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涉江采芙蓉》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古诗 赏析

管理员

摘要: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赏析,希望对大家……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

  涉过江水去采莲花啊,

  又到沼泽边上摘兰花。

  采来花儿送给谁啊?

  我所思念的人儿在远方!

  抬起头来望故乡啊,

  长路漫漫路迢迢!

  夫妻恩爱却分离啊,

  忧伤愁苦到终老!

  【题解】: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很短,只有八句。但关于这首诗内容历来都有截然不同的两种争论。而造成理解歧义的焦点是诗中的“涉江采花”人到底是一位游子还是一位思妇?有人认为“涉江采花”人是位“游子”而非“思妇”,这是一首游子思乡怀人之作;有人认为“涉江采花”人是位独处故乡的妇人,其理由是他们认为采芙蓉是江南女子的专司,这是一首写居者思念行者的诗。

  笔者认为,持议者虽各有说辞,但只要能解通,能自圆其说都行。不过笔者认为,细读此诗还是把它解读为是写一位远客他乡的游子,因怀念他在家乡的妻子,而写作的一首反映其欲归不得心情的抒情短诗为好。

  【赏析】:

  詩从内容上可分作两层。

  前四句为第一层。是写游子欲采芳草而遗所思。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起首两句,写远客他乡的游子,见江边莲花正开,沼泽边兰花正香,因而动了折花遗人之思绪,所以涉水过江,去采摘莲花和香草。

  “芙蓉”:莲花的別名,亦作“夫容”,又名“芙蕖”,或称“菡萏”(郑玄《笺》:“未开曰菡萏,巳开曰芙蕖”)。兰泽:生长着兰草的低洼之地。芳草:指兰草。这两句都是在说游子涉水去采摘莲花和兰花,但因上句说了“采”字,于是下句便承前省去了。采摘芳草香花送人,是古代男女间表示相互爱恋的一种风俗。有关这种风俗的描述,在《诗经》和《楚辞》中都有。如《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蕑,音肩,兰草的一种)兮”。《楚辞》:“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等等。

  可见折芳草香花相赠在古代是男女间都可以相与的一种风俗,而并非是女子才专有的行为。而且,我们认为读诗解诗不能拘泥于诗句字面的意思来死解。比如此句写游子涉江采摘香花芳草,有可能是实写,也可能是虚写,并不要当真去着实。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已涉江采花行为的自诘、自嘲心理活动的描写。“遗”:送。“远道”:远方。客居他乡的游子,看见江水那边莲花正在盛开,沼泽边上兰花吐放着芬芳的香气,于是想起了家中的妻子,于是便涉水过去采摘。但采了一大把莲花、兰花后,才想起自己思念的妻子身在遥远的家乡,根本无法送到。这两句诗通过对游子采摘香花芳草后心理活动描写,充分表现了游子思乡怀妇的哀伤和无奈。

  后四句为第二层。是写游子采芳草后欲遗所思而不能的感慨。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旧乡”:即故乡。“漫浩浩”:漫,古通“曼”。“漫浩浩”犹言漫漫浩浩。“漫漫”路长貌。浩浩,水流貌。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宽无边。游子睹香花芳草,而产生采芳遗人之举;但当他兴冲冲地采摘到手之后,骤然想起自已所思念的人却在遥远的故乡,根本无法送到。于是游子抬起头来,向故乡方向望去,但见长路漫漫。这两句通过对游子持花怅望故乡顿生感慨的描写,读后使人有一种与游子忧戚与共的无奈之感顿生胸臆。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最后两句继续抒写游子内心的感慨。“同心”:古代常用的成詞,一般地都习用于男女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指夫妇情感的融洽,非常的恩爱。恩爱夫妻本当长相厮守,但如今却是两地分离天涯相隔。所以身处此情此景的游子思之不由人不忧伤不已,而这种忧伤在游子看来还将伴随终生。这真是让人情何以堪啊!可以说,最后四句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是极其的凄惋动人。尤其是最后两句可以说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

  赏析二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芙蓉:荷花的别名。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遗:赠送,远道:远方。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这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还顾:回顾,回转头看。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遥远没有尽头。这两句是说,回头遥望我的故乡,长路漫漫看不到尽头。这两句承“远道”、“所思”而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遥远的远方,读者似乎看到男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伫立在路边,徒劳地向故乡方向张望,他看到的道路漫漫浩浩,绵延不尽。故乡在哪儿?所思的人在哪儿?诗中的另一主人公,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感情痛苦到极点。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同心:指夫妻。古代婚礼的一种仪式,新郎新娘用彩缎结同心,并相挽而行。终老:终生。这两句是说,两个心心相印的人啊,永远异地相思,只有忧伤陪伴他们终老。这两句诗是写一对长久分别得有情人,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更深的担忧涌上心头。

  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创作背景

  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于是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但是对于如此众多的士人而言,官僚机构的容纳能力实在太有限了,这必然形成一种得机幸进者少、失意向隅者多的局面。于是一个坎凛失意的文人群体便产生了,这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和“荡子”。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此诗即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古诗十九首》大约是东汉后期作品,当作于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