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帝尊师》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汉明帝尊师》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汉明帝尊师》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汉明帝尊师》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汉明帝尊师
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注】
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此为病情。
⑦嗣:继承爵位。
【试题】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太师在是( ) 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
③拥经而前( ) ④抚荣垂涕( )
2.翻译句子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译文:
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
1.这 全部 走上前 眼泪
2.每当桓荣患病,汉明帝就派使者去慰问。
3. 围绕“尊师”回答即可。
【译文】
明帝自从当太子时,向桓荣学习《尚书》,登基为皇帝后,依旧尊重桓荣以师礼相待。他曾经亲自去太常府(桓荣已封太常)探望,让桓荣坐东面,设几杖,召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来行弟子礼,明帝亲自执弟子礼节;诸生提问题时,有的避位表示尊敬皇帝,明帝谦让说:“太师在这里。”结束后,把太官的供具都赐给了太常家。每次桓荣生病,皇帝就派遣侍从看望问候,并派太官、太医为桓荣医治。桓荣病势沉重的时候,呈上奏折叩谢皇恩,并辞让交还爵位和官职。明帝亲自到他家问起居情况,进去他家所在街道就下车了,拥经上前,抚摸着他哭泣,赐给他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才离去。从此后诸侯、将军、大夫来探病的,不敢再乘车到门口,在床前都下拜。桓荣死后,帝亲自改换丧服送葬,赐他在首山之阳修筑坟墓。桓荣的儿子桓郁应当继承爵位,想让给他兄长的儿子桓泛;明帝不许,桓郁于是接受封赐,而把得到的封邑的收入都给桓泛。明帝任命桓郁为侍中。
【简评】
《汉明帝尊师》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二年》。汉明帝(公元28-75年)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刘庄,30岁时以皇太子身份嗣大位,史称汉明帝。《后汉书·明帝纪》称:“帝生而丰下,十岁能通《春秋》,光武奇之”。
古人云:“一日之师,终身事之。”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孔子在山东曲阜开创第一所“学校”以来,尊师之风日兴。汉明帝尊师重教,一以贯之,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故事
汉明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对自己的老师、当时的议郎非常尊敬,从不摆皇太子的架子。一次,桓荣老师病重在床,不能前来太子宫讲课,年轻的刘庄每天早晚都要派人前去询问病情,并且送去最好吃的东西。桓荣那时已60岁了,刘庄为了照顾他,遇到下雨,或者天晚,行走不便,就留老师在太子宫住。9年后,由于桓荣的悉心教导,刘庄成了当时出色的`经学家之一。为了表达对老师教诲的感激之情,他亲自给桓荣写了一封信,殷切希望老师“注意饮食起居,好好保重身体。”即位当皇帝后,虽然处在唯我独尊的地位,但尊敬老师却一如既往,从不把桓荣当一般臣下看待。当时桓荣已80多岁了,明帝为了照顾他,首先免去了上朝奏事的礼节,让他在家里好好修养。为了能经常见到老师,继续向老师学习,并让桓荣教授更多的人,明帝常常带领百官和到太常府去听桓荣讲解经义。到了桓荣家后,明帝亲自搀扶老师起坐,让他坐在东面,把自己仍放在原来当学生的地位。老师坐定后,明帝就叫侍从把几案摆在老师面前,明帝亲自手捧经书,带着百官及儒生侍立在老师面前,恭恭敬敬地听桓荣讲课。在学习中,有人向明帝请教,他总是很谦逊地说:“太师在这里,我们好好听太师讲吧!”一到休息时间,明帝又亲自捧着从皇宫带来的点心到老师面前,请老师食用。
对桓荣的健康状况,明帝尤为关怀备至。只要一听说桓荣生病,明帝马上就派侍从带着名药和佳肴美味,前去慰问。后来桓荣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特意写了奏章,向明帝谢恩,并请求归还他的爵位和封地。明帝看了奏章,知道老师的病情严重,就立即决定亲自前往桓荣家。
这天早晨,明帝下令免去朝仪,他连早饭都顾不上吃,就乘到太常府去。当御辇进入桓荣居住的小巷时,明帝怕惊动老师,就下辇步行。只见他忧心忡忡,愁容满面,双手捧着经书,轻脚轻手地走在前面,其余大臣和侍从,也默默地紧跟在后,这支不太长的队伍,缓缓地向前移动着。
这条小巷,不太宽,也不太窄,长却有一里路。两旁高楼庭院,多是官宦人家。他们听说当今皇上亲自来看望桓荣的病情,虽不敢走出门外,但男女老幼都早已聚集在门口、窗前。他们看到这种情景,都默不作声,肃然起敬。
到了桓荣家,明帝放松了脚步,慢慢来到桓荣的病榻前。看到生命垂危、肤色蜡黄、说话已含糊不清的老师,明帝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他还不停的安慰老师要静心养病,争取早日康复。这样劝慰了一会儿,明帝不再说话,只是默默地站着,过了好些时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时隔一天,桓荣病故的消息就传到了皇宫。明帝这时怎么也抑制不住巨大的悲痛了,他当即吩咐内宫为他准备丧服,亲自到去吊唁。到了太常府门前,没等侍从揭开辇帘,明帝已下了辇,急忙走了进去,径直来到了桓荣老
师的灵柩前,流着泪行了礼,又亲自献上挽联。随后,转身对桓荣老师的亲属抚慰了一番,方才含悲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