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历史故事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韩非子 历史故事

管理员

摘要:

关于韩非子的历史故事(通用8篇)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韩非子的历史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韩非子的历史故事 篇1  韩非能被称为子……

关于韩非子的历史故事(通用8篇)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韩非子的历史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韩非子的历史故事 篇1

  韩非能被称为子,自然是响当当的人物,君不见太史公《报任安书》记载了:韩非囚秦,说难孤愤。韩非,战国韩王之子(韩公子),师从最后的儒者——荀子。据记载,韩非子口讷,所以就比较会写,两千年后来的周作人也是如此。着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10万余字,在那个竹简帛书的年代,单就这一项就很了不起。

  他的主要活动时间,可能处于最为激烈的战国末期——灭国战争前夜。这个时期的诸侯战争,早已不再是以称霸为目标,而是要夺你土地、掠你百姓、灭你国家,疆域并入己国。所以你看,韩非子在被迫害后两年,也就是秦王政16年(公元前231年)开始,至公元前221年,秦王扫灭六国,建立大秦帝国。

  在韩非子之前,战国中期以来,法家讲究三个字——法、术、势。如秦国的商君卫鞅重法,法者,律法规章、严刑峻法;韩国的申不害(申不害原是郑国人,韩国灭郑国后入韩国,韩昭侯拜为丞相)重术,术为权术,神机妙算也;赵国的慎到重势,势,为威权。只有不太会说话的韩非子,综合了这三点,他坚定地提出,人与人之间纯属利益分配关系。

  不信请看:古人生了儿子就高兴,生了女儿就要抛弃,为何?因为儿子可以养老,女儿是要嫁人的。卫国有一对夫妻喜欢做白日梦,妻子向神祷告,我要白得一百捆布;丈夫就问妻子,为何这么少?妻子说,超过这个数,你就要拿多余的`布换钱去买小妾啦。而作为君主,自然希望大臣都能够能力和俸禄相匹配;可是作为大臣,当然想少一些能力和付出,多得一些俸禄和赏赐。

  以上综合来看,儒家所提倡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人性都是从有利于自己的一面出发的。韩非子决不仅停留在此,他进一步残忍地提出,人的一切行为动力都是一个字——利。同样的观点,在西方还要到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也提出了,人从本质上就是自己爱自己、愿意保存自己、设法使自己的生存幸福;所以,利益或对于幸福的欲求就是人的一切行动的唯一动力。

  在利益的基础上,韩非进一步指出,个体是没有价值的,相对于国家和权势,人的独立性是有罪的。那么如何使得整个社会朝着共赢方向发展呢?

  儒家给出的是仁义道德,这是一种总效益高而成本较低的道路。韩非子在茫茫人海中发现了,道德自觉这种东西虽然成本低,但还不是最低,他旗帜鲜明地指出,还有更小可能是最小成本之路——严刑峻法之路。通过律法规定,个体只有且必须生活在帝国体制内,离开帝国个人毫无意义;个体只是帝国或者说权威的工具,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帝国整齐划一,保持持久稳定。这一切都极度否定了个人利益的价值。

  韩非子的历史故事 篇2

  我斗胆猜想,韩非子老人家想必没有谈过恋爱,他不知道,人才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和变量,不信,请看看你身边,一件极小的事情,一个小情绪,一条朋友圈、甚至于聊天一个表情,都有可能改变这一天的心情,怎么可能是像标准化工具呢!反过来看,人生的不确定性不也正是人生的乐趣吗?

  韩非子有一句著名的言论,读过武侠小说的想必都不陌生,即《五蠹》中,“儒以文乱国,侠以武犯禁”。

  应当说,韩非子是儒学的巨敌。他犀利地指出仁义、道德是没有用的,个人的德行也是靠不住的,尧舜这样的圣人不用法也能善治,桀纣这样的`暴君什么法也是约束不了的。

  到此为止,发现了没有。韩非子做的是事实判断,即有用还是无用的尺度。孟子极力倡导仁义道德,是说这样的政治伦理是对国家和百姓好的,这是价值判断,即好与不好的尺度。说到底,就是老鲍所说的科学与信仰的区别。

  值得关注的是,孟子和荀子都十分关心学习。孟子认为人性善,因为学习可以保持这善;荀子认为人性恶,因而需要学习来改变这恶,化性起伪,著名的《劝学篇》,开篇就提出:学不可以已。韩非子的学习,集儒、法、道诸子百家,从客观而言,是因为他出生的时代,正所谓,时也命也。

  韩非子的历史故事 篇3

  尽管学习很重要,韩非子终究还是终结了私学。韩非子甚至认为,私学者,二心之学也;师徒关系、私学成群,都是他所反对的,他甚至忘了自己为何出发!自己的恩师——荀子,就是私学大师!看看他的话,多么狠:凡乱上反世者,常士有二心私学者也(翻译成白话文即凡是犯上作乱者,反对现存社会的,常常是读书人中那些怀有异心搞私学的人),还有更狠的,请看:禁其行、破其群、散其党。

  始皇帝34年,始皇帝35年(公元前212年),坑儒。

  历史总是这样客观、冷静、残酷: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犯上作乱者又有几人读书!落地举子黄巢、洪秀全……然而这一切,都完了,禁私学,秦帝国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诸子百家皆不复存!一个自由洒脱的时代终结了!

  韩非子虽然是荀子的学生,但他的'主张更多来自于老子,是以被称为两个老子传人之一,另一个人是庄周。对人性的彻底失望,找不到出口,老子西出函谷关,庄子持竿不顾,韩非不一样,他非要找出一条血路,杀将出去。他寄希望于君主,为强者说话,他忘了,自己也是臣子;他反对私学,他忘了,他也是私学弟子。

  历史非常吊轨的是,几乎所有法家的代表人物,特别在秦效力者,几乎没有好下场,商君车裂、韩非被诛。韩非入秦伏诛,再无诸子百家。

  韩非子的历史故事 篇4

  《中华五千年》这本书记载了一位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儒家学者、思想家、文学家,他就是韩非子。

  ――春秋战国时期,韩国是个小国家――在战国七雄之中,韩国最弱,又邻近秦国,饱受威胁,加上韩王懦弱,政权落入重臣之手,形式十分危急。这就是韩非子生活的背景。可韩王瞧不起韩非子——韩非子屡次上书韩王,提出救国大计,却患有口吃的毛病。一次,他面见韩王,提出自己的想法,韩王却不耐烦地说:“你说话都结结巴巴,还能有什么妙计?”韩王还真是糊涂,俗话说:“人不可貌相。”韩非子是来帮你的,你怎么能这么说?虽然韩非子有点口吃,你也不至于这样吧!

  韩非子不知是听了韩王的话觉得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还是怎么,从此,他发愤著书,将自己的感情舒散到文章内。从此,他发愤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说林》、《说难》、等书,共十余万字。

  韩非子你好厉害竟然写出了这么多书,让我不得不佩服。书传到秦国,秦王非常赞赏韩非子,――秦王说:“我若能会见这位作者,和他交流谈论,便足慰平生了。”秦王对韩非子的态度,让韩非子的同学,秦国丞相李斯十分嫉妒,于是他背地里说韩非子的坏话。这个李斯,还是韩非子的同学,难道你不觉得羞愧吗?

  后来,韩非子被李斯陷害入狱,李斯怕夜长梦多,拿来毒药让韩非子服毒自尽。韩非子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将这样结束生命。公元223年,韩非子服毒自尽了。韩非子的`治国方略《韩非子》一书,在文学史上可称得上是议论文的典范。而李斯,也因自己的儿子造反,被开刀问斩了。

  让我们为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儒家学者叹息吧!

  韩非子的历史故事 篇5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滥竽充数寓言故事译文: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滥竽充数寓言故事详情: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韩非子寓言故事之滥竽充数启示:

  韩非子寓言故事之滥竽充数的故事中,虽然南郭先生的行为是为人所不齿的,但是我们也得看到他的优点,南郭先生是善于自我推荐的,这一点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韩非子的历史故事 篇6

  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宋国有个卖酒的,卖酒器具量得很公平,接待客人态度很恭敬,酿造的酒很香醇,(店铺门前)酒旗悬挂得很高。积贮很多酒却没有人来买,(时间一久,)酒都变酸了。(卖酒的)感到奇怪,不解其中缘故。他向同住里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杨倩说:“你养的狗凶恶吗?”卖酒的说:“狗凶恶,那么酒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是都害怕你的狗呀!有的人打发自己的.小孩,揣上钱,拿着壶,前往打酒。但你的狗窜出来咬人,(谁还敢来买酒呢?)这就是你的酒卖不掉最终变酸的原因。国家也有这样的恶狗。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的本领想要禀陈(大国的君王),使大国的君王能够明晓(治国的方略)。那些大臣像恶狗一样窜出来咬人,这就使国君受到蒙蔽和挟制,因而那些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重用。

  韩非子的历史故事 篇7

  魏王又送给楚王一个绝色的美人,楚王的心很快就被魏美人迷住了。楚王的夫人郑袖,内心非常嫉妒,对外却表现出比楚王还要喜欢她,珠光宝气的衣服珍玩,一切都让魏女挑选,然后送给她。郑袖的这些假象,完全蒙蔽了楚王,楚王对郑袖说:“夫人知道我喜欢新来的.美人,你能顺承王意、爱王之所爱,喜爱她却甚于我了,这是孝子赡养父母,忠臣侍奉君王的行为啊!”

  郑袖确信楚王不再怀疑自己嫉妒魏美人了,便暗地里加快了设计加害魏美人的步伐。因此,对魏美人说:“楚王非常宠爱你,但不喜欢你的鼻子,小女子去见大王的时候,要掩住自己的鼻子,这样就会经常受到楚王的宠幸了。”

  于是,魏美人毫不戒惕地听从郑袖的话,每次见楚王时,都掩住鼻子。楚王对郑袖说:“新美人来见我,经常掩住鼻子,这是为什么呢?”郑袖故意遮遮掩掩,假装糊涂地回答道:“我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楚王丝毫没有意识到郑袖的构陷,不知不觉地落入了郑袖精心设计的圈套,硬要追问个水落石出。郑袖窃喜时机终于等到了,便加油添醋地回答说:“不久前曾经听她说过,不喜欢闻到王的臭味。”楚王一听怒不可遏,大声喝道:“把她的鼻子割下来!”

  由于郑袖事先曾经告诫侍卫说:“楚王如果有什么命令,必当立即执行。”所以,未等楚王息怒,侍卫顺势挥刀,便把美人的鼻子割掉了。

  韩非子的历史故事 篇8

  春秋时期有个宋国人,一天偶然挖到了一块美玉,连忙跑去献给掌管工程建筑的新任“司城”子罕。没想到却碰了一鼻子灰,子罕执意不收。献玉的人笑着说:“这块宝玉,我悄悄拿给雕琢玉器的工匠鉴定过,他认为绝对是块难得一见的珍宝,我才敢拿来敬献给您这样德高望重的人,大人您还是收下吧!”

  子罕义正严辞地回答道:“我把洁身自爱、不贪图财物的操守视之为宝,你则把这块玉看作是宝。假如你把美玉给了我,我又贪婪地收下你献的美玉,我们两人岂不是都丧失了自己拥有的‘宝’吗?不如各自珍视自己认为最宝贵的东西吧!”

  子罕的这一番话,说得献宝人满脸愧色,叩头至地多时,然后缓缓对子罕说道:“大人啊!小民献玉,并不是要攀附权贵。您可知如今恶贼猖狂,而我在南山偶得此宝,远近皆知。小人若怀藏着宝玉,走不出乡里就会遇到危险,保留着它就等于自己找死。我还是把它送给大人您吧!这样我就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了!”

  子罕明白了献玉人的苦衷,就把他安置在城里住下来,而且把美玉收下,放在安全的地方,然后让玉工精雕细琢,再卖出去,把钱全部给了献玉的人,让他成了一个富翁。最后安安全全地送他回家,还派人加强缉盗,保证百姓安宁。献宝人千恩万谢,欢天喜地返回家里,四乡百姓都敬佩子罕不占不贪的高尚品质。“子罕辞玉”的佳话从此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