而工作,说明他已经生活在幸福中。
父亲喜欢在酒后喝茶,在醉醺醺的时候,用茶来清醒自己的
大脑。他喜欢在劳作之后口渴时喝茶,在黄昏夕阳落山的那一片宁静中品茶,然后独自静思。
生活就像喝茶的过程,反反复复,时而浓得发苦,时而又淡得无味。不管怎样,茶是要喝的,生活是要过的。茶的浓淡都是一种生活,人生如茶。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13
曾听人讲洋话,说西洋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滤去茶汁,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新近看到一本美国人做的茶考,原来这是事实。茶叶初到英国,英国人不知怎么吃法,的确吃茶叶渣子,还拌些黄油和盐,敷在面包上同吃。什么妙味,简直不敢尝试。以后他们把茶当药,治伤风,清肠胃。
不久,喝茶之风大行,一六六○年的茶叶广告上说:“这刺激品,能驱疲倦,除恶梦,使肢体轻健,精神饱满。尤能克制睡眠,好学者可以彻夜攻读不倦。身体肥胖或食肉过多者,饮茶尤宜。”莱登大学的庞德戈博士(DrCorneliusBontekoe)应东印度公司之请,替茶大做广告,说茶“暖胃,清神,健脑,助长学问,尤能征服人类大敌——睡魔”。他们的怕睡,正和现代人的怕失眠差不多。怎么从前的睡魔,爱缠住人不放;现代的睡魔,学会了摆架子,请他也不肯光临。传说,茶原是达摩祖师发愿面壁参禅,九年不睡,天把茶赏赐他帮他偿愿的。胡峤《饮茶诗》:“沾牙旧姓余曾氏,破睡当封不夜侯。”汤况《森伯颂》:“方饮而森然严乎齿牙,既久而四肢森然。”可证中外古人对于茶的功效,所见略同。只是茶味的.“余甘”,不是喝牛奶红茶者所能领略的。浓茶搀上牛奶和糖,香冽不减,而解除了茶的苦涩,成为液体的食料,不但解渴,还能疗饥。
不知古人茶中加上姜盐,究竟什么风味,卢同一气喝上七碗的茶,想来是叶少水多,冲淡了的。诗人柯立治的儿子,也是一位诗人,他喝茶论壶不论杯。约翰生博士也是有名的大茶量。不过他们喝的都是甘腴的茶汤。若是苦涩的浓茶,就不宜大口喝,最配细细品。照《红楼梦》中妙玉的论喝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那末喝茶不为解渴,只在辨味。细味那苦涩中一点回甘。记不起哪一位英国作家说过,“文艺女神带着酒味”,“茶只能产生散文”。
而咱们中国诗,酒味茶香,兼而有之,“诗清只为饮茶多。”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法国人不爱喝茶。巴尔扎克喝茶,一定要加白兰地。《清异录》载符昭远不喜茶,说“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茶中加酒,使有“和美之态”吧?美国人不讲究喝茶,北美独立战争的导火线,不是为了茶叶税么?因为要抵制英国人专利的茶叶进口。美国人把几种树叶,炮制成茶叶的代用品。至今他们茶室里,顾客们吃冰淇淋喝咖啡和别的混合饮料,内行人不要茶;要来的茶,也只是英国人所谓“迷昏了头的水。(bewitchedwater)而已。
好些美国留学生讲卫生不喝茶,只喝白开水,说是茶有毒素。代用品茶叶中该没有茶毒。不过对于这种茶,很可以毫无留恋的戒绝。伏尔泰的医生曾劝他戒咖啡,因为“咖啡含有毒素,只是那毒性发作得很慢。”伏尔泰笑说:“对啊,所以我喝了七十年,还没毒死。”唐宣宗时,东都进一僧,年百三十岁,宣宗问服何药,对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惟嗜茶”。因赐名茶五十斤。看来茶的毒素,比咖啡的毒素发作得更要慢些。爱喝茶的,不妨多多喝吧。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14
一个水与树叶的故事,结局是茶。水是纯的,叶子也是单纯的,当它们相遇,就是所有的故事与话题。因为它我们朋友相聚,没有话题变成话题,一个水与叶子的'伸延。
君子之交淡如水,风格虽好可总感觉少了些什么,毕竟我们还有人情不是?叶子改变了水的清纯,水也给了叶子的舒展与释放,没有说谁是最好的或者谁不好的,朋友也是如此,没有说那个是真心的或者虚伪的,人总要还是有自己个性的角落,过多的计较朋友就不再是朋友。聊着话题,也许无关紧要,也许直白如水,但我们一起就是那张叶子。在拥挤的茶楼,分不清话题的烦嚣吵杂。但不会影响彼此之间的交流,茶会由浓变淡,朋友间的话题也会有多变少,最后可能是默默面对,可此时却是一种享受,那种相处无言的默契,与放松。
也许真的,有空一起坐坐,看看一张叶子闻闻那水,它们的故事不是本身,只有你才是故事的真正主角,朋友能一起能久久一见,各自安好就是一种快乐与幸福,岁月能有彼此弥足珍贵。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15
说起喝茶,有个很雅的名字,叫品茗。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铁观音……一、二、三、四,可排出一长串名茶名单。至于“品”者,那就更可以弄出一大堆名堂来,水质啦、容器啦、环境啦、心情啦……而且有些奥妙,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茶分红茶绿茶,我喜欢后者。绿茶中,我尤爱那些来自山高树密,云遮雾漫的边地茶。这些地方,年年飘落的树叶,层层叠叠,腐烂发酵,将茶树滋润得枝强叶壮,茶叶自然也特别耐泡有味。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生活的必需品,有药用、食用、饮用诸多功能。客来时,敬杯茶,能增进情谊;口干时,饮杯茶,能润喉生津;疲劳时,吃杯茶,能舒筋解乏;空暇时,品杯茶,能口鼻生香;心烦时,喝杯茶,能洁心清神;滞食时,来杯茶,能消食去腻。茶已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得到大众的喜爱。
我国地域广大,喝茶的习性、口味也有所不同。不过,我爱长江流域、江南一带的喝茶方式。南方的茶总嫌闹,粤式茶楼多是与酒楼合二为一的,迷漫着市井气的喧嚣。茶楼里永远人头济济,笑语盈盈,碗碟叮当,桌上摆满了各种点心,茶是这座茶楼酒肆里的小配角。北方的茶味道嫌杂,总是茉莉花的香气喧宾夺主,茶成了“香气”的陪衬。而长江流域,江南一带的茶,则是以茶叶为主,简洁的杯里青绿的茶叶慢慢被水舒展开,一缕缕热气冉冉上升,喝一口,苦中带涩,涩中有甘,生津、通气、解乏、舒心。
平时,人们喜欢用清香来形容茶,其实,“香”是一个浓艳的词语,和茶朴实无华、温柔清秀的本性有些不配,即使掺上一个“清”字,还是削弱了茶的内涵和味道。茶的味道,就是叶和茎的味道,是春天拂面嫩柳的味道,是夏天修剪草坪的味道,是秋天风干稻垛的味道,是冬天炊火草点燃的味道……茶的味道从自然中来,于自然中行走,再从自然中消失,沁人心脾,真真切切。
因为时常喝茶,看着沉沉浮浮的.茶叶,慢慢地对茶有了许多感悟,我感到人生如茶,在沧海人世中,无论你是名人还是平常人,都要溶入这个纷繁的社会,都要在岁月的风风雨雨之中沉沉浮浮,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细小、纤弱,那样无足轻重,但却又是那样的微妙。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华,完成了自己的全部价值。虽说没有茶叶便不会有可口的茶,但此时此刻,人们所欣赏、关注品味的已经不再是那一片片茶叶,而是杯中之水了。人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分子,不被关注纯属正常,只要我们像茶叶一样献出自己的内含和所有,也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虚度年华了。
人生若茶,社会就是茶杯,而生活就是那一沏再沏的开水。茶叶因为开水的多次冲沏才释放出生命的内涵,生命,也只有在一次次的磨难和坎坷后,才能得到锤炼,到达成功的彼岸。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16
不觉得,喝茶已成了我的嗜好。因为我,不喜欢吸烟。将来可能也不会。
吸烟,我是受了罪,吃过苦头的。上班前,因我觉得年纪尚小,不适吸烟,也觉得吸烟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与我的举止很不相符。上班后,觉得自己工龄小,吸烟那是长辈们的事,与我很是遥远。故而一直没吸过,也从未让它随过我的身,贴过我的体。上班期间,一帮子搞新闻的弟兄蜗居在斗室里,除了采访写稿便是吸烟,别无它好。吸起烟来,是一根接一根的吸,一根燃尽才灭,又一根复又燃起,轮番做东,无止无尽。吸烟者吐烟吹雾,状若仙子,周生烟雾腾腾,唯香烟明灭可辩其人。我等不吸烟者,只能吸二遍烟,受二茬罪,眼泪直流不止,颇为大方,毫不吝惜。眼前一篇朦胧,昏昏然然,欲睡不休。才挨过一星期,倏然发现自己适应了烟雾缭绕的日子,没有了呛的感觉和流泪的样子,很是高兴,觉得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还不错。往后,每每外出采访开会,总是受到层层浓烟的包围、袭击和困扰。自己不吸烟,总不能干涉别人的嗜好,无奈,只好忍受。时日一长,呈现出了嗓干痰多的症状,常是欲咳不能,欲罢不休,很为自己身体的健康前景担忧。担忧在一天天度过,在我的'不懈努力下,终于生出一计,喝茶。夏天,泡了茉莉或菊花,冬天烧了观音和乌龙,看雾状的茶气袅袅腾起,吸淡淡茶香润喉进肺,飘起的茶气若水波般扩散回旋,甚是好看。品一小口,神清气爽,口舌生香,唇、咽、舌润润的,凉凉的,品茗间便找到了悠闲,尝到了自在。喝茶还可健体减肥,何不乐哉。
香烟究竟香不香,我未曾考究过,但吸过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影响,我委实是领略过了。喝茶,喝出了茶道;吸烟,未曾耳闻吸出烟道来。喝茶、吸烟各有所爱,如同人生的道儿很多,道道能走出快乐和名堂来。
我喜欢喝茶看着吸烟的人,更喜欢欣赏被烟熏的弓腰咳嗽的狼狈样和窘迫状。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17
我不通茶经、不懂茶道,但喜好喝茶。有生以来,尝过不少茶,西湖的龙井、福建的乌龙、云南的普洱、六安的瓜片、祁门的红茶、四川的沱茶、苏州的碧螺春、武夷山的岩茶、桐城的小花……还有一些诸如菊花茶、茉莉花茶等等,但真正常喝的、最喜的还是家乡的岳西翠兰,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岳西黄大茶。开门七件事,锅碗瓢盆酱醋茶,茶既是居家生活必需品,也是来人待客的第一道礼仪。
小时,家家户户橱窗里或茶几上,都并排站着几个水瓶,瓶胆装在精美的篾制瓶罩里,简朴艺术,安全稳妥。篾制的瓶罩用清水漆油得铮亮,既美丽又经久耐用。我家老屋旁有口清洌洌的泉水井,夏天冒凉水,冬天冒温水,一年四季不断。每天早晨,母亲第一件事就是从清冽的井里挑水烧开,水瓶里放上一大把黄大茶或炒青,水烧得滚跳滚跳的,用葫芦瓢舀进瓶内,塞紧瓶盖,一天的茶水足了。不论是自家喝还是来人招待,都是这几个水瓶里的茶水。瓶泡茶水,汤色金黄,茶香更浓,勾人茶瘾。那时也没什么茶杯,喝茶都用碗,大碗大碗的倒,大碗大碗的喝。父亲从田间地头归来,像唐朝的卢仝,总要“咕噜咕噜”一口气喝上几碗,喝得额头冒汗两腋生风,飘飘然欲到蓬莱。父亲和卢仝喝茶,与妙玉饮茶风格大相径庭,妙玉说饮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是饮牛饮骡了”。妙玉是嘬着樱桃小口慢饮,父亲和卢仝是张开大嘴豪喝,从唐朝到清朝到现在,他们喝出了“三杯牛饮、七碗成仙”的茶典故。妙玉和卢仝喝茶的迥异,着实好理解,妙玉清雅淡泊疏于茶酒,当是细嘬慢品,一杯足矣;卢仝狷介雄豪好茶成瘾,定当大喝豪饮,非七碗不行。所以,喝茶也能一个成佛,一个成仙。
品茶与喝茶不同。妙玉的“品”,是品出茶的韵致;而父亲和卢仝的“喝”,是喝出茶的豪迈。一个是闲适,一个是急促;一个是淡远,一个是蕴籍;一个是雅,一个是俗;一个品的是春风夜雨,一个喝的是夏日急暴……里面都带有人情冷暖世事沧桑。
欧阳修与梅尧臣私交甚好,都精通茶道,两人常互相品茶对诗,交流心得。两人茶诗唱和,怡然自乐。梅尧臣佩服欧阳修对茶品的鉴赏力,称他为“欧阳翰林最识别,品第高下无欹斜”。着着实实两个品茶高手。
从古到今,茶道悠悠。《世家》《列传》里,能品尝出茶的苦涩凄凉;屈原的辞赋里,也能咀嚼出茶的的甘芳醇厚;先秦诸子的策论寓言间亦能感受得到茶的凛冽沧桑。茶香浸漫的历史,“苍茫渺远”“清幽恬阔”“空山新雨”,达到了入世出世心静飘逸的`“大自在”,进入梁实秋所说的“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现在的我们,挑水,烹茶,过着小日子,都喜欢杯不离手,茶不离口,在这样的小日子里喝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至于文人苏轼“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的苍凉,茶神陆羽“惟美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的神韵,诗圣杜甫“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的深情,与现今的我们扯不上半毛钱的关系。他们品的是诗情画意,我们喝的是七情六欲,各人在各人的心境中喝着自己的茶。
我也喜好喝茶。习惯在恬静的时刻,泡一杯自己爱喝的家乡茶——岳西翠兰,看一段文字,让茶香伴着书香,度一段时光。茶,给人一种幽香、聒淡、空灵、简约;书,给人一种悠远、沉静、深厚、灵气,两相结合,相辅相成,天人合一。喝茶,看书,我喜欢这种曼妙而又实在的感觉。所以,我既能一杯小品,也能七碗大喝,文字的芳香随着茶香一同入心入肺。茶味和书味同一,真可谓是林清玄所说的“一味万味,味味一味”。
喝茶真好!欧阳修一生爱茶,阅历丰富,世事洞察,到了晚年感概:“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
是的!世事纷繁,唯茶最好!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18
我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喝茶的。至少是我阿婆忙于炒茶的那些回忆里,我还未有体会到喝茶的妙处,只是后来十几岁时曾喝过母亲保留的阿婆的炒茶,曾经被许多大人们称赞我阿婆的炒茶,在我口中却是浓厚苦涩。
喜欢上喝茶,是那孤独的打工岁月里,给予温暖宁静的陪伴。我不爱热闹,不喜欢跟同事同住喧嚣的宿舍楼,一个人租住在江河边的一幢小楼套间里,夜晚从阳台上望去,江边妖娆的灯光照着悠悠的江水,任由思绪天马行空。
搬进去的时候是秋天,打开阳台上的玻璃门,秋风灌满我那空荡的小房间,静静地看着江边河堤上人来人往的热闹,心里莫名地惆怅,有些萧索,有些薄凉。
除了秋风阵阵清凉,感受不到自然的柔美和温婉。浅浅的岁月,不知道花开几许,花落几重,繁杂的尘世,浸染着纷乱的心绪,渴望被洗涤。
在这狭小的空间里,置办了一套简单的陶瓷茶具,抓一把粗糙的红茶叶,当滚烫的开水冲下去时,淡淡的茶香娓娓升起,仿佛重生的.精灵,在温柔里舒展开来。倒在大瓷杯里的深沉红色,是沧桑的苦涩,还是从容的惬意,这一刻,萦绕唇齿间的茶香,慢慢注入心田;这一刻,安静享受一个人的温暖,看窗外的云天辽阔。
一壶清沏的滚水,激醒沉睡的茶叶,慢慢地张扬开来,它,是否怀抱着春日的明媚?它,是否携带着秋霜的冷清?那些心事,那些过往,是否在一片片被唤醒的叶脉中沉思冥想。
把一个人的孤寂过成惬意,一杯热茶,一首轻曲,一本闲书,如水的日子,滋润了清淡的心。外面繁琐的工作,热闹的尘世,被我关在了门外,此刻得以轻松,自己拥抱自己内心的那一片柔软。一杯茶,从浓到淡,犹如世事轮回,万千滋味,个中品尝,有些是云淡风清,有些是刻骨铭心。也许我的淡然与恬静不是谁都懂。
若干年后,换了一份工作,依然喜欢茶的陪伴。
来自潮汕的同事看到我用大瓷杯喝茶,摇头感叹,似乎茶的意义在我身上难以体现。他搬来他专用茶具,栗色的精致小壶,巧薄如玉的小杯,小小的圆盘刚好能够放下茶壶滤壶,和三只小小的茶杯,我第一次听说:工夫茶。
关于工夫茶,由于场地茶具等有限,同事只用了最简单的。茶叶是真空包装好的铁观音,每一小包冲一泡。他说,工夫茶在水、火、冲三者中求之,讲究活水活火,最好是石中山泉,红泥小火炉,泡出的茶更加清香甘醇。三只小而薄的茶杯摆成品字,冲倒时绕圈运动,每杯依次斟八分满。
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轻闻袅袅升起的茶香,饮入口中慢尝茶味,不得不说,精致灵动,呷下曼妙的清香,却又还能在口中回味甘甜。饮完杯子放回茶盘中,再次烫洗,再次斟倒。人数再多也不能增加茶杯,只得依次轮流顺序斟倒喝茶,据说这种习俗是潮汕人表示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美好品德。
茶有千百种,生活也有千百味,喝茶不管是玉杯陶盏,还是瓷盅竹碗,都不妨碍对茶的热爱。有时候还会因为一碗粗茶在特别的时候给予的温暖而久久难忘。
那是我人生中的一次失意,被诬陷莫须有的事。一个人在郊区的小道上漫无目的行走,感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虽然一路向前都是绿意盎然,但是在心间却是灰暗一片。不知不觉,走到人烟稀少处,心里有些慌乱和害怕,况且天色将晚,便想赶紧折回去。转身之间,看到路边不远处有一座小农房,房门口一位老太太在一张老藤椅上悠闲地坐着,一刹那的恍神,感觉似曾相识。
大概老太太看出我茫然便出声招呼,我只好相告,不知觉走的太远了。
好心的老太太招呼我坐下先喝杯茶,说等一会儿让她的女儿骑摩托车送我回去,我犹豫这偏僻地方的人是否值得信赖,她倒给我的一杯热茶,我拿起来喝了一口,仿佛一根线牵动着我,相信了老太太的热情。暖暖的茶喝下去,心里沸腾的感觉往眼框中涌动,浓厚苦涩的茶,是我稀有的回忆,喝下之后口中是甘甘的回味,印象里,阿婆在灶台前忙碌炒茶情形在我的脑海里出现,而我却从不知道阿婆炒的茶叶有多么温暖。只喝过一次,此时我却是深刻无比。
很快,老太太的女儿回来了,一位朴素的妇人,带着田间泥土的芬芳。她应了老太太的请求送我回去。我谢谢老太太的热茶招呼,我说这炒茶很好喝,很有味道。老太太的眼神掠过一丝惊讶,她说:“这是我老伴生前做的炒茶,是我这一辈子都爱喝的茶,只是以后再也没有了!”
说完,老太太落寞地挥了挥手。
其实茶对我而言,不在乎名贵低溅,一杯茶,喝下的是心境,是清醒,是温暖,于茶而言,它并不复杂,是自然界里一种灵魂之物,天地蕴育,汲取日月风雨之精华,那一片一片的神韵里,无所谓世间冷暖炎凉的纷扰,静静地奉献。在闲暇时光里,不管是精致还是粗淡,不管是喧嚣还是清冷,坐下来,好好喝一杯茶。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19
从外场回来,坐在办公桌旁,我和我的搭档总喜欢端起一个相同的瓷杯,大口大口地喝茶。不一会儿,一大杯茶就被我们牛饮下去,这茶水从入嘴、经咽喉、再咽到肚子的感觉特爽,真的有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清凉而又痛快。
我们喝茶虽没什么讲究的,但我们喝茶却是有故事的。
先说说我们的茶杯。我们的茶杯是很普通的那种大白瓷杯,带盖带把的大肚陶瓷杯。虽然在杯子外壁画了几个古代仕女清歌曼舞图,杯盖写有大大的“茶”字,产地是大名鼎鼎的瓷都景德镇,但并非出自名窑名匠,因此它仅只是百姓实用型的,价格并不贵。但对于我 来说它又是无价的,因为它是我搭档送给我的,是有故事的。那是今年四月我刚来南昌挂职时,我从家里仅带了一个茶杯来,放在宿舍用。加上机场离市区又远,没出去买,因此,在办公室就老找一次性的杯子喝水。但我细心的搭档发现了,就买这个茶杯送给了我。为了让我接受的心安理得,他特意说“他原来的'玻璃茶杯太小,装不了多少茶水,外场回来喝得不过瘾,自己买杯子时顺手买了个一模一样的给我”。 无功不受禄,而当时刚来,让我好几天都觉得挺不好意思的。
接着说说我们喝的茶叶。我与我的搭档对茶叶没什么特别讲究,只是顺乎时令,强调绿色而已。有时是茶叶店购买的罐装茶、有时是我回乡下带来的土茶、甚至有时是花茶或到药店配置的防暑降温茶等等。我们的茶叶都是自己的,放在办公桌上大家都可分享,但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诸如“今天你买茶、明天我去买”或者“一人去买大家凑分子”的话,可我们办公室从来就没有断过茶叶,并且都是近期出品的新茶,一切就这样顺其自然。
接着说说我们的喝法。我和我搭档都有一个习惯,早晨上班无论谁先到,都会搞搞办公室内务,其中就包括用电烧水壶烧好一壶开水、洗好我们茶杯,放好茶叶,泡好满满的一杯茶放在办公桌上凉着。因为我们俩是干货运基层管理,所以,我们碰面后则往往是拿起反光背心就去了外场保障现场,等忙完了上午的航班高峰期,大概十一时左右正好唇干口燥缺水之时,返回办公室端上那一大杯凉茶往嘴里倒,岂有不痛快之理!当然,我们喝茶前往往还有一个小细节得做一下,那就是认杯子。因为我们俩的杯子是一模一样,为了不弄错杯子,我们俩就像鉴宝专家一样,仔细观察两茶杯不同之处,终于发现我的杯盖上有点色差、而他的杯内侧有一个小黑点。于是,我们每次端起杯前都得看上一眼,说上一声“没错,这是我的”才开喝,大口大口往里灌,几分钟就干完一大杯,特过瘾。痛快之后,继续续上水为下午做好准备,放一次茶叶管上一天,挺好的。
最后说说我喝茶的历史。我爱喝茶,小时候就在山里老家喝自摘自炒土茶;大学时常跑到青原山古刹里和那里一位毕业 于哲学系的出家人喝过粗茶;工作后也曾跟着人家到过城里茶馆会所喝过名茶;但闲暇时,更多的时候是泡上一杯绿茶,要么黄昏独坐、要么在字里行间穿行;这么多年,其中茶的滋味,我还不能完全品出来,只是喝茶的心境我自知。其实,某种程度来说,会喝茶的人,喝茶的故事就是他自己人生的故事。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20
童年时代,茶是苦涩的记忆。那时的生活很贫困,茶通常是从集市上买回来的散茶,极廉价的。从地里劳动回来,大人们通常喜欢沏上一大茶缸,慢慢地喝,去除一天的疲劳。时间久了,茶缸里便有一层厚厚的'茶垢,我偶尔喝一两口,但总是苦得难以下咽。
后来,生活慢慢变好,茶叶也变成了袋装的。印象最深的是一种叫做“猴王‘’的花茶,打开袋子,一股香气便冲出来,很是让人陶醉。那时农闲的时候没事干,每次喝茶的时候,总是左邻右舍七八个人围坐在一张长方形的木桌前边喝边聊,气氛很是热烈。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慢慢地喜欢上了喝茶,尤其喜欢喝普洱和红茶。闲暇时,常沏一杯,看着茶叶在沸水的浇灌下浮腾跳跃,水慢慢变得澄澈嫣红时,内心总涌动着一种愉悦感。
很长一段时间里,经常于路边店里随手购得一些,慢慢泡喝。但因经常换店,茶质参差不齐,总不大如意。
偶然的一天,去天津天环站华润万家购物,路经天福茗茶,服务员手端茶盘,热情邀约,随手取一小纸杯饮用,颇感醇正。于是,便走入店中,随意观赏,店内整洁,各类茶叶摆放有序。
服务员邀请我坐下品茶,因为想买一些红茶,服务员便拿出骏眉让我品尝。
服务员手持一木勺,取茶,放入茶壶,浇入沸水,取出滤网,动作娴熟,一气呵成。
茶具也颇为讲究,细瓷薄壁杯,红泥小茶壶。嫣红的茶水涌出小巧精致的壶嘴缓缓流入杯子时,袅袅的茶香便慢慢氤氲开来。茶汤色泽红润,晶莹剔透。执杯品茶,顿觉脾胃舒爽,唇齿留甘。
品茶的时候,服务员讲起了茶的功效,生长环境,甚至茶的制作工艺。口噙茶汤,耳听讲授,恍惚间,感觉似乎置身广袤茶场,整个人如沐春风,每粒茶叶都变成一个精灵,于广袤茶场翩翩舞动。
后来的日子里,每次去华润万家购物,总忍不住去店里看看有没有新到的茶。时间充裕时,还会沏上一壶,慢慢坐喝,听服务员讲讲茶的知识。临走,顺便买点茶叶。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21
喝茶的人,如今越来越多。喝出了遍地茶馆,喝出了无数茶叶店,喝出了茶叶一条街,还喝出了个茶叶节。茶还成了名贵收藏品。在茶上发大财的人,就更是无计其数。这茶简直成了精变为宝。至于茶叶的种类,茶叶的炮制方法,茶叶的包装形式,制茶的高超技艺,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在“茶”字上显出的智慧,今人早就超过“茶神”陆羽。这不能不说是茶文化的幸运。
那么,茶客喝茶的感觉如何呢?别人的感觉,我无从得知。依我多年喝茶的体会,喝茶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养心求趣。就是说,通过喝茶,陶冶宁静的心性,提升生活的品位,使身心都能得到舒畅。在略显浮躁的`今天,这一点对于普通人,我觉得会大有益处,起码会让自己静下心来,经过思索应对事物。这不是蛮好吗?
若想达到这个目的,喝茶的方式得讲究。喝茶方式不外乎,细喝和粗喝两种,亦可称之文喝和武喝,或曰雅喝和俗喝。比如,北京的老舍茶馆,起步时期街头摆摊儿,粗瓷大碗一字排开,见色不见形的茶水,来往客人掏五分钱,站在摊旁扬脖喝下,解了渴润了肠胃,继续赶路或游玩。这就属于粗喝。后来老舍茶馆进了楼,八仙桌雕花椅,提梁壶小盖碗,干鲜果品小点心,看着玩艺儿品茶,从容之中有种享受感。这就属于细喝。非常荣幸,老舍茶馆这两种方式,本人都曾经领略过,感觉自然不同:前者爽,后者温。两者相比无所谓优劣,只是随着生活安定,更多的人还是欣赏文喝。这也正是茶馆多的缘故,茶事比往年兴盛的原因。
喝茶的最佳环境,我以为,用四个字即可概括:幽(静)、清(爽)、畅(快)、随(意)。在茶馆听说书唱戏,在茶馆大摆龙门阵,到了晚年都不太喜欢了,更钟情于布置幽雅,音乐悠扬,茶食自取,慢腾腾地跟友人聊天儿,这样的茶馆似乎更合性情。所以我经常去,并且跟朋友推荐北京的杭州茶食店。原因就是这样的茶馆,一无时间限制,可以任意聊天;二是茶食自选,随意又很可口。当然,那里的环境布置,还有一派江南特色,让人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比这更重要的就是,价钱适合普通消费者,不用另加价就可入单间,这一点也是它的优势。可惜这家茶馆如今停业了,成了我饮茶经历中的往事。
倘若是个人平日喝茶,自然无须那么讲究,不过,有两点不可以马虎,除了适度的冲茶水温,这就是茶叶和茶具。茶叶质量的好坏,对喝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就不过多地说了。至于茶具,还是要依茶选器,以求最佳喝茶效果。我有四套茶具:一是工夫茶茶具,一是玻璃茶具,一是陶瓷茶具,一是麦饭石茶具。经常用的是后三种。喝绿茶用玻璃茶具,喝别的茶用陶瓷茶具,泡出来的茶味儿,自然就完全不同。尤其是在观感上,给人的印象各异,像茶叶展形的过程,就有个直观与否的问题。比如龙井茶是慢性子,放在玻璃杯中赏玩,如同观赏金鱼游动,就会获得闲适的情趣。如果放在陶瓷器皿中,就不会有观赏的机会,岂不是怠慢了名茶龙井?再比如乌龙茶是急性子,见高温水立马膨胀,倘若用玻璃杯冲泡,看见这情景心里会发堵,岂不是破坏喝茶的心情?更不要说那味道的不同。
喝茶,更多时候是自己喝,有时候跟友人一起喝。自己喝好办,坐在桌子前喝,躺在沙发上喝,都无所谓,只要自己愉悦就好。跟朋友喝茶则不同,一是要学会克制,一是要学会宽容,比如吸烟的人就要少吸或不吸,比如讨厌烟味儿的人就要忍耐着点儿,不然这茶是绝对喝不好的,闹得别别扭扭皱皱巴巴,最后恐怕连茶都会变了味儿。为了喝茶就得改改性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喝茶可以磨性情,改变人的某些习惯,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终究不是个会喝茶的人,更不懂得茶道茶礼,最多算是脱离粗喝阶段,不过有一点自认为可取,那就是我对茶的虔诚和执着,恐怕是一般喝茶人所未有。拉杂地说点茶话,心里也就痛快,感觉更清爽。再喝茶时,就会有更多茶香,悠悠留于口齿间,生活多美好。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22
我喜欢喝茶,但不懂茶,累了,就沏上一杯,看着茶叶在热水中旋转升起,再缓缓地舒展开来,水,渐渐呈现出淡淡的绿色,这时,疲劳一如升腾的热气,也就渐渐散去。我不知陆羽《茶经》中的“荡昏寐,饮之以茶”可是这种状态。
《茶经》云:啜苦咽甘,茶也。一身的疲劳,谓之苦,闭目养神,谓之甘,人,也是一种茶。静静地舒展,呈现生命的原色。
沏茶,离不开水。《茶经》有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排列。其实人生的水,也是有各种排列的。人的家庭状况,经济情况,生活环境等各种水,虽也影响到人生这杯茶的浓酽、苦涩、甘甜,但茶仍是关键,因为在旋转着慢慢地舒展呈现的过程中,显露的是自身的品质。
茶讲究的是品。品茶,有一种慎独、静思的'意境。在茶中,我尤喜绿茶。一是它不经发酵,不掺杂其他,冲泡后仍保持着天然的绿色;二是入口微涩,细品,却有淡淡的清香,不艳,不媚,不俗,不骄,不躁。
在中国,喝茶是一种文化,在唐代就有了专著,喝茶十分考究,陆羽在《茶经》里对茶具都有着极其详细的论述。而我喝茶,喜用透明玻璃素杯,没有任何花纹装饰,里外透明,一目了然。茶叶堆在杯底,一股热水冲下,茶叶在杯中旋转升起,在浸泡中缓缓展开,氤氲中的馨香,便弥漫在空气中,整个过程,纤毫毕见,不遮不拦不粉饰,展现出透明的一生。即便平平常常,有些苦涩,也毫不在意,因为在坦荡中,透着一缕清香。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23
22岁,繁花似锦的年龄,我总是喜欢在午后的落地窗前摆满了有些潮湿的茶叶,武夷山的大红袍,云南的普洱茶,四处泛滥的碧螺春,如数家珍。我却一样也喝不来,难以下咽的味道。等不到喝茶的`人回头,我开始学着品茶。有着他的味道的旧茶消失时,也是给我爱情的期限。
女人总是这样,狠心的一个决定,却又余力不足。
起初,一碰起从景德镇我和他一起烧冶的裂瓷茶杯就泪流满面,刻入体肤的爱情,经过之后总是不以为然,甚至会嘲弄年幼的愚昧,驻足停留时,定是每个女人无一例免的痛。摔了茶杯,跑去他的单位,终不过俗女子一般要抢回爱情,看到的是他的妻儿和他匆忙疲惫的旋转。
我只想要回我的爱情,却无心同他人有着没头绪的纠缠。
仓皇回家,抓了一把茶叶倒进水中,没了瓷器,只有就着大碗喝茶,然后佯装苦涩浓烈刺激着我的眼。周末的时候,总是喜欢牵着一个年长我十多岁的男人闲逛着大大小小的茶楼,像挽着父亲一样,辞去了身边沏茶的小姐,小心翼翼泡开每一叶茶。色泽淡艳,弥着清香,咽下的却是甘苦。这大概也是爱情,幸福在脸上,只有自己知道痛在哪里。
一杯茶的工夫,他坐在对面,爱情灰飞烟灭。大多数女人说得对,一个已婚男人,有什么好留恋?是啊,不过是杯旧茶,依旧是大多数女人逃不过的劫。
一个人继续晃悠着茶馆,打牌,看别人下棋,都是掩住等待的幌子。茶馆老板实在看不下去的时候拉着我去游乐场,喝鲜榨,有意无意地喊来一群年轻人。中年男人游入混出的茶馆,我始终是格格不入的。
茶叶终归也有保质期。泛了潮,自然开始发霉,我试着加柠檬,大勺大勺地加糖,颜色浑浊,味道也乱了。我想,一百多年前胡乱配制成可乐的那个年轻的药剂师大概也是受了爱情的苦吧。但是比起他,我失败了,任凭加入什么物质,都不是我想要的味道。
干脆,扔了吧。
丢进垃圾的时候,居然跑得飞快。
借喝茶之名,遇见爱情;借喝茶之名,忘记爱情。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24
有人说,喝茶圈里的朋友要比喝酒圈里的朋友高雅和富有,我不这么认同,反而认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就像我微信中的说说——微信,只能微微相信,与诚信无关;朋友圈,只是一个圈,与朋友无关。
茶,自古以来是个好东西,至于好到什么程度,请敲敲键盘问一下“度娘”。也许我从小受父母影响酷爱喝茶,也许我的朋友圈里爱喝茶的人多,就形成了“天天饮茶人不醉,事事饮茶人自省”的习惯。喝茶,对于我来说只能算作“品味”或“解渴”或“保健”,时间长了,“品味”中也就有了自我的“品位”。
打开书橱,四分之一的空间存放的是多种口味多种包装的茶叶,我的家人都知道,贵重礼品可以送人,好酒好烟可以带走,唯独茶叶只收不送。年轻时不识真货不愿喝茶,有些遗憾。现在懂得,人已到知天命,为健康,烟酒不能用了,肉又不敢多食,带糖的.东西也不能吃了,甚至连跑步也开始费劲时,唯有喝茶能陪我慢慢变老。
在慢慢变老的过程中,我的“品位”也就扫描定位了。
我喝茶养成的习惯是,早晨一般用紫砂壶喝茉莉花茶,有助于提神;中午饭后用玻璃杯冲泡青茶或普洱茶,帮助于消化;晚上一般不喝,如果来了客人,铁观音连续“翻台”也是经常的事。还有那些红茶类、白茶类,有了空闲(谈不到雅兴)就随时冲泡一杯。我的“品位”是,一没有高档的茶具“显摆”,二没有固定的专用茶杯“伺候”,三是各种茶叶一大堆。前段时间有朋友回国后送我一盒“马黛茶”,那碎碎的茶叶末和浓浓的怪味让我“茶欲”大减,再打开网页查阅,哇,“马黛茶”不仅是阿根廷国家的“国宝”,而且还是“国茶”,有着“不喝马黛茶就不算来阿根廷旅游”之说,那营养成分和保健作用更是多彩丰富。我对这饮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马黛茶”,最后选择了一个没有“品位”的饮用方法:不分热饮与冷饮,不加柠檬、冰块、果糖等,也买不到阿根廷当地人喝茶时使用的带滤网的吸管,干脆买了一个过滤网很细的飘逸玻璃杯(为了过滤茶叶碎末),一杯又一杯地喝了起来,直到味道不苦且茶水变黄,后来喝习惯了,茶叶盒也就见了底。
我觉得,品味,可以是每个人的爱好和习惯。品茶,应该是成功人士的标志,或是有钱人和空闲人的驿站。钱花得多了,换来好茶、好水、好茶具,还得有足够的闲空和朋友陪伴,才能把持住高雅的“品位”。我虽然“蹭”过多次有品位的茶会,但是每天自我陶醉的还是在自我“品味”的茶杯里。
我还以为,如果茶叶的品种和品位,可以代表人有高贵和平庸之分的话,那么喝茶的过程就可以说明人与人之间是不可以攀比的。能力强,本事大,你就积极向上,提高自身品位;经过拼搏还是不能如愿,你就知足当下,选择时机,蓄势待发,摆正自身形象;原地画圈地与某某人、某某事盲目攀比,其结果是即损害朋友又伤害自己。
喝茶自定“品位”的我,至少具备了三点。
一是“杂”。家里有什么茶就喝什么茶,什么茶存放时间长就先喝什么茶,尤其是启封早的茶要尽快“品味”。至于人家喝什么茶用什么茶具,与我无关。
二是“专”。早起第一杯肯定是茉莉花茶,中午仍然是青茶。如果吃得过饱或油腻了换成普洱茶,上火了泡杯菊花茶或苦丁茶,来了客人必须是铁观音或金骏眉,至于招待的到位不到位,我就这个“品位”。
三是“新”。每年到了茉莉花茶上市的季节,我都会很自觉地买一些,女儿同事的家人在陕南自种自销青茶,也能及时满足我的“茶癖”,圈里朋友一旦有了新茶,就约我去“蹭”一壶。有一次朋友喊我去品一种必须在冰箱储存的新采摘的鲜叶铁观音,连续喝了几次,有些上瘾,我开玩笑地对朋友说,以后别害我,这不是工薪阶层喝的东西。
有朋友问了,难道你就没有丢弃过陈茶霉叶吗?一盒茶叶你能保证一点也不浪费吗?我的“品位”告诉你,请到那锅色香诱人的茶鸡蛋里找答案吧。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25
这是我毕生的追求。看书不是读书,我不要求自己本本精通,喝茶不是品茶,我不强求自己辨明每种茶的细微差别。但我要求的是看书和喝茶之后的呢份恬静,可以张口就来,品天下的气魄和魅力。
书是我最好的伴侣,任何时候我们都相依为命。它了解我,比我自己都了解自己,书一直都在坚持告诉我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书不嫌弃我,不强求我,它再用自己的方式让我和它融为一体,时时刻刻,寸步不离。这个过程是甜蜜的,伴着艰辛,透着光亮。
茶是我最好的朋友,它是个全职的医生。任何时候有它在就有了安康。累了,困了,倦了,亦或是高兴了,读书读到狂喜处,惊诧处,佐一口茶来就是了,它都明白,无需言语。不管是微苦的`茶还是清香的茶,总之,尽职尽力。
书中自有天下在,网络世间万千事。读书是最划得来的事情,只要不长的一段时辰,书中的精华就以知晓,书中价值越高知晓的就越多。和丰子恺先生一样,我也羡慕呢些躺在草地或是成双入对的看书的人,我更羡慕暖着被窝拿着书本昏昏欲睡的人。我也是一样,读书必定是要劳心费神的,除若是文艺诗歌散文一类,还可偷得些许清闲,随遇而安了去。
读书来不得半点虚假,书是你最好的伴侣不假,但正因如此来对你格外的苛刻。读到几分了,掌握了多少都是基本本毫不差的会有所体现。想起白院长一言,不要说你这次开始没发挥好这样的鬼话,平时怎么现在就一定有体现。
今天就到这吧,实在困。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26
人生百态,静坐而候。
茶一直在变,味道也有。只是少了一方交心知人。
固若一席间,你我虽仅一席之隔,我却寻找不到你的思绪万千;近来茶客都有此象繁多,更有茶友愉悦称之:举头等天亮,低头刷手机。
我自也是个“微信圈”人,初时还好,前些日子就有学生与同事就开始投诉于我问道:蒲老也成低头一族了…整理思绪后,后来也给自己每日定下习惯,每天用45分钟时间来处理互联网上的相关事项,其余时间用于好好对待眼前的这一壶茶。
想到每每茶客坐于茶席方,事茶人均匠心待客,唯有茶客抽取手机、平板而低头忙于触屏世界,这茶到是有几分可惜了。一来可惜了事茶者的真诚热情,二来品茶者也如走于平行线中缺少了交集;且不说茶汤口感交流,更是违背了以茶为介提起的'那份交心。
有时我们会抱怨距离的长远,使得两者无法以足够因素而交流。但往往最令人抱憾忧心的就如至尊宝所述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坐在你面前泡茶,你却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再远,不过一杯茶的距离。
举杯间,才是拉开心的远近,无论何如,切勿辜负泡茶者待你的真诚。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27
生活中品茶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人多吵杂是品不出茶的味道的,一个人喝茶有时也是一种意境!
一个人可以散步,喝酒、读书、远行;但,一个喝茶却是少而又少。一个喝酒,可能是闷酒;一个喝茶,却更可能是境界。
三五知己喝茶,漫无边际聊天,看绿叶沉浮,嗅茶香中袅然飘起,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温暖,是人生的慰藉,是文化深处的开掘———茶的境界,与人生的况味,是何等的相似!
一个人喝茶,却是越喝越清醒,越喝越深切,越喝越品到人生的滋味、真谛,越喝越明白茶中的妙处;明前春茶纤细明丽的芬芳、秋茶厚重的浓香、桃香、枣香、兰花香等等,纷至沓来,远涉而至,相伴而行,香气悠远、浓郁,幽香————甚至,连杯壁都为香气所弥漫缭绕,令人不忍置杯于茶几,而捧于掌中反复把玩、细品;想高山流水,云雾深处,如此植物,如此纤叶,如此嫩芽,如此经历了。
冬的冰雪、冬的严寒、冬的沉睡,而醒来,而萌发,而吐芽,而噙吻早春的第一颗晨露,而吸取深夜里清凉的雾岚如此,品之当明眸吐光彩,清心沁芬芳,口齿间,语言该何其清雅美丽!
一个人喝茶,可以读书;最心爱的书,新近心仪的书,值得反复品赏的书一个人喝茶,得到了充分的'自由:不必费心寻找茶楼茶驿,不必审视茶楼小姐的服务。你可以随心所欲,哪怕置身车水马龙的闹市,你也可以心静如水,游离于万物之外,浸润于茶香之中,从而"大隐隐于市”、“深隐隐于茶”。
一个人喝茶,还适宜诗歌写作:茶的深处,不就是心的深么?
茶的清香,不就是诗的神韵么?
一杯淡茶,是我们每个人生命旅程中可以一陪到底的“朋友”,那么,有了这个朋友,与它面对,该是怎样的幸福!所以,喜欢,一个人喝茶。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28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所围绕的中心是“吃喝”。在涉及到的米、油、盐、酱、醋、茶这六样中,大概只有“茶”是谈得上“趣”的。
虽然同样是日常居家饮食,茶比其他食品调料所多的,是它不仅仅能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还能创造出或提供很精神化的享受。茶可以是一种沉思、一种文化、一种审美、一种游戏、一种休闲、一种把玩。当然,茶趣并不是每个人喝茶都能领略体味到的。欣赏茶趣,必须有一定的茶缘,有一定的修养,喜欢品茗而且具备一定的知识,最后,还得有悟性与品位,还少不得要有闲情逸致,以散淡之心去品味壶中杯中的乐趣。
古人把享受闲暇看得很重,“偷得浮生半日闲”,确乎是滚滚红尘中极为难得的'。茶因为其中大有意趣,从唐宋开始,上层社会精英人物趋之若鹜,文人士大夫爱之好之,品饮的同时歌之咏之,嗜之如命,各逞才思,创造繁育出如此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在茶文化中,不论是日本茶道、中国茶艺还是西方茶礼,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和茶相关的一切物品、工具、环境都是很讲究的,不厌其精,这是为了更充分地烘托、营造出茶趣。可以说,在解渴之外,超出大碗茶实用功能之外,茶的冲泡、品饮的每一个环节与形式,以及相关的用品,都是为了一个“趣”字。名贵绿茶与黄茶中的君山银针,品饮时向来讲究用玻璃杯,就是为了观赏沏泡过程中茶叶的变幻。
不仅是茶具,就连享用茶食,也有很多专用工具。讲究的茶艺馆的茶食用品中,就有专开核桃的工具、专开胡桃的工具、专开栗子的工具,连开瓜子的小钳子都多达五六个品种。所有这些小玩意儿,都是为了使喝茶更为趣味盎然。
茶趣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游戏。茶诗茶联,就是最典型的“文字游戏”例子,唐代就有一字至七字宝塔诗。再比如茶壶盖,向来就流行一种铭文“也、可、以、清、心”,五个字排成一个圆圈,任何一个字都可以当作开头,读出来的句子都通,而且意思大致相同。这些宝塔体、回文体作品,都很耐人寻味,适合饮茶时观赏。
近来围绕茶字做文章的文房四宝与工艺品日见走俏,这当然也是为着“茶趣”。前些日在潘家园古玩城见到一块刻成一函线装书形状的歙砚,上面用金粉写的是一页《茶经》,若论实用,似乎谈不上,但是要价奇高,1800元,我嫌贵没买。过了一星期再去,店主说,卖出去了!可见“知趣”的人还是有的。
喝茶的讲究非常多,而且因地而异。其实所有的讲究,目的也只为了“茶趣”。功夫茶忌讳倒水直冲壶中央,说是怕冲破茶胆。若是让研究流体力学与热学或者是搞化学试验的专家来评说,恐怕此论未必有科学依据。
把品茶作为审美娱乐活动,茶趣的体味与把玩,为我们增添了一份优雅的愉悦。西方人说听音乐是人生在世最纯洁无邪的感官享受,其实,品茶又何尝不是呢?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29
转眼,已入秋。
长长短短的故事,终于要告一段落。
我沿着记忆的脉络,且行且想,不知还能否遇见那位捡拾枫叶的姑娘?
立秋的头一场雨便下的那般热烈,似乎要为这浮躁的世界洗尽铅华。雨中的人,一定都肩负了重大使命,行色匆匆的,让人不敢惊扰。
我只有一个人,收拾久违的素心,去感受这季节的深情。
你一定不知道,我曾疯狂的在雨里淋过几回,只为零距离的去感知这个世界。真善美,在初生的雨里,也终于找到了归宿。
一场秋雨一场寒,一直都喜欢秋日的微凉,恰到好处的温度,不刺骨,总入心。
彼时,约一位知己,围炉煮茶,读读经书,聊聊诗词,让闲散的时光,在指尖萦绕。
这样的他,可以是萍水相逢的客,可以是诗酒添香的友,亦可以是青灯古佛旁的居士。
这样的日子,不必太多,一两回便足矣,剩余的时间留着回味与感怀。毕竟,最美好的东西,永远都是回忆着的.。
交心,淡如君子,一个懂字便胜却所有。这样的友人,我是不愿与风月有染的。因为,染上风月,便会占有,如此,徒生烦忧。
多少人把知己知彼误会成了风花雪月,淡淡相交岂不更好?不需要任何的承诺,一朝想起,便约至清雅之地小聚。若不记得,也没关系,有这样一个人,虔诚着我的虔诚,隔空相伴,也算妙事一桩。
一起喝茶,并非要对茶艺有多精通,有喝茶的心情就好。青瓷与茶水的碰撞,总能缠绵出几尺馨香,几缕宁静,在这样的意境下,总会不自觉的想起前因后果,前世今生。
我想,我的前世一定是生长在珈蓝寺旁的古木,静看红尘,悠然终老。也一定见证了许多善男信女的爱情,所以今生,才能如此修一颗心,等一段相遇。
在一盏茶里闭关吧,用茶的清雅浸润你的蕙质兰心,相信总能遇见那样一个人,与你举杯言欢、心照不宣。
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那盏茶,和陪你喝茶的人。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30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情。不管喝什么样的茶,不管在哪一季节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身心被净化,过滤去的是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
白天闲时,聚上三朋五友,煮茶论人生。几滚之后,或高谈阔论,或低声下气,或回味无穷,或亢奋不已,或唏嘘感慨,或忧伤落寞……真是茶逢知己千杯少,温馨的茶水就像茶友的内心,足以融化着一切友善的或是不友善的表情。
于我而言,最喜欢在一个静寞的夜晚,泡上一壶,独坐窗前,看茶叶的翻卷,在氤氲的茶雾中,品清清浅浅的苦涩,想浓浓淡淡的.美事,生种种样样的感慨。起先,呷一小口茶,任清清浅浅的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所谓一道茶——苦若生命,历经人情冷暖。二道茶——苦尽甘来,深吸一口气,茶香满唇,想着浓浓淡淡的美事,涤尽了一切的疲惫冷漠。舒适坦然,人仿佛也醉了。第三道茶——淡如微风,余香飘逝,杯中茶由浓变淡,茶叶不再浮浮沉沉,懒散地舒展着它温软的身躯,苦涩清香中生种种样样的感慨。
但百思却得一解:人生即茶!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31
我所在的小城产茶,但我却没看过采茶和制茶的过程。我是在一种不知不觉中爱上喝茶的。最早的时候,是因为看着家里的茶放着也是放着,本着不浪费的原则隔三差五的给自己泡上一杯。一开始喝的是我们这一种普通的茶,叫翡翠茶。说句实在话,不是很喜欢。或许是恋着那种淡淡的苦味,偶尔的还是会喝上一杯。喝着喝着就习惯了,习惯了闲时给自己泡上一杯茶,习惯了那种淡淡的苦。很多东西大概都是这样,一旦习惯,就很难舍弃了。
后来,我们这有了一种上好的茶,我们称之为白茶。于是我便开始喝上了白茶。不愧是名茶,品质还真的是不一样。第一次喝,我就喜欢上了它的清香。
再后来,家里的茶越来越多,铁观音,花茶,藏茶等都有。于是我就轮换着喝,细细地品。
有人说,喝茶,喝的是一种情调。所以,但凡喝茶的地方总是特别的雅致幽静。古朴的陈设,缓缓流动的音乐,这时若是邀上三两知己,手捧香茗,温声浅语。如果屋外还有淅淅沥沥的雨声,或是暖暖的阳光,那种感觉,让人觉得今生有了此刻,足矣!
喝茶,喝的还是一种心境。于我而言,最喜欢在有点寂寞的夜晚,泡一杯清茶,独坐在窗前,在氤氲的茶雾中,在淡淡的茶香中,品清清浅浅的苦涩,想浓浓淡淡的心事。任清清浅浅的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充溢齿喉。之后,深吸一口气,余香满唇,在肺腑间蔓延开来,涤尽了一切的疲惫和烦杂。那一刻,心是那样的安静。静得只有眼前的温暖,手中的茶。
朋友说,我是个十足的.小资,很有点理想主义。我总是笑笑,不置可否。私下里一直以为,包裹女人的,不能全是柴米油盐,还得染点书香,沾点浪漫就最好了。
早些年有一个很可清高的理想,那就是当图书馆的管理员,理由就是天天可以看书,看各种各样的书。现在想来蛮好笑的,但那种爱书的情结却依旧存在。爱书的人大多有点寂寞,也有点清高,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理想化。
书和茶似乎总是连着的。有一种场景总让人如痴如醉,不胜神往:窗外潺潺细雨,屋内融融的炉火,闲闲地一捧香茗,一卷诗书。所谓红袖添香,不外乎此。
现在,我似乎已没有了什么过高的理想,要说有,依旧还是那点小资在作祟。熟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开一家茶馆。室内得古朴典雅,在如水般的古乐声中,身着旗袍的服务员袅娜地穿行在其间,除了缓缓的音乐,一切都在轻声细语中进行着。我和我的三个姐妹,用不再年轻却依旧美丽的笑颜迎接着前来的每一位朋友。
关于这样的美好描述,朋友们已经听了好多次了,可是依旧只是描述而已。因为现实和理想永远都有一段不近的距离。
或许有一天,你在某个城市的某个角落,会邂逅这样一个茶馆,而馆主刚好是四个老太太的话,请不妨进来坐坐,或许 我们能续上一段从文字中走出的情缘。
喝茶与禅心散文 篇32
比起在“高大上“的商场茶楼转悠,我更爱在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巷道和杂沓里闲逛,端着一杯茶,听东家老太唠叨,西家大爷的闲扯,点点头,有一句没一句的聊,间或慢悠悠地呷口茶,不为别的,自由且自在,爱咋样咋样。
年少时脸皮薄,看着大热天里街道上一群人光着膀子,倚在大樟树下乘凉,不时用搭在肩头的汗巾擦拭汗涔涔的脸和背,一起大口喝茶,大碗吃肉,一起吆喝,一起人五人六。有时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夹杂着尘土缓慢驶来,有时又是一辆亮锃锃的小车飞啸而过,扬起的'渣土拂人脸面,嘴里也被塞进一些土沫儿,我曾认为这是很没“面儿”的事,浑身不自在,连形象也被这些老少爷们给毁于一旦。那时要是有朋友请我到路边摊“凉快”或者“吃饭”,没准我就给她“两白眼”。
直到有次去武汉采风,和一帮文人老师一起。我们游完东湖,参观完武昌起义纪念馆,乘着夜晚的习习凉风,我们在东湖一隅的一家酒楼吃饭,酒楼装饰风格别致典雅,走水榭楼台的路线,一个亭台就是一个包间,每个亭台的柱子上挂满了大红灯笼。灯光、水光、风儿争相摇曳荡漾,一时间好不快活。更为快活的是我发现平日里斯斯文文的文人姐姐、大叔、老师们都卸下了“面具”,都不那么文绉绉地拽文了。一盘盘的大肉大鱼接连而上,堆积得如小山一般,老师们也不管不顾,大快朵颐。尽管吃相都不雅观(包括我自己),但气氛格外好,大家都是“活生生”的了,生动活泼,性情尽露,喝酒在喝酒,喝茶的在喝茶,吃肉的在吃肉,胡侃海聊的在尽情地八卦。那种感觉非常好,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家都接触到彼此真实的一面,不像从前的那般“脸谱化”了。吃喝到高兴处,老师们吹拉评唱,个个都自显身手,个个也都是一把好手。把生活里的细碎、朴实、真实都传递和表达出来了。生活里,谁没个七七八八呢?“高大上”是很好,但处处装“高大上”,且不说装给谁看,而且好累好累的。
这之后,便经常和朋友一起出没在“大排挡”、转悠在小城的老巷口、批发城间,也常逛逛地摊,会在一片“烟雾迷蒙”中聆听朋友们各自人生中真实发生或臆想出的各种惊险和传奇故事,也会和看守老宅的老太太老爷子们拉拉家常。和大家都有了更多的放松和自在,听到好听好笑的,彼此会心一笑,听到悲情苦情的,会有沉默,但也学会了尊重和理解,也有了任督二脉瞬间被打通的欢畅淋漓尽致之感。大家生活都如此,底色都被起底,平摊在众人前的,或局促,或开阔,或亮丽,或平淡,或热闹,或寂寞,可清一色的是平庸细碎,静默且略显寂寥。
粗茶淡饭,讲的都是寻常人家你我他她的日子。茶是有的,或许也不曾过多讲究茶的好坏,冲茶的技艺和方法,对茶席布置一说更是可有可无,至于意境,也不会正儿八经地强求和追寻,可那种匀匀流逝的时光,平和安宁,把现实生活里焦虑不安层层过滤、稀释,阻挡在门外,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直暖人心的意境?粗茶淡饭,竟也有惑与不惑在里面,笑容可掬地看着你,像普世的一尊佛。
在市井百态里喝茶,不需要花太多心思品尝茶的滋味,各自的人生经历、境况,说多了都是泪,一说便都有滋味。这茶,或许是成了点缀之物,可有可无,非常平淡,但生活,谁又不说平淡的生活不是好不是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