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中音色的问题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音色 合唱 问题

管理员

摘要:

合唱中关于音色的问题   音色,是指音的色彩与特性,也被称为音的品质。音色是在音高、音量及音的时值相同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共鸣、声波、强度、情绪等元素,演绎出不同的音乐色彩。音色是音乐中最吸引人、能直接触动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音色是否好听,能否根据不同的表情……

合唱中关于音色的问题

  音色,是指音的色彩与特性,也被称为音的品质。音色是在音高、音量及音的时值相同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共鸣、声波、强度、情绪等元素,演绎出不同的音乐色彩。音色是音乐中最吸引人、能直接触动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音色是否好听,能否根据不同的表情记号和要求在演唱中变换声音的“色彩”,是衡量一支合唱团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以下是三个较常见的音色问题:

  (一)音色黯淡且缺乏力度

  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第一种情况是团队在非正常情况下出现“音色黯淡且缺乏力度”的问题。所谓的非正常情况,就是团队成员在过分疲惫、或歌唱状态不好时排练所出现的问题。只需要指挥或声乐指导对团员状态进行微调便可解决。可以考虑借助一些类似于扔飞镖之类的肢体动作帮助团员激活歌唱状态,提高兴奋度。待团员精神状态有所改善后,再进入正常排练流程。第二种情况是团队的声音确实存在音色黯淡又缺乏力度的问题。这种情况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改变,首先是指挥/声乐指导要有正确的声音观念——靠前唱,而不是躲避声带或靠后唱,然后将正确的声音观念传递给合唱团员。同时,要对团员进行听觉训练——做黯淡和明亮、错误或正确的音色辨别训练,在团员能够清晰辨别音色的差别后,让他们尽可能的去模仿“靠前唱”的音色。如果指挥或者声乐指导在排练中能够通过自己的演唱做出正确的声音示范,那么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缺乏力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团员在歌唱时气息和发声配合不好、身体支撑不够。笔者建议,指挥/声乐指导在平时训练中多加入跳音练习及音量控制的练习,以帮助团员提高声音、气息、力度的控制能力。

  (二)声音太粗太僵硬

  在一些合唱谱上经常可以看到“ff”甚至是“fff”的力度记号,个别声部需要演唱超出适中区域以外的音也是较常见的情况之一。对于没有很好掌握声乐技巧的团员来说,有不少人会为了追求音量和高度而不惜扯着嗓子“嘶吼”,发出僵硬、刺耳的声音。有时,又为了追求声音的厚度而故意的压低喉头,用不科学的方法试图将声音变粗演唱。这两种发声方式都是不科学的,甚至会对嗓子造成伤害。因此,当指挥在排练中感到团队的声音太粗或太僵硬时,首先需要检查的是每个声部的乐谱是否在该声部适中的音域演唱,是否有触及声部的极限音域。在排除这种情况后,需要对每个声部的声音进行分析,考虑真假声的融合比例是否正确、歌唱的支点是否过大、是否有压喉的现象、气息支持是否充分、气息是否不够流动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声音状态。而对团员来说,则需要加强声音技术、音量控制及音色变化相关的练习。

  (三)起声过硬

  合唱中可以有两种起声方式,即“软起”和“硬起”。除了特定音效要求需要“硬起”以外,“软起”是合唱中常见的起声方式。“软起”是指在慢吸气的前提下,保持激起的气息紧张度并进行发声。但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单用纯元音来练习“软起”,团员似乎很难很快找到元音正确的开口位置,反而容易漏气,从而无法达到合唱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指挥/声乐指导可以考虑在元音的开头加上“w、fr、l、m、ng”等辅音激活气息,带动母音送出,并加强对气息和音量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