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古诗教学设计1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轻松课……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教学设计1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轻松课堂气氛)请生领唱《春天在哪里》
2、同学们唱得真好听,老师都被你们的歌声陶醉了。谁能用自己的话向老师介绍一下这首歌?
3、春天那迷人的景色真引人向往,我记得我们曾经学过一首古诗《春晓》,诗人通过“鸟啼”、“风雨声”、“落花”把春天的景色一 一展现于人前,同时还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春天那勃勃生机的景象,还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感情———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的《游园不值》。
4、板书课题。
5、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习方法
a:知诗人,解诗题。
b:抓字眼,明诗意。
c:读诗句,悟诗情。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作者简介
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
2、释诗题
⑴齐读诗题。
⑵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
(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⑶释“园”、“不值”
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区分“园”古今含义)
古:唐宋时期富人多有私人花园,供自家观赏,因而指私人花园。
今:公园,公开供人们游玩的场地。
“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插图
春季的一天,诗人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兴致勃勃,想去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欣赏园中春景,于是便乘兴前往。到了朋友的住处,在园子门外看到了什么?(请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学生汇报。
3、诗人是怎样写下自己看到的景象?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4、哪些诗句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请生读诗句。
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内容。
5、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质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指“大概”、“可能”。
怜:爱惜。
6、汇报小结。
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四、读诗句,悟诗情。
1、教师范读,指导节奏与重音。
应怜 / 屐齿 / 印 / 苍苔,小扣 / 柴扉 / 久 / 不开。
春色 / 满园 / 关 / 不住,一枝 / 红杏 / 出 / 墙来。
2、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诗人虽然未能进园观赏,但春天的勃勃生机依然到处可见,一枝露出墙头的红杏使诗人联想到满园繁花似锦的春色。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愉快、高兴、陶醉、赞美)
3、指导感情朗读。
你们能读出这种感情吗?请生读——齐读
4、指导背诵课文。
你们也仿照诗人来到园子门外,看到这美丽的春景时,你又是如何情不自禁地吟咏出这首诗歌的。(走到黑板挂图前,加入动作)
古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泊” )及新词。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绝句》中的生字新词,会背诵和默写全诗。
2、使学生学生理解《绝句》这首诗的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叫绝句 。这首诗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写的。
二、新授:
1、按照正确的读音,把诗歌读正确、流利。
2、小组互相读一读,评议。
3、指名读,纠正读音。
4、自学生字。
(1)出示“鹂(li)鹭(lu)泊(bo)”等三个字,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弄清各宇的.音、形,义。
(2)学生通过查字典弄明白“黄鹏,白鹭,泊”等词语的意思。
(3)听写检查。
三、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汇报。
(1)说一说每一句写的是什么情景?这个景色是在近处?还是在远处?为什么?
(2)教师小结: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下面我们从远处来看这幅景,(出示图这幅图画展示了一派和平安静的环境。为什么杜甫喜欢这个环境呢?那时,国家刚刚平息了安史之乱,人民要求过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实现了。
四、指导朗读,加深理解,指导背诵。
五、复习巩固,背诵并默写。
六、作业:默写这首诗。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画为媒,读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诵”。读的活动在教学中是一以贯之,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把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进而感受诗人欢快激扬的情感,升华了诗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咏柳》中的生字新词,会背诵和默写全诗。
2、使学生学生理解《咏柳》这首诗的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这节课再学一首古诗《咏柳》。
二、新授:
1、按照正确的读音,把诗歌读正确、流利。
2、小组互相读一读,评议。
3、指名读,纠正读音。
4、自学生字。
(1)边读边把课后的6个生字画出来,读准音,利用字典或注释理解词义。
(2)小组互相检查。
(3)听写。
三、理解诗意。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自由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
2、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汇报。
(1)指名读第一二句,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2)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感叹,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3)指名读。老师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4)全班看读这两句。
(5)自学第三、四句。
四、指导朗读,加深理解,指导背诵。
五、复习巩固,背诵并默写。
六、作业:1、默写古诗《咏柳》。
2、课下自己试着说一说古诗的大意,并试着画一画
教学反思: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另外,我让学生在学诗歌中练习写话,让学生借助自己所收集的图片,先说后写,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
古诗教学设计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二)学生学法
借助词典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点
“应怜屐齿印苍苔”的含义及它与“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关系。
(四)解决办法
1、多读品味。
2、发挥小组优势,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提供插图投影片,适当点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激趣导入,指导学生自学古诗,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提供媒体展示,随机评价,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课前预习,课堂自读感悟,讨论交流,朗读与背诵,为古诗配画。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古诗是同学爱读爱背的文学体裁。背诵理解古诗对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是最有效的做法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三位大诗人的作品。
板书:12古诗三首
2、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学习第一首《游园不值》。
(二)自学、探究《游园不值》
1、读通全诗。
2、自主探究诗句意思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自学收获
1、指定一个小组的代表到台上来,给大家讲这首诗。(教师用电脑呈现写有这首诗的字幕片,或直接用投影。)
在学生讲的过程中,其他人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可以质疑;这名“小老师”如答不上来或答不对,可由其他学生代答,学生都不会可由老师点拨。
2、在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后,师生共同整理,梳理出通畅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l)关于题目,游园不值:意思是游览花园,没能进去,因而没游成。不值:没有遇到。
(2)“应怜屐齿印苍苔”的含义及与下句的关系。
师引导:这句诗除了要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要想弄清含义还要调整词序,还要弄清各个部分的主语。
应:大概,表示推测。
怜:在诗中是爱惜的意思。
展齿:古时的.木底鞋下的横梁。这里指鞋底。
苍苔:生长在地上的青苔。
“怜”什么?是屐齿还是苍苔?学生比较后,觉得“苍苔”柔弱纤细,应该“怜”苍苔。
是谁“怜苍苔”呢?当然是园子的主人。
这句怎样调整才通顺?“应怜苍苔屐齿印”。
通顺的意思是:大概是(花园的主人)太爱惜苍苔,(怕被我的)木鞋底踩坏。
第一句意思明确了,学生自然明白因为园子主人“怜苍苔”,所以才有“小扣柴扉久不开”,一因一果。
(3)关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的理解。
a、表面意思:园子里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经探出墙头来。(看图印证)
b、这两句诗反映了春天朝气蓬勃、生动活泼,使人感到生命力的强大及不可阻挡。
(4)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前两句感到扫兴、遗憾;后两句则有对蓬勃春意的赞美,心中充满惊喜、快慰。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春的赞颂,对旺盛生命力的赞颂。)
(四)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游园不值》。
2、本节课学习目标:探究《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主探究
1、读通全诗。
2、朗读、感悟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三)汇报自学收获
1、指名到台上当小老师,指着字幕片上的诗句,逐词逐句讲解需要点拨的地方:
(1)题目。
“饮湖上初晴后雨”,词序调整“初晴后雨”应该是“雨后初晴”,“饮湖上”应为“湖上饮”,题目应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
(2)西子,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叫西施。
(3)相宜:合适,适宜。
(4)前两句写的是实景,后两句则是作者大胆的想像,用西施之美来比喻西湖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爱之深。
(5)前两句中的词语之间对仗工整,如“水光”对“山色”,让学生找出其他相对应的词语,体会作者构思、用词之精妙,充分展示了晴天、雨天西湖迥然不同的风姿。
让学生看绘有插图的投影片(晴、雨两张)。
2、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四)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听范读。
2、学生练习。
3、组内交流读。
4、班上展示。
(五)背诵这首诗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前两首诗。
2、说说这两首诗中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3、本节课任务: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自主探究
1、读通诗句,诗准字音。
2、自读、感悟,读懂诗句,体会情感。
3、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学习收获
1、请一名学生上台讲诗意,其他人随时质疑,“小老师”若解答不出,教师相机点拨。
学生的质疑处可能是:
(1)“净慈寺”与“西湖”有何联系?
题目中的“净慈寺”是一个佛寺,在杭洲西湖边上。
(2)“林子方”,是作者的朋友。
(3)题目意思是清早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看到的景色。)
(4)“无穷”,在诗中指范围广,无边无际。“无穷碧”,指无边的绿伸向远方。
(5)“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特别可爱。
引导:同样是写西湖,这首诗与前一首有什么不同?
(前一首诗中作者用奇丽的想像把西湖拟人化了,表现了西湖之美;这一首诗作者集中描绘了湖面莲叶、荷花,红绿相映,荷日生辉,把西湖之美具体化了。)
2、看图,(用投影)直观感受西湖六月的美。
(四)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五)总结、扩展
1、指名朗读三首诗。
2、说说每首诗的各自特色和情感表达方面的相同之处。
3、谈谈自己的收获。
4、课下阅读相关内容的古诗并背诵一首。
(六)布置作业
1、正确书写5个生字。
2、将三首诗摘抄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
3、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配画。
4、把《游园不值》改编成一个故事,并讲给别人听。
古诗教学设计4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同上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质疑、讨论、探究、自学法、配乐朗读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霜、寺、”会写“遍、渐、霜、愁、眠、苏、寺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师根据挂图相机纠正、指导。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今译:月亮慢慢落下去,乌鸦啼声阵阵,秋霜仿佛铺天盖地。伴着江边的枫树,对着江中的渔灯,漂泊思乡的忧愁使我难以入眠。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夜半冷清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三、美读课文,深入领会
1、自由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用笔勾画出来。
2、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在这些词语下面作上记号。
3、这时诗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诗中的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感情?
4、理解“愁”,诗人究竟“愁”什么?为什么而“愁”? (让学生根据自身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补充)(教学步骤同上)
六、 学生交流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七、 学生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八、 (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学生齐读。
(4)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
九、 (5)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并注意他们的读音。
十、 整体感知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十一、 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学生自己读古诗,边读边画。
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本文以生动的语言反映了钱塘江大潮的真实情境,在教学时借助图片以及音响引导学生直观的感受潮的声与形,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古诗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认知: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感受诗句的节奏美,体会诗的意境美,初步感受这种文化内涵。
2. 情感:通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入境入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绘画等方法来体会诗文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认识12个生字,写好8个生字。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 创情境、激兴趣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美、水美,风景如画,名胜众多。你们当中有谁曾和父母、亲人一同去旅游过?都去过哪儿?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感受一下庐山瀑布的壮美和山行的快乐吧!
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读古诗,学生字
(一)
1、学生自读(投影:出示两首诗的注音全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顺。
2、再读,圈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3、开火车读,同桌间互读并纠错。
4、去掉拼音读,达到正确熟练。
(二)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卡片出示要求会读的生字词,反复认读。
2、卡片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反复认读,并试着组一组词语。唤起学生已有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努力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情绪并蓄势成“愤”的状态。
通过反复诵读逐步达到正确熟练,为背诵打基础
脱离语言环境,强化对生字的记忆
(三)指导背诵
1、教师引导:同学们,现在你们都能把两首诗正确地读下来了。就看谁最先把它们背下来了。
2、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初步感受诗的.节奏美。
3、检查背诵情况。
三、想象诗境,了解古诗内容
(一)感受《望庐山瀑布》
1、师:这又是一首李白的诗,你们对李白有那些了解?
生:.畅谈李白。
2、生齐读课题。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理解“望”字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李白望到的庐山瀑布的样子。(示插图)
师介绍庐山、香炉峰以及瀑布
3、师:李白在诗中是怎样夸庐山瀑布的呢?
生读诗后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反复吟诵古诗。
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
重点理解:紫烟 遥看 飞流 三千尺 疑
4、质疑问难
5、师:轻声背诵古诗,边背诵边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6、你能用自己的话也来夸一夸庐山瀑布吗?
(二)进一步理解《山行》
1、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2、 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3、 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 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5、细读
(1) 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 指名读,读后评价。
(3)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4) 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6、诵读
(1) 出示挂图,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 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 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 背诵展示。
四、书写、识记生字
(一)自学八个生字,观察每一个生字的字形,确定识记方法。
(二)小组内交流
1、交流识记方法
2、扩词
(三)班内汇报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自己提出不好书写的字,师生共同解决。
3、师生共同仿写
4、点评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将诗背下来,在头脑“自现”诗的意境实现初步感悟。
充分让学生在进一步巩固理解古诗基础上背诵、积累。在诵读中学生将自己的感情不知不觉潜入到诗所描绘的情景中去,有的学生摇头晃脑,朗诵得有滋有味。
打通想象世界与经验世界的联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的质量。
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阅读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
这一环节的设计,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生字教学也要让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忆字形,他们会记得更牢固。同时,生字的正确、规范书写是一项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从小应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古诗教学设计6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是呀,故乡的月亮总是那么令人怀念,今天我们首先要学习的就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
③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字典中“泊”字的两个音节(bó pō)及其不同的意义,选择正确的读音。齐读
课题。)
↘查找资料,了解诗人
①课前,你们通过收集资料,都知道些什么呢?
(a.“瓜洲”现在扬州的一小镇,位于长江北岸。
b.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②解题:“泊船瓜洲”(“泊”是“停泊” 的意思。)
↘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①全班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②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③ 自由朗读,并从诗中找出能集中表达诗人想回家的一个字。(“还”字)
↘紧扣“还”字,披文入情
①自由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②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
a.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问:从这两句诗句中你还体会到什么?
(可提示:从“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去体会)
生:我能体会到作者离家非常近。……
(板书:*家近──很想还)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读读诗句,想象画面。
◆推敲诗句用词的准确。
将“绿”字与诗人曾想过的“到、过、入、满”作对比,想一想诗人为什么最后选”绿”?
◆启发想象:假如你来到江边,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对岸,而对岸的不远处就是你离开很久、思念很久的家乡,此时你有何感想?
(引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
◆引导学生概括诗人此时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板书:思家切)
过渡:诗人思家切,可他能还吗?(学生板书:不能还)
③指导学生朗读,感悟体会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自主探究,感受诗境
①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诗人为什么不能还?……)
② 讨论、升华诗情:既然诗人已经离家很近了,而且他又这么渴望回到家乡去,那他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
③学生先猜测有几种可能,师再顺势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
(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烈的思乡情深深地震撼了我们。)
④同桌互说诗意。
⑤分男女生读古诗。
↘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①总结学习方法:刚刚我们通过初读诗句──紧扣题眼──朗读感悟的方法学习了《泊船瓜洲》这首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秋思》。
②初读诗句,了解诗人情况。
③合作学习,了解诗句大意。
a.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b.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带信的人将要出发的时候,我却又打开了封好的信。)
④指导朗读,感悟情感。
↘咬文嚼字,体会“推敲”
①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两首诗中都因某个字用得特别妙而成为千古绝句,有谁知道是哪两句诗、哪两个字吗?(绿、见)
②过渡:我们已经体会了“绿”字的妙用,那么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③师讲解: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④总结:秋风无形,但处处可“见”;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现在让我们也来当一回王安石,推敲一下以下的句子该用什么字好。
⑤填字练习。
a.选择最恰当的字填入括号内,并说说理由。
旺、浓、闹
红杏枝头春意( )。
起、动、翻、皱、拂
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
b.自由填字:
春风吹( )了树梢,吹( )了小草,吹( )了河水,吹( )了花苞。
↘反复诵读,指导背诵
①有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②指导背诵。
第二课时
↘查找资料,了解诗人
①上节课,学习了两首思念家乡的'古诗,今天继续学习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长相思》。课前通过收集资料,你们有哪些收获呢?(从作者生平及作品内容等方面进行交流。)
②简介作者纳兰性德。纳兰性德是清初满洲贵族人士中,文学造诣很深,艺术成就很高的词人。他的作品大多数反映满洲贵族的生活情调,尽管缺少广泛的社会意义,但情真意切,显现着一种华贵的悲哀,一种优美的感伤。他和朱彝尊、陈维嵩被称之为清代”词家三绝”。
③这首词作于康熙十二年(1681)。是作者随康熙皇帝东巡到山海关的途中所作。
④纳兰性德善作词,反对模仿,强调独出心裁。“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自查释疑,读懂诗句
①学生试读。思考: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②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注意书上的注解。)
a.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走过一段山路,又走过一段水路,我向榆关那边行。夜深了,周围千百座帐篷里亮着灯。)
b.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风儿刮了一更天,雪又下了一更天,刮得我心儿碎,连回乡的梦都未做成。在我的家乡啊,可没有这样
的风云交加的声音。)
③再现形象。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④观察插图:想象作者深夜站在军帐外,他在望何处?心里又在思念谁呢?
↘讨论探索,感受诗境
①根据插图,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词人在夜深时无法入睡,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情?
②讨论探究,感受诗境。
(从词的内容看,写的是从军出征的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无法入睡就是因为思念家乡、怀念亲人。)
↘反复诵读,体会诗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这种思乡之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触景生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情。
↘积累内化,拓展延伸
①背诵全词。
②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拓展阅读。
古诗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写几句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述:小朋友们,春天到了,春风拂面,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代诗人抒发自己对春天喜爱的古诗。
2.板书课题: 1、古诗两首
二、揭示《春雨》
1.观察图:你们看到了什么?见过雨吗?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雨呢?春天的雨有什么作用呢?
(大雨、暴雨、毛毛雨、雷雨等。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表现出来的形式很多。在民间谚语中,有“春雨贵如油”、“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样的的说法。对于农田来讲。春雨是十分重要的,它可能决定着一年的收成。)
2.介绍《春雨》: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成都居住时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叫《春雨》。
简介: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被后人称为“诗史”。《春雨》原题《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前四句。
3.看看题目:你们知道,诗中写了什么?
(雨下的季节和时间)(原题中感受到这个雨是好雨是及时雨,还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那诗人是怎样写的呢?春雨能带来什么呢?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呢?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这首诗。
三、精读《春雨》
1.学生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读了这首诗,你觉得春天的雨怎样?(春天的雨是好雨) 板书:好
3.这春雨好在哪儿?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呢?
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重点理解“知”。 时节:时令,季节。 当:正当,就在。 乃:就。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这真是一场“好雨”,像知道什么季节需要什么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春雨知时节,适时、应时、及时。真是给人们带来好处。)
为什么说春雨是好雨呢?
②“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
潜:与大雨、暴雨的哗哗啦啦不同,潜是悄然而至、无声无息的,随风而来。
润物:滋润万物。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着万物。春天花草树木复苏了。成活了生长了,默默无私奉献着自己
4.总结。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这两句从听觉上写出了雨的悄然而至、无声无息的默默奉献。
5.指导朗读、背诵。教师范读,强调节奏。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6.总结:这首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7.拓展欣赏:原诗有八句,这里节选的是其中的前四句,后面的又是怎么写是春雨的呢?请大家欣赏一下。多媒体课件示《春夜喜雨》。
8.补充阅读《春雨的色彩》。
四、写字指导。
五、作业
1.朗读《春雨》,熟读背诵。
2、 抄写“春雨”、“时节”各两遍。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春雨》。
2.用自己的话说说《春雨》的诗意。
二、揭题
1.小朋友,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说一说,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课件)
2.想象春天的美景。说话练习
(春天来了,柳树姑娘穿上了新衣服,小草从地下钻了出来,鸭妈妈带着可爱的鸭宝宝出来春游了。)
(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他用剪刀似的尾巴剪出了祖国的山河美。青蛙醒了,看见周围的小朋友正忙着种葵花,它赶忙跳出洞口捉虫子去了。)
3、 过渡:草青了,树绿了,花儿开了,鸟儿唱起了欢乐的歌……多么诱人的春色,多么美好的春光啊!古时候,诗人们为此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春晓》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4.解题。那么,春晓的“晓”是什么意思呢?请翻开字典查一查。春晓就是指什么呢?(春天的早晨)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简介孟浩然。
三、自学古诗。
1.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能背这首古诗,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它的.意思。
2.今天我们学习这首古诗,就以同学们自学为主。
3.请同学们开始自学,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和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讨论一下,然后试着把诗句讲下来。
4.学生自学古诗。
四、交流学习情况。
1.字词理解。
晓:早晨,天刚刚亮。
啼:鸣叫。
觉:多音字,强调两种读音的组词。理解意思:感觉、知道。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春天的睡眠格外香甜,不知不觉中已经天亮了,这时耳边到处能听到鸟儿啼叫的声音,朦胧中记起昨天也也夜里下雨声和刮风的声音,不知道又会有多少花瓣凋谢了,落到地上。
3.有感情地朗读《春晓》,注意读好停顿。
五、总结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的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2.春天这样美,有多少诗人曾经赞美过它呀!把你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诗朗诵给大家听,好吗?
学生吟诵有关春天的诗句。
六、作业。
课堂:背诵并默写古诗。
课外:1、 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请写下来。
古诗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
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设计特色】
重在学生参与,激发主体情趣。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设计,多种多样的铺垫、延伸的作业设计,变传统古诗教学的单向灌输为学生的自读、自练、自悟,既激发了主体的学习情趣,帮助学生走近古诗,又调动了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体现了语文教学重在实践运用的教学思想。
一、第一教时:以趣味练习法为主学习《绝句》
1.揭题后讨论: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一首4句,每行5字或7字。)
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2.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插图,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
3.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
(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4.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村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名词前面都加了表示颜色的。)加上这些词有什么作用?联系诗句说说理由。
(2)请将4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鸣与上是有动感的;含与泊是无动感的。)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语。说后同学评议,在评议中教师点拨提升。
6.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春天的景色不仅色美,而且形美)。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7.拓展性练习,自学自解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也可以自己选择诗歌来学习。)
古诗教学设计9
复习理念:
通过回顾与整理课内外古诗,使学生养成自我复习、积累古诗的习惯。我还严格遵循了以下三个复习原则:复习过程要简约,复习方法要整合,复习内容要全面。另外,为了避免复习课枯燥无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设计过程中力求强调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复习氛围中读诗句、晓诗意、记诗句、用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复习目标:
1.交流记忆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整合归类古诗。
2.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复习,重温诗句,学以致用。
3.学会灵活积累、运用古诗,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4.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复习重、难点
1.学会整合归类所学过的古诗。
2.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复习准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古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大会,领略古诗词的魅力。(板书课题:古诗词)
二、交流方法,灵活积累
1.过渡:我们学过的古诗也很多了,犹如一个繁花似锦的百花园,大家是如何背诵古诗的`呢?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的绝招,谁愿意把你的绝招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板书:记忆古诗的方法)
2.学生交流记忆古诗的方法,师随机板书:熟读成诵法、古诗吟唱法、理解记忆法、看图记忆法等。
3.学习归类列表法。
(1)回顾本学期的课内外古诗有哪些?生答。(课件出示)
(2)师生配合,利用思维导图板书整理并复习背诵课外古诗
三、分组梳理课内古诗
1每组利用思维导图框架梳理一首诗,包括作者、朝代、内容、表达思想。
2.组内交流。
3.全班展示。教师随机板书,梳理课内古诗。
四、闯关比赛
1.过渡:在小组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起复习了本册书的课内古诗,但老师知道,大家的诗词储备绝不仅仅限于课内,老师特意准备了一次闯过游戏。希望同学们在闯关过程中能大显身手。预祝你们小组闯关成功!
2.出示课件。
第一关:吟诗对对。
(1)举头红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落三秋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作白玉盘。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吹花送远香。
(5)临行密密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暖睡鸳鸯。
第二关:金睛火眼。
细心观察,找出诗句中的错别字。
(1)不知细叶谁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新荷浮水层层碧,小草慢坡片片青。
(3)儿童放学回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4)路人借问摇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5)迟日江山立,春风花草香。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
第三关:巧妙运用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也会随口吟诵。请看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1)爸爸刮胡子,过两天又长出来。小明幽默地说:“_______________。”
(2)春天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芽,垂挂着万千根枝条,我不禁想起贺知章的诗句“_______ ___ ___。”
(3)“_______ , ___ _ _。”我们要爱惜粮食,因为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得来的。
五、总结梳理
1.组织学生对照板书总结本节课内容。师:今天的复习课,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不但复习了学过的古诗,还领悟了不少的复习方法。
六、迁移运用,课上练笔
1.师:大家看,思维导图不但能帮助我们整理记忆、背诵更快,还能帮助我们梳理知识,把握重点。我们要学着画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古诗词用简练的语言,表达的意境却意味深长,如果我们在说话、习作时能恰当运用,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些景物、一些画面、一件事情让你想到了哪句古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在写话之前先画一画思维导图,把思路整理清楚,写话的时候就不会东拼西凑、思路混乱了。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吧。
2、指名展示
七、布置作业
1.完成写话练习
2.自主选择
(1)课下再搜集两首你喜欢的诗整理在采蜜集上;
(2)自由选择一首古诗做诗配画。
古诗教学设计10
【学习目的】
1.认识屈原,了解楚辞
2.体味诗歌情感,弘扬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
【学习重点】体味诗歌情感,弘扬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一、解题
国殇,为国事而死。《国殇》是屈原为祭祀鬼神而做的一组乐歌《九歌》之一首,它是一首祭歌,更是一首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颂歌。
二、读懂诗文
1.注释
操吴戈兮被犀甲,(被,通“披”,犀甲,用犀牛皮制作的盔甲。犀,名词用作状语)
车错毂gǔ兮短兵接。(毂,借指战车。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旌蔽日兮敌若云,(敌若云,言敌人之多)
矢交坠兮士争先。(交,交互。)
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háng,(凌,侵犯。躐,践踏)
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古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两马叫“服”,左右曰“骖”或“騑”。殪,死)
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霾,通“埋”,埋没。絷,羁绊)
援玉枹fú兮击鸣鼓。(援,持,举着。枹,鼓槌)
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天时,此指天意。怼,怨恨。威灵,指神灵)
严杀尽兮弃原野。(严,猛烈)
出不入兮往不反,(反,通“返”,返回)
平原忽兮路超liáo远。(忽,指原野辽阔。超,通“迢”,迢远。)
带长剑兮挟xié秦弓,(挟,持,挟带)
首身离兮心不惩chéng。(惩,因受挫而改变)
诚既勇兮又以武,(诚,确实)
终刚强兮不可凌。(终,最终,始终)
身既死兮神以灵,(神以灵,精神永存的意思)
魂魄毅兮为鬼雄。(一作“子魂魄兮为鬼雄”,子:指殇者。鬼雄:鬼中雄杰。)
2.译文
手拿吴戈啊身穿着犀牛皮的盔甲,战车交错啊短兵器相搏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一样聚拢来,箭矢交互坠落啊将士争先杀敌。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行列,左骖战死啊右骖受刀伤。
车轮被埋没啊战马被羁绊,手举着鼓槌啊敲打着战鼓。
老天怨恨啊神灵震怒,将士被残酷地杀尽啊尸首弃在原野。
将士出征啊不复返,平野广阔啊路途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带秦弓,即使首身分离啊忠心也不改变。
确实勇敢啊又威武,始终刚强啊士气不可侵。
将士战死啊精神永存,您的魂魄啊是鬼中英雄!
三、赏析指导
第1节具体描写将士们为保卫国家而进行的惨烈战斗,包括两个场景。前四句描写激战场景,突出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后六句描写全军覆灭的悲壮场景,“援玉枹兮击鸣鼓”凸现了将士们英勇顽强、视死如归英雄形象。
第2节热情讴歌为国捐躯的将士,前四句讴歌将士们誓死报国、义无反顾的决心,后四句赞美将士们刚强勇武、为国捐躯的精神。
《国殇》描写了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将士们勇武不屈的英雄气概与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全篇洋溢着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感。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国殇》第一节描绘惨烈的战斗场景,采用的是开门见山的手法。
B.“左骖殪兮右刃伤”是说左边的战马倒地而死,右边的战马被敌人的兵器所伤。
C.“出不入兮往不反”表现了战士们出征时义无反顾、誓死报国的决心。
D.“身既死兮神以灵”是说将士们虽然战死,但是他们的精神永存。
2.《国殇》是一首追悼为国捐躯的将士的,又是一首热情讴歌英雄主义和的颂歌。全诗的感情基调是。
〖参考答案〗1.B 2.祭歌(或挽歌),爱国主义,激昂悲壮
古诗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第一首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4.强化语感训练,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1.播放名曲《送别》,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
2.初读本课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异同。
3.引导先学第一首诗。板书诗题,了解有关“送”的内容。
4.师生互动,了解黄鹤楼:课件展现黄鹤楼雄姿;板画长江图,明确黄鹤楼、广陵的地理位置;交流资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挚友谊的故事。
(评:在师生交流中,通过画面──黄鹤楼雄姿、简笔画──黄鹤楼及广陵位置、故事──李、孟交往的生动内容,使学生如见其形、如临其境,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达到了解题入境的效果。)
5.要求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二、初知诗意,质疑梳疑。
1.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读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或注释了解诗的大意,并激励学生质疑。
4.集体交流。
(1)结合板画弄懂“西辞”的含义,理解“下扬州”“孤帆”“尽”“唯”的意思。
(2)提出疑问,并梳理出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三、赏析佳句,入境悟情。
1.师讲述李、孟真挚友谊的故事,为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深情作好铺垫。
(点评:讲解李、孟之间交往的生动故事,为学生理解后两句诗埋下伏笔,可谓讲在“关键处”,有画龙点睛之妙。)
2.赏析“烟花三月”的含义。
(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一幅美景。
(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意蕴,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如:江边水气缭绕,笼罩在淡蓝色的薄雾中,雾气时聚时散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3)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受“烟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
(点评:抓住“烟花三月”的“烟”,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想象,联想长江两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先让学生感受、理解,再表达美的感受,融理解运用为一体。)
(4)拓展理解:“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两岸沿途都是春意浓浓,一派“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美好春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境。
(5)指导朗读前两句。
3.品析“碧空尽”“唯”的含义。
(1)品第三句,各抒己见,谈谈对“碧空尽”的理解,体会诗人仁立凝望远帆的情景。
(2)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时间之长,对朋友感情之深。
(3)从最后一句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对挚友的一片深情。
(4)指导朗读后两句。学生自读,自评,评后再读。师引读,板书:情深意长。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3.师生互动背诵读。
(评:自由组合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教师引读,可点拨学生如何读出抑扬顿挫,触发学生深入体会;展示个性读,可引发学生展示自身独特体会,因此多样化的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必由之路。)
五、回顾全诗,归纳升华。
1.归纳总结全诗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2.略读第二首诗。
3.激发学生体会第二首诗及其他送别诗的兴趣。
古诗教学设计12
校本课程:古诗词诵读——《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桑园学区前戚小学孙珍
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奇葩,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诗词不仅给我们艺术的熏陶,而且更能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所以背诵古诗词,继承先人的宝贵遗产很是重要。李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伟大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作现存三百多首。诵读李白古诗从中感受李白的为人和诗歌风格,从而引领学生走近李白,培养他们对李白诗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古诗欣赏诵读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古诗词文化。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诵读并且欣赏一些李白的古诗,对李白的为人和诗歌风格有所了解。
2、了解诗歌背后的一些故事背景,更好的理解古诗。
3、学习吟诵古诗,从多方面提高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搜集整理资料,课堂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的欣赏,理解古诗,诵读古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李白诗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古诗诵读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祖国的古诗词文化的情感。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优秀的诗歌,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炼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为我们所喜爱。所以,今天,让我们走近诗歌王国中最亮的那颗星——李白。让我们一起来将学习有感情的吟诵李白的古诗。
二、师生齐诵李白的古诗
1、你了解李白吗?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点评。)
2、学生背诵积累的李白的古诗。
3、师:李白前半生积极入世,后半生非常超脱。他学了一生的才学,称为“诗仙”,他又是“酒仙”,人们一说到诗就能想到李白,一说到李白就能想到他的诗,所以说李白是诗,李白是仙。
三、重点诵读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
1、出示:《望庐山瀑布》教师诵诗,指名学生诵诗。
师:这样的景象只有诗仙看到,这是仙境那。你认为哪里写的好呢?“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是夸张,你可以用哪两个词语形容?(特别极其极度)
疑是??这是什么呢?这是怎样的想象?(大胆的想象非同寻常的想象惊人的想象奇特的想象??)
老师概括为“奇妙”的`想象。
2、重点指导朗读这一句古诗。
3、师:李白的诗歌把我们带进了奇妙的空间,他诗中有奇特想象。谁再来读读。生朗诵。教师相机评价。
四、学习欣赏诵读《夜宿山寺》
1、出示《夜宿山寺》,师吟诵。
2、诗歌往往有诗眼,这首诗哪个字是诗眼呢?“高”、“危”。从哪里看出高?你的手最高摘过什么?摘过星星吗?(学生交流,谈感受)只有诗仙想到摘到天上的星星。这是诗仙想象。天上的人仙仿佛就在李白的哪里?又把我们带到怎样的境界?
3、谁能自己的朗读把这样的意境表达出来。
4、学生朗读古诗。
五、学习欣赏诵读《秋浦歌》
1、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情感,诗中用了哪个字?
2、朋友之间贵在知心。你们知道李白愁什么,以至白发三千丈吗?以你对李白的了解,静下心想想,假如你就是镜子前的李白,见到自己满头的白发,你会想到些什么?
交流、朗读
3、师激情:往事的种种都涌上心头,自己空怀远大的抱负,但屡遭挫折。如今,满头白发,日趋衰老。难道我的一生就要这样过去吗?我的理想难道永远不能实现了吗?他不禁高声吟出:齐读。
六、课堂小测:小“挑战”三首古诗,谁能背过?
七、拓展学习,学生积累古诗,有感情背诵古诗。教师幻灯片播放关于古诗的图画,学生挑战背诵诗词。
板书设计:
极度夸张
李白是仙
奇妙想象
校本课程
古诗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的场景。
3、感受古诗文学和意境的美,从中懂得求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同时能理解课文所表达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求知的道理。
教学方法:熟读成诵,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朱熹和陆游的材料,相互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示儿》。请一个学生来背背,谁愿意自信地站起来呢?
我佩服第一个敢于站起来的同学。对于第二首古诗的作者陆游,相信同学们已经有所了解。那么下面谁愿意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位伟大的诗人呢?(你真是一个会收集材料的学生)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首陆游所写的`诗。教师板书诗的题目:《冬夜读书示子聿》,谁能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呢?如果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冬天的一个晚上,陆游教他的小儿子怎样读书。)不知道“示”在此处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呢?(指示、训示之意。)
二、猜一猜
同学们,你们看着这个课题时,你能猜出陆游会对他的儿子子聿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那么下面我们就要来看看你与陆游是否是知已呢?
三、出示古诗,进行教学。
1、同学们打开书本128页,先把这首古诗读通。
2、请一个学生来汇报自己的朗读情况。集体再读诗歌。
3、同学们,我们要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有哪些方法呢?
(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通过熟读课文理解)
同学们看来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几个词语的意思,大家可根据友情提示呢,更好地理解古诗之意。
(始:才。终: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同学们可以自己通过喜欢的方式来理解古诗,不懂的也可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4、同学们经过学习,相信诗句之意已经有所理解了。前面有猜对作者诗中所写意思的同学请举手,你刚才猜对了哪一句?学生汇报。
结合学生说的过程中,导出第二句中:少与老相对。第四句中的:知与行相对。
同学们你看这团体的力量就是大,刚才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咱们就把这首的意思也理解了。理解了诗意,相信同学们背起诗来更容易了。
5、请学生背诵,展示自己所得。背好了古诗,你们谁能说说陆游都告诉了他的儿子什么道理呢?说到这里,我不禁有个问题想向同学们请教:陆游是在告诉儿子,书上的知识无用呢?
四、自学《观书有感》
同学们下面来我们再学习一关于学习方面的诗,同学们也可用上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出示古诗《观书有感》
五、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一句你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勤奋读书,长大有所作为!
古诗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朗读,让学生获得对全诗的整体认识,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思维发展和提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展开想象,学习诗中对写法的表现手法,体悟诗中的情感。
审美鉴赏和创造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文化传承和理解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分析诗中意象,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本诗中对写的表现手法。
一、导入解题
1.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唐代诗歌代表着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所有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诗歌的发展也是一样,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期。在这发展过程中,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我们就将学习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为“五言之冠”的《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
2.《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是南北朝时期萧统编纂的《文选》中的一组“杂诗”的标题,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它的内容大多表现游子矢志无成和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但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组诗歌,得到古人极高的称誉。刘勰《文心雕龙》评价为“五言之冠”;钟嵘《诗品》说是“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二、朗读感知
指名朗读。
诗歌表达怎样的情感?
三、品味鉴赏
1.一二句画面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芙蓉、兰泽、芳草;意境高洁、清幽;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荷的意象: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以荷花喻美好纯洁的女子;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芙蓉谐音夫容。
2.三四句情感的巨大变化?
明确:我们读这首诗,要深刻体会“采之欲遗谁”这句问话的意味。承上两句而来,它是突然的转折,一腔热忱遭到一盆凉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此中有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它是一句疑问,也是一声叹息。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所思在远道”这句话的位置。难道诗人“涉江采芙蓉”时原来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吗?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这位“所思”吗?“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还是为了他。如果入首就开门见山,把他表出,诗就平板无味了。在头两句中他是藏锋不露,第三句一转,就趁势把他突然托出,才见出这句话有雷霆万钧之力。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是个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3.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4.在最后的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主人公有怎样的“情”?
明确:主人公痛苦、忧伤的心情;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忧。
四、讨论探究
1.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或者说可以是谁?
学生讨论,可对比已经学过的《氓》女子的口吻,《采薇》男子的口吻等。
明确:“涉江”者有可能是思妇,“还顾”者则有可能是游子;“涉江”者可能为思妇,“还顾”可能是思妇从对面曲揣彼意,想象游子一定是望乡时而感叹长途;穷困潦倒的游子在客愁中,想象家中“思妇”也有离愁别绪,这思妇在想象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
游子思归、思妇怀远,二者皆有。
对写法,即从对面写来,也叫对面落笔,主客移位。诗人思乡怀人,不直抒胸臆,倾诉衷情,而是落笔对方,将作者自己深挚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这种写法使诗歌的内容从单一转向多视角。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构建了诗歌富有立体感的意境。
古诗有时看来很直率,实际上很曲折。“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就是如此。讲究语法的人们在这首诗里会碰着一个难题,就是许多句子都没有主词,究竟是谁在“涉江”“采芙蓉”?谁在“还顾”?谁在“忧伤”?说话的人是个男子还是个女子?是男子“在远道”还是女子“在远道”?对于这些问题如何解答,就要看对“还顾”两句如何理解。
2.你认为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情感跌宕起伏,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五、拓展延伸
阅读《月夜》回答下面问题: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结合全诗,体会诗歌在情感抒发上的特点。
明确: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由自己的独看想到妻子的独看。诗歌的内容从单一转向多视角。“闺中只独看”,表现了妻子对我担忧,其实我也担忧妻子。但是诗人不直接说出,却借妻子的心表现出来,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
古诗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阅读写作方面:引导学生掌握读懂古诗的方法,领会改写古诗的技巧。
2、情感态度方面:引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诗歌的情感。
教学板块一:学文写事
教学环节一:故事引路,明确主题
一、提问导入——古诗知识小调查
1、你能说出几个熟知的中国古代诗人的名字吗?
2、你能说出几个古诗的题目吗?
3、你能完整地背诵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吗?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关于古诗的有趣故事也不少,来听一个吧!
二、故事引路
听故事《解缙的应变之作》,思考回答:
1、皇帝说的事情是真的吗?
2、请把解缙的诗句连起来读一读,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3、说说解缙的诗是怎样得来的?说明了什么?
三、明确主题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古诗对提高我们的文学功底是大有好处的。虽然说古语有“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是光靠背诵的方法来学习古诗是远远不够的。今天我们掌握一种学习古诗的新方法,把学习古诗和习作练习结合起来。
学习古诗的新方法——改写古诗(根据古诗写现代文)
教学环节二:技法点拨
环节过渡:要根据古诗写好作文,我们需要掌握哪些读写技巧呢?
一、读懂原作
(一)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做到“三要”
1、要理解古诗的原意(正确理解诗句的含义)
2、要把握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描写的环境和具体的事物)
3、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发生的事情、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和表情等)
(二)例文阅读
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完成练习:
1、读懂原诗
2、读改写,大家评:
(1)小作者写的人和事和原诗里写的相同吗?
(2)改写的文章比原诗增加了哪些内容?这样增加好不好?
(3)你还觉得文中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二、改变写法
(一)改变写法的要点
(1)不要纯粹翻译诗句。
(2)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令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
(3)描写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4)适当补充背景材料。
适当补充古诗背后的故事,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二)例文阅读
读《桃花潭送别——改写<赠汪伦>》,完成练习:赠汪伦>
1、你知道李白和汪伦的故事吗?请给大家讲一讲!
2、改写文章里的人称发生了什么改变?
3、小作者的改写比原诗增添了哪些内容?你觉得怎么样?
三、掌握改写古诗的步骤与格式
(一)步骤与格式
1、改写古诗分三步
第一步:读。(读懂诗句)
第二步:想。(想象诗句的环境和人、事、物)
第三步:写。(把想到的通顺、连贯地写下来。)
2、改写的文章有格式
题目居中不能少,古诗原文要写好。
下面接着细思考,改写诗句语言妙。
(出示正确格式)
(二)读读品品
欣赏动画例文《小池》,思考回答:
1、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3、诗句里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小作者的'改写,写出了这些景物吗?
4、小作者通过想象,还补充写出了哪些景物?
教学环节三:积累表达
一、词语积累
我们改写古诗要做到:
忠实原作 用心领悟 反复吟咏 体会妙处
美妙的古诗让我们
沉浸其中心旷神怡 美不胜收 赞不绝口
二、念念歌诀
教学环节四:课后体验
请在课后诵读几首古诗,并选出一首自己最喜欢的。 做个小记录:
1、这首诗叫什么题目,作者是谁?你能背诵和默写吗?
2、你理解这首诗的意义吗?你能准确地说出诗句的意思吗?
3、你知道这首诗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4、你想怎样改写这首古诗?
教学板块二:读写拓展
1、改写古诗的技巧要点是什么?
2、你在课后读了古诗吗?请给同学们背诵一首吧! 教学环节二:阅读拓展
环节过渡:为了改写好古诗,我们再来欣赏两篇文章,学一学作者的写法吧!
一、巧用修辞,描写生动
认真读《改写〈游园不值〉》,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诗的题目“游园不值”和诗句。
我在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这里是说没有进园游赏。
2、小作者在改写文章的前两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事?这样介绍好不好?
3、小作者的笔下“满园春色”是怎样的景色?请从文章里找出
来读一读!
二、适当补充,故事精彩
认真读《黑夜射虎》,完成下列练习:
1、《黑夜射虎》是改写的哪首古诗?
2、请简单说说诗句的含意。
3、小作者给我们讲了个什么故事?
4、改写文章与原诗相比,哪些内容是小作者想象的? 教学环节三:写作拓展
请把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温馨提示:
1、正确体现古诗的原意,不能改变诗句的意思。
2、大胆想象、适当补充、巧妙修辞、描写细致。
3、改写文章的格式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流畅,书写要工整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