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适合事宜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寒衣 事宜 适合

管理员

摘要:

寒衣节适合事宜  寒衣节主要是给死去的人送寒衣(冥衣),或者祭祀祖先的节日。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寒衣节适合事宜,希望有所帮助!  寒衣节  十月初一是冬月(农历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的第一天,标志着严冬的到来。天气冷了,人们都备好棉衣准备过冬,试想祖先在冥间……

寒衣节适合事宜

  寒衣节主要是给死去的人送寒衣(冥衣),或者祭祀祖先的节日。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寒衣节适合事宜,希望有所帮助!

  寒衣节

  十月初一是冬月(农历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的第一天,标志着严冬的到来。天气冷了,人们都备好棉衣准备过冬,试想祖先在冥间也需要御寒,就用纸折叠成衣物的模样,烧化后让先人穿着,谓之“送寒衣”。十月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烧纸钱

  在寒衣节到来之际,一般家人都要给故去的亲人送寒衣与烧纸钱,以烧纸钱等方式祭奠逝者、寄托哀思。表达对逝去亲人的祭祀与怀念!尤其是近年来,每当鬼节到来的时候,人们会以各种习俗形式祭祀亲人们。

  超度故人

  这一天,与清明节、七月十五一样,是一年中很重要的祭奠先人的日子。而且,因为十月初一,是一年中仅有的两个能在坟地动工的日子(另一个日子是清明节)。所以也就形成了很多与此相关的`十月初一特有的习俗。此日是超度一切亡灵最好时日。

  一、超度亡过父母

  即已经去世的父母。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历来重视孝道,父母养育,是人身四大深恩之一,给亡过父母做超度,一是缅怀纪念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深恩,二是让父母的亡魂能以早日奉旨超昇,不再受地狱之苦。

  二、超度冤亲债主

  是指宿世以来与我们结下恩、怨、亲、情等因缘以及形成了这四种关系的众生。一世冤业,三生牵缠。前世因,今世果,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债主最长的讨报期限,是一百五十年,三十年算是一代,即是要讨报五代之久。通过奉请超度符,超度冤亲债主,冤亲债主情愿交出手中的旨令,罪业轻者直接升天,罪业重者到冥界,待命转世。

  三、超度堕胎婴灵

  堕胎宝宝的业报是很重的,宝宝没有通过正常的程序来到这世上,而死法也很惨烈,又是死于非命,所以孩子的魂魄不会去天堂,也无法投胎,只能成为孤魂野鬼。他们的阴灵会哭泣,会报复,缠着他们的父母。从而影响你的运势,身体健康,甚至影响后代。为堕胎婴灵点灯祈福超度(一月初一,超度堕胎宝宝,为他们点灯照亮地府通往善道之路的最佳时机,不要错过哦!)超度宝宝符,超度过去没有要的宝宝。化解了他的怨念,并且对你感恩,从而护佑你。也让他可以早日投胎,有一个幸福的归宿!

  四、超度本境界内一切无祀孤魂滞魄

  即死后无家可归、没有地方可去的无主游魂。其中一部分是无主无依,没有后人祭祀的,一部分是死后没有好好安葬,或潦草掩埋,或因坟墓动迁而不得法,以至于亡魂流落在荒郊野外。信众也可为它们祈恩升度,功德无量。

  每逢此时,都能给人的心灵带来全新体验。毕竟超度,祭祀,可以使得我们重新去思考生死的问题。在回忆与逝者的经历当中,重新感悟人生。

  供灯祈福

  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殊胜之日,供灯,祈福,诵经,上香,点一盏灯,照亮亡人善道路,诵一部经,让亡者得生净土。

  既然是过节,就得有过节的规矩讲究,寒衣节作为四大鬼节之一,讲究更是多不胜数。

  1、送寒衣本是表达对故人的怀念,所以寒衣最好亲手制作。当然也有话云:“神而明之,存乎一心”,不在乎物品本身,重要的是个人心态,此中奥妙道不尽,全凭个人把握。

  2、凡是烧给先人的物品,一定要焚烧充分,都要化成灰,这些衣物、纸钱才能在阴曹地府使用。传说,但凡焚烧不尽,有小角剩余,都不能送到亡人手上。

  3、如果不能回老家亲自上坟,可选择在居住地附近大的十字路口,冲着家乡方向焚烧纸钱、纸扎、衣物。大的十字路口作为煞气充足之地,同时也可以勾连阴阳,简单来说就是阴阳两界的一个“邮局”。

  4、为亲人送寒衣的同时,需要另外再焚烧一些纸钱,打发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免得他们哄抢烧给先人的物品。这也算得上是积阴德吧,正如七月十五中元节的放纸灯送孤魂野鬼回归阴间的习俗。这就体现了中国人“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传统观念了。

  马上就要到十月初一,给家里故去的亲人供灯,送钱,送衣服,都是很好的方法。不忘祖先,祭奠亲人!先人安,则后人顺!生者与死者有着相同的感应的!值此殊胜日做何善恶成九亿倍,请持咒、放生、吃素、供灯、广做功德,并祈愿世界和平,灾难永息,回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平安吉祥!

  历史沿革

  周朝

  相传寒衣节起源于周代,时间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节日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间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寒衣节标志着严冬的到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

  北宋

  北宋时期,寒衣节的习俗主要有两个方面:授衣和烧衣。所谓授衣,即皇帝向文武官员赏赐棉衣,以示关怀。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说:“十月日,宰臣已下受衣著锦袄三日。”吕希哲的《岁时杂记》也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皆服之以谢……边防大帅、都漕、正任侯,皆赐锦袍。烧衣即为逝者备好御寒的衣物,拿到坟前烧掉。《东京梦华录》中曾这样描写京城开封(汴梁)十月一送寒衣的情景: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献故也。”从中可见,当时人们对送寒衣一事十分重视,在寒衣节到来前,冥衣店便备好祭祀用的衣服鞋帽,供人们在十月一这天烧献故人。

  南宋

  南宋时期,民间开始兴起在十月朔日扫墓,并焚烧衣物。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十月朔,都人出郊拜墓,用棉裘褚衣之类。”至元代,将十月一日祭先上坟称之为送寒衣节。《析津志辑佚·岁纪》:“是月,都城自一日之后,时令谓之送寒衣节。祭先上坟,为之扫黄叶。”

  明代

  到了明代,送寒衣的习俗进一步发展,寒衣也更加丰富多彩。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中,对当时京城寒衣节的情况作了较详细记述:“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为了表示对逝者的尊重,当时送寒衣也十分讲究,不但衣服有一定的规格尺寸,并在上面郑重地写上故人的名字辈分;送的时侯还有一定的规矩:亡故较久者的寒衣用五色纸剪成,而新亡者的寒衣则需用白纸裁剪。给新亡者送寒衣时,还要大哭一场,女人哭十九声,男人哭十一声。此外,寒衣必须烧得干干净净,据说有一点没烧尽,亡者也无法取走。

  清代

  清代的寒衣节基本上沿用了明代的旧俗,如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中说:“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但在规模和所送物品上,却较前更为讲究,不但送衣服,还送钞票。如在北京地区,每年十月一以前人们就到南纸店去买寒衣纸(即冥衣铺糊烧活的彩色蜡花纸),买回家后再裁成布匹形状的长条,然后印上牡丹、菊花、蝴蝶等各种颜色的图案,有的还把寒衣纸剪成衣裤状。寒衣做好后,再装进包有纸钱、冥钞的包裹里,然后拿到墓前焚烧。但不论用什么样的寒衣都要以纸钱、纸锭为主。由此可见,清代人送寒衣,更加重视金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