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西安市西光中学的历史教师焦鹏,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我的说课分为四个环节,分别为: 一、说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西安市西光中学的历史教师焦鹏,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我的说课分为四个环节,分别为:
一、说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内容和过程;
三、说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资源;
四、说教学评价。
下面进入我说课的第一个环节。
一、说教学理念与目标
1、有关教学理念
结合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有效性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初一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这节课的设计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原则,教学中注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学内容上注重学科内的整合,加强学科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既有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独立思考。评价中注重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有关教学目标
历史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基本人文素质的合格公民,而这些基本的人文素质应该渗透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日常三维教学目标之中。结合本课的内容和授课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课教学目标分以下三点:①知识与能力、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理解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和历史比较能力。②过程与方法:⒈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材料。在分析教材所提供的史料和教师展示的史料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体会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⒉通过历史故事的感悟和基于史料基础上的问题设计、以及秦皇汉武的对比,学会体验历史,运用历史思维解决问题。⒊通过历史故事、历史材料以及解析问题感受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之中,对历史人物进行“同情之理解”(陈寅恪语),进而达到正确评价历史人物。⒋通过课堂试验,学会从生活经验出发来理解历史事件的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史实的学习认识到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趋势,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维护国家统一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以及一个成功的人不但要有强壮的体魄、勇敢的心、睿智的头脑,同时也因该学会如何选择、如何用人,以及自我反省的意识。
二、说教学内容与过程
1、有关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是中国古代史内容。作为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中的第三课,教材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方面的颁布“推恩令”和设置司隶校尉、刺史及建立中朝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推进了大一统格局。一方面对既是本单元的第13课和第14课相关的秦朝历史的承接,同时也为本单元后面要学习的汉代的外交、科技和文化奠定了基础,掌握了本课内容以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后面三课的学习内容。因此,本课在中国古代史乃至整个中国史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起到一种呈上启下的引领作用,我们因该予以高度重视。另外,放宽历史的视野。一方面从中国历史发展的历程,中华文明形成的过程来考察汉武帝推动大一统格局措施,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中华文明大一统的意识形态。
2、有关重点、难点
本课的主题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本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的确定,都必须紧扣这一学习主题。课题之中已涵盖了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格局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巧妙之处,对大一统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并进而体会到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等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和作用是基础和关键,所以其自然而然地就成为本课学习的重点。针对初一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特征,以及相关的知识储备,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将采用阅读史料和探究问题、以及课堂讨论和试验的方法予以突出。鉴于初一学生没有学过古文,但我在教学之中提供一定数量的原始史料,所以把阅读原始史料作为难点之一,鉴于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需要较高的思辩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超出学生的能力水平,所以其本课的第二个难点。对于第一个难点——阅读原始史料,我采用了为材料注音、解释、加注重号和提示等方法予以初步解决,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采用简练的语言予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对于第二个难点,我在教学中通过丰富的历史故事和历史细节、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来予以突破。
3、有关教学过程的安排
为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步步递进,环环相扣。
㈠课前渲染:通过课前播放《汉武大帝》flash音乐动画作品,又为本课学习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㈡问答导入:通过问答学生熟悉的秦始皇的相关问题,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㈢讲授新课:在这一环节中通过丰富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原始史料以及细节,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历史情景,组织学生探究有层次性的问题。从而达到强化重点、异化难点,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体验史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㈣课堂小结:学生结合板书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就本课所学人物、事件、故事等谈本课的学习感悟和总结历史启示。达到梳理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目的,并使本课知识内化、感受深化、能力强化。
㈤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再课下写一篇题为《我看汉武帝》的小,要求史论结合。达到深化和巩固本课学习内容的目的。
㈥课后烘托:播放《汉武之恋》的flash音乐动画作品,学生在音乐声中散席。通过动画作品的优美直观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乐,升华本课内容,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结束课堂教学,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另外动画的画面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说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资源
1、有关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的教学中我遵循“导而不牵,强而不抑,开而不达,活而有序”。在教学在中体现了以下三个转变:观念上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从重结果到重过程;信息传输中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教学模式上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转变,向个性化转变;对学生的.态度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结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初一学生的特点,采用以讲故事()、读史料()、解问题()、重思辨()为主要手段的“神入历史”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将探究活动融入快乐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在合作中探究,在活动中成长,从生活中进入历史,从历史中回到现实,以史为鉴。
2、有关学法
本节课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授之以鱼(知识、能力)而且授之以渔(方法)。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针对初一学生爱听故事、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表现自己并敢于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等特征并结合本课的重点与难点,这节课的教学形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情景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组织学生听故事、读史料、探究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彰现高效历史课堂教学的三性:历史信息的丰富性;认知过程的思辨性;学习能力的迁移性。教会学生⒈学会基本的对比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路径;⒉学会整理史料、分析史料,并从中得出结论;⒊学会将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之中,对历史人物进行“同情之理解”(陈寅恪语),进而达到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3、有关教学资源
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科学地筛选建构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目的在于将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优势与本课教学内容相结合。在自制的教学中引入《汉武大帝》、《汉武之恋》FLASH音乐动画、汉武帝、董仲舒的照片、汉初形式图等动画、图片、文字资料;充分地为学生呈现了一个个直观、具体的问题情景。借助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变难为简,巧妙地化解难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四、说教学评价
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学习评价。本课的教学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教学中注重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评价内容综合化,不仅注重知识与能力,也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标准分层化,注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将形成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评价主体、方法多元化。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师生互评,不断肯定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促进学生进步的同时,也适当关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业务能力的增强,实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