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案15篇(热)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两首》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古诗两首》教案1 第一课时 [教……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两首》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两首》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江南春》。
2、学会生字'旗"、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同学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读懂诗句、感受江南的美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怎样抓住特点、从不同角度描写江南的美景、抒发感情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复习:还记得一年级时学的那首叫《江南》的古诗吗引导背诵:
2、交流认识:江南是哪个地方江南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指导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3、简介诗人:还记得三年级时学的《山行》这首诗吗引导背诵。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人
4、江南的春天给杜牧留下了哪些难以磨灭的印象呢这节课俺们来学习他最著名的诗《江南春》。
5、读课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读诗句:
1、指名读诗句、纠正字音、强调"旗"的字形。
2、看课件、听朗读。
3、和课件比朗读。
三、理解诗句
1、预习交流:
(1)通过预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理解
(2)通过预习理解了哪些句子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理解
2、逐行理解:
根据每个词语的意思、想象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色、用自身的话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
千里莺啼绿映红: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风。村庄傍着水、城郭考着山、一面面酒旗正迎风招展。
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以来建造了许多寺院、
多少楼台烟雨中。多少雄伟壮观的亭台楼阁都被笼罩在迷迷蒙蒙的轻烟细雨之中了。
重点理解"莺啼"、"绿映红"、"酒旗风"的意思。
3、完整理解
想象诗句描写的江南春天的景色、用你具体生动的语言说一说诗的意思。
四、体会感悟:
1、交流: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后、你是否回到了千年前的唐朝、看到了那时候江南的春天你对杜牧所描写的江南的春天有哪些感受
2、引导理解:
(1)诗句抓住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有景物进行了描写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一句话将景物的特点说得更具体形象生动吗
(2)这首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美
(3)找出描写江南晴天和雨天的句子读一读、想象:晴天的江南是什么样的雨天的江南又是什么样的概括、给人的感受有何不同、分别有什么特点
教师补充背景资料:南朝的皇帝都崇信佛教、修建了许多寺庙、京城建康(南京)最多。
3、体会情感:你感受到杜牧在写这首诗时时什么样的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五、总结延伸
本节课精典习题设计
1、填空:
"大李杜"指的是xx和xx、"小李杜"指的是xx和xx、《江南春》的作者是xx。
2、根据诗意在诗中的这些景物前填上适当的词语。
xx黄莺xx的花xx的树xx的村庄xx的城郭xx的酒旗xx的亭台
3、写写这首诗的意思
板书:
明媚春光
写今怀古
4、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春日偶成》。
2、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同学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游春的快乐。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这首诗同学不熟悉、理解上有难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看课文插图:你感受到什么描述。
2、图上的这位古人是谁交流简介。
称颢看到这美丽的春天、和你们发生了同样的感受、并且情不自禁地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诗《春日偶成》
3、读诗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偶成"。
4、提出学习目标:诗人在他的诗中写了春天的什么呢读完诗句、读懂意思、俺们就明白了。
二、初读诗句
1、指名逐句读、相机正音。
2、指名读全诗、竞赛评议。
三、理解诗句:
1、预习交流: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逐句理解:
(1)第一行:
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云"是什么样的风呢这时正是什么时候
你也看到了中午时候天空的'景象了吗、是什么样的
根据词语的意思、展开想象、用优美的词句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在有感情地朗读。
(2)第二行:
这时的诗人又身处于哪些景物之中来到了什么地方
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你想象到怎样的景象
根据词语的意思、展开想象、用优美的词句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在有感情地朗读。
(3)第三、四行:
看到春天里这美好的景象、诗人的心情如何
对于俺的这份快乐、人们是怎么看的
根据诗句想象:假如你是当时其中的一个人、看到程颢在这儿悠闲自在地游玩、你想说什么
根据词语的意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在有感情地朗读。
(4)用自身的话连起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体会情感:
1、读完诗句、你对春天又有了哪些认识诗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你从诗中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诗人为什么很快乐、你能想象他快乐的样子吗
3、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背诵古诗。
五、总结延伸:
1、诗句的两句话分别主要写了什么
2、春天的景色是风和日丽、春日的郊游是悠闲快乐、这样的写景和抒情密切相依、融为一体。
3、想象、诗人还会看到哪些景物
4、除了这两首诗、还有哪些是也是描写春天的
六、练习
本节课精典习题设计
1、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xx代的xx、诗中第一句xx、描写了xx、第三四句xx抒发了
2、请根据诗句的意思、在诗中的这些景物前填上适当的词语。
xx的云xx的风xx的花xx的柳树xx的小河
3、想象、编写诗句背后的故事。
板书:
明媚春光
愉快心情
《古诗两首》教案2
复习导入
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朋友又来和大家见面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开火车认读。
读文感悟
1、(出示挂图):夏夜,静悄悄的公园里,一只小蚂蚁从水草上爬到睡莲上。
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小蚂蚁掉进池塘里上不了岸了。在睡莲的帮助下,爬上了睡莲的叶子。睡莲姑姑挽留小蚂蚁,(出示句子:今晚就在这儿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啊!)生齐读。.
2、是啊,夏夜真是太美了。这么美的夏夜,小蚂蚁住下来了吗?请小朋友快速读6——16自然段。
3、他要去哪儿?为什么?
4、读好对话:(生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5、小蚂蚁回家了吗?哪些小动物来帮忙了呢?再读8—12自然段。
6、他们说了些什么?大家练一练,喜欢谁就读谁的话。(学生练读)‘
学生分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
生四人小组戴头饰表演,师生评议。
小结。
7、小蚂蚁是怎么回家的呢?(出示图:蜻蜓、萤火虫送蚂蚁回家)
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出示第13自然段,指名读,生齐读第13自然段)
8、第14自然段:师引读,配乐学生诵读
读后扩展,积累词语
1、是呀,多美的夏夜啊!那夏夜有哪些美丽的景象呢?(出示:——的小灯笼;——的假山;——的草坪)
指名说,齐说。
2、除了青青的假山,你们还知道青青的什么?
(出示:青青的——;绿绿的——;弯弯的——)(生自由答)
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出示没有小动物的公园夜景图)
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蚂蚁又回到了家,蜻蜓和萤火虫也回家了。夜又静悄悄的,只有星星在高兴地眨着眼。看到这些情景,你想说什么?[
让我们一齐来赞美:“啊,夏夜多美呀!”(生齐读)
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各个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2、先描红再临写。
课后作业:除了蜻蜓和萤火虫,你还知道谁能帮助小蚂蚁回家呢?回家找找吧!
教材简析
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是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读了这个故事,你会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学习目标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学习重难点
1、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夏夜的美丽。
2、难点:让学生真正感悟夏夜的美。
《古诗两首》教案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设计理念
1、借助专题网络教学这一前瞻性的教学形式,整合课程资源,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同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整合中促进自主性,加强交互性,构建一种新型的语文课堂生活,实现同学语文素养的提升。
2、张扬语文味,充沛凸显网络优势,让同学在研读、品味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让同学正确使用网络,用网络搭建已知与未知沟通、衍化的桥梁,学会合理而有效地处置丰富的网络资料。
3、带领同学抓诗眼,紧扣关键词,咀嚼重点诗句,在想象中走进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在学习中有目的地指导同学总结学习方法,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形成必要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准备
准备网络课件,与同学进行课前谈话。
教学过程
一、简言引入:
1、导语: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美美在园林,而杭州的美则美在西湖。今天我们将借助专题学习网站,品读《古诗两首》,欣赏西湖风光,走进美丽的杭州西湖。
2、《古诗两首》中收录了两位诗人写西湖的作品,一位是杨万里,一位是苏轼。同学们还记得吗,这学期我们就学过杨万里的一首古诗
《古诗两首》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培养和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识记生字,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中的秋意和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时间
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揭题后和学生共同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要求:能凭借注释理解诗的大意,能感受、体验诗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表达方法,能主动记诵积累。
二、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1、配乐板书: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看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
范读激情:听老师把这首古诗朗诵一遍。
2、学生自读古诗,并想想从诗中感受到什么。
3、检查学生的朗读和对诗意的初步感知。
三、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学生凭借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⑴ 老师告诉学生,利用注释学习古文,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看看注释,想想每一句诗的意思,然后说给同桌听,看看能不能说明白。
⑵ 学生先自学,后同桌交流。
2、反馈时老师作适当的指导:逐句理解诗意后,要求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句与句连接不连贯时,老师要加以引导,使句子能通顺,连贯。
(理解古诗诗句意思是学习古诗的重要基本功。)
四、引导学生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1、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可适当指导:诗中描写的景色是否有对比?(学生从生机勃勃的盛夏景象和黄叶飘飞的深秋景色的`对比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秋风落叶之时,寒意阵阵,客游在外的诗人见到此情此景,倍感孤独郁闷。后两句写了远处篱笆下的灯火,诗人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由此而想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心中升起一种温馨亲切之感,感情略显舒缓。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加深理解:
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就会勾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的赛诗会,比比看看哪位同学了解的思乡诗最多,背的最有感情?你自己对思乡二字有什么体会?
五、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和尝试背诵
1、指导朗读。教师再次范读后,让学生自读体味,同桌互相交流,最后找朋友(包括老师)朗读交流。
2、指导背诵。想想,怎样背诵背得快,记得牢?
(朗读、背诵也需要指导,不能放任自流。)
六、作业
自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对王维多一些了解。
《古诗两首》教案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8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梅花的顽强品质和夜雪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8个汉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难点:
感受梅花的顽强品质,体会夜雪可感不可见的美。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梅花》。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重点难点:
感受梅花的顽强品质,体会夜雪可感不可见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它们在什么季节开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梅花》
二、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教师巡视并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并纠正读音。
3、师范读,学生跟着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4、以组为单位,学生练习朗读。小组内互相讨论,提出疑难问题并尝试解答。
5、师生共同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6、学生互相提问,先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7、反复练习朗读,想像梅花在严寒中傲然怒放的画面。
8、在读、议、背中感受梅花耐寒、清香、洁白的特点。
9、师小结:这首诗通过写梅花不畏严寒,冒雪开放,赞扬了梅花坚强的品格。
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生字
1、了解了梅花的品格,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识字朋友吧!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进行认读。
2、小组合作,进行认读、识记生字。
3、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申的生字,说一说怎样写才能端正、美观。
(2)学生试写,教师重点提示:
独、梅、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书写时要注意避让。
寒:要注意端正。下面两点要写在竖中线上,撇和捺要舒展,起出宝盖头,三条横线间距要均匀。
四、作业
背诵古诗。
《古诗两首》教案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教具准备:
古诗录音、投影
教学时间:
2教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简介:
1、两首古诗的作者;
2、两首古诗都是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想。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
1.读通:
试读,读准字音
子聿(yǜ)遗(yí)力躬(gōng)行
试读古诗,不破词。
2.读懂:
(1)理解字词(略)
(2)领悟句意
指导连词成句,理解句意。
对句意的理解意会就行,不求文字的统一。
组织讨论,指名试讲
(3)领悟诗旨:
人们光靠读书是不够的,要获得真知,就必须亲自参加实践。
3.读好: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读熟:
指导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三、作业:
1.练字:
2.背默古诗
3.写同音字:
yōu()闲()静()虑()秀
mò()生()认冷()沉()
jiàn()价()议关()火()
第二课时
一、回忆第一首古诗内容,指名背诵。
二、回忆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引导自学:
通:正确、流利
懂:感悟、理解
读
好:表情、感情
熟:背诵、默写
三、学习(自学)
教师相机点拨
1.徘徊:原:来回走动
诗中:闪耀、浮动
2.这首诗是借半亩方塘清澈明净的'形象来喻读书体会的。
3.诗旨:人应该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加心
智开豁。
四、点发:
两首诗都是围绕读书生发一定道理的,其感想句都是诗的后两句。
五、联系实际谈读了以上两首诗的感想。
六、录音范读
让学生跟读,做到口诵心悟,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语言文字美和吟诵古诗的乐趣。
七、作业:
1.将《观书有感》中作者所描绘的景象写下来。
2.默写古诗。
3.默读下面句子,在其中停顿时间较长的词语后面画上“/”
(1)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2)我似乎看见/他那双被雨水打湿的眼睛/也在发光。
4.请发挥想象,将“向日葵在霞光中正对着西下的夕阳”这一句改写,要将“向日葵”当做人来写,但句意不变。
《古诗两首》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恬静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出示两首诗歌。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森林,
复照青苔上。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自由读两首诗,要求把字音读正确。
(四)指名朗读课文,结合正音。
(五)简介作者。
(六)对照译文,学生尝试理解诗意。
(七)检查诗意理解情况。
1.字词。
空山
但人语返景深林复照
朝辞白帝轻舟万重山
2.每句话的意思。
(八)感受诗情。
1.《鹿柴》写的是哪里的景色?这里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
3.作者在《早发白帝城》里抒发了作者什么样感情?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九)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十)尝试背诵。
《古诗两首》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烟两个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2.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记字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朗诵古诗的能力;通过听诗意说诗句,让学生了解诗意;通过品评诗句,体会诗句的意境和韵味。初步学习夸张修辞。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在教学时适时进行点拨,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能理解诗意即可。注意体会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中的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难点:
1.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2.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导入】看图猜诗
同学们,看到老师画在黑板上的山水画,你能猜到今天我们讲哪首诗吗?
【讲授】回忆作者
想必你们都知道这首诗的作者了吧?
关于李白,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讲授】解读课题
过渡:李白特别喜欢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来到了江西省的庐山,被庐山瀑布的气势震撼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
2.谁知道这首诗题目是什么意思?
3.这个"望"是什么意思啊?("望"是从远处看。)
【讲授】随文识字
1.题目中藏着两个生字宝宝,谁发现了?(找到庐和瀑)
2.出示瀑布图片与词语,指名读好“瀑”字。
3.题目中还有一个生字是“庐”。它与这首诗里哪个字很相近?(找到香炉的“炉”。)
4.你有什么好办法准确区分这两个字呢?
对比学,明确都是形声字,偏旁不同。
启发,广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
5.教师解释庐山名字的来历。认识文中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
【讲授】指导书写
1.“炉”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文中还有一个带有火字旁的字,你发现了吗?(找到“烟”字)
2.指导观察并说一说:要想把这两个字写规范,美观,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自评,互评。教师巡视指导。
5.微信展示评价学生的字并修改。
【讲授】初读感知
1、读通诗句。
现在生字宝宝已经回归到古诗中去了,你还认识吗?
我们比一比,谁能把这首诗读好,声音洪亮,发音准确。
2、读出节奏。
要想把古诗读好听,还要注意节奏。
(1)教师范读。
(2)生读
(3)全班读
3、说印象
过渡:同学们读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庐山瀑布的真面目。老师要在课堂交流群中发布一个问题,请你说一说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播放瀑布的视频。
(2)在课堂交流微信群说感受。
(3)交流感受。
【讲授】读诗悟情
1.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说明你们看得特别认真。同学们都知道,李白是唐朝的大诗人,唐朝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了。那么你们的想法有没有和一千多年前的诗仙李白有着相同的感受呢?
2.过渡:你们有没有和大诗人李白相同的感受?你是从哪个词或哪个句子看出来的?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小组的同伴交流。老师给你们2分钟的时间。
3.学生交流。老师到小组了解交流情况并指导。
4.交流。
(1)体会瀑布之仙境美。
出示云雾缭绕下的庐山瀑布,说一说这样的地方像什么?(仙境)
指导读出庐山瀑布的仙境美。
(2)感受瀑布的壮美。
“遥”是什么意思?它与哪个字相照应呢?(“望”字,都是从远处看)读出远之意。
是谁把瀑布挂到石壁上的呢?大自然用她那神奇的双手把这瀑布挂在这石壁之间,仿佛清风一吹,这瀑布就能飘起来一般,这瀑布美不美?请你读出瀑布的美。
从远处看去,你们觉得瀑布像什么呢?谁再来读一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这瀑布!
(3)体会瀑布的气势。
从这“飞流直下”你读出了什么?(快)读出瀑布的“快”
(4)体会瀑布之高,之长。
“三千尺”“落九天”让我们感受到了瀑布的“长”。
这瀑布真的有那么长吗?(不是)
插入微课《夸张》,练习说夸张句。
(5)从哪个字看出这是李白想象的呢?出示:“疑”,怎么读?谁来给它组个词?“疑”就是心里拿不准搞不清楚不明白,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不是真的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不是)而是李白把瀑布想象成了银河。
(6)再次拓展“想象诗”,进一步识记“疑”字。
这不禁有让我们想起了李白在另外两首诗中的想象:【出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7)总结:你能用一个词,概括瀑布给你留下的总体感受吗?(贴字:气势雄伟)
【讲授】伴乐美读
1.下面,老师要提高难度了,谁能根据诗意背着说一说相对应的诗句呢?
(1)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的云雾。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挂在山间的一条大河。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播放音乐,全班齐读。
3.男女生老师配合读。
4.随机点名,一名幸运生伴乐美读。
【讲授】拓展升华
1.老师给你们留一个小任务,请你在课下搜集描写庐山的诗或瀑布的诗,或是李白的其他诗,将你搜集到的内容和你的感受发回交流群。
2.再让我们随着视频,把这首诗美美地背一背,唱一唱。老师也希望你们长大后,能身临其境,感受这气势雄伟的瀑布!
3.播放《望庐山瀑布》水墨画朗诵视频。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教案9
教学准备:
挂图,课前查阅搜集与这两首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古诗:
提出自学要求:
1、自学故诗,读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和插图,理解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查字典或请教同学。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将刚才自学的情况在小组汇报。
2、小组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
3、想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四、汇报学习情况:
1、指名朗读,正音。
2、问: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此处通过学生的交流、创作,体会出图画的美丽,引导学生把这种美读出来。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并找出用得好的词语。
具体理解“含”字:体会诗人望着窗外终年不化的积雪仿佛是镶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多美啊!
4、你认为诗人在写诗时心情怎样?那些地方体会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五、感受诗的.对仗工整:
本诗“两个”对“一行”是数量对应,“黄鹂”与“白鹭”是名词对应,诗人将它们对的非常工整。请举出诗中类似的例子。
六、总结:
诗人看到春天的美丽景色,把诗写的有声有色,充满生机,表达了诗人内心无比喜悦的心情。
七、用同法学习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板书设计: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数字鸟名动词名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朗读、背诵并默写两手古诗。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利用注释,展开联想读懂古诗,在具体懂语言环境中初步认识古诗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重点词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古诗两首》教案10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蓦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通过小练笔加深读对古诗的理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古诗《蓦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三、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1、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学生齐背)
2、这首诗的诗人是谁啊?(白居易)
3、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诗《蓦江吟》。(板书课题,齐读)
4、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出示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二)学习新课。
1、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的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可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2、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听课文录音)
3、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画出来。
4、交流学习第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1、2句。
过渡: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3、4句。
(1)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2)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的?
(3)把——比作——,又把——比作——。
(4)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形容?(可怜)
(5)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
(6)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7、指导朗读3、4句。
8、指导朗读整首诗。
9、指导配乐朗诵,边读边想象。
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10、谈感受。
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提示:江边的景色真美,我仿佛看到珍珠晶莹的露水,弯弓似的'月亮……)
(三)拓展延伸,指导作诗或画画。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幅间笔画吗?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诗、吟诗,还做诗、做画,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希望课后同学们呢感收集白居易的诗,我们下节课交流。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把喜欢的诗句抄下来。
板书设计:
《蓦江吟》
红霞满天
弯月东升可怜赞美、喜爱大自然
露水晶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秋夕〉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
2、通过仿佛朗读,感受失意宫女的孤独与凄凉,体会宫女向往普通人美好生活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
2、通过仿佛朗读,感受失意宫女的孤独与凄凉,体会宫女向往普通人美好生活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及杜牧的资料。
2、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首诗
1、指名背诵《蓦江吟》。
2、指名说诗句意思。
(二)学习〈秋夕〉。
1、初读感知。
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
(1)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杜牧的资料,教师补充。
(2)根据注释理解诗题。(秋天的晚上)
3、学习新诗。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词画出来。
(2)交流学习1、2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银烛、秋光、画屏等词语意思)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4)说说牛郎织女的故事。
4、讨论:为什么天上有那么多的星星,宫女在夜里独独“坐看牵牛织女星”呢?(牛郎织女虽然饱尝爱情之苦,但他们终究还可以一年相会一次,宫女们连这样的爱情生活权利也被剥夺了。诗人虽然没有明写宫女的心思,但从她的举动,我不难想见她是多么地哀怨痛苦。)
5、指导朗读3、4句。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怨恨地、期望地、孤独寂寞地)
(2)熟读成诵。
(三)小结。
宫女是古时候帝王宫廷供使唤的女子,她们被禁锢在皇宫中,终生过着独守空房,寂寞凄凉的生活。这首诗就是通过描绘这样一幅宫女深夜看星的图画,来表达她们的哀怨和期望。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请你给小朋友讲讲牵牛织女的故事。
板书设计:
秋夕
写景:秋夜深宫蜡烛石阶写景
哀怨和希望
写人:扑流萤看星星写人
《古诗两首》教案11
教学目的:
1、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2、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教学难点:
如何把“话”变成“画”。(即:如何使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
教学准备:
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两张、录有古曲的音乐磁带一盘。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法
1、指名请学生背诵课内、课外学过的古诗。
2、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相机小结,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好多古诗都描写了引人入胜的景色,进而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把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从而正确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读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打出投影,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对照投影片审题、解题,搞清楚“话”和“画”的含义。)
(二)指导学法
1.抓字眼、明诗意
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点播。)
2.提问题、想诗境
以“松下问童子”这一句为例
(1)逐词就诗句提出问题。
例如:什么样的松树下面?谁问童子?怎么问?问什么?童子什么样?
(2)就问题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帮助学生形成画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合理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和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图书等进行想象。)
(3)学生借助投影片,根据想象描述画面。
3、悟诗情、咏诗句
(1)根据你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当时是怎样的感情。
(2)把体会到的感情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总结学法
(再次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总结归纳学法。)(四)迁移巩固学法
在老师适当的点播下,运用学法学习古诗后三句。
1、抓字眼、明诗意
2、提问题、想诗境
(出示第二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学生填充内容、描述画面。)3、悟诗情、咏诗句
提问:诗人虽然没没能寻到隐者,但是他并不感到失望,想到隐者的生活那样有情趣,那样逍遥自在,怀才不遇的隐者此时会是什么心情呢?他会怎样做?童子可能会怎样做呢?
(播放古曲,配乐咏诗,引学生进入到广阔而幽深的山中境界,从而体会诗人对隐者这种与世隔绝,甘与大自然为伍,自得其乐的采药生活羡慕和神往之情。)
(五)独立运用学法学习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六)布置作业
用把“话”变成“画”的方法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七)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兴奋)
言师采药去。(回答)
只在此山中,(羡慕)
就这
云深不知处。(向往)
(弥漫,缭绕)
悟诗情咏诗句
提问题想诗境
《古诗两首》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景及特点,并动手画一画。
2、过程与方法:
在读、画、背中初步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三、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景及特点,并动手画一画。
四、课前准备
①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②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望天门山》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②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 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③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五、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yàn 空蒙kōngméng
淡妆浓抹dànzhuāngnóngmǒ 相宜xiāngyí
③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板书设计:
碧水:开、回
1、望天门山青山:中断、出
孤帆:日边来
2、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
水光、山色
雨
淡妆
比西子总相宜
浓抹
《古诗两首》教案13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7个生字,知道这些生字在诗句中的意思。认识一个多音字。
3、初步懂得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写几句话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春雨》。
2、初步感受《春雨》的诗意,感受作者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现在正好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代诗人抒发自己对春天喜爱的古诗。
2、板书课题
二、揭示课题
1、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2、你们知道这首古诗是谁写的吗?
3、作者简介“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被人称为“诗史”
三、精读课文
1、自己小声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导看图,说一说春雨的特点
3、指名读第一句,边读边理解
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这真是一场好雨,你知道什么季节需要雨水吗?春天一到,就下了起来。
4、为什么春雨是好雨呢?
5、齐读第一句
6、指名读第二句,边读边理解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往往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滋润着万物。
7、齐读第二句。
四、教师范读,学生自己练习。
有感情地背诵。首诗赞美了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5个生字,掌握“春晓、眠、觉、闻、啼鸟、知”等词语。
2、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4、到郊外或公园去找春天,把看到的大自然的变化,先说说,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
1、范读课文,学会体会诗的意思。
2、讲解诗意。
(1)介绍诗的作者。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2)逐句分析。
全诗共四行,两句话。
第一行:讲春天的晚上人们睡得很熟,很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眠:睡 觉晓:天亮)
第二行:讲醒来以后,听到到处都有鸟的叫声。
(闻:听到 啼:鸟叫)
第三、四行:昨夜又刮风又下雨,不知花被打落多少。
3、问:《春晓》写了怎样的景象?
仔细看图,展开讨论
《春晓》写的是百花盛开,小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风雨过后,地上满是落花的春天清晨的景象。
4、小结
这首诗既写了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小鸟在枝头鸣叫跳跃的欢乐场面,又抒发了作者对昨夜风雨交加,满地落花的惋惜之情。诗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意境清新、自然,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春晓图。
二、学习新知:
验收责任
请学生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第二节
教学责任
朗读背诵课文,学会诗中的生字。
一、亮责任
背诵默写课文,学会诗中生字。
二、落实责任
1、范读课文,注意停顿。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请学生反复读诗,在注意停顿的基础上,注意生字读音。
3、请学生背诵课文。
4、指导生字。
(1)复习旧字。
浇 民 耳 帝
(2)请学生说出新字。
晓 眠 闻 啼
(3)指导重点字。
晓:右上角最后一笔为撇,没有点。
5、看图读诗,体会文中意境,注意语气。
三、验收责任
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5 春 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三节
教学责任
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再让学生练习写一写。
收集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一、亮责任
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春天大自然的变化,说一说,并能写成一段话。
二、落实责任
1、指导学生说话。
(1)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2)花、草、树有什么变化?
(3)小动物有什么变化?鸟及自己所见到的动物有何变化?
2、教给学生说话方法。
(1)注意说话次序,回忆上次《春天》看图说话的次序。
(2)要加进想象和形容词,体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情景。
3、广泛让同学练习说话。
(1)单个说。
(2)同位子说。
(3)请同学到前面说。
4、提出写话要求。
(1)格式。
(2)注意标点。
(3)不会写的字用音节代替
三、验收责任写一段话。
《古诗两首》教案14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牛郎织女(包括乞巧节)和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及其它神话故事。
教师: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神话故事的课件(展示故事主要情节,并教师配说对白。见后)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本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板书:神话故事、民间传说)
二、了解“乞巧节”,学“乞”。
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29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齐读“乞巧”(“乞”三声,区别乞──气)
2、通过课前搜集的信息,你了解“乞巧”吗?(四人小组交流、抽说、补充。见124页)
三、读诗,(学“霄”),讲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1、自读,齐读诗。
2、学“霄”(“霄”夜。上“雨”字头,下“肖”)
3、诗中讲了一个什么神话故事?(板书:牛郎织女)
4、生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讲故事。
①四人小组交流、补充(可用图书),教师参与交流补充。
②抽讲,其他学生可补充。
③出示课件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画面,师说白。见后
④每位学生自己讲讲故事(再出示故事课件)
5、出示简笔画天上的星星是不是真有这样的故事?(板书:古人的丰富想象)
四、读诗,理解大意。
1、根据故事和信息自读理解诗意,小声说话。
2、四人小组交流,师参加。
3、抽说,其余补充(一年一度的七夕(即乞巧节)又到了,这天夜晚,家家户户的人们抬头望无际的夜空,只见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见了。家家好在乞巧节时望着秋月,穿针,向织女乞取智巧。)
4、读诗、背诗
①齐读
②比赛朗读(男女生)
③同桌互读
④齐读
⑤背(提示:根据第1.2句意)
a、自背
b、互相抽背
c、齐背
五、拓展
你还知道什么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听。
资料: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她心灵手巧,能织出五彩的云锦。织女和牛郎结为夫妻后,织女再也不给天帝织云锦了,天帝用天河将她们夫妻隔开,只准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一次。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讲嫦娥故事,体会丰富的想象。
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嫦娥》。齐读课题。
2、根据课前搜集的信息资料讲故事,体会丰富想象。
①四人小组交流(出示资料)讲故事,师参加。
②抽讲,其余补充或教师补充。
③出示嫦娥神话故事课件(师配说白,见后。)
④每生自己讲讲(再次出示课件)
⑤从这个神话故事,你体会到什么?(板书:丰富的想象)
二、学诗及生字
1、读诗注意生字读音
2、自学生字、抽说音形义。
“烛”(翘音,生活中见到的蜡烛,所以“火”字旁,右“虫”。)
“晓”(天快亮时,左“日”旁,右“尧”右上没一点)
3、学诗
①根据课前预习自学诗意,四人小组讨论,(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教师参与。
②抽说,师生一起根据上下诗意和信息理解诗意。(启发:“第一句”长河渐落晓星沉可知是人间。“云母屏风烛影深”屏风上映着烛影,说明是夜晚。)
诗意:烛影映在云母屏风上,快天亮了,主人公都没入睡。不由想到,嫦娥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独,猜想嫦娥应该后悔吃了不死仙药。
③读诗、读诗
a、自读
b、互抽读
c、齐读
d、背
三、拓展
课后搜集其它神话或明间故事,准备园地八故事会讲。
资料:仙人嫦娥来到人间后怕死,丈夫羿经过千辛万苦到西王母那里要了一粒不死仙药,西王母叫他们夫妻吃了长生不老,嫦娥不想当凡人想成仙,就把灵药一人吃了,她立刻飘起来,朝窗外飞去。丈夫羿飞回急得喊起来,嫦娥身不由己越飞越高,后悔不该私自吃了药。飞到南天门她怕嘲笑,就转身向月亮飞去。月亮里有一只玉兔,一棵桂花树和一只蟾蜍,她感到很冷清,很后悔,许多年后,吴刚被罚到月亮砍桂花树。现在,玉兔、嫦娥、吴刚还住在月亮里。不信,你朝月亮看看。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读两首诗
2、说诗意
二、讲讲另外的神话故事(四人小组)
三、写字
1、自己分析音形义(行用学过的方法分析)
2、抽说易错,应注意的地方
区别乞──气”晓”右上角不要添一点,“霄”上扁,盖住下。区别偷──愉
3、写
4、评比。
四、作业:回家听写。
《古诗两首》教案15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诗、童、闭、林、黄、立”等6个字。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通过看图和诵读了解古诗的意思,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所见》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诗、童、闭、林、黄、立”等6个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看图和诵读了解古诗的意思,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读《识字4》中的儿歌。
2、夏天了,知了在干什么?知了又叫什么?(蝉)
3、出示图,认记“蝉”,理解“捕鸣蝉”。
4、揭题,读题。
二、初读古诗。
1、出示情景图,师范读(感知课文)。
2、自由读《所见》,要求读准字音。
3、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4、同桌互读。
5、指名读,评议。
三、认记生字。
1、出示“牧、闭、立、捕、蝉”。
2、认读生字(各种形式)。
3、小老师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4、组长考察大家。
5、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四、精读古诗
1、自读古诗,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
4、找自己的好朋友读一读。
5、当一当诗人(配乐读)。
五、指导背诵《所见》。
六、指导写字“诗、闭、童、立”。
第二课时
《小池》
课时目标:
1、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池、惜、阴、晴、柔、露”6个字。
2、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通过看图和诵读了解古诗的意思,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背《所见》。
二、出示课题《小池》,读题。
三、自学古诗《小池》。
个体自学
1、学生自主读古诗。
2、自主圈出生字,学一学。
3、自主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互相读读这首诗。
2、请读得最棒的小朋友带读有困难的同学。
3、小组负责认记生字。
4、讨论组员中不明白的地方。
全班交流反馈
1、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夸一夸,帮一帮。
(1)各组派代表读古诗,评议。
(2)展示:说说你们组自己学懂了什么?
(3)帮一帮:说出需要帮助的地方。
4)点拨(结合指导朗读)。
四、诵读古诗。
1、朗读比赛。
2、背诵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