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菇的栽培技术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鲜菇 栽培技术

管理员

摘要:

海鲜菇的栽培技术  温度条件  海鲜菇属中偏低温型食用菌,在自然条件下多于秋末、春初发生,菌丝生长温度5~30℃,最适20~25℃,超过35℃或低于4℃时菌丝不再生长,在45℃以上无法存活,原基形成需10~16℃较低温度刺激,子实体生长温度以13~18℃最理想。  湿度条件 ……

海鲜菇的栽培技术

  温度条件

  海鲜菇属中偏低温型食用菌,在自然条件下多于秋末、春初发生,菌丝生长温度5~30℃,最适20~25℃,超过35℃或低于4℃时菌丝不再生长,在45℃以上无法存活,原基形成需10~16℃较低温度刺激,子实体生长温度以13~18℃最理想。

  湿度条件

  海鲜菇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5%为宜,出菇前栽培袋应适当补水,使培养料的含水量达到70~75%,才能满足海鲜菇的生长。菇蕾分化期间,菇房的相对湿度应调到90~95%。子实体生长阶段,菇房的相对湿度应调到85~90%,如果相对湿度长时间高于95%,子实体易产生黄色斑点且质地松软。

  光照条件

  海鲜菇菌丝生长阶段无需光照,直射光线不仅会抑制生长,而且会使菌丝色泽变深,但在生殖阶段需要一定的弱光来促使原基的正常发育,光照与原基发生量有一定的相关性,黑暗会抑制菌盖的分化而产生畸形菇,黑暗中海鲜菇易白化,导致产品质地不佳。子实体生长过程中有明显的向光性。出菇阶段光照控制在200~1000lx较为理想。

  空气条件

  海鲜菇为适度好气性真菌,菌丝对空气不敏感,但在不透气的环境中,随着呼吸时间延长,二氧化碳浓度提高,菌丝生长速度也会减缓,而在子实体发育过程中对CCh相对较敏感,尤其是菇蕾分化对二氧化碳浓度非常敏感。菇蕾分化时菇房的二氧化碳浓度要求在0.05~0.1%,子实体长大时菇房的二氧化碳浓度要求在0.2~0.4%,实际操作中,往往通过减少换气把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在适当浓度,关窗盖膜来间歇地延缓开伞、促进长柄,提高品质和增加菇的产量。但如果菇房二氧化碳浓度长时间高于0.4%,子实体易出现畸形。

  酸碱度

  海鲜菇菌丝在一定范围内(pH5.0~8.0)对酸碱度要求不严格,菌丝在pH4.0~8.5都可以生长,不同菌株对pH要求有所差异,菌丝生长阶段以pH6.5~7.5为好,因此实际操作中培养基以pH8.0左右即可。

  营养条件

  海鲜菇是一种低温型草生菌或木生白腐菌,有较强的分解木质素能力,在自然界的主要营养基质包括山毛榉、七叶树等阔叶树木,由于栽培技术的提高,只用柳杉、松树等的木屑也可以栽培海鲜菇,单独用针叶树的木屑栽培海鲜菇时应注意木屑堆积发酵的程度和木屑粗细的分布,还要注意辅料(营养剂)的种类和用量。

  海鲜菇的栽培条件就先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下面我们就接着来看一看海鲜菇栽培技术吧!

  茬口安排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海鲜菇生长发育期较长的特点来安排生产季节,我国南方省份一般在每年9月份气温稳定在最高气温28℃以下时制菌包,9~11月发菌及后熟培养,11~12月份最高气温18℃以下时出菇。而北方则随着纬度的提高相应提前。山东、河南、河北大部分地区一般在8月下旬开始制菌包,8~10月发菌及后熟培养,11月中下旬~12月中下旬出菇。如甘肃、宁夏等省份一般在每年5月份以前接种,6月中旬开始制菌包,7~9月发菌及后熟培养,9月下旬~10月中下旬出菇,东北地区则相应更早。

  培养料配制

  海鲜菇的栽培要求基质材料偏硬质化,培养基的孔隙率(透气性)也很重要,决定了菌丝生长速度和健壮程度。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不仅要从营养方面,也必须充分考虑培养基的持水和孔隙率,来确定培养基中营养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营养添加剂的选择,会大大地左右海鲜菇的好坏。当然,最终必须在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来决定使用营养添加剂(辅料)的种类和数量。营养添加剂的质量对海鲜菇的菌丝生长发育和菇体的品质、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可供选择的培养料配方较多,根据各地条件,以下几种配方可供参考。

  1、阔叶:针叶树木屑79%(重量比,下同),米糠或麸皮18%,白糖1%,石灰1%,石膏粉1%,含水量65%(适用于木屑主产区)。

  2、棉壳98%,石膏粉1%,石灰1%,含水量65%(适用于棉壳主产区)。

  3、棉壳48%,木屑35%,麸皮10%,玉米粉5%,石灰1%,石膏粉1%,含水量65%(适用于棉壳,木屑较多的地区)。

  4、玉米芯40%,木屑40%,麸皮12%,玉米粉5%,石膏粉1.5%,石灰1.5%,含水量65%(适用于玉米芯,木屑较多的地区)。

  5、玉米芯30%,棉壳46%,麸皮16%,玉米粉5%,石灰1.5%,石膏粉1.5%,含水量65%(适用于棉壳,玉米芯较多的地区)。

  6、玉米芯80%,麸皮12%,玉米粉5%,石膏粉1.5%,石灰1.5%,含水量65%(适用于玉米芯主产区)。

  注: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玉米芯粉碎成直径3~4毫米大小的颗粒。按当地原料情况就近取材,选择配方,准确称量,加水拌匀,用石灰水调整pH7.15~8.15。

  装袋灭菌

  塑料袋选用折径17厘米、长30~33厘米的低压聚乙烯折角袋,每袋装干料500克左右。料高18厘米,装袋松紧适中,袋中央用直径2.0厘米钢筋打一个圆柱形的孔道,距袋底3厘米处(切勿打到袋底并刺破袋子),最后扎口。打空洞可以使袋中央的料被充分分解利用,且有利于发菌时积累在料中的废气及时排出菌包。打孔时,不要动作过快,应匀速打正,并在钢筋上作好深度标记,以免打破袋底。装袋结束后,立即采用常压灭菌(100℃)14~16小时。

  冷却接种

  经过灭菌的菌袋待温度降至60℃左右时及时移至冷却室内冷却至30℃以下时接种,接种时严格按无菌操作,接种量为500毫升罐头瓶接装菌种25~30袋,250毫升水瓶接装菌种10~15袋。

  菌丝培养

  海鲜菇接种后将菌袋搬入预先消毒的培养架上培养,控制温度20~25℃。控制空气相对湿度60~65%。通风3~4次/天,30分钟/次以上,遮光培养50天左右,菌丝即可满袋。

  后熟培养

  海鲜菇菌丝发满后,须在20~25℃下再培养50天左右,当达到生理成熟和贮存足够的营养物质时才能出菇,菌袋生理成熟的标志是菌袋菌丝由洁白转为土黄色,菌袋失水,重量变轻,基质收缩成凹凸不平的皱缩状,无病虫害。后熟培养结束后,若仍处于高温季节而不适宜出菇时,宜将菌袋移至较阴凉、干净、通风、避光处存放,待气候适宜时再行出菇。

  搔菌注水

  海鲜菇出菇季节到来后,取出培养袋,立于地面或床架上,解开袋口,单头直立出菇。轻轻除去培养料表面的老菌种,刺激料面形成子实体。搔菌的好坏,直接影响子实体的形成和产量。搔菌之后,依次将清水注入菌袋,经2小时后把剩余水倒掉进行催蕾。

  合理催蕾

  搔菌注水后的菌袋放置整齐后,袋口覆无纺布或报纸,喷水保湿,保持菇房温度为10~16℃。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二氧化碳浓度0.1~0.2%以下。弱光(光强10~30lx)照射约7d后,袋口料面便可长出一层浅白色气生菌丝,形成一层菌膜。这时,调控8℃左右的昼夜温差,数日内菌膜渐由白色变为灰色,标志着原基即将形成,此时逐渐加大湿度,提高光照约50~100lx,3~5天灰色菌膜表面就会出现细密原基,并逐渐分化成菇蕾。

  出菇管理

  菇蕾出现后,控制菇房温度为13~18℃,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每日通风6~8次,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在0.1%以下,光照强度为200~500lx,促使菇蕾发育长大。从现蕾到采收一般需8~15天(视温度而定,温度高则加快,温度低则延期)。

  适时采收

  采收海鲜菇宜在夜晚或清晨进行,避免中午或午后采收。采收前3天,空气相对湿度应在85%左右,以延长采收后的保鲜期。采收时要双手横抓菌袋并晃动菇筒,待菇丛松动脱离料面后再拔出,注意不要碰坏菌盖。采下的鲜菇用泡沫箱或塑料周转箱小心盛放,采收后应清理料面,停水3天,覆盖湿的无纺布,让料面菌丝恢复后再喷水保湿催蕾,约20天后可形成第2潮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